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类简史
内容
前言/序言

序言 
  汉斯和威廉: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曾经启发我,并让我爱上书籍和绘画的伯父答应带我进行一次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爬上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端。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教堂司事拿着一把与圣彼得的钥匙一般大小的大钥匙,为伯父和我打开了那扇通往塔楼的神秘之门。“如果等一下你们想要出来,”他说,“拉一拉铃就可以啦。”说完,在锈迹斑斑的旧铰链发出的吱呀声中,他关上了门,一下子将繁华街道上的喧嚣同我们隔绝开来,我们被锁进了一个新鲜、奇妙而又陌生的世界里。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察觉到一种可以听得到的寂静现象。当我们踏上第一段楼梯时,我对自然现象的那些有限的知识里又增加了另一种经验——能够触摸得到的黑暗。一枚火柴的光亮指引我们继续走下去的道路。接着,我们上到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就这样我们一层又一层地向上攀爬,数不清这到底是第几层,前面的楼梯却仿佛永无休止地在延伸。突然,我们眼前一片炫目的光明。塔楼的这一层与教堂的顶部处于同一高度,被当成储藏室,凌乱地堆放着许多破旧的古老信仰的圣像。这座城市的人们似乎在很多年前就放弃了这种信仰,在被遗弃的这些圣像身上,覆盖的尘土足有数英寸。那些在我们的祖先那里意味着生和死的重要物件,在这里成了废物和垃圾。忙碌的老鼠在这些雕像间筑起了窝,向来都非常警觉的蜘蛛也在一尊仁慈的圣像展开的双臂间织了网。 
  又爬上了一层楼之后,我们终于发现那炫目的光明是来自这里敞开的窗户。粗重的铁条嵌在敞开着的巨大的窗户上,不断出入的数百只鸽子把这个高处的空房子当成了它们惬意的栖息之所。清风徐来,透过铁栅吹进屋里,空气中充满着一种神秘而令人愉快的音乐。细细听来,才发现原来那是从我们脚下传来的城市的声音。遥远的距离将那城市的喧嚣过滤得澄澈而干净了,原本嘈杂的声音变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妙音乐。马车驶过的隆隆声、马蹄的嗒嗒声、起重机与滑轮摩擦的辘辘声,还有以各种方式代替人类工作的勤劳的蒸汽机发出的嘶嘶声——所有这些声音混合成一种柔和窸窣的音调,为鸽子颇为动听的咕咕叫声配上了美妙而和谐的背景音乐。 
  楼梯到这一层就终止了,要再向上必须爬梯子。爬完第一层梯子(这梯子不但旧而且非常光滑,我们不得不谨慎地一步一步慢慢前进),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新的、更伟大的奇迹——城市的大钟。我似乎看见了时间的心脏,我听见飞速流逝的时间那沉重的脉搏声,一秒、两秒、三秒,一直到60秒。突然,随着一阵猛然的震颤,所有的齿轮仿佛一起停止了转动,从永恒的时间长河中切割下来了一分钟。其实时钟并没有停过,它不停地转动着,一、二、三……终于,它发出轰隆一声,接着所有齿轮似乎一齐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这声音掠过我们头顶,向这座城市的人们宣告着正午时分已经到来。 
  再上一层有许许多多的铜钟,有小巧玲珑的小闹钟,还有体形巨大、令人生畏的巨型大钟。房间的正中间是一口大钟,每当它在半夜响起,告诉人们某一处有大火或洪水的消息时,我总是被吓得浑身发抖、手足无措。而现在,这口大钟却笼罩在孤独寂寞的环境中,回忆着过去600年的沧桑岁月,它曾与鹿特丹的居民们一起经历了无数的快乐与悲伤。大钟的周围挂着的一些小钟,它们整齐规矩排列着的样子活像老式药店摆放着的广口瓶,它们会每周两次为前来市集做买卖并打听这大千世界奇闻逸事的乡民们演奏一些轻快宜人的乐曲。在一个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口大黑钟,别的钟都对它敬而远之,它孤单地躺在角落,却显得沉默而肃穆,那是报告死亡的丧钟。 
