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浙商陈立钻
内容
作者简介
王颖,1942年生,原名王胜朝。浙江长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济南军区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解放军报》文化处编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图书编辑部主任、副社长,昆仑出版社编审。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着有长篇小说《大雁山》(合作),散文集《浪潮曲》(合作),理论研究专着《创作辩证法初探》、《报告文学之门》,长篇武侠小说《血溅宫墙》、《剑吼西风平海啸》、《江湖龙蛇》、《大漠紫金刀》,长篇历史小说《晋阳跃兵》,报告文学集《毛岸英之死》,科普著作《漫谈武器与战争》,知识性图书《中国功夫百样通》、《未来的日子》、《神奇的朋友》、《人类自尝恶果》、《生命的密码》,认识论专着《天机可以泄露》、《聪明能够再造》、《万宗其实同源》、《见机应当行动》、《思维必须更新》等5部,认识论丛书《大系统思维论》、《大成功思维论》、《大解脱思维论》、《顺势操盘论》、《动态平衡论》、《同轨不相容论》等6部。报告文学《十三妹的心事》获1983年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奖、《毛岸英之死》获1983年《解放军文艺》奖、《金牌在国歌声中闪耀》被评为全国第三届中学生我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奖、《一个普通人的伟业》获1988年全国体育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鸾驾侠影》获中国第一届优秀通俗文艺作品奖。
目录
序言 在那山岳神秀的地方
上篇 石斛情
第一章 生不逢时,生逢其时
第二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三章 竖起拇指,留下传奇
第四章 未挂云帆,悄然前航
下篇 文化情
第五章 养身之居,养心之旅
第六章 桐柏迎春,玉壶冰心
第七章 脚生灵芝,道至心灵
第八章 神来之思,神来之笔
第九章 天台论道,文化悟真
不是尾声 天台山隐藏的秘密
精彩页
陈立钻生于J955年阴历二月廿四卯初,可以说他生不逢时。
因为在他出生的前一年,洪水漫及全国。
1954年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发生三次大暴雨,历时九天。直至7月底,流域内每天均有暴雨出现,且暴雨强度大、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在长江中下游南北两岸形成拉锯局面。8月上半旬,暴雨移至长江上游及汉江上中游。长江中下游湖泊洼地均已满盈,以致上游洪水东下时,泄洪受阻,从而形成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这场灾难波及范围广,到了第二年,南方各省仍然青黄不接,陈立钻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这个世界。
5岁时,他又遭受了百年未遇的三年自然灾害。
16岁以前,又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各种政治运动:1956年的肃反运动;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1967年的“夺权”、“三支两军”运动;1968年的上山下乡运动……
陈立钻的父亲是天台乡镇的基层干部,1970年以前,一直担任乡长、书记,政治生涯何止是三落三起。孩子成长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又怎会有安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呢?
更何况不久之后,家里又添了两个妹妹。这个家里,父母、五个子女,还有奶奶,总共八口人。父亲的T资也不过50多元,平均下来,每人也就6元钱。虽说那时的钱经用,但无奈人多开销大,也只能勉强度日。
1962年,陈立钻开始上栖霞塔后小学。小学毕业后,他就开始学医,当了“赤脚医生”。但学医时,他觉得自己文化低,看不懂医书,又去读了初中和高中。
陈立钻平时喜欢看医药类的书籍,有时间就上山采药,还自学针灸,自熬汤药。那个时候,农村偏远山区实在太穷,社员一天的丁分只有三角钱,到了年底能不能如数发到手上,还是个未知数。农民生了病,若不是实在熬不住,不会到公社卫生院去看,更不会去县医院。如果谁像今天的农民那样,说一声:“我们明天坐飞机到北京去看病。”大家准以为是天方夜谭。
陈立钻成了“赤脚医生”,他没有执照,也不需要执照。村里人谁头痛脑热了,就去找他,说了病情,他就给邻里乡亲配好药,给病得严重的扎上几针,等乡邻们病好了,他得到的也只是一声谢谢。他从来不收钱,认为这不但是自己实践的机会,也是积德行善。
高中毕业时,陈立钻的成绩相当不错,同时他在作为“赤脚医生”的治病过程中,积累下了好人缘,被群众共同推荐,保送上大学。大家认为,陈立钻天生就是当中医师的料,上了大学准成名医!
