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之魂(香港中资首次解密)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是否知晓香港中资企业率先成为红筹股的艰辛历程?国海公司总裁汪浩是如何面对保守人士的阻挠、同事的误解呢?他为何把主持上市工作的重任交给港人恩迪呢?恩迪如何面对上市的困境,如何对待秘书李娜的痴心迷恋、爱妻苏姗的苦苦守望呢?成功上市后,他们如何迎战亚洲金融风暴呢?小说把你带入亚洲金融风暴前后香港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中去。

《海之魂》首次解密香港中资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色彩斑斓的画卷。着力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可读性较强。

内容推荐

《海之子》、《海之龙》、《海之魂》是我国第一次反映香港中资企业“一企二制”的系列长篇小说,《海之魂》是我国第一次描述国企闯荡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小说,是一部好书,一部厚重的书,它的特点是第一性。第一,意味着一种惊异意外的新鲜感,一半熟悉一半陌生的隔世感。小说正面切入香港回归前夕和亚洲金融风暴巨大的旋涡,生动展现历史风云变幻,多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光与热,逼真克隆金融股海的惊涛骇浪,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惊心动魄、斑驳陆离的壁画。这样的正面切入是需要过人的胆色和勇气的,自信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国海公司老总汪浩领着几个外派干部,闯荡世界自由经济市场。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他们力争上市融资。他背上压着计划经济的沉重笼子,体制的束缚,负重踩着世界自由市场经济的钢丝,遵循着既定的规则法律谨慎前行。还得徜徉在游戏规则允许的空隙间,悄然地编造上市的美丽故事。他年近花甲转业从事外贸工作,熟悉贸易却生疏金融资本,举步维艰。他依靠香港本土员工,以心相许,同舟共济。国海公司上市成功额手庆贺没过几年,亚洲金融风暴骤然压顶,国海公司瞬间跌落破产的低谷。他渴望上级伸出援手,挽救垂危的国海公司。然而新来的领导却冷板着面孔,反而要他垫付母公司的巨大负债,让国海公司雪上加霜,还斥责他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自讨苦吃,责令其停职反省等候处理。他就这样悲惨地给体制淹没了。在无望之际,他才恍悟自己一直活在笼子里,他明白笼子一定得打碎。汪浩倒下了,国海公司却依然前行。汪浩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在开放合流的长河里激起了一小点浪花,闪烁着合流的亮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敢为人先

第二章 坚忍不拔

第三章 胸怀宽广

第四章 齐心合力

第五章 临危不惧

尾声

试读章节

经过了十三年打拼和积累,国海公司已经从原来的包工头成长为一家集承建、地产和投资初具规模的集团企业;从当初的十八罗汉跨过罗湖桥开始,发展到今天上千名员工;从当初的十万美元起步,到如今拥有资产十多亿元。作为这家企业的创业者、见证人、如今的掌门人汪浩,参加了一次国际投资峰会,峰会上关于企业上市和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议题,弄得他兴奋不已。回到公司后,他依然兴致勃勃,亢奋了好几天。他揣摩着要搞公司上市。在香港搞上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是头一次。他越想越兴奋,拟了好几个方案。“真男儿就敢为天下先,要做就做第一个”的想法,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汪浩立马着手挑选此项具有挑战性工作的负责人。此事由自己兼任,顺理成章。可作为一把手,他不想把有限的精力陷入到具体事务之中去。在国海公司,员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内地派来的,另一部分是香港市场招聘来的。前者多数是内地主管部门派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国家利益,被称为“外派干部”、“外派人员”,或“内派人员”;而后者是从香港市场招聘的。前者人数不多,仅占公司总员工百分之十五,而后者是公司人员构成的主体,被称为“港聘员工”。汪浩把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过了几遍,首先在外派人员的高层中,寻思着担纲人选。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总经理是他,负责全面工作。副总经理是张力、胡江、常明理,总经理助理是查理。汪浩、张力、胡江、常明理均是外派人员,唯有查理是香港人。张力分管人事,五十岁刚出头,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胡江分管大宗材料采购和贸易,大张力两岁,看上去有点刻板,相貌酷似高尔基;常明理分管财务和法律,虽在班子里年龄最大,五十八岁,可走路如风,反应敏捷;查理分管工程和房地产,虽说四十岁出头,由于皮肤保养得细白,看上去很年轻。汪浩把思绪聚集到恩迪身上。他是土生土长的港人,三十五岁。恩迪是他的英文名,中文姓名邓嵘。看上去文质彬彬,白净的皮肤,不胖不瘦的身材,中等个头,给人第一印象是位大学教授。除了查理之外,他是港人中职位最高的。