  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再度进入一片漆黑。此时,梯子也比我们先前爬过的更陡峭、更危险。突然间,我们呼吸到了广阔天地间的新鲜空气。我们已经到达了塔楼的最高点。头上是高远的天空,脚下是城市——一座像小玩具一样的城市,人们如同蚂蚁般匆匆来去,各自为生计奔忙,而那一堆堆乱石丛旁边,便是乡村宽广辽阔的绿色田野。 
  这是我对大千世界的最初一瞥。 
  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到塔楼顶上去独自取乐。要登上塔楼顶端确实是一件很耗费体力的事情,可是我身体上的付出却得到了充分的精神回报。再说,我清楚地知道这份回报是什么。我可以尽览苍天和大地,我可以从我善良的朋友,那位慈祥的塔楼看守人那里听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他就住在塔楼的一个隐蔽角落里搭着的一间小房子里面,掌管着时钟。对那些吊钟和大大小小的铜钟来说,他就像是一位慈父。他还要密切地注视着城市,一有火灾的迹象就敲响警钟。50年前他也进过学校,后来就很少读书了,但是他在这塔顶上住了这么多年,汲取了来自四面八方广阔世界的智慧。 
  看守人熟知历史故事,它们对他来说都是活生生的事情。“看那儿,”他会指着一处河弯对我说,“就是那儿,我的孩子,你看见那树林了吗?那是奥兰治亲王挖开堤坝,淹没大片田地,从而拯救莱顿城的地方。”他还会给我讲古老的默兹河源远流长的故事,讲这条宽阔的河流如何由便利的良港变成壮观的大马路的经过。还有著名的德·鲁依特和特隆普船队在默兹河的最后出航,他们俩为了探索未知海域,让人们能在茫茫大海之上自由航行而牺牲。 
  接下来他指着一些群集的小村庄,它们围绕在护佑它们的那座教堂的周围。许多年前,那些教堂曾守护圣徒们居住的地方。再往远处,我们能看到代尔夫特的斜塔。它高耸的拱形塔顶的高大拱门处,沉默者威廉遭到了暗杀,而格劳修斯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最初的拉丁文语法分析。更远处是低矮的豪达大教堂,那儿曾是一位智慧的力量超过帝王的千军万马的伟人早年曾居住的地方,他就是声名远扬的伊拉斯谟。 
  最后,我们的目光落在了浩瀚海洋的银色边缘上。与之相对照的是近在脚下的大片屋顶、烟囱、花园、医院、学校以及铁路等建筑,我们把这片拼凑而成的图案称为“家”。但是塔楼却为我们这个本来就有的“家”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于是从塔顶上俯瞰下去,那些脏乱无章的街道和市场、工厂与车间、所有纷乱无秩序的状态,都变成了人类能力和人生目标井然有序的展示。最有意义的是,纵览围绕在我们四周的人类辉煌的历史,能使我们获得新的勇气和胆量,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后,直面未来遇到的种种难题。 
  历史是一座在过去的无数次成功和失败中修筑起来的经验之塔,要登上这座古老建筑的顶端并从一览无余的世界中获益确非易事,这里没有电梯,可是年轻人有强健有力的双脚,一定能够做到。 
  在这里,我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送给你们。当你们返回时,你们就会明白我为何如此热情了。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房龙擅长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1921年出版的《人类简史》(另译《人类的故事》,使他一举成名,享誉世界。

房龙一生著述颇丰,写了30多部涉及历史、文化、文明和科学等方面的通俗著作,单枪匹马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都复述一遍。主要作品有《人类简史》《世界简史》(另译《房龙地理》)《文明的开端》《太平洋的故事》《人类的艺术》《宽容》《美国的故事》《与伟人谈心》等。

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幽默风趣、发人深省,贯穿着理性、宽容和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作为一个文化普及者,他一生都致力于“向人类的无知和偏见挑战”。

亮点展示

1.jpg

精彩书摘

第一章?人类舞台是怎样形成的 
  人类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底下。 
  我们是谁? 
  我们来自哪里? 
  我们将要去往何方? 
