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昆曲》分册,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以其独特的理解,对昆曲的起源、发展、繁荣、衰落、复兴等对昆曲六百年的悠久历史进行了全新演绎和解读。
图书 | 昆曲/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 《中国国粹艺术读本》是一套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昆曲》分册,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以其独特的理解,对昆曲的起源、发展、繁荣、衰落、复兴等对昆曲六百年的悠久历史进行了全新演绎和解读。 内容推荐 昆曲是我国民族艺术瑰宝中的奇葩。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了解昆曲,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以其独特的理解,对昆曲的起源、发展、繁荣、衰落、复兴等对昆曲六百年的悠久历史进行了全新演绎和解读。该书文笔流畅、通俗幽默,且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可读性、艺术性。 目录 前言 一、昆山有曲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末识 1.村坊里巷藏正声,士子文人存慧眼 2.明初曲坛多寂寥,夜奔一出惊四座 3.水磨荡尽烟火气,伯龙浣纱传昆声 二、姹紫嫣红吴中曲,飞入寻常百姓家 1.参不破的禅与道,皆因草木都关情 2.曲学宗师沈■,隐退官场潜心创作 3.江山常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好几年 4.前辈风流零落尽,遗民犹度旧时曲 三、辉煌的兴盛 1.洪昇和《长生殿》 2.孔尚任和《桃花扇》 3.方成培和《雷峰塔》 四、一怠尚存的消衰 1,“花雅之争” 2.昆曲的专播流布 3.昆曲传习所 五、数风流时代,还看今朝 1,建国后国家对昆曲的扶植 2.今朝有酒今期醉 3.■紫嫣红紫谱写新纪元 后记 试读章节 转眼间,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了。屈指算,昆曲已然走过了六百个年头。这六百年,昆曲可是走了一条异常艰辛的道路,从鼎盛转向衰败,又在奄奄一息中顽强挣扎,但是它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艺术上的精进。时代的变迁注定塑造了昆曲不同时期的艺术风貌,这段跨越了六个世纪的回忆未免太过遥远,咱们还是看看当下的情况吧。这都21世纪了,我们的昆曲又要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了呢?仔细想想,前几年我们的日子可是不好过啊,外来文化这么一冲击,可是让昆曲摔了个跟头。但我们是“老字号”啊,是传统,是精华啊,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走下坡路!国家虽然昌盛了,但不能把传统文化丢了吧。此时的昆曲,最需要的是一针强心剂! 就在昆曲一筹莫展的时候,从遥远的巴黎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郑重宣布了首批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您猜猜怎么着,咱们的昆曲成为了十九个“代表作”中四个被国际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的项目之一!大伙看看啊,昆曲可是全票通过啊!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昆曲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赏识,全人类都有义务去保护的一项世界级艺术瑰宝啊!再说,昆曲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可是咱们整个中华民族啊,这等于在国际上给咱们国家争了大光啊!想想看这昆曲真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不过话说回来,还是我们自身的艺术水准在那儿摆着呢,六百年的传统积淀啊,可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因此,昆曲能得到这个荣誉,既值得骄傲与庆贺,但也是在情理之中,我们当之无愧! 昆曲在国际上得到承认的消息一经传开,梨园圈一下子沸腾起来了,昆曲界的同仁也是兴奋不已。谁也没料到,我们唱了一辈子的昆曲,居然也能唱出国门,唱到世界上去了!但是短暂的兴奋过后,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昆曲是在国际上得到了承认,可是国内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我们自身的足够重视了么?翻翻各大剧场的演出报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昆曲演出的天数,还不及零头这几天呢!而且,再看看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的这个称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落脚点在这个“遗产”上面,也就是说明,如果我们要是再不及时抢救的话,昆曲很快就要面临着灭亡,也就是说到时候,人们只能到博物馆去参观这些已经变成遗产陈列在里面的昆曲艺术了!一门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经典的舞台艺术,它的魅力就应该体现在舞台上,而最终却落得陈列在冰冷的展馆之中,这将是何等的可悲啊!因此,国际上给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荣誉,我们应该看到,更多地是为我们敲响着警钟,告诉我们,再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昆曲可就保不住了啊! 谁说不是这么回事儿呢,国家一接到这个喜信儿,就召集各地文化厅和各相关剧团的负责人,立马开了个会。会议主要还就是围绕着这次昆曲被评以后,咱们该怎么进一步更好地去保护这门艺术,并且还要制定一些“规矩”,有具体的措施,就好按章办事啊!大家纷纷进言献策,会议气氛那是相当浓厚。后来大家都瞅准了这样一条路,首先得保护,保护什么呢?主要就是这些昆曲的剧目,都得进行系统的整理编纂,看着人家京剧现在干吗呢么?搞配像工程!咱们昆曲也得抓紧了!其次就是继承,这个主要就是看看,我们昆曲的后备力量足不足,各院团和戏曲学校都抓紧培养人才吧,这儿由国家政策给撑腰呢,一准儿有保障!接着就是创新了,这个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六百多年了都是一个样子演下来的,现在说到改革了,一时半会儿也改不过来啊!不过,这是个长期目际,急不得,毕竟时代在变,任阿的一尘不变最终只会把路越走越窄,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最昏,就提到了发展问题,只有前面三者的基础,昆曲才能实现最终的发展,即符合自身艺术生命拘同时,还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抛弃,也就是说,发展才是我们昆曲需要努力的最终方向! 规矩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我们应该怎么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怎样去实现我们的目际。其实,我们都能深刻地体谅到昆曲以及戏曲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所在的尴尬地位,它们一边可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保护,一边却又不得不去面临日渐低靡的演出市场。用戏曲人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爱戏,可是观众爱不爱我们啊?!”这才是实话呢,演戏就是给人看,让人去欣赏体味的,连观众都没有了,我们演给谁去啊?说得更无奈一些,我们学了十多年的唱念做打,都有什么用啊?!国家就是再制定方针策略,可他没法落实到观众意愿上,掏钱看戏那才是正常,只认市场,可是不认人情!我们的前景实际上并不容乐观,即便偶尔会有虚假繁荣的景象出现,但我们自身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且要树立一个信念——爱戏,就要接受它有高峰有低谷的客观规律,站在高峰上,我们不自负骄傲;处在低谷中,我们也绝不妄自菲薄。坚守住这片看似寂寞的土地,并且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美好! 2001年,历史会把这一页留给昆曲,新世纪也会把祝福与希望留给昆曲,留给戏曲,留给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所有传统艺术。P171-173 序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干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泵、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买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问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畏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价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太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社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l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昆曲/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强//李洋//谷依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9672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5.5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6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