星期三早上八点刚过,还没有到上班时间,汪浩召集了一次领导班子外派成员临时碰头会。几位副手都明白,汪浩的小会要决定大事了。汪浩总是这样,每当脑海中进发出闪光点时,就兴奋不已,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才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他喜欢就好,所以有人骂他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他很欣赏李嘉诚、包玉刚、郑裕彤等香港精英,最欣赏毛泽东的军事谋略。他很欣赏一句话:每个成功者都需要有点激情。的确如此,他总是思维活跃、思想超前,突然有一天受到一点启发,就会有个想法,就想尝试一下。他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要善于变化,在变化中寻求机会。他的精力充沛到连续工作几天几夜不休息。没有人不赞赏他干劲冲天。他让所有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北方汉子:浓眉、大眼、方脸、腮胡,身材魁伟,走路八面来风。

他们听了汪浩的宏伟描述,表示支持。但在工作小组负责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张力主张小组工作由汪浩负责,汪浩认为不妥。张力又建议由常明理负责,汪浩依然认为不妥,出乎寻常地建议由恩迪负责。张力不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可是,有人问为什么挑选恩迪负责?汪浩除了说恩迪忠心耿耿、工作成绩突出外,还说恩迪生于此长于此,有良好的人脉。经过解释,多数老总同意了汪浩的意见,唯有常明理坚持认为启用恩迪是不妥的。汪浩最后要求大家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全力推进上市工作。常明理却认为,顺势而为的提法是不错的,可关键是企业如何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

会后,汪浩没有再和常明理就分歧进一步磋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立即组成了六人工作小组,并执意由恩迪负责。

下午,汪浩找恩迪谈话。恩迪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当听到如此安排后,心里慌了一阵。企业上市是件大事,绝非儿戏。他大体了解国海公司的基本状况,也零星地知道有关上市的基本要求。香港是一个高度规范的透明市场,要想投机取巧上市,实属困难。汪浩目光凝视着恩迪,期待着恩迪能痛快地答应。恩迪含糊地说“可以一试吧”,很明显,没有太大的信心。汪浩也为自己的执意决定捏了一把汗。选恩迪是否冲动,是否冒险,他一时难以判断。

恩迪离开了汪浩办公室,在门外碰见汪浩的秘书程小姐,还碰见清理杂务的陈太。他步履沉重,神态恍惚,没有像以往那样跟她们热情地打招呼。

“怎么了,恩迪?”陈太瞪起杏仁眼问,“干吗哆哆嗦嗦的?”

“没事,没事……”恩迪边说边走。

恩迪回到自己办公室,轻轻地关上房门,静思了至少半小时,突然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茅塞顿开,明白这是汪浩信任和重用自己之举。不管上市能否成功,证明自己在公司有了新位置,或者说一只脚已经踩进了早就期望的高层门槛里。

有人敲门,恩迪应声:“进来!”

秘书李娜胆怯地看着恩迪的眼神,“邓总,没事吧?”

恩迪笑笑说:“没事,挺好的。”

李娜也笑道:“没事就好!”接着半开玩笑地说,“陈太让我看看你,看你苦瓜脸,以为你被炒鱿鱼了。”

“哪会啊!”恩迪站起来,高兴地说,“汪总给了我一项重要任务,要我负责上市工作。怎么样?”

“哇,恭喜!”李娜几乎蹦了起来。她早就夸口过恩迪能进人高层。“我说对了吧!快请客吧。”P3-5

序言

说起来自己也不相信,写了这么些年的小说,没自问过文学是什么?你写了些什么?近日跟谭元亨兄闲谈,他说文学——历史的未尽之言。这话说得深刻,一针见血。

他是个学者、教授,又是作家,博学深邃,著作等身。他的话引起了我对文学的思索。我想,文学是心灵的倾诉,是历史的未尽之言,是未尽之言的历史,心灵的天空无边无际,让未尽之言淡淡地倾诉。此刻,创作与生活融和,作家与人融合,这是文学魅力的源泉。心灵的厚重、生活积累的厚重、历史的厚重,恰好是文学的厚重。读《海之魂》,我感受到了这点厚重。

认识吴建斌(剑冰)时,他已是驻港企业财务老总了,年轻有为,事业有成。他爱好文学,自讨苦吃,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倾注进创作中去了。他另外两部长篇小说《海之子》、《海之龙》,写的都是香港中资企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意犹未尽,说是同香港有缘,又动笔写起《海之魂》这部小说来。苦苦笔耕了四年,几经修改才脱稿。说它是心血之作,千真万确。年轻人对文学的执著、坚韧、纯真的追求,我深受感动,深表尊敬。当他让我看小说手稿时,尽管我动过心脏手术,身体欠佳,多动一动就感到异常疲惫,但我还是欣然应允,先睹为快。

