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
内容
编辑推荐

浮华世界,放下手机看看书吧!

《读者》是一扇开放的文学大门,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去,跟着不同时代的作者,寻找属于自己的思想高地。

读者杂志社编的《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挖掘属于不同时代名家名作,细分之下,直通你想要到达的思想高地。

这是一个多元的文学世界,跨时空,跨地域。让你跨界感受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精选30多位作家,70多篇文章,是最全的名作家名篇赏读大合集。

让我们见证不同时期的精彩文学,共赏文坛巅峰者的风采。

内容推荐

读者杂志社编的《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收录了《读者》杂志中发表过的丰子恺、季羡林 、丰一吟 、梁启超、钱钟书、辜鸿铭 、梁漱溟、钱穆、马未都、范增 、冯友兰、傅斯年、王力、胡适、星云大师、南怀瑾、周国平等国学家的文章,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可读性强。

目录

第一辑 君子之道

 孔子的老弟是庄子/亢霖

 俗子孔丘/刘宏伟

 孔子赞赏的"中庸"/骆玉明

 不杀抱窝老母鸡/吴永刚

 用美好的心感受生活/马志国

 君子之道/于丹

 孔子故里读对联/袁念琪

 孔子和蛋糕/亢霖

 孟子被疑/史朝阳

 孟子的遗憾/林子明

 说一种历史逻辑/王跃文

 孟子和小科员/龙应台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小说老子/陈村

第二辑 寂寞濠梁

 游戏人生/骆玉明

 寂寞濠梁/王充闾

 庄子之哀/伊人

 孔子心和庄子气/张云光

 庄子,你在说什么/王心慈

 好父亲严复/叶芳骐

 大先生也挺逗/潘剑冰

 相同的蔑视/魏德胜

 小脚,辫子,英国诗/李国文

 哲学家/萨摩赛特·毛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蔡元培

 林语堂与蔡元培/王兆胜

 蔡元培先生性情的另一面/魏剑美

第三辑 吐光芒与冒黑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傅斯年

 章太炎“被囚”/张鸣

 特立独行章太炎/响尘

 由章太炎与杜月笙“订交”谈起/经盛鸿

 章太炎/张中行

 民国大师们的趣事/路卫兵

 吐光芒与冒黑烟/徐强

 学问之趣味/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节录)/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一封家书/老逻辑

 梁启超妙对杏花联/石英

 梁启超的婚恋/一休

 大师的交际之道/韩冬

 不能爱你的理由/施立松

第四辑 性命之托

 站在常思王国维/王波

 冬烘加火腿/史飞翔

 有个性的辫子/张鸣

 四位大师与四副挽联/刘克敌

 论学问的三种境界/舒颐年

 当代大儒马一浮/楼达人

 熊十力的牛脾气/张鸣

 黄侃:“斯文”的传说与真实/徐百柯

 “疯子”黄侃/居闲

 黄侃轶事/刘作忠

 胡适“悼”钱玄同/宋聚轩

 陈演恪的“四等爱情”/施立松

 性命之托/游宇明

 走运的钱穆背运的陈寅恪/苗振亚

 两座墓/余毛毛

第五辑 忏悔与自新

 最美的爱是生死相随/汤园林

 虎子无犬父/叶兆言

 忏悔与自新/梁漱溟

 我的夫人黄靖贤/梁漱溟

 三种人生态度/梁漱溟

 直道而行:不要做“自了汉”/余世存

 否定“文革”第一人/史锋锐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刘仰东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梁培宽

 我的性格分析/顾颉刚

 沉默的尊重/罗斯

 顾颉刚/叶兆言

 吴宓暮年点滴事/张致强

 尘世间最痛苦的事/朱晖

 是真名士自风流/张昌华

 金岳霖晚年的回忆/金岳霖

 一言难尽的“哲学动物”/刘超

 “站长”林徽因和“过客”金岳霖/王开林

试读章节

孔子的老弟是庄子

●亢霖

这个莫名其妙的标题诞生于一个朦胧的午后,朦咙的原因除了阴天和小雨外,还因为这正是我午睡的最后时刻。似梦非醒之际,“孔子的老弟是庄子”这个句子突然从脑海中蹦了出来,让我“咯噔”一下完全清醒。

