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渔猎(消逝的渔歌)(精)/乡居文丛
内容
内容推荐
农耕时代、渔猎时代,给人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生活图景与文化遗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这些生活图景正在消逝,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画面。由草白、小麦等著的《渔猎(消逝的渔歌)(精)/乡居文丛》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聚焦白洋淀的渔猎生活,深入渔猎人家,记录渔猎历程及生存形态、生活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丰富多彩的捕鱼技艺,也为雄安地域文化留下一份宝贵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史料。本书以文学笔调书写,既有寻访记录,又有技艺呈现,更有往事亲历与专家对谈,行文风致独具,期待能唤起大家对白洋淀文化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珍视与感恩。
作者简介
路景涛,河北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保定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资深企业家,创业导师,资深学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投资人,众筹、基金、挂牌、股权专家。创办多家企业,现致力于“匠人谷文创小镇”文创产业园。已出版图书《执着与灵性》《中国书法线条研究》《家园》《互联网金融》《社群商业》等。
目录
卷一 纪录 | 寻访白洋淀渔人
出游
冰床
寻访
捕鱼
英雄
远古
夏天
古船
诗人
飞地
卷二 纵览 | 白洋淀的渔歌
鱼虾家族
消失的鱼们
渔歌袅袅
卷三 技艺 | 渔猎谱
一网乡愁的鱼
带钢叉的小嘎子
钓一片白洋淀的雪
诸葛亮的迷魂阵
孤独的捕手与声势浩大的围猎
捕小鱼小虾的网
最后的鱼鹰捕鱼
卷四 亲历 | 一个人的渔猎记忆
巧布迷魂阵
捕蟹三法
叉黑鱼窝
放鹰世家
鱼迷花篮
拉大绠
车旮旯的奇遇
淘埝子
下卡
捞清网
下虾盘
猎捕鸟禽
卷五 访谈 | 贾慧献:追故乡的人
每一条褶皱都藏着生活的智慧
太行山长大的孩子
重新发现乡土的价值
访谈录
导语
由草白、小麦等著的《渔猎(消逝的渔歌)(精)/乡居文丛》是一本关于白洋淀渔猎文化的散文随笔集。白洋淀的渔猎时代给人们留下了多么丰富的生活图景与文化遗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生活图景正在消逝,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画面。本书聚焦白洋淀的渔猎生活,深入渔猎人家,记录渔其猎历程及生存形态、生活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丰富多彩的渔猎技艺,也为雄安地域文化留下一份宝贵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史料。本书以文学笔调书写,既有寻访记录,又有技艺呈现,更有往事亲历与专家对谈,期待能唤起大家对白洋淀文化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珍视与感恩。
精彩页
·出游
我很早就知道白洋淀。在孙犁先生笔下,那片水域弥漫着传奇色彩。特殊年代里华北人民的勇敢、智慧与血性,至今仍留在文字世界里,留在那片波光荡漾的芦苇丛中。
因为“白洋淀”这个亲切而熟悉的地名,来冀中平原之前,我脑海里就不时闪现许多画面,纷乱而模糊。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这是《小英雄雨来》中的句子。雨来,一个顽皮、勇敢的男孩,遥远童年时代的伙伴,在书本里天天与我见面的人。他从芦苇丛中露出小脑袋,他没有死。原来,他趁着敌人慌乱开枪的间隙,跳入水里,钻进了芦苇丛中。
——这不是孙犁先生的文字,而是作家管桦的作品。我从那篇课文里第一次知道一种叫作“补叙”的写作手法。
童年过去很久之后——这个初春的黄昏,我首次踏上冀中平原,心头萦绕着一种恍惚之感,好像此行是对我遥远童年生活的“补叙”,是记忆与现实的美妙衔接。
车窗外,春天的冀中平原冷意依旧,高耸的杨树列队如兵阵,枝干瘦削,树形挺拔,还未吐露芳华。田野里却有星星点点的绿意正在萌生,黄绿相间,绿色部分日渐扩大,迟早要成覆盖之势。昏暗的光线里,平原深阔而寂静,暗黄与浅绿彼此辉映,远远出现的田埂上的树,孤单的几株,舒展的身姿,给人以美和震撼。
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冀中平原的白洋淀地区,可我还没有看见水和黄绿的芦苇丛,也没有看见书本上的英雄人物。一些房屋隐在田野后面,露出隐约的灰色与褐色的轮廓,有一种北方初春的清冷感。
有一刹那,我似乎听到咿咿呀呀的船桨划开水面的声响,浩荡的苇叶摇晃着发出哗啦声,水鸟迎风飞向春和景明的白洋淀湖面。
·冰床
淀,指浅的湖泊。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由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淀泊组成,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它不同于南方的湖泊,也与北方的人工水库迥异。它是独特的。其中沟壕纵横,园田点缀其间,淀内水村宛如小岛,停立淀上。
春天芦芽吐翠,夏日红莲绿苇,秋时芦花飞舞,冬至坚冰如玉。
一切美景皆发生在湖上,在晃荡的水波里。
《诗经·卫风》有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关于渡河的记录。既有湖,便要有船。白洋淀船始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能确定的是,大批船只集中出现在白洋淀始于北宋。
据《圈头乡志》记载,宋太平兴国六年,六宅使何承矩、宋将杨延昭治理白洋淀和镇守边关时,大搞“塘泺防线”,其工程浩大,“发诸镇兵一万八千人给其役”,并设哨所一百二十五处,“戍率了千人乘船百艘往来巡逻”,可见当时白洋淀船只数量之多。
古白洋淀源于古黄河,又濒临渤海。洪水滔滔,川流不息。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中记述了大禹治水“陆上乘车,水上乘船,疏引黄河,到大陆泽,分为九河,又会合为逆河,流入渤海”的史实。白洋淀周边发掘的商周、战国和汉文化遗址,都可证明人类早期就在这一带活动,且借助舟船等工具。
史书记载,白洋淀的船很特别。中国北方各地的船只,都与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如果要细分,白洋淀的船大致可分为:运、舱、排、舫、渡、旅等。在铁船出现之前,造船材料以木料为主,且用料讲究,主要是红松、白松、槐木等。
其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种叫“冰床”的船。当北国大地冰封雪飘,冬天的白洋淀结了冰,沟壑纵横。这时候,冰床出现了。
《圈头乡志》详尽地记载了这种水上运输工具。它的形状像梯子,由两块长方木、五根横木、两根铁条组成。两块长方木各宽约两寸,长约六尺,高约三寸。五根横木各长约一尺六寸,宽扁形,两块长方木榫卯相接。最后将两根铁条镶嵌于两块长方木下。人立于冰床后,用挽子驱动。
看志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缓慢地浮现出一个个画面。冬天的白洋淀湖面结了冰,芦苇上挂着霜花,梦幻而安宁。寒冷使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阳光照在冰面上,显得异常迷离,给人一种油画般斑驳陆离的美感。冰下有残荷、芦苇枯枝以及断裂的水草。人在冰上走,冰床载着芦苇秆在上面滑行,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想必与陆上行走、水上行舟都不同吧。
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渔猎(消逝的渔歌)(精)/乡居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草白//小麦
译者
编者 路景涛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1745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8
CIP核字 201820369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3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192
13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