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辉煌与陨落(十二位影坛女星的生死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个命若琴弦的名媛佳人。这是一段段美丽惆怅的旧梦往事。

她们都是些花一样的女子,活跃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影视界,见证了中国影视的辉煌。这些明星坎坷曲折的演艺生涯和传奇般的人生经历都已流为一段段历史的印迹。但是,她们最终却走上了自绝的悲途。难道红颜薄命是这些水银灯下美丽的女人们无所逃脱的归宿?

她们去了,给我们留下一个个解不开的生死之谜。

内容推荐

《辉煌与陨落——十二位影坛女星的生死传奇》讲述了艾霞、阮玲玉、英茵、李绮年、林黛、莫愁、李婷、丁皓、上官云珠、乐蒂、杜鹃、翁美玲十二位自杀女星的人生经历,收录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描绘了这些影视明星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勾勒了20世纪中国百年影视史的发展脉络。

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一幅幅亮丽的图片,一个个诱人的故事,展现了艾霞的端庄秀慧、阮玲玉的羞涩清纯、英茵的秀姿侠色、李绮年的纯真秀美、林黛的雍容华贵、莫愁的善良娇媚、李婷的楚楚可怜、丁皓的泼辣奔放、上官云珠的八面玲珑、乐蒂放浪嚣艳、杜鹃、翁美玲的任性活泼,演绎了她们坎坷曲折的演艺生涯和传奇般的人生经历。通过本书稿,不仅能领略到这些名媛佳人的美丽传奇、影视风采、辉煌成就,也能了解到她们的坎坷惆怅、悲苦爱情、命若琴弦,更能体会到她们的人生无奈、生活多艰、殊途同归。

目录

序言

艾霞:影坛才女

 一、严家有女

 二、星路光辉

 三、作家明星

 四、凄惨爱情

 五、艾霞死后

阮玲玉:悲剧影后

 一、苦命童年

 二、遭遇张达民

 三、结婚事件

 四、同居岁月

 五、结缘电影

 六、峰回路转

 七、登上演艺巅峰

 八、唐季珊移情别恋

 九、《新女性》事件

 十、人言可畏

 十一、最后的晚餐

 十二、阮玲玉之死震动全国

 十三、轰动中外的大葬礼

英茵:明星女侠

 一、“才女”之名不胫而走

 二、沪上求艺之路

 三、 烽火三月的情报女谍

 四、危难之中见真情

 五、英茵自杀之谜

李绮年:南国影后

 一、纯情的追星族

 二、剪不断的情怀的遗照

 三、走红后的风波

 四、南国影后的产生

 五、自杀在越南

林黛:亚洲影后

 一、难忘的童年

 二、初入影坛

 三、春风得意马蹄疾

 四、荣登影后宝座

 五、与严俊双宿双飞

 六、缘来缘去缘如水

 七、旅美结识龙绳勋

 八、回台观光避风头

 九、林黛进龙府

 十、魂归长恨天

李婷:薄命红颜

 一、文静淑女

 二、置身《鳄鱼河》

 三、罕见的自杀方式

 四、死结之一:“嫁不了人该怎么办”

 五、死因之二:人财两空

莫愁:愁肠百结

 一、不祥的艺名

 二、荒唐的婚姻

 三、步人影坛

 四、风情裸星的跨国之恋

 五、愁肠百结两次自杀

丁皓:野味十足

 一、野姑娘的走上星路

 二、以小胜大的“小情人”

 三、“小情人”的情人标准

 四、皈依佛门的轰动效应

 五、在辉煌中殒落

上官云珠:影坛金花

 一、烟花散尽梦亦尽

 二、乡下姑娘初步影坛

 三、酸甜苦乐演艺路

 四、迟放的影坛金花

 五、结遇蓝马

 六、与程述尧的婚姻

 七、最后一段恋情

 八、影坛金花的最后绽放

 九、遭遇文革磨难

乐蒂:古典美人

 一、迷人的芳容 可怜的身世

 二、从影学艺初路头角

 三、初浴爱河 七载孽缘

 四、身心憔悴 自求解脱

杜娟:子规啼血

 一、影路上蹒跚起步

 二、映日杜鹃别样美

 三、浮生长恨欢愉短

 四、影路的黄昏

 五、泪血染红杜鹃花

翁美玲:永远的“俏黄容”

