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呼啸山庄
内容
作者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安妮·勃朗特之姐、夏洛蒂·勃朗特之妹。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去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能如愿。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
艾米莉是兄弟姐妹中性情最孤僻、最沉默寡言的一个,常常一个人在约克郡的荒野沼泽漫游。严酷的自然环境刺激了艾米莉的想象,促使她虚构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世界。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版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她们的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特别是《简爱》和《呼啸山庄》,犹如一对颗粒不大却光彩夺目的猫眼宝石,世人在浏览19世纪英国文学遗产时,不能不惊异地发现这是稀世珍宝,而其中之一更是如此令人留恋赞叹。
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还创作了一百九十三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女作家。艾米莉曾被誉为19世纪二十二位杰出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老禁欲主义者》《纪念品》《囚徒》《晚风》等,英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马修高度称赞她是“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最杰出的诗人。艾米莉的大部分诗篇都是描写大自然、幻想的贡达尔王国的悲惨事件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她常常独自徘徊在荒野中,体验大自然中与人灵犀相通的那一瞬。她的诗在内容主旨和艺术手法上都有着创新和超前。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艾米莉对压迫和禁锢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她渴望自由、平等和爱情的理想。这些诗歌语言精练简洁,节奏韵律自然明快,堪称“诗作的精英”。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
后记
英国作家大都多产,像我国曹雪芹、蒲松龄、吴
敬梓等巨匠,凭一部小说而享万世之名,似不多见。
艾米莉·勃朗特,仅以一部《呼啸山庄》这样普通篇
幅的长篇小说,而占英国小说史上不可删除的一页,
则更为醒目。
勃朗特这一姓氏,中国读者早不陌生。通常在此
姓下,有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三位,人称“三姐妹
星座”。她们高踞文学星空,壮丽璀璨。在我国,艾
米莉的知名度,较其姐夏洛蒂,也就是小说《简·爱
》的作者,迄今尚逊一筹,然而这位女作家及其作品
的“含金量”,却似不应仅以一时草率权衡。
如果给艾米莉编制年谱,大约一页篇幅即已绰绰
有余:她1818年生在约克郡的桑顿,比其姐夏洛蒂少
长仅十八个月;和夏洛蒂一样,出身于英格兰苦寒山
地一个多子女的教区牧师之家。她不到两岁时随全家
迁至同郡的霍渥斯,三岁丧母,像她的姐妹一样,在
鳏居的父亲和终生未嫁的姨母教养之下成长。六岁开
始,零星受过一些教会慈善性女子寄宿学校教育,十
九岁在哈利法克斯劳希尔女子学校任教六个月。二十
四岁时,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女子寄宿学校求学
八个月,专习法文、德文、音乐、绘画。她属于早熟
天才的类型;十一二岁开始习作诗文,二十七八岁创
作《呼啸山庄》,于完成后一年出版;此前一年还与
夏洛蒂和安妮共同出版了一部诗歌合集。为避时人对
“妇人而为文”的刁难,三姐妹均以男性化名为笔名
,艾米莉所署,是埃利斯·贝尔。她的诗和小说,当
时并未赢得理解和赏识。她终生未婚,因患肺结核病
不治,三十岁即辞世,生平事迹鲜为人知。
艾米莉·勃朗特像她的姐妹一样,在其短暂一生
,始终处于多重劣势之下从事文学实践。所谓多重劣
势,主要包括家境清贫,常需为个人求学和生活出路
忧心;生为女子,幼失慈母,常遭性别歧视和家务之
累;此外就是穷困和疾病带来的早夭。在这些方面,
