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千万青年千万兵。60年前的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代人,是为正义赴难的一群人。在被日本法西斯铁蹄踏碎的国土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烽火里出没,在时局中坚撑,他们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
图书 |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寸山河一寸血,千万青年千万兵。60年前的他们,是为战争而生的一代人,是为正义赴难的一群人。在被日本法西斯铁蹄踏碎的国土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在烽火里出没,在时局中坚撑,他们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 目录 架设国际主义的友谊之桥 --宋庆龄创办"保卫中国同盟"l 保盟在继续行动 --宋庆龄重组"保卫中国同盟"13 救亡女杰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何香凝24 创建抗敌后援会 慰劳救护励征人 --何香凝领导上海妇女界抗日救亡运动33 香港的"一碗饭运动" --何香凝在香港救济难胞45 风雨同舟 共赴国难 --李济深的抗日进步活动56 "民族生命争一线" --于右任在抗日战争中67 "愿将身躯易自由" --爱国将领续范亭为抗战剖腹自戕8l 大后方的一笼篝火 --罗承烈与抗战时期的《新民报》89 团结抗战 参政议政 --张澜与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95 "女子得不到解放,整个民族就讲不上解放" --史良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104 沪上英杰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胡愈之119 爱国"有罪",自请入狱 --潘大逵与声援"七君子"的斗争126 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陶行知为抗日救亡旅行欧美132 没有全民的动员,就没有全民的战争 --李公朴动员民众、推行战时教育的事迹140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杜斌丞152 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163 在抗日的峥蝾岁月里 --雷洁琼在江西开展妇女工作172 活跃在国内外的政治舞台上 --吴贻芳在抗战期间的活动185 一息尚存 决不放下 --郑振铎抢救民族文献的事迹192 "以赤血卫国兮,与日月争光" --黄炎培力促团结抗日198 爱国无罪 抗日必胜 --沙千里与上海职业界救国会208 临危不惧,忠贞不屈的爱国者 --章乃器在救亡民主运动中222 一位杰出的战士 --季方在抗日战争中23l "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许德珩在国民参政会上呼吁团结抗战239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在抗战初期的文化活动250 "东北是我们的" --夏衍在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259 "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 --蔡元培为抗日救国鞠躬尽瘁268 披肝沥胆投身抗战 --邹韬奋与抗日救国运动277 爱国民主志士的杰出代表 --王造时1931-1937年的抗日救亡活动290 停止抗战,一致对外 --张伯苓为抗日荐良才301 在敌人的心脏争夺青年 --陈垣在北平同日伪进行斗争306 红色警报东方来 --反法西斯无名英雄阎宝航313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抗战中的陈嘉庚325 流亡南洋的反法西斯战士 --郁达夫在南洋宣传抗日救亡335 投身抗日洪流 --洪深在抗战时期的文艺创作340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徐悲鸿追求真理的事迹351 息影剧坛,荷锄务农 --程砚秋保持民族气节的事迹362 后记370 试读章节 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保盟 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让中国的国际朋友们知道中国人民抗 战的真正需要,另一方面把国际友人的援助送给真正和迫切 需要的人们。 1937年12月23日,一个阴冷的冬日,一艘外国客轮徐徐驶离上海外滩前往香港。宋庆龄就在这艘船上。她是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护送,闯过了码头上那些面目狰狞、虎视眈眈的日本宪兵和外国巡捕的关口上船的。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冬天。法西斯侵略者的魔爪正伸向欧洲和亚洲的大地。在我国,七七和“八一三”事变以来,日本侵略军疯狂入侵,从华北到华东。11月以来,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宋庆龄为了得到为全民抗战服务的自由,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香港,离开上海这块已成“孤岛”的故土。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宋庆龄十分关心,也数次建议她迅速转移香港。“中国是不可征服的” 虽然,乌云笼罩,但胜利的火种在宋庆龄的心中燃烧。自从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以来,中国广大人民不愿做亡国奴,要民主,要自由,要求抗日的救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少爱国志士因此被捕入狱。宋庆龄和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到处奔走呼号,全力声援人民群众的爱国正义行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来的形势发展使宋庆龄最为感奋的是10余年来同室操戈、令人痛心的内战局面终于停止。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以恢复执行,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这是宋庆龄自抗战以来多次发表文章和讲话的重要论点。她曾精辟地分析过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形势,她说:“中国最大的力量在于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起来了”,“纵然事实上日本海陆空军的技术设备胜于中国军队,但单是军事技术是不能决定这次战争的”。“日本的黩武主义者决不能奴役像中国这样伟大的民族”,“中国拥有全世界的同情”,而“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不能支持一场对中国人民的长期战争的”,“在这情形下日本的武力已不过成为一只纸老虎”。这些文章,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当时由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汇集成抗战丛书之一《中国不亡论》,广泛流传在“孤岛”,给上海及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P1-2 序言 200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八年的抗战期间,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伟大的中华儿女,广泛宣传为中国抗战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特推出《抗日战争中的杰出人物丛书》,以此向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 本丛书共分5卷,即《抗日战争中的中共领袖))、《抗日战争中的元帅将军》、《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丛书共选录影响大、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的重要人物118人,在目前出版的有关抗战的图书中,尚无一套如此系统梳理抗战杰出人物的图书,相信本丛书将会以其众多的名人,确凿的史实以及珍贵的图片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以吸引广大读者。 后记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地推进其侵略中国的扩张主义国策,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重大的历史关头,中国的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富于爱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御侮的正确主张感召下,在广大工农群众抗日救亡浪潮中,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运动中。他们不仅呼吁呐喊、奔走呼号,还积极组织救护及募捐、办社团、编杂志、写文章、演剧目、抢救民族文献、去海外宣传……争相以各种方式参与救亡运动。他们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强大的知识力量,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宣传他们在抗日救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我们编辑了本书。 本书内容是从众多的图书及报纸杂志中选编而成的,共收入较有代表性的38篇文章。涉及的人物有知名的民主人士、文化及文艺代表等。要说明的是,在编排上,由于涉及人物多、面广,只能根据有关民主党派、从事的职业以及收选的内容等大致归类。 本书的编辑得到了许多作者的鼓励和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未与有些作者取得联系。请这些作者谅解并及时与我们沟通。 由于学识及水平的局限,再加上资料的收集有一定难度,本书难免存在不少问题,请读者谅解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4.9.2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抗日战争中的民主人士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慧英//蒋泓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190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首版时间 | 2005-07-01 |
印刷时间 | 2005-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