我睁开眼睛,看到细小密集的水珠正在窗外沿着玻璃缓缓滑落,沙发旁的茶几上,睡前乱翻的一本《庄子全译》,倒扣在《天运》篇的一页。

我想,用一个荒谬的题目写文章,很可能会是一场血本无归的冒险。

但写文章从来就是冒险,正如文章之外的人生。无论什么样的怪异人生,总会有自圆其说的内在逻辑。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来讲,庄子不可能是孔子的老弟,孔子比庄子大了将近两百岁。庄子成为孔子的老弟,只能是精神层面的、比喻的说法。

即便是比喻的说法,庄子和孔子的亲缘关系也还是需要特别的纽带。在“孔子的老弟是庄子”之前,可能首先应该说明“孔子的老师是老子”。孔子拜访过老子,向后者请教世界和人生的“道”。这次会面见于《史记》等各类典籍的记载,也直接出现在《庄子》一书中。

同孔子和庄子相比,老子的面目更加模糊,这样的模糊不清可能正是老子这个图书管理员本人想要的效果。面对这个世界,老子根本不想多做什么,也不想多说什么。但老子还是向登门拜访的孔子说了不少话。老子究竟向孔子说了些什么,这次会面的真实情形究竟如何,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描述。在《庄子》一书中,“真人”老子面对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青年孔子,在精神和理论层面上都处于全面的优势。面对孔子积极人世的求索态度和“仁义”的主张,老子的基本回应是:“无为”是最好的办法,一切应当顺其自然。

面对这个世界,孔子想做的很多,想说的也很多。庄子不想多做什么,但想说的也不少。庄子当然没能赶上见到老子,但“老庄”被并称为道家始祖的事实,让庄子师承于老子不言自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见过老子的孔子和没见过老子的庄子,在精神层面上都算是老子的血脉。

孔子不可能对庄子做什么评价,但庄子却有机会指点孔子一番。在庄子的文字里,孔子经常出现。庄子对待孔子的态度有些复杂,也有些矛盾。有时,孔子成了地位仅次于老子的绝世高人;有时,孔子又是大出洋相的蠢人,甚至被庄子指责诟骂一通。这种矛盾虽然跟《庄子》一书可能还收录其他人的作品有关,但还是可以被认为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态度。庄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不一样,但庄子却知道,和那些供奉孔子的后世儒家相比,自己才是孔子真正的知音。

瞅着孔子皱纹横生,以至于有些滑稽的面容,庄子心有灵犀地说,老兄,百年之后的我才是真正读懂了你的人。千年之后,我们还会被人一并读懂。

毫无疑问,庄子和孔子的生命一起延续了千年。在这个精神家族里,孔子的确像任劳任怨、有些木讷甚至“愚蠢”的老大和兄长,他担负起的是整个家族生存传承的重任。对于精神父亲老子“无为”和顺其自然的劝告,孔子听懂了,但却没有照做。面对艰难的世事和叵测的未来,总得有“蠢人”不计得失,迎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奔波一生,以“礼”的态度和“仁”的精神,建立起一套规则,这规则的秘密在于确立了农业社会中利益分配的秩序。在孔子精神遗产的指引下,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没有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一个庞大的国家和文明最终确立传承,虽然经历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却也毋庸置疑地创造出久远惊人的辉煌。

在这个精神家族里,庄子的确像个调皮的小弟,有着比大哥更灵活的头脑。在家庭重担被老大承担的前提下,聪明而才华横溢的小弟便有了充分追求个性和精神自由的空间。庄子不仅继承了老子“无为”的精神,还加上了潇洒和狂放的姿态。庄子要追求的,是《逍遥游》那样在宇宙中绝对的自由,当然这自由只存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里。面对孔子劳累和艰辛的身影,庄子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不用那么笨拙和辛苦,游刃有余才是至高的境界。

忠厚而成熟的孔子宽容地笑了。他明白,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游刃有余的时候是少数,游刃有余的天才也是少数。