  虽然进展缓慢,但是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勇气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人类正在慢慢地将这个问号推向那曾经遥不可及的地平线,朝着我们希望找到答案的天际一步步逼近。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也只是刚离开出发点,我们还没能走出多远。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依然少得可怜。但我们至少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很多事情来了。 
  在这一章里,我将会根据我目前所知的最合理的观点,尽可能简单明了地告诉你们,人类历史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 
  如果我们以一段长长的直线代表生物可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的时间,那么,它尾端的那一段极短的线段就表示人类(或者数量类似于人的生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时间。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最晚的,然而人类却是第一个可以真正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征服大自然的生物。这就是我们有必要把研究人类放在优先的位置,而不是先去研究猫、狗、马或者任何其他动物的原因,尽管这些动物也都以自己的方式亲身经历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历史发展进程。 
  最初,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行星(就我们目前所知),是一个由燃烧着的灼热物质构成的巨大球体。相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片小小的烟云。渐渐地,在漫长的数百万年的岁月长河中,它的表面燃烧殆尽,最终被一层薄薄的岩石所覆盖。在这片毫无生机可言的岩石之上,常年持续不断的暴雨无休无止地下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浸蚀掉,而冲刷下来的泥土被带到了雾气笼罩的地球的悬崖峭壁之间。最后,雨过天霁,阳光突破云层照耀着大地。这颗小小星球上的众多小水洼,最终逐渐扩展成了东西两半球的巨大海洋。 
  随后的某一天,奇迹发生了。在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中,那些已经沉寂了很久的东西终于萌发了生命。 
  第一粒有生命的种子漂浮在大海上。 
  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它漫无目的地东漂西荡,随波逐流。但是在此过程中,这个有生命的细胞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可能相当顺利地,在这个环境恶劣的地球上更容易地生存下去。其中的某些细胞喜欢待在黑洞洞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于是它们在从山顶冲刷到水底的淤泥间深深地扎下了根,后来就变成了植物;而另外一些细胞则情愿四处游荡,后来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有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开始在植物和形状如同水母的淡绿色的物体之间沿着海底爬行。还有一些细胞(上面覆盖着鳞片)凭借游泳似的动作,从一个地方游动到另一个地方寻找食物,并逐渐成为聚居在海洋里的繁若晨星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海底已没有更多的空间供它们生活了,它们不得不离开海底开辟新的栖息地。最终它们无奈地离开了海洋,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滩上开辟了新的家园。一日两次的潮汐海水浸泡着它们,除此之外的时间里,它们充分利用起这个不算舒适的环境,并努力在包裹着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中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它们终于学会了怎样像它们在水中生活时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空气中。它们的体形逐渐变大,长成了灌木和乔木,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芬芳的花朵,用来招揽忙碌的蜜蜂和鸟类,让它们把自己的种子带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使整个陆地都铺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 
  此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已经学会像用鳃一样用肺来进行呼吸。我们称它们为两栖动物,意思就是说这种生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同样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你在路边行走时从你身边跳过的第一只青蛙就能告诉你,两栖生物在陆上和水中左右逢源的欢欣之情。 
