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下)
内容
亮点展示

99999990002775238_1_o.jp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辑的一本初中生古诗文学习常备书,收入统编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下和九年级上、下中的古诗文篇目,这些诗文,有些是作为课文要求学习,要求背诵的,有的则是作为课外读诵的篇目。我们认为,无论教材是否要求背诵,对中学生来说,把这些古诗文背下来,对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日常交际、文字写作和表达情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内容简介

本书囊括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篇目,分上下两册。

所选篇目分为【作品原文】、【作者简况】、【创作背景】、【疑难注释】、【诗文大意】、【诗文名句】、【诗文欣赏】六大板块,我们着重从体现孩子开心学习和素质成长的理念出发,进行了立体呈现、全面覆盖、诗意赏析和完美解读,贴近语文生活,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具有时代特征。

这是一本内涵丰富、新颖实用的古诗文指导辅助教材。诵读这些优秀的古诗文,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语言和情感积累,增强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精彩书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①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②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④,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⑤,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⑥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⑦之。及郡下,诣⑧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⑨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疑难注释

①缘:沿着。②穷:到达……的尽头。③俨然:整齐的样子。④阡陌交通:田间小路往来通达。⑤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⑥要:通“邀”。⑦志:作标记。⑧诣:到……去,拜访。⑨寻:不久。

诗文大意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有一次,他沿着小溪划着船往前走,忘记了看路的距离远近。忽然看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纷乱。渔人感到非常惊异,他又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

桃花林尽头也是小溪的源头,在那里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了船,上岸,走进小山洞。起初洞口非常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眼前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村子里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其中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得其乐。

这些人见到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从哪里来。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就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详细地跟他们说了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待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他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他还没来得及实现,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目录

八年级(下)

三单元

桃花源记/陶渊明

小石潭记/柳宗元

核舟记/魏学洢

诗经·关雎

诗经·蒹葭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经·式微

诗经·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六单元

庄子·北冥有鱼/庄子·逍遥游

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庄子·秋水

礼记·虽有嘉肴/礼记·学记

礼记·大道之行也/礼记·礼运

马 说/韩 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甫

卖炭翁/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

送友人/李 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

卜算子·咏梅/陆 游

……

前言/序言

出版说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古老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要激活这座文化宝山,登堂入室,则必须首先拿到开启庄严之门的金钥匙——文言文。

我们的祖先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语言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采取将书面文字和口头语言分开的做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书面语言系统——文言文。今天的中国人,依旧可以通过阅读两千多年前古人的诗文,走入古人的世界,体会古人的心境,领悟古人的智慧!这正是文言文的功劳!这在今日的世界各民族中,是非常少有的!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中小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教育方针。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7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2017年9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科目的教材。根据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新的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小学古诗文有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包括古代诗词、文言文,还有部分古典名著。本书就是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编辑的一本初中生古诗文学习常备书。在编写过程中,只收录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古典名著未予收录。七年级上、下和八年级上中的古诗文篇目,我们已收录在《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上)》于2017年11月出版。本次我们将八年级下和九年级上、下中的古诗文篇目收录在《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下)》出版,编写体例与上册一致,具体说明如下:

【作品原文】本书收录的原文,一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为准。

【作者简况】为了让读者更加准确地了解诗文,对作者的情况做了准确而简单的介绍。

【创作背景】依照教材的不同教学要求,部分诗文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创作背景,以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疑难注释】对于一些难懂的的字词和涉及的典故,加以注音和注释,以便读诵和理解。

【诗文大意】对古诗文的大意进行了白话翻译,尽量通俗易懂,方便读者参考。

【诗文名句】对于其中精彩的句子,做了单独摘录,便于读者记诵。

【诗文欣赏】首先明确诗文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作品的内容依次阐发其艺术特征,避免繁芜,让读者对古诗文有进一步的理解,掌握其中心思想、表现手法,增强古诗文鉴赏能力。

古人说“文以载道”,我们学习古人的诗文,不仅仅是领略其文章的风采,更在于学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真正达到“读书贵在变化气质”的效果。

本书编写组

2018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华文化讲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61899
开本 32开
页数 224页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65000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03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2
出版地
21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