 一、童年岁月

 二、在英国的日子

 三、结缘影视

 四、天上掉下一个“俏黄蓉”

 五、爱情事业双丰收

 六、事业与爱情的矛盾

 七、爱情呼叫“危机”

 八、没有爱情的日子

 九、缘尽情绝 香消玉殒

 十、盛大的葬礼

 十一、身后欢痛两不知

试读章节

艾霞不但是一个颇具表演天赋的演员,而且还是一个特有才气的作家。聪明好学的艾霞利用原有的文学功底与艺术,笔耕不倦地把一些表演感言、社会思考都写下来,而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诗作,其“文笔简洁明快,豪爽妩媚,为人称道”。在银幕上获得声誉后,便发挥自己的才能,大量撰写文章,这跟今天明星们写博客能受人追捧是一样的。她之走上银幕,自然是与她作家的身份互动的,当时另有一个叫王莹的演员也有这个特色。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女演员大多出身清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写点小文章便算不易的情况,所以艾霞的才华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赞赏,从而使这位女演员在众多走红的明星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也使她获得了“影坛才女”的美誉。银幕上和银幕下的艺术才情,使艾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不少观众常常给她写信,而她也乐意写文章在刊物上热情作答。

坦白地说,艾霞参加拍摄电影之初,往往把演戏、拍片看做个人的事,兴趣、挣钱、出名是她生活的动力。后来不同了,随着进步力量对电影的影响,随着当时民族危机日渐加深,艾霞渐渐明白了一个电影演员应有的责任。她曾经在《明星日报》创刊号上发表文章《1933年我的希望》,在文中她颇动感情地说道:

“1933年也可以说是我开始新生命的时期……时代的火轮不停地转着,一切全不息地猛进,1932年同1933年的电影,是划分时代的电影,它不是一部分有闲阶级的消遣品,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我们既然明了这一点,就应该怎样使它变得有价值有意义,这是从事电影的人应负的责任,也是电影发展的关键。”

这些文字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艾霞的进步思想和对左翼电影运动的坚决拥护态度。当年曾与艾霞同在明星影片公司供职的著名作家柯灵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报馆看到艾霞颇有演艺前途,想要选她做“电影皇后”(条件是支付报馆一笔钱)。这对于当时许多女演员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但艾霞却将它视为笑谈,置之不理,因为她一心想的是救国救民,而从不在乎这些虚名。

1934年元旦,她的《新年感想,中国电影往何处去》一文更加深入地反思了中国电影历史局限,她激烈批判了以前中国电影一味地追随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拍摄一些爱恨情恋、感伤颓废、腐朽奢靡的电影。她认为,“1933年是值得纪念的时代,也是电影开始走上轨道的时期”,中国电影只有响应左翼电影运动的号召才能从黑暗中寻到光明,才能闯出一条新生之路,只要导演、演员、剧作家同心协力,中国电影的明天一定更加辉煌灿烂。同时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影视创作人员才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无愧于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

尤为可敬的是,艾霞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1933年她自编自演了一部影片《现代一女性》,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完成并公映。历数中国电影历史,能自任编剧兼主演,集二者于一身的女演员,恐怕是以艾霞为发端的。由此人们对这位21岁的小姑娘更是刮目相看,把她与当时电影界的胡萍、王莹、陈波儿一起赞誉为“作家明星”。

影片《现代一女性》因其追求妇女解放的鲜明主题引入注目,它描写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女性的成长之路,主人公葡萄(艾霞饰)本来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为了追求真诚的爱情,不惜牺牲色相帮助情人,以致堕落而入狱。后来在被捕入狱后,有幸遇到一位女革命者,女革命者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革命经历耐心地劝导教育她,她的思想终于觉悟了,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和不足,从而跟随革命者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其实这部影片带有自传性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苦闷就是艾霞以前的苦闷,女主人公的革命追求就是艾霞的革命追求。由此,艾霞的表演更显本色,把一个由心灵空虚走向充实人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颇具舞台感染力。但再好的表演也会有瑕疵。影片以妇女追求真正的彻底解放为主题,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由于剧作家本身思想的欠成熟,因此剧本女主角的思想转变显得过于牵强仓促,影片后半部女主人公形象不够丰满。诚如后来影评家分析的那样这体现了艾霞当时对光明幸福的向往,也反映了她在创作思想上仍较模糊和对现实生活中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难以寻找感到苦闷的心境。