明明有一条光明大道,但陈立钻不愿走,他跑到水库工地和桐柏东渠去开山凿石。铁锤碰岩石,硬碰硬打了两年的山洞,又想去办五金厂、橡胶厂、工艺厂,还当过销售员、采购员。大家都觉得他迷失了方向,邻里乡亲都替他惋惜。
不过,陈立钻却觉得自己这些年没有白过,他在铁锤响叮当中锤炼了意志,在与各种人打交道中灵活了头脑,而且口袋里已有了四五万元的积蓄,在当时那个把“万元户’’列入富裕行列的年代,他已经“富可敌村”了。
突然有一天,陈立钻不想在外边干了,又回到了塔后村。他说想家了,要回家看看。
他的思路总是跳跃着、变化着。
其实,这时回乡的他,胸中早就长出了一根“竹子”。
他是来动员哥哥一起上山种药材的。
这么多年以来,无论在外面打工有多忙多累,陈立钻有一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喜欢看医书,见到医书就不撒手,非要买到不可。20世纪80年代,刚经过“文化大革命”,在许多人都巴不得把古籍文物当破烂卖掉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收藏医书了。这时的他,已经有了《本草纲目》和《全芳备祖》这样的书。李时珍当然不必介绍,而《全芳备祖》的作者就必须赘述几笔。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天台人,他就是平桥镇的陈咏(1035--1112)。在他这部60万字的著作中,前集为花部,著录了120种花;后集有果、卉、草、木、农桑、蔬、药7部,著录了130多种植物。有人考证,这是全世界第一部植物学大典。在这部书中,陈立钻看到了铁皮石斛这样一种草药。
而陈咏著作里的天台山,就是一个“满谷药材、名医辈出”的地方。
唐代开元年间(713—741)的道家经典《道藏》,陈立钻也有。这套书将“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海中珊瑚、苁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看到《道藏》中的“中华九大仙草”排名,陈立钻心中一震:怎么,这种铁皮石斛竟然比人参还要贵重?
陈立钻是个“赤脚医生”,当然知道石斛这个名称,而且其中的铁皮石斛,又排在其他石斛之首。他去几个县城的药店问过,他们的说法是:现在已经基本上绝种了,这种草药如同仙草,长在高山悬崖的背阴面上。采摘是个危险活儿,一旦长绳断了,药农掉下悬崖,非得摔个粉身碎骨不可。据统计,桐柏山上道源村里,从清朝到“文化大革命”前,为采铁皮石斛而从山崖上摔下致死的就有13人。它是个场面药,如同人参一样,要是哪
导语
陈立钻,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我国铁皮石斛产业的开创者与引领者,1986年开始研究中药铁皮石斛的野生驯化,他以工匠精神做研究,经过八年艰辛探索,率先成功攻克了人工栽培难题,填补了国际国内的空白。
近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关的“立钻”铁皮枫斗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扩大适应症项目,被列为国家卫计委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公司已完成了二期临床试验,将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对深化铁皮石斛领域的科技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颖著的《风云浙商陈立钻》讲述的是他在改革开放这些年的励志故事。
序言
在那山岳神秀的地方
世界上的任何造物,都有鬼斧神工之妙。
我们既没有见过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见过两
个完全相同的人,妍媸善恶,各有参差。如此,当我
们观察自然界时,也必有地势山川的千差万别。
有这样一个峻极嘉祥的地方,它地处宁波、绍兴
、金华、温州四市交界地带,西南连接仙霞岭,东北
遥望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
在方圆800千米的地盘上,山势连绵,山形八重
,如八层莲瓣,四面如一。我们知道,观音大士的宝
座就是莲台,所以当你乘坐直升机,一看到这种形胜
时,就会联想到这是仙人所居之地。然而,妙处并未
言尽。它中间有一座叫天台山的山,其主峰华顶高
1098米,有上中下三个台层。古人仰望星空,发现这
里正好头顶着天上的三台星座,故名天台山。
这三台星座,分为上台、中台和下台,每台两星
,在东南方向上筑起了一道屏障,拱卫着中央的紫微
星与北斗星,所以亦称“三台华盖星”。古人认为:
上台星为司命,主寿;中台星为司中,主宗室;而下
台星为司禄,主兵。寿、亲、禄都能够护卫,家国也
就圆满了。正是源于这种说法,西汉就有三公之官衔
,这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司马、
司徒、司空。
还有一点令我们奇怪,就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与地
上的州县并非直接对应。《史记。天官书》:“翼轸
,荆州。”而唐代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云,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对应得并非严丝合缝。
斗、牵牛、婺女三星属于北方玄武七宿,却来保
护东南方的州县,这本有点令人费解,但史载又恰是
如此:斗,分野在吴;牵牛、婺女,则分野在越,包
括今天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东部及北部,而后又扩
展到交趾、南海等地。
既然古人如此划分,我们没有必要去论争,因为
无论怎么辩驳,他们都听不见了。护卫吴越的,的确
是斗、牛、女三星。