  一旦离开水面,这些动物就会逐渐地调整自己,最终变得越来越适应陆地上的生活。其中的一些成为爬行动物(那些像蜥蜴一样爬行的动物),并且与昆虫们一起分享着森林的寂静。为了能更迅速地穿过松软的泥土表层,它们逐渐发展自己的四肢,它们的躯体也越来越大,最后整个世界都被这些庞然大物占领(许多生物学手册把这种动物归在鱼龙、斑龙和雷龙的名下)。它们体长达到30到40英尺(约9至12米),如果它们跟大象一起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成年猫逗弄自己的小猫崽一样。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开始到高度超过100英尺(约30米)高的树顶上生活。对这些生活在树顶的爬行动物来说,它们不必再用腿来走路,却可以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原先用作步行的四肢变成了在树上生活的必需器官。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前腿脚趾之间的部分皮肤,开始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翅膜,这些薄薄的翅膜上渐渐长出了羽毛,尾巴变成了一种转向装置,就这样它们开始在树林间飞来飞去,最终进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类。 
  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庞大的爬行动物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悉数灭绝了。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气候的骤然变化;也有可能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太过庞大,以至行动困难,再也不能游泳、奔走和爬行,它们眼睁睁看着,却无法获取到那些近在咫尺的肥美的蕨类植物和树木,最后被活活饿死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着数百万年历史的,曾经统治地球的古爬行动物帝国一去不复返了。 
  此后,地球开始被各种不同的生物占领,这些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的子孙,但它们的性情与体质都与祖先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它们用乳房“哺育”自己的后代,因此,现代科学称这些动物为“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身上的鳞片,也不承袭鸟类的羽毛,而是全身覆以浓密的毛发。不管怎样,这些动物发展出了另外一些比其他动物更有利于延续种族的习性。比如这个物种的雌性动物会将下一代的受精卵藏在身体内部,直至它们被孵化,而其他的生物到那时为止都让它们的孩子暴露于严寒酷热,处于野兽的威胁和侵袭之下。哺乳动物则将下一代长时间留在身边,在它们无法应付各种天敌的脆弱阶段一直保护它们,直到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来击退敌人。只有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才有更好的机会得以生存下来,它们也从母亲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如果你曾经观察过母猫教自己的小猫崽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等,你们也就会明白这些道理了。 
  其实关于这些哺乳动物,我无须作过多介绍,你们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们了。在你的周围它们随处可见,它们是你日常生活的同伴,出没于街道以及你家的房屋。至于那些不常见的哺乳动物,你们也能在动物园的铁栏杆后面看到它们的身影。 
  现在,人类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岔路口。此时人类突然脱离了动物的沉默无言,开始从由生到死、兴亡更替的进程中脱离出来,学着利用脑子来掌握自己种族的命运。 
  一头特别聪明的哺乳动物,似乎在寻找食物和寻找栖身之所的技能方面大大超越了其他动物。它不仅学会了使用前肢捕捉猎物,并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训练进化出了类似手掌的前爪。经过无数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并且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动作,尽管人类已经有上百万年直立行走的历史,可是每个孩子却还必须从头学起)。这种动物一半像猿,一半像猴,但是它比这两者都高级,这使得它成了最出色最能干的猎手,并且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为了安全和便于相互照顾,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行动,还学会了如何发出古怪的咕噜声以警告它的幼子有危险接近。亿万年过后,它们竟然学会了如何用喉音进行交谈。 
  说来也许你会觉得难以置信,上面所讲到的这种生物,正是我们最早的类似于人的祖先。 
  第二章?我们最初的祖先 
  我们对最早的那些“真正”的人类了解得少之又少,没有任何人看到过他们的照片,除了我们偶然挖掘出来的那些碎骨。在这些碎骨的周围会有一些年代更为久远的已经灭绝的其他动物的骨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地球上的巨大变迁。当这些碎片到了人类学家(这些学富五车的人类学家用尽毕生的精力,对人这个动物王国的成员进行了研究)手中的时候,我们早期祖先的模样就被他们的手精确地复制出来。 
  人类早期的祖先丑陋无比,与现在的人相比,他们身材矮小,常年经受阳光的辐射以及寒风的吹拂,连皮肤也变成了黑褐色。并且,这种哺乳动物的头、手、腿以及身体的大部分都被毛发所覆盖着。他们看上去如同猴爪的手以及纤细的手指有着很大的力量,他们有着低低的前额,以及用牙齿来作为刀叉的野兽似的颌骨。当火山发作的时候,声响巨大,烟雾铺天盖地,熔岩肆意流淌,我们的祖先看到的仅是这样的火山喷射出来的火焰而已,至于真正的火,他们则全然不知。 