P7-9

序言

这是一个个命若琴弦的名媛佳人。

这是一段段美丽惆怅的旧梦往事。

多少年了,我们都不忍再提起这些昔日银海影坛的旧梦往事。美丽而惆怅,惆怅而美丽!美丽得让人生爱,惆怅得让人生怜。“自古美人如名将,未许人间见白头。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翻开中国影视的历史画卷,我们或许真的会相信红颜薄命的说法。不是吗?

自杀的女星一个一个不绝如缕,多得让人心底隐隐作痛。从最早的毛剑佩、骆慧珠、艾霞、阮玲玉……到后来的李绮年、林黛、乐蒂、杜娟……再到后来的白小曼、翁美玲……她们曾经是一个个雍容华贵的绝代佳人,她们曾经又是一个个历尽辛酸的薄命女子。一个个都在如花似玉、风华绝代的年龄香消玉殒,决然离去。她们都是真正为影视而生的人,她们在上个世纪的银海影坛如日中天,然而她们一个个都选择了自杀这绝美的死亡方式,难道红颜薄命是这些水银灯下美丽的女人们无法逃脱的归宿?命运之轮让她们在演艺事业上走到高峰,可生活中她们的心灵有时比烟花还要寂寞。迢迢河汉,终于渡不过那贪嗔爱痴。

夜月悄悄,芳踪杳杳,当一个个年轻美丽的生命戛然而止,多少人扼腕叹息,多少人痛苦垂泪,但谁又懂得她们为何离去。总在想蝼蚁尚知苟活,为何被众多星迷崇拜追随的她们率而轻生?她们去了,给我们留下一个个解不开的生死之谜,想起她们总感觉心头笼罩着一层层凄切悲怨的迷雾。她们的一生,太短暂,太匆匆,仿佛烟雨斜阳.仿佛昙花一现。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曾几何时,为了寻觅那些昔日水银灯下翩翩起舞的名媛佳人的足迹,在上海、在香港我走街串巷,然而很多的历史往事已经模糊,只剩下雾里看花似的朦胧印象。蓦然回首,恍如隔世,短短几十年,历史已被淡忘,人也被淡忘。那些曾留下过她们身影的街道、楼阁,仿佛只是一段段被抽空了的记忆。是的,那个时代离我们已渐渐远去了。曾经的水银灯下的那些名媛佳人越来越淡出我们物欲横流的生活。甚至,有一次我谈起阮玲玉、林黛、乐蒂时,周围的人用非常茫然的眼神盯着我,仿佛我说的是一个个不曾有过的传奇人物。茫然的我看着茫然的他们,然后我开始远搜近觅,想写些什么。想为那些水银灯下永远璀璨的黑白老照片写些什么,想为那些千娇-am的可爱女性们写些什么。

在众多选择自杀的影坛明星当中我们精心撷取了十二位女星。我们的选择跨度很大,从默片时代到有声时代,从黑白片时代到彩片时代,从电影时代到电视剧时代,我们都有所选择。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想把中国百年影视史贯通起来,来思考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绝如缕的社会原因。这十二位女星是艾霞(1912—1934)、阮玲玉(1910—1935)、英茵(1917—1942)、李绮年(1912—1949)、林黛(1934—1964)、莫愁(1935—1965)、李婷(1944—1966)、丁皓(1939—1967)、上官云珠(1920—1968)、乐蒂(1937—1968)、杜娟(1942—1969)、翁美玲(1959—1985)。

她们都是些花一样的女子,在那同样繁花似锦的银海上馥郁芬芳地盛放。在上个世纪她们先后踏入影坛,或羞涩清纯,或妖娆妩媚,但无疑哪一个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艾霞的端庄秀慧;阮玲玉的羞涩清纯;英茵的秀姿侠色;李绮年的纯真秀美;林黛的雍容华贵;莫愁的善良娇媚;李婷的楚楚可怜;乐蒂的古韵风姿;丁皓的泼辣奔放;上官云珠的八面玲珑;杜娟的放浪嚣艳;翁美玲的任性活泼。这些明星坎坷曲折的演艺生涯和传奇般的人生经历都已成为一段段历史的印迹。这些命若琴弦的名媛们构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她们以自己短暂的生命,在战乱的颠沛流离中重筑希望,在低迷灰暗的时代继续编织梦想,在大屏幕上水银灯下演绎着别人的离合聚散,在光鲜亮丽的华彩下也哭诉着自己的血泪心酸。她们都活跃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影视界,见证了中国影视的光辉岁月。虽然,对于浩瀚的影视历史,她们个人的辉煌与殒落只在弹指一挥间。然而,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中,她们的人生却共同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不朽传奇。

