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燃烧的地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安部公房著的《燃烧的地图》讲述了侦探所的调查员“我”受一个女人委托,调查她失踪丈夫“他”的行踪。为了完成工作,“我”不得不努力从平凡的失踪者本身以及他的工作、人际关系当中寻找线索。而在调查的过程当中,“人人都销声匿迹。在我的事务所的同事看来,也许我也与销声匿迹者为伍。就连与自言自语为伴、依靠啤酒助醒的她,恐怕也只有区政府的税务员能真正证明她尚存人间。这就是一出不存在的人互相寻找对方的荒唐可笑的捉迷藏”。 作者简介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小说家、剧作家。生于东京,在中国沈阳度过小学和中学时代。194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50年代初在文坛崭露头角。其早期作品《红茧》、《墙》分别获得战后文学奖和芥川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日本当代文学史的地位。其小说和剧本代表作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并一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与大江健三郎及三岛由纪夫鼎足而立,构成了当代日本先锋文学的独特风景。其作品在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被誉为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目录 正文 导语 安部公房著的《燃烧的地图》一书的主角是个追查失踪者的男子,在都市──那迷宫之中,他渐渐地迷失了自我。本书表达了人在高度商业化、都市化和物质化的世界里生存的强烈不安感,以侦探小说的形式,一步步地将读者一起引入到一个精神的绝地里,去进行绝对思考。 书评(媒体评论) 要不是安部公房突然去世,大概已经获得了诺贝 尔文学奖。非常、非常地接近。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 安部公房的出现,对于战后日本文学来说,是一 个划时代的事件。 ——《日本文学史》 精彩页 我的脚一踩离合器,调到低速挡。二十匹马力的轻型车要爬这道坡,显得有点吃力。路面铺的不是柏油,而是用水泥疙瘩浇出来的,尽是大小窟窿眼。大概是为了防滑吧,坡道每隔十公分左右就挖有一道窄窄的浅沟,但这对行人似乎没多大用处。故意修成粗糙不平的混凝土路面历经长年累月,上面的窟窿眼已经被尘土、汽车轮胎磨损掉落下来的碎片等填平,要是下雨天穿着旧胶皮鞋,想必举步维艰。这样铺设路面大概只考虑了汽车的行驶。那每隔十公分的沟槽也许对汽车倒有点作用。到了积雪融化、道路排水不畅的时候,雪水、雨水就可以顺着这些沟槽流进两侧的排水沟。 然而,路面的设计虽如此煞费苦心,来往的车辆却不多。也许因为没有人行道,四五个拎着菜篮子的女人正占着整个路面,津津有味地闲扯聊天。我轻轻按了按喇叭,从女人们中间穿过去。就在这时,我本能地猛然一脚急刹车。一个穿旱冰鞋的少年下蹲着身子,嘴里模仿警笛的叫声,突然从前面拐弯的地方滑落下来。 我的左边是陡坡,有石块砌成的高高护墙,右边是形同虚设的低矮护栏、小排水沟以及沟旁几乎垂直的悬崖峭壁。我的心也一下子蹦到了嗓子眼,狂跳不停。我本想狠狠地骂他一顿,可是刚要打开车窗,所有女人仿佛责难般的目光就一齐注射过来,吓得我不敢吭声。看来还是尽快脱身为好。弄不好,把她们惹急了,少年身上擦破一两块皮都会统统算是我的责任,那可真是有口难辩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比集体伪证更可怕的了。此时此刻,考虑到我的处境,至少首先得坚持自己并无过错。 我踩了几下油门,车子发出一股焦味,终于发动起来。我的车子开始拐弯。那些五颜六色的女人们大惊小怪地围着既没有头破血流也没有骨折受伤、幸免一死的少年,这样的场景从车子反光镜中一掠而过,接着便是如同图像消失后的荧光屏一样苍白的天空。路面开始平坦,前头就是开山凿出来的公共汽车终点站。汽车站的候车椅子上方盖着避雨的顶棚,还有公用电话和用砖围起来的方块地,夏天的时候那大概是花坛,旁边还有饮水处,车站的服务设施大体上一应俱全。从车站往前又是一小段陡坡。紧接着,一块如交通标识一样刷着黄漆的大牌子竖立在眼前,上面写着: “未经许可,车辆禁止进入本住宅区内!” 无论是坚固粗实的牌子,还是看似专门请人书写的字体,都显示着张牙舞爪的凌人盛气。我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一踩油门,车子就冲到了坡顶。 眼前突然是迥然相异的另一番景象。一条笔直的白色马路似乎一直延伸进浑浊灰白的天空。马路看上去有十米宽,马路与两侧的人行道之间有一条约摸膝盖高的栅栏圈围起来的草坪。草坪的草已经枯黄,但由于枯黄的程度不同而出现一种被夸张的奇异远近感造成的错觉:排列在马路两旁的一梯六户的四层楼住宅看过去仿佛是无限延伸的模型,但其实每边只有六栋。建筑物临街的一面被刷成白色,旁边则刷成暗绿色,这种颜色的搭配也许更加突出了风景的几何学特征。住宅区以这条马路为中心线向两翼扩展,似乎横宽比纵深大,可能因为采光的关系,楼房不是建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位置错落地排列着,所以目光横扫过去,只有支撑着乳白色天盖的白色墙壁。 一辆红色婴儿车里,从头到脚盖着小被罩的婴儿正尖着嗓门号啕大哭,旁边没人照看他。脸蛋冻得发红的少年骑着银光闪烁的轻合金变速自行车,故意扬声大笑着从婴儿车旁边蹬过去。仔细一看,其实也有一些过往行人,但在这焦点遥远的广阔风景里,人倒似乎成了虚构的影像。自然,在这儿住习惯以后,目光恐怕就会颠倒过来。风景越加遥远,透明得几乎不复存在,只剩下自己的影像,如同冲洗出来的相片一样突出显眼。如果自己能认出自己来,这就够了。尽管陈列着几百个人生经历千篇一律的家庭,其实都不过是镶嵌着一家子相片的玻璃镜框罢了…… 东三号十二——“东”是马路东边的意思,三号是临街前正数第三栋楼房,十二是左边楼梯上去第二层住房。草坪带的每处中断的地方都竖着“禁止入内”、“禁止停车’’的牌子。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车子停在楼前马路上。我带的东西只有一个黑色小皮箱,里面一应俱全地装着各种小工具。皮箱长五十五公分,宽四十公分,高约二十公分,表面坚固而平坦,可以随时当桌子用。皮箱的把手边里面还藏着窃听器,不用开箱即可操作录音。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特点。如果勉强算上的话,那就是用旧的起毛人造革,以及后来安在四角、显得又笨又大的包铁。怎么看都像一只行商做买卖的工具。这皮箱的外观,既帮过我的忙,也给我添过麻烦。P2-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燃烧的地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安部公房 |
译者 | 译者:郑民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1351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8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8 |
CIP核字 | 2017270741 |
中图分类号 | I313.45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