如果说艾米莉和她的姐妹尚有不尽相同之处,那也只
是程度更甚。另外两点,就是她比夏洛蒂短寿以及她
比夏洛蒂和安妮都更赋有诗人气质和内在生活;而更
为可叹的是,由于早夭,她那身后鹊起的文名,未曾
给她那颗敏感孤寂的心带来些许安慰。
尽管据说艾米莉的祖父和收养他的叔父曾经有过
希思克利夫那样的身世之谜,《呼啸山庄》却不像《
简·爱》等勃朗特小说,它的主要情节不是以作家经
历为蓝本,而是充溢浓郁浪漫激情的虚构。读书评论
界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向来呈多元化。它通篇像是
带血腥气的恩仇故事;也有人将它看作表现压迫与反
抗的写实作品,或是交织激烈情感的爱情罗曼史。20
世纪以来,各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后的批评,如心
理分析、文本分析、女权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新历史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小说作不同解释
,使它成为恒温不降的研究热点,以至对文本中很多
细节,如男女主人公究竟有无血缘关系、它的内容与
作家本人感情生活的关系等,都曾大做文章。
任何一件文学艺术作品,本来就可有不同理解和
阐释,越是珍品,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有魅力,就越易
引发分歧。此外,以译者之谫陋,认为模糊文艺学的
一些原理,确实可资运用。也就是说,鉴于作家本人
艺术思维及其所表现生活的复杂性,作品中的价值相
应就会表现为多义性、争议性,加之接受一方各人立
场观点和审美素养有异,因此不可能、也无须要求对
作品得出完整划一的理解和感受;如此,将各种理论
、方法的理解互为参照,得出更全面准确的认识,反
而可以避免接受上的片面化和绝对化。据此,我们反
躬自问,对于《呼啸山庄》尽管百家□□,这部小说
引人注目之处究竟何在?窃以为,那就是一对两小无
猜伴侣舍生忘死的恋情。凯瑟琳对林顿允婚后的两句
话说得好:“我爱他(指希思克利夫)并不是因为他
长得漂亮,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这种整个
灵魂的合二为一,与我国民间常言的“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可谓一脉相通。他们的恋情,爱与恨交织
,欢乐与痛苦并存,但却屡遭摧残与阻挠而不熄灭,
原因正在于此。艾米莉处理这一恋情,主要是以散文
诗的笔触描述,以风景画的背景衬托,以奇幻的梦境
渲染。这也就是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如果穿过爱情故事的岩层继续深入,立即会接触
到更深的一层,那就是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凯瑟琳
对保姆解说自己的梦境时说,天堂不是她的家,在那
里,她一心只想回到荒原。她与希思克利夫之所以相
像得难解难分,正因为他们同为荒原(也就是大自然
)之子,他们同属于尚未被文明驯化、野性十足、保
持了更多原始人性与情感的人。他们的恋情,与荒原
上盛开紫花的石楠共生,浑然天成,粗犷奔放,顽强
对抗虚伪的世俗文明,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合一。凯瑟
琳背叛希思克利夫而误嫁林顿,虽使世俗文明稍逞一
时之威,并未切断他们之间本质的联系。他们死后,
肉体同归泥土,灵魂遨游荒原,代表了人向自然的归
复,天人合一的永恒。这是艾米莉·勃朗特本人宇宙
观、世界观的体现。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附录一:恩肖和林顿两家家谱
附录二:《呼啸山庄》大事记
译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1801年——我拜罢房东刚刚回来——这位离群索居的芳邻往后还够让我麻烦的呢。这一带地方的确是妙不可言!我看整个英格兰再也找不出这么远隔尘嚣的安身之处了。真是厌世者得其所哉的天堂——而希思克利夫先生和我又刚好凑成一对儿,可以共享这一派荒寂。好一个顶呱呱的伙伴!我骑马走上前去就望见他那一对黑眼睛,满腹狐疑地觑在眉毛底下;待我报出自家姓名,他更是决心设防,将那些插在背心里的手指头往里插得更深。在这样一种阵势之下,他很难设想,我对他是心怀何等的热忱。
“你是希思克利夫先生吗?”我问他。
点了一下头就算是回答。
“先生,我是洛克伍德先生,你的新房客。我刚一到达就不揣冒昧立刻前来拜访,是想表明,我一再恳求希望租下画眉田庄,没有给你造成不便。我昨天听说,你原先曾经有些担心——”
“画眉田庄归我所有,先生,”他不觉一愣,打断我的话头说,“要是我挡得住,我绝不允许什么人给我造成不便——进来!”