20世纪的上海、香港就好像中国的“好莱坞”,一座座豪华的电影城拔地而起,不计其数的观众蜂拥而至。电影如梦般变化莫测,而这些名媛佳人们就生活在这如梦似幻的光影之中。水银灯下一朵朵女人花瞬间盛开,她们一个个姹紫嫣红、风华绝代,一颦一笑中透着女人的万种风情。她们无限向往着水银灯下的生活,无限向往在公众面前的光彩照入和电影外表的流畅。

但是,在那好花好景的背后,她们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面对生活,她们其实又都是些平凡如常的女人,有时因为她们的声名显赫,她们甚至遭遇了比常人更深重的艰难和痛苦。艾霞临死时曾说,“在水银灯照不到的地方,电影界充满着黑暗”。不错,影视界在这个被世人称为光怪陆离的“大染缸”里,一个个年轻女子要过早地面对世间的是是非非,面对无数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面对无数有道理的和无道理的要求,她们从聚光灯下获得满足,但在享受成功的背后也在品尝落寞,在享受掌声的同时也在接受不公。最终她们一个个都走上自绝的悲途。她们纤弱的肩膀所要承受的,原来是整个社会的是非黑白,整个时代的辉煌沉落。

事过境迁,当我们走入影视界人声鼎沸、明星纷涌的当下,一个个影星浓妆艳抹,披金戴银,嗲声嗲气,极尽风骚。她们绯闻如潮,但她们并没有像阮玲玉等一样的去寻死,她们照样出来登台、写书、做节目。当然我们不是希望别人寻死,只是感叹社会不因道德缺失为恶、当下明星不以德性有损为耻的现象。阮玲玉“可畏”的人之流言在今天的娱乐圈,不仅不是一剂毒药,反而是十全大补,拥有流言的享受流言,没有流言的制造流言,流言浸润了谁,谁便可以返老还童或迅速上位,其可怪也欤。娱乐圈的生态环境处于“愈堕落愈快乐”的恶性循环中。积痈成溃,养疖成脓,红肿之处,艳若桃花。耻感的极度淡化是道德败坏的一大症状,诚如狄德罗所言,“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娱乐圈之趣味低俗,正是败坏的表征。

或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对那个老影像时代的中国我们总会有一种难言的情怀,总感觉那个年代的明星才是真正的明星。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种种,都风韵芳华。那是一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年代,那是一个颇具特质让人百思难忘的年代。今天这些早年的星星在天堂守着那份繁华过后的宁静,她们早已不是当初那些在影界呼风唤雨的星星了。或许她们现在只有在天堂遥望着影界后辈的人生演绎。然而因为有了她们,回眸影视历史,我们不会寂寞,因为她们的人生书写了一曲曲不可磨灭的传奇。

是的,她们的故事,到最后也只是一个余韵弥散的无奈终结。她们的故事,到最后也只是如繁花落尽只剩纤尘。曾经鲜花着锦的她们终归寥落,曾经如日中天的她们终归沉寂。这就是平凡而又真实的人生啊!  说天妒红颜也好,说红颜薄命也罢,这些名媛佳人们去了.永远地去了!但她们的一颦一笑仍不时在我们脑海浮现,她们毕竟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凝固在胶片里、荧幕前,让人们时时怀念追忆,也算无憾了吧!我想,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不幸的未必是自杀而亡,而是被人遗忘,被人彻底地遗忘,仿佛从不曾存在过一般,那才是痛入骨髓的悲剧!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纷争时代和没有感受过那些悲欢离合的我们而言,她们的传奇永远值得我们在情感的世界里耐心回味。这些匆匆降临而又飘然早逝的红颜,为人间留下的,除了其用生命诠释的个个光芒万丈名垂影史的银幕形象,更有后世无尽的追忆与深深的遗憾。或许有人会说讲那些凄悲的陈年往事只会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倍添凄凉,不如忘却。我想忘却总有忘却的道理,铭记也总有铭记的缘由。要忘却的或许应该是她们难以承受的那份无奈与悲哀,要铭记的应该是她们所塑造出的一个个鲜灵灵的银幕形象或辉煌的艺术人生。