有一个成语叫“气冲牛斗”。气,壮气、豪气、
志气、勇气、怒气、不平之气,反正是有一股极盛之
气,我们看不见,老子却看得见。它能上冲到牛与斗
的星宿前。而如果是垂直上冲的气,那恐怕就是来自
天台这个地方的地理之气、人才之气。
有这样的地理与天宇环境,古代的堪舆学家不会
看不出来,于是佛教驻迹于此,在陈隋年间由智颚大
师创建了国清寺、天台宗,在中国佛教主要的八大宗
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三国魏晋时期,葛玄在此炼
丹修道,吴主孙权为他建了桐柏观;到北宋时,张伯
端在此修习,道教开始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换,这里
就成为南宗的祖庭,与北方的全真派形成掎角之势。
不过,这一带的名气并不全是因为这些佛宗道源
的庙宇形成的。
那个常在人间排难解纷的智慧高僧济公的出生地
就在这里;寒山子的修行地也在这里;刘晨、阮肇两
个凡夫俗子到山里采药,被两位仙子留下的美丽传说
也发生在这里;中国第一位旅行家徐霞客的第一篇游
记,记述的也是这里……
光听到这些陈述,我们的耳膜就有些儿打鼓了,
但是光环还不止于此。
《全唐诗》收录了2200名唐朝的诗人,其中有
400位到此一游,并留下了他们的诗篇。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真
还无异,纯是一片赞颂之声。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
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
四万八干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而天姥山,属
于天台山脉。
说天台山有“四万八千丈”,那是夸大了的,既
然他的白发都能长三千丈,那天台山为什么不能那样
高呢?
我们所不知道的是,李白是个真道士。唐天宝三
年(744)秋冬之际,他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
宫请道士高如贵传授道箓,其后他又赴德州安陵县,
遇见那一带菩写符篆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李白来到道教传宗之地,顶礼膜拜,跪在那里仰
头看山,自然会产生出天台山高大无比的形象,失了
准头。
有人不相信李白会如此虔诚,其实不然,当时李
白已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给了些银两,比贬斥稍微客
气一点,但李白仍听明白了皇上的口谕:你不必留在
长安为官了,回家养老去吧!
所以,李白的这首诗最后就有了这么几句:“世
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问,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皇上不让当官,我还不想当了呢!李白不得不说
得更加理直气壮一点:“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
天台去。”(《琼台》)他早已看中了这块仙游之地。
早在李白来到天台山的300年前,就有一位道家
传人陶弘景在《真诰》中说过,天台山是“三灾不至
,洪波不登,实不死之福乡,养生之灵境”。身为道
士的李白,退身之际不想到这里来当神仙才怪。靠,
这就是风水师所说的“宗山”与“祖山”。太行山自
北向南奔腾而来,燕山逶迤曲折,山势雄伟绵长,像
两条巨龙守卫着京师。旱龙也需要水,北京东边是潮
白河、温榆河,西边是永定河、小清河,自西北向东
南,绕城蜿蜒流淌。欲饮有水,欲靠有山,这条龙脉
就自然地活跃而精神起来了。故而早在唐代,杜牧就
说此地是“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的地方。
天台山的灵脉照样绵延而久长,所有的八重山峦
都是它的“宗山”与“祖山”,这种依靠是何等厚重
。当然,这里也绝不会缺水。
在道佛之气不断地气冲牛斗,而天际又将这气重
新传回大地的轮回往返的过程中,就像清初赵翼所写
的那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55年2月,在塔后村,出生了一个男孩,他是
立字辈,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陈立钻。
之所以用了一个“钻”字,是因为他命中缺金,
也有如钻石一样宝贵、有硬度与钻劲的寓意。
内容推荐
王颖著的《风云浙商陈立钻》所讲述的就是浙商陈立钻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不断成就自己的励志故事。陈立钻是中国种出仙草的第一人,解开了中药学上的“哥德巴赫赫猜想”,被人们称之为“铁皮石斛之父”。由此他不但成就了自己的企业,还带动了全国这个产值几百亿、十数万人就业的铁皮石斛产业。富裕起来的陈立钻资助了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的兴建,又不懈努力协助建起了浙江道学院和灵塔,他钟情于挽救濒临灭绝的石斛,也钟情于挽救缺失了的中华古文化,在两情上倾心倾力,始终不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浙商陈立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87509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18097193
中图分类号 K825.38=76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
171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