  密林中阴暗潮湿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住所,时至今日,这些地方依然还是非洲俾格米原始部落的家园。他们会在饥饿的时候吃掉树叶以及植物的根茎,或者将怒气冲冲的鸟儿的蛋偷来给自己的孩子吃。如果他们具有足够的耐心,不放弃追逐的话,麻雀、小野狗或者野兔也能够被他们逮住。在他们还没有发现熟的东西更美味可口的时候,他们是生着吃掉这些东西的。 
  白天,这些原始人为了寻找食物,穿梭于树海林涛中。当夜晚来临,黑暗笼罩大地,凶猛异常的野兽开始出来活动,它们遍布他们的周围,这些习惯暗夜活动的野兽四处觅食,为了养活它们的配偶和幼仔,于是原始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藏匿在树洞中,或者是大石块的后面。野兽们对于人肉非常钟爱。人类早期的生活近况就是这样的,不是野兽吃掉你,就是你吃掉野兽,悲惨、恐惧和痛苦,简直无法形容。 
  夏天的烈日炙烤着他们;冬天的严寒冻死他们怀中的孩子。假如他们不幸受伤(他们很容易在追击和猎捕野兽的过程中折断骨头或者扭伤脚),就会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疼痛而悲惨地死去。 
  早期的人类喜欢发出奇怪、急促而又模糊不清的喊叫声,就像动物园里面的那些零散和奇怪的叫声。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类喜欢听见自己的声音,所以他们总是不断地发出同样的胡言乱语来。久而久之他们总结出,这种从喉咙里面出来的声音能够很好地起到警示同伴的作用。因此,他们会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发出有特殊含义的叫声,提醒同伴们“这里有五只老虎”,或者是“这里来了五只大象”。同伴们则以吼声回答他“我看见它们了”,或是“赶快跑吧,我们要躲起来”。很可能所有的语言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关于人类起源方面的情况,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我们确实知道得太少了。早期的人类既不会制作工具,也不会盖房子。当他过完一生,最终死亡的时候,我们仅能找得到几根锁骨和碎头骨而已,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获得更多关于他们生存的线索。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有一种与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哺乳动物在几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这些哺乳动物很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猿的动物经过不断进化而形成的。他们学会了用两只后腿直立行走,前肢则被他们当成了手,那种属于我们祖先的动物或许就跟他们有着很大的关联。 
  总而言之,关于人类祖先的情况,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样而已,至于其他的,依然是未知世界。 
  第三章?史前人类 
  史前人类开始为自己制造工具。 
  时间的定义对于史前时期的人类来说,简直是一片空白,诸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或逝世日这些重要的日子,他们从来都不会刻意记载;至于年、月、日的概念就更不清楚了。不过他们慢慢地发现了,暖和的春天总是会在严寒的冬季过后悄然而来;而当春天过去,酷夏来临的时候,枝头上的果实就会成熟,原野上的野麦穗一律变成了金黄色,向人们预示着收获的信息;夏天过完以后,树上的叶子被狂风一扫而光,所有的动物都知道即将迎来的是漫长的寒冬。就是用这种方法,他们知道了季节的变迁。 
  突然之间,有一件与气候有关的非同一般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恐慌,酷热的夏天迟迟才到,果子无法成熟。群山之顶覆盖的茵茵绿草已经被皑皑白雪取而代之了。 
  某天清晨,突然从山上冲下来一大群瘦骨伶仃的野人,他们与山下的居民大相径庭,一个个摇摇晃晃站不稳当,似乎已经饱受饥饿之苦很长时间了。没有人能够听得懂他们叽叽咕咕的语言,不过,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好像是很饿。当地的食物有限,不能再多养这些新的居民,几天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想离开的意思,于是一场残酷的肉搏战发生在这两伙人当中。很多个家庭齐齐丧生于这场战斗之中,那些有幸逃往山里的人终究还是没有躲过暴风雪的侵袭,也死了。 
  可是,那些居住在森林里的人也惊魂未定。白昼已经一天天缩短,夜晚却变得严寒不堪。后来,有一种绿色的小冰块零零星星地出现在了两座山之间的裂缝里面。它们以最快的速度长大成为巨大的冰川,然后顺着山坡往下滑动,连庞大无比的石块都被它推进了山谷。整个森林都被那一股股夹杂着冰块、泥浆和花岗岩的泥石流侵袭了,登时雷声轰鸣,响彻天际,许多尚在熟睡中的人们因此而送了命。已经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树也遭到了灭顶之灾,被熊熊的森林大火烧得精光。此后,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了天地。 
  大雪连续不断地下了好几个月,所有的植物都在劫难逃,全部被冻死了,动物们纷纷向南方逃窜,去寻找暖和的阳光了。随之一起逃离的还有人类,他们拿着行李、背着孩子开始了逃难的旅程。可是,与用四只脚奔跑的野兽比起来,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如果他们不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后来,他们终于想方设法逃离了冰川的磨难,由此可见,他们的确是善于动脑筋的动物,冰川期发生在地球上的四次致命打击,他们都一一化险为夷了。 
  首先,人们要想免于在冰天雪地里被冻死,就得穿衣服御寒。他们要用野兽的皮毛来给自己和家人做衣服,于是学会了以挖洞的方法来猎捕野兽,用树叶和枝条覆盖在挖好的洞口上,如果有野兽不幸掉了下去,他们就用石头砸死它。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是住房问题,有很多动物都习惯把黑漆漆的山洞当成自己的家。人类也跟它们学习,他们将动物们从自己的家里赶出去,然后强行霸占了山洞。 
