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后窗看电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集结了后窗网友文字的精华篇目,基本上代表了这些年来民间电影评论的正果,不讲求专业、机械,是观影者直接的观感,具有浓厚的电影气质。

内容推荐

“后窗看电影”论坛,是著名网络社区“西祠胡同”中最早的一个电影论坛,也是国内最老牌的电影论坛之一,由卫西谛创建于1998年12月。

自创建以来“后窗看电影”一直是人气最旺兼质量最高的电影论坛,《南方周末》等全国数十家著名平面媒体都曾有过报道和介绍,“电影是生活的一扇后窗”、“影像沉淀为文字”等版内口号也广为流传。“后窗看电影”涌现出的数批写手,目前是全国大小媒体中影视版评论者中的中坚力量,包括许多知名电影人和电影学院专业人氏在内的圈内人氏也都长年蛰伏在版内。

“后窗看电影”成立的这六年,正是网络影评崛起、发展、成其规模的六年。而后窗网友这些文字,基本代表了这些年来的民间电影评论的正果。本书集结其中的精华篇目,不讲求专业、机械,是观影者直接的观感,具有浓厚的电影气质。

目录

为了忘却的记忆/1

《情人》与《玛琳娜》——沉默的成长/7

列侬的理想世界:Don’t let me down...and Stand by me.../12

寂寞的抱紧/19

枯岭街教育诗/24

爱情万岁/38

梦回芙蓉浦/44

那个下午我在狗窝看碟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48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那就让他单纯一辈子/55

我是来带你回家的——《艾德·伍德》/58

致我县城的兄弟/61

像真的一样/64

不是死,是爱!——那些可爱的Marie印象/67

杂扯春光乍泻及再现/69

影话:黑·白/72

当我走过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76

幻想中的一次飞行——Birdy/81

时光倒流70年——断《游园惊梦》/84

寄生于暴力年代的友情,总是像花一样容易衰老/88

《梦旅人》:我看到了黑色/90

Chara的陶醉/93 

牟夜迷墙/95

邮差:爱情的偷盗者/97

床之戏语/101

我爱你,香蕉你个芭乐!/106

我们的食指,我们的电影/112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117

蔷薇泡沫/121

你看,你看,新浪潮的脸/126

永远温暖的传奇/133  

穿过坟墓,同样站在上帝面前/14l

街车驶过,劳工神圣,青春尚在,万缘皆空/l43

上没天堂,下没苏杭/146

两个三峡都忧郁/151

半生缘 天涯两端/155

泥塑金身 但但有悲欢/159

拍到醚味/163

景语皆情语——侯孝贤和《恋恋风尘》/167

自有听者自有心—一《自梳》原声碟/170

守候窗口/173

《怀乡》:时间之圆/175

历史的源起与展开都永驻在现在之中/179

吊诡/181

响尾蛇的歌者/183

我爱半导体/188

振翅在绿洲上的蝴蝶/192

《燕尾蝶》——一个现代都市的生物学研究/195

悲情乙肝——《任逍遥》/199

紫蝴蝶:想像与现实/202 

给你一个,堕落的理由/206 

洞:大雨带谁去逃亡/212 

关于史密特先生的罗格斯大街12号/216

你是哪一个故事里的过客?/220

断裂:《儿子的房间》/226

《楚门的世界》启示录/229

蓝·白·红/233

体会探戈的深度/238

钻石在灰烬中埋藏/244

不可企及的美/250

《我心狂野》:臆想、私密和可能/254

一半是暧昧,一半是光明/257

ABC与“我爱纽约”/261

阿莫多瓦Talk To Her/265

给你——我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69

我居然让伍迪·艾伦浇灭了欲望/272

《法拉内利》:绝世歌声后的苍凉背影/275

与米兰·昆德拉相关的几个电影词条/278

测不准的情感原理/283  

三个加斯·范桑特和一个哥伦布/288  

再忆塔可夫斯基/294

云上的日子/297

梦是唯一的真实——费里尼/301

悖论的过程——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304

回望后窗(代后记)/307

试读章节

3.情人

回忆在这个男人身上复活。睡着时,他的手指抽动,像死去的情人未死的神经微微地抽搐。

仿佛仍是18岁,是我23岁的德国情人军装笔挺地穿过广场,而我,还是那个披长长鬈发,骑自行车急匆匆去幽会的法国沦陷区女孩。是春天的纽贝尔,路边旧墙上慵懒地淌下来的浓密植物,我看不见,我眼瞎了,我去见我的情人,他在野外等我,等我跳过栅栏爬过灌木,我来了,我赶过草地追着河水地来了。下坡时我自杀般骑得飞快,自行车是父亲的,这让他在日后蒙羞,可是我不管。春天的山路翠如绝句,我看不见,我来了。