《海之子》、《海之龙》、《海之魂》是我国第一次反映香港中资企业“一企二制”的系列长篇小说,《海之魂》是我国第一次描述国企闯荡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小说,是一部好书,一部厚重的书,它的特点是第一性。第一,意味着一种惊异意外的新鲜感,一半熟悉一半陌生的隔世感。小说正面切入香港回归前夕和亚洲金融风暴巨大的旋涡,生动展现历史风云变幻,多侧面折射出时代的光与热,逼真克隆金融股海的惊涛骇浪,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惊心动魄、斑驳陆离的壁画。这样的正面切入是需要过人的胆色和勇气的,自信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国海公司老总汪浩领着几个外派干部,闯荡世界自由经济市场。为了做大做强企业,他们力争上市融资。他背上压着计划经济的沉重笼子,体制的束缚,负重踩着世界自由市场经济的钢丝,遵循着既定的规则法律谨慎前行。还得徜徉在游戏规则允许的空隙间,悄然地编造上市的美丽故事。他年近花甲转业从事外贸工作,熟悉贸易却生疏金融资本,举步维艰。他依靠香港本土员工,以心相许,同舟共济。国海公司上市成功额手庆贺没过几年,亚洲金融风暴骤然压顶,国海公司瞬间跌落破产的低谷。他渴望上级伸出援手,挽救垂危的国海公司。然而新来的领导却冷板着面孔,反而要他垫付母公司的巨大负债,让国海公司雪上加霜,还斥责他急功近利,居功自傲,自讨苦吃,责令其停职反省等候处理。他就这样悲惨地给体制淹没了。在无望之际,他才恍悟自己一直活在笼子里,他明白笼子一定得打碎。汪浩倒下了,国海公司却依然前行。汪浩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在开放合流的长河里激起了一小点浪花,闪烁着合流的亮光。

这是历史的厚重。

商海之魂是盈利生存的圣经。汪浩办公室的墙壁上挂起着一幅字:严。严于克己,严于守法,严于诚信。他要以诚信待人处事闯世界。诚信赢得国海公司上下香港员工的心,人们以公司为家。当英国查理斯皇储行了降旗交接仪式之后,香港回归了,但人心仍未稳定。回归,归根到底是心灵的回归。心灵回归是需要心灵的感受,心灵的感受来自人的诚信,人性的诚信。恩迪是香港人的一个代表,他港大毕业,精通英语,年轻有为,熟悉香港市场,热爱祖国和国企。然而,他的妻子苏姗对香港回归疑虑重重,取得了英国国籍以后,执意留在伦敦修习历史。他当太空人仍在国海公司任职,历尽佣员之职责。他的优秀才干得到汪浩的赏识,升任助理总经理,并委以主持国海公司上市的重任,令人羡慕。太空人的孤寂生活折磨着他,这才深感国海公司外派干部苦行僧式的清寡日子确实不好受,因而感动至深。人也是感情的动物。不久妻子因病几次推迟回港假期,引起了误会。他在苦恼郁闷中对下属李娜小姐的垂爱有所心动。李娜是个美丽的姑娘,文质彬彬,善解人意,含情脉脉。他忍不住被她的真诚求爱打动了,但最后他还是坚守了道德底线,忠于苏姗,冰释误会。苏姗也厌倦了伦敦的孤独清寡,回到香港工作。当汪浩知道苏姗患上胃癌,毅然决定她的医药费由国海公司负担一半。数目虽小,但真情深切溢于言表。夫妻俩深为感动,由衷地感到了祖国的温暖,流下了心灵的热泪。苏姗当上了记者,一直仗义执言,维护真理。此外,对勤杂工陈太、文员李娜、高级白领查理、富豪许应雄及银行经理郑聪等人的刻画,入木三分,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鲜明地镂刻了香港人的心理回归历程。

直至最后汪浩遭遇停职反省,恩迪焦虑万分,连同己因故辞职的郑聪,联名给北京上书,力保汪浩。。然而适得其反,那位领导反而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连香港人都为你汪浩说话?这里面又藏着些什么不可见人的勾当?他们哪里知道,香港人的心和我们的心已经贴在一块儿了!

这是感情的厚重。

作者行文简明流畅,追求一种明快的简约。有意简化情节,淡化描写,着意白描,精刻细节,呈现出自己的个性。但简约区别于简单淡化,也许由于刻意的简约致使人物感情描写的色彩稍嫌淡然,悦人的色彩可惜也悄然淡化了。小说的结尾也显得仓促了些,顿落了。我想,作者会注意到自己的不足的,今后会把人物刻画得更深刻、更出色的。

末了,世界已进入金融资本时代,新世纪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和合,这弥合了历史的断层,呈现出和谐的曙光,催生着一国两制的辉煌。这本书对我们理解历史的辉煌是有裨益的。

2008年夏深圳

公元一九九一年初冬的一天。

书评(媒体评论)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这是一部庄重的书,严肃的书,全无取悦人们低俗阅读心理的痕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之魂(香港中资首次解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剑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3932
开本 16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6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1
15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