  纵然已经穿着毛皮制的衣服,住着温暖的山洞,可是这样寒冷的天气还是让大多数人感到冷得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数的老人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卓越的天才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火来抵御严寒,他记得自己在某次外出打猎的时候差点死于森林大火。在那之前,人们一直把火视为莫大的仇敌,直到这个时候,它才如朋友般与人类和睦相处。就是那个人到森林中去捡了一根燃烧正旺的树枝,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棵枯枝点燃了,顿时,整个山洞都被熊熊的火焰映照成了一个暖和的小房间。 
  有一天晚上,火堆中不幸掉进了一只死掉的鸡。最先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后来他们被烤熟的香味所吸引,才发现熟食要比生食美味得多。就这样,人们开始把食物烤熟了来吃,那种长久以来与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性被他们彻底摒弃了。 
  几千万年过去后,那些聪明智慧的人得以存活下来。在夜以继日与饥饿和寒冷的抗争中,他们被迫发明了工具。他们使用的斧头是用石块磨制而成的,锤子也被他们制造了出来。为了安然度过漫长的严冬,他们需要储存大量的食物,于是他们又发现了可以用泥土制作各种大小不一的罐子和盆,用太阳晒干以后,就可以使用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对人类的生存构成致命威胁的冰川期的存在,人们才被迫开动脑筋去思考生存的手段,冰川期俨然成了人类最伟大的导师。

目录

序言/01 
第一章人类舞台是怎样形成的/001 
第二章我们最初的祖先/006 
第三章史前人类/008 
第四章象形文字/011 
第五章尼罗河流域/016 
第六章有关埃及的故事/019 
第七章美索不达米亚/021 
第八章苏美尔人/023 
第九章摩西/027 
第十章腓尼基人/029 
第十一章印欧人/031 
第十二章爱琴海/033 
第十三章希腊人/036 
第十四章古希腊的城市/038 
第十五章古希腊的自治/041 
第十六章古希腊人的生活/044 
第十七章古希腊的戏剧/047 
第十八章波斯入侵的若干次战争/050 
第十九章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054 
第二十章亚历山大大帝/056 
第二十一章简短的回顾与总结/058 
第二十二章罗马与迦太基/060 
第二十三章罗马帝国的兴起/070 
第二十四章有关罗马帝国的故事/073 
第二十五章拿撒勒人约书亚/081 
第二十六章罗马帝国的衰亡/086 
第二十七章教会的兴起/090 
第二十八章穆罕默德/096 
第二十九章查理曼大帝/101 
第三十章北欧人/105 
第三十一章封建制度/107 
第三十二章骑士制度/110 
第三十三章教皇与皇帝关于权力的争夺/113 
第三十四章十字军/118 
第三十五章中世纪的城市/122 
第三十六章中世纪的自治/130 
第三十七章中世纪的世界/134 
第三十八章中世纪的贸易/140 
第三十九章文艺复兴/145 
第四十章表现的时代/155 
第四十一章地理大发现/159 
第四十二章佛陀与孔子/169 
第四十三章宗教改革/176 
第四十四章宗教战争/185 
第四十五章英国革命/196 
第四十六章权势均衡/208 
第四十七章俄国的崛起/212 
第四十八章俄国与瑞典之争/218 
第四十九章普鲁士的崛起/222 
第五十章重商主义/226 
第五十一章美国独立战争/229 
第五十二章法国大革命/234 
第五十三章拿破仑/244 
第五十四章神圣同盟/252 
第五十五章强大的反动势力/260 
第五十六章民族独立/266 
第五十七章机器的时代/282 
第五十八章伟大的社会变革/290 
第五十九章人类的解放/294 
第六十章科学的时代/300 
第六十一章艺术/305 
第六十二章殖民扩张与殖民战争/315 
第六十三章一个崭新的世界/322 
第六十四章从来如此/330 
第六十五章七年以后/331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

内容推荐
《人类简史》是一部以通俗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历史巨著, 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大历史”叙述, 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 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 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 在追溯一些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时, 也讲述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类简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43083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版次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00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2-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北京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胶版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