生命是漫长孤寂,触到你那一刻才是真实。亲爱的,别说你不知道。

每次见到你都是奔跑,我嫉妒,我嫉妒自己拥有的时间,世界在打仗关我什么事,天塌下来我也爱你,我只是沉没在初次爱情及情欲中的18岁女孩,我爱你,并为此付出14年代价,不再有爱。因为你死了。

每个人只能有两次机会靠近爱情,一次切身感受,一次观望。我说的是,真正的,真正的。

在广岛,我又看到你了,你看不到年轻时的我,这没什么,我们每人都曾庄严无瑕,在爱情中义无反顾。就让我再看看你,我们都不再相信了,这才是活着的最大悲剧,亲爱的。

让我再看看你,我嫉妒年轻的自己。P4

后记

每次应约去写“后窗看电影”时,总是觉得:回忆是一种幸福,而落笔则是一种痛苦。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心态过于平和,也许是因为自己每天都去,于是未能发现在近3年半的成长历程中有任何的跌宕起伏,即使有些起伏也被我视作“顺其自然”。一直以来,很多朋友对后窗的“顺其自然”是不以为然的,我所谓“无为而治”的托词其实也未能令自己满意。然而这一切或许来源于我对网络论坛的固执甚或幼稚的想法,也来源于我创建“后窗”的初始状态与身份。

我个人算是一个对电影没有太多记忆的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人,都和我一样,在80年代初中国电影突发性蓬勃、《大众电影》发行可达1OO万的年代,因年龄尚小而未能意识到中国电影复苏的喜悦。3年前我也仅将电影视为自己消闲方式的一种,那时恐怕连“影迷”这个头衔也不是太敢接受。之所以会去做一个电影论坛,首先是网络渐渐普及到了自己身上,其次我经常去的社区(西祠胡同)尚没有一个独立的电影论坛,而最重要的是渴望交流——观影后的交流。实际上这些年来,我看着别人提及的电影,别人看着我提及的电影,生活就这样被这种或许是无意识的交流改变了。

如果说到这几年在“后窗看电影”(以及其他电影论坛)最大的收获,我个人认为是给各种类型的电影爱好者充当了一个相互结识的桥梁,以及为拥有相同或者不同视角与观点的影迷或者业内人士提供了交流空间。这些都是在网络出现前任何媒体都无法达到的。

“后窗看电影”第一阶段的交流大致都停留在电影资讯和粗浅观感上,这大致是论坛初期人气尚未形成,所谓的网络影评写手也尚未成熟,而且资讯也并未像如今这样铺天盖地。这一阶段从1998年12月建版起约持续了一年,此间身为“版主”的自己只能身体力行,在转载大量信息与评论的同时,几乎每天坚持写上一两篇的原创帖子来充当门面。也许是最当初我个人“纯粹业余、绝对资浅”的影迷身份,一直以来抱定的态度是“平视电影”:既不赞成标榜自己是只观看大师(或者地下)电影的高级影迷,也反对标榜自己是只看商业片娱乐片搞笑片的低级影迷。对于同一部电影,我们也鼓励用不同视角去观赏。“后窗”所标榜的是原创、开放、包容。

在此一年中,结识xian与秘密客试玩版两位网友,对后窗的发展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xian是一位上网较早、藏碟广泛、见识不凡的资深影迷;而秘密客则是初恋电影、满怀热情、渴求理论的年轻人。此后,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得论坛质量渐渐有了上升空间。有趣的是,那也是我个人上网近一年第一次与网友见面,也让我第一次感到原来网络可以使原本可遇而不可求的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此后,所谓的网友也开始以真实面目陆续出现在身边,于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影迷圈子渐渐形成,这个圈子处在电影产业的最边缘,却永远处于开放的姿态,逐步聚集不可忽视的声音——以往属于电影的声音,只能是电影界内人士发出,即便其中有影迷的,也过于微弱或零星。