“进来”这两个字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表示的是“滚蛋!”的意思。甚至他倚着的那扇门,对这两个字也并未应声启动。我想正是此情此景让我决定接受他的邀请,因为我觉得,一个比我自己还要落落寡合得出奇的人,倒也很有点意思。
他看到我那匹马的前胸都快要蹭到栅栏了,才当真伸手打开链闩,然后阴沉着脸领我走上甬道。我们走进院子的时候,他大声呼叫:
“约瑟夫,把洛克伍德先生的马牵过去;再拿点酒来!”
“我想这大概就是咱们的全班家仆了吧,”这一声双料的命令使我作如是想,“怪不得石板缝里长了草;牛成了仅有的篱笆修剪工。”
约瑟夫年纪不小了,不对,是个老人,也许还很老,尽管精神矍铄,身体健壮。
“老天爷帮帮俺们吧!”他从我手里把马牵过去的时候,憋着一肚子火气压低嗓门自言自语,一边说还一边朝我脸上扫了一眼,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不得不慈悲为怀,设想他必定是需要神力来帮助消化他那顿饭食,所以他那脱口而出的虔心求告和我的不速而至并无瓜葛。
“呼啸山庄”是希思克利夫先生住宅的名字。“呼啸”是当地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用来描绘在狂风暴雨恣意肆虐的天气,它坐落的处所那种喧嚣噪乱的情景。其实这里想必是一年四季空气明净,清新爽朗。你只要看一看房子尽头那些疏疏落落、干枯低矮极力倒向一边的枞树,还有那朝一边伸着细枝、好像在向阳光求乞的荆棘,就会想见从山那边刮过来的北风的那股劲头了。幸亏建筑师有先见之明,把房子造得结结实实:狭窄的窗户都深深地砌在墙壁里面,房子的四角都有巨大突出的石块护卫着。
迈进门槛之前,我站住观赏了一下房子前脸上大肆装点的那些奇形怪状的雕饰,特别是正门周围的那些。在门楣上方那一大堆碎裂的鹫头飞狮和不知羞臊的小男孩中间,我看出了“1500”这个年份和“哈顿·恩肖”这个姓名。我本想来一点儿评说,再向这位乌云满面的房东打听出点儿这个地方的简史,可是他站在门口的那副姿态,就像是要求我要么赶快进去,要么干脆一走了之,而我可不想尚未登堂入室一窥奥秘,就撩拨得他更加不耐。
一迈步我们就进了这一家的起居室,根本没有什么穿厅或过道:这里他们美其名曰“堂屋”。通常堂屋包括厨房和客厅,不过在呼啸山庄,我看厨房整个给挤到别的地方去了;至少我听出来在尽里边有人咕咕哝哝地说话,还有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的响声;而且在大炉子那边,我看不出什么烤、煮或是烘的迹象,也看不见墙上挂着什么锃光瓦亮的铜煎锅和锡漏勺。屋子的一头,确实倒是映照出了堂堂皇皇的光和热,因为那儿有一口又宽又大的橡木橱,上面摆着一些巨大的白镴盘,中间还夹着银壶、银杯,一排高出一排地一直码到了屋顶。这里的屋顶从没装过顶棚,整个内里结构只要留神尽可一览无余,只有一处地方给放着燕麦饼、一串串牛腿、羊肉和火腿的支架挡住了。壁炉上面挂着备式各样粗制滥造的旧枪和一对马枪,壁架上一溜摆了三个涂得花里胡哨的茶叶桶作为装饰。地面是光滑的白石板。几把椅子都是高背的,结构简陋,漆成绿色。在背亮的那一边,还藏着一两把笨重的黑椅子。橱柜下面的拱洞里卧着一条猪肝色短毛的大母猎狗,四周围着一群汪汪乱叫的小狗崽儿,还有几条狗则在另外一些隐蔽处所蹿进蹿出。(P3-5)
导语
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名家名译,无删减。精美装帧,胶版纸印刷,精心的文字版式设计,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如火如荼的爱憎激情,吸引着世界各国一代代的读者。
艾米莉·勃朗特,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内容推荐
艾米莉·勃朗特著的《呼啸山庄》描写的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不堪受辱和恋爱受挫,外出致富,回来后发现女友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婚,继而对地主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作品开始曾被人称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当时的社会现象,不久又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肯定,并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呼啸山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译者:张玲//张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2889
开本 32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8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74
CIP核字 2013284748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9
149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