在孔子规则之下的农业社会里,在突破孔子规则的后农业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孔子所强调的秩序中生活,无论这秩序的确立是通过孔子所说的“礼”,还是孔子所不知道的“法制”。在众人约定的规矩之下,遵守准则,本分工作,得到自己应得的利益,成为文明社会得以运转的保证。这个局面也是孔子的理想。

但在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之外,每个人的内心却总有说不出的渴望,每个人都有着摆脱现状、展翅飞翔的期盼,虽然这愿望不现实,但却挥之不去。

在这个时候,庄子这个老弟就派上了用场。庄子的思想、庄子的文字、庄子的精神以及庄子存在于众人想象中的身影,在渴望摆脱平庸现实的人那里,成为灵魂深处的精神盛宴。更极端者甚至直接付诸行动,放弃自己原有的一切,成为飘逸或放浪的隐士。

孔子和庄子就这样联手进行塑造。被塑造的那个人,可能是对孔子和庄子都崇拜的苏东坡,也可能是对两者都不屑的鲁迅。

P2-4

序言

《读者》杂志30年风雨兼程,成为了“中国人的心灵读本”,这得益于其在精神领域的耕耘与建构。这一点,在2015年第1期全新彩版的卷首语上,社长、总编辑富康年先生说得很透彻,“《读者》更愿意成为一座明亮的灯塔,守望、梳理、传播那些容易被遗忘,却值得被沉淀的信念和价值观,希望这座灯塔能提醒所有匆匆的步履,在浮躁的社会中,精神不能盲从,灵魂不能走失,信念要有所坚守。哪怕周围的世界再复杂,我们也要保护好内心的善良和温暖”。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评价说:“《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然而,这一篇篇能够挖掘出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美好的文章,皆出自各派优秀作家之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者》已积累大量的名人名篇,这些篇章被分散到不同年份里的每月两期中。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我们可以一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一个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读者>名人堂》系列丛书便以此为引,将三十年来出现在《读者》上的名家进行分类,并精选各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及其文章,以飨读者。

其中,《<读者>名人堂·潮流派》精选时下颇具影响力的青年与影视圈的名作家。纵观各大网站的图书排行榜,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直逼榜首,他们所创造的成绩正在不断刷新记录,新生代的力量早已不可小觑。“潮流派”将男、女作家的文章编为两册。

《<读者>名人堂·港台风》精选港台地区的名作家。这些老牌的港台作家,在挖掘人性的同时又展现了有别于大陆的人文风貌。翻开以女作家为代表的“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以男作家为代表的“那些年,青春正红”,便可一探究竟。

《<读者>名人堂·世界潮》则是搜罗多年来出现在《读者》杂志中,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其他国际大奖的名作家所撰文章。诺贝尔文学奖堪称文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将这些文学大家集结在一起,可一睹世界文学潮流的风采。这个主题分两册出版。

《<读者>名人堂·智慧光》将出版两册,文章多为国学大师和哲学家所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国学,其实已经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大师更是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这批人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人物。

《<读者>名人堂·文艺范》结集出版一册,主要精选当代著名作家,即“五四”运动之后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中国作家。他们是一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自由作家,他们的出现使中国当代文学呈现真正繁荣,达到有史以来最鼎盛的局面。

《<读者>名人堂·复兴梦》精选近现代著名作家,也就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大家。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孕育期,该时期的作家在文学创作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反映了中国文学挥别传统、重塑现代的精神追求,汇编成一册。

《<读者>名人堂》系列十册图书传承经典,是一部将文学发展史串联一线的名家合集。诚邀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中国大阅读时代中的尖端文化。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的大多数篇目,挖掘出了许多普通人蕴藏在心底的点滴美好。这些美好并不壮丽却纯净得不掺杂质,因此可以—篇篇、一期期地再拿起,组成—个独立的精神天地。

——余秋雨

我是《读者》的读者,从创刊至今日,热爱不减,读这本杂志读了多年,但愿长长久久读下去,读出佛来。

——贾平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站在超人的肩膀上起飞(读者名人堂智慧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读者杂志社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14193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6-03-01
首版时间 2016-03-01
印刷时间 201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6018482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5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