2000年伊始,“后窗看电影”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有一大批被称为“电影写手”的网友涌入后窗,他们带来了大批优秀的文章,也带来了原创评论的风气。虽然创作数量和质量略有起伏,但网络影评人一直在后窗上不停更替。

网络影评的丰富,渐渐使得许多影迷习惯性地来到“后窗看电影”查阅他们想要得到的电影评介,同时也无形中为网友欣赏艺术电影提供了自由、便捷的途径。这两年的9月,都会有年轻网友留言给我,说考取了电影学院或者某大学的影视专业,其中会提到后窗的帮助,这是一个论坛管理者莫大的欢喜。另外,有大量平面媒体的电影编辑都来到后窗,来寻觅他们需要的文章和作者,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许多刊物中的电影版面编,都被网络写手们占领。从此,原本对于普通影迷来说,电影评论(或随感)从只能被动接受到可以主动表达了,而他们的声音现在已经被传统媒体所接受和认可。  网络永远是双面刃,它为普通人提供话语空间的同时,也为热爱作秀的人搭建了舞台,为崇尚话语权的人构筑了堡垒,真实世界里一个叉一个自我标榜与相互追捧的圈子,也在五花八门的网络论坛上逐渐形成,而这恰恰是我们最不能接受的。在管理者力所能及的时候,“后窗看电影”可以是一次观影活动,可以是一本影评刊物,但在我想来它最根本的形态是一个版,一个BBS,一个网络上的论坛,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可以自由地来,自由地去,自由地说话的地方,既然是这样,那么“开放性”必然是它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和支撑点。

论坛的开放性也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角色互换成为可能,而且可以不断地互换下去,于是十分有意义的争鸣和探讨十分自然且便捷地出现了。传统媒体中关于电影、电影人以及电影市场评价的文章与读者的交流是单向的,而在包括后窗在内的电影论坛上,这些交流是双向的——这将使得电影与电影评论的创作者需要更真诚的态度和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批评。还有一个更为值得关注的倾向:以往一般由媒体炒作起来的各种热潮,如今也渐渐转变为由网络掀起(论坛在此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姑且不论某些炒作的道德性,但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是越来越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后窗看电影”3年间,有过许多尝试,诸如网站、电子刊物、聚会,但都不是太成功,可能是由于资源与个人精力的欠缺。2000年的6月,后窗开始了正式的观影活动,至今虽然更换过多处场所,但仍然在坚持中。说起来,南京——这个我生活的地方,这个处在一个不南不北的尴尬地理位置上的城市,既没有电影圈做后盾,也没有很多海外交流,一方面她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一方面却缺乏民间文化活动。记得当时武汉、上海、广州、北京都有了自己的观影活动。于是在秘密客试玩版、戈达尔、Vian几个网上认识的好友合作组织下,属于南京的观影活动也诞生了。但和论坛一样,我们对于活动也采取比较低调的态度去对待,并坚持非商业化、非组织化运作,使得活动更像是一个开放的朋友之间的电影聚会。在近两年多的观影活动中,我们也尝到了各式各样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与喜悦。很后来,才听说电影应该是一个“黑暗中的集体仪式”,可是在中国参加这样仪式的机会实在太少,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好电影应该是一个在深夜坐在被窝里盯着电视屏幕看的,于是,就形成了实际上的电视迷的电影迷——也算是一种奇异的身份错位。目前,虽然全国各地绝大多数观影组织的片源仍然不是胶片,但总算为影迷进入正式“黑暗中的集体仪式”开了头。

现在回想起3年多来,在论坛上听人说起王家卫或者昆汀·塔伦迪偌都会觉得很亲切,后来是基斯洛夫斯基或者候孝贤,现在是最冷门的南美或者东欧的某个导演。而自己也从搞不清“新浪潮”是怎么回事,逐渐去接触电影史和专业理论,去关注大师电影和DV作品。以至于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业余影迷,居然放弃了结构设计的职业,开始了各种各样围绕“电影”的工作。电影也渐渐在我心里留下印记,再过若干年,我想真难免会产生《天堂电影院》里中年沙瓦托那样的回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后窗看电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卫西谛等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0049
开本 24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3
出版地 广西
210
18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