她们的时代已成过去,今天的她们已经成为了那个老影像年代的象征。她们的旧梦往事恰如老上海老香港浓浓的浮世悲欢,浸润在她们的每一部电影里,每一首歌曲中。如果不是那些残存的影像资料,或许在日渐浮嚣、明星纷涌的现代影视时代,很少再有什么可以唤起我们对老影像时代人或事的记忆。

翻出那泛黄的老电影画报,欣赏着富有沧桑感的照片,读着竖排繁体的文章,就像是一首首被记忆突然渲染起的岁月之歌,喧嚣的心灵土壤被雨水滋润出一片嫩绿的植物,如同一道道刻画着生命的痕迹。即便没有感受,没有追忆,但只要有那些残存的影像资料,那么这些名媛佳人们的旧梦往事就永远不会老。

怀着对这些名媛佳人的眷恋、对旧梦往事的怀念,我们远搜近觅,翻看了大量陈压在书库布满灰尘的报刊画册,阅读了大量相关电影史料,也参考借鉴了很多前辈的论著文章包括一些网络上的资料(在这里请允许我们向这些默默奉献的前辈表示我们诚挚的谢意),最终编著成了这个小册子。这里面有动情的细节,有理性的评论,也有深沉的思索。我们的所有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真实再现这些名媛佳人的旧梦往事,想让读者和我们一起阅读,一起回味,一起思考。

为了再现她们昔日的风采,我们为每位女星都配了一些相关的影像图片。这些图片并非张张精美,但却真实动人。这些美人留在人间的影像或袅娜娉婷、美目流光,或妩媚娇巧、明艳动人,真是俯仰生姿、满蕴风情,有着一种永不老去的美丽。她们多数是笑着的,那种属于老电影时代的暧昧不清的、温婉的笑。然而,那眉梢眼底,却也有种看尽风流过尽千帆的沧桑;那眼神,也有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然而这些图片也不过是反映她们的一个瞬间、一个侧面而已。我们今天看阮玲玉、林黛等的照片,或许有人会觉得她们也没什么,并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大美人。然而一旦这些佳人们走动起来,那真是满蕴风情,倾倒众生。当我们回到她们表演的那些经典人物,这种感觉会更为明显。银幕中的女性,女性中的银幕,那时的名媛佳人旧梦往事,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难以泯去的情调。在这里很希望读者朋友们有机会多看看她们以前拍过的影视作品,那种动态效果会比看图片好得多。遗憾的是,中国社会长期动荡,建国后又盛行极“左”思潮,对于珍贵的影像资料,不知保藏,唯知毁弃,由此中国早期电影的拷贝留存下来的屈指可数。

桃李春风间,品不够的怕是那一杯醇香的影坛老酒,而江湖夜雨却早已挑尽了十年的灯花。我们选择这十二位自绝的女星来回望那段飘逝的历史,写下这一段段美丽而惆怅的记忆。但我们不想把过往的那个时代简单浪漫化,我们这里的文字也不是一味的怀旧与颂扬。时代有时代的局限,历史也有历史的思索。

这些女星们都正当青春貌美之时就选择自杀,给我们心灵以无比的震撼。她们死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争睹遗容,天下人为之垂泪。然而也就是一把同情泪而已,而已而已。对于她们,我们只是津津乐道于她们的美貌、风韵、逸事,只抱以猎奇的探究、空头的悲悯、变味的缅怀。我们扪心自问:有谁真正静下心来去分析她们人生悲剧之所在?有几人真正去探究这种悲剧之深刻的社会意义?有几人真正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前喜欢施舍廉价同情心的开始掂量自己的动机,以前喜欢玩弄女性的洗心革面了呢?或许这就是这种悲剧今天依然会上演的原因吧!

当然我们的沉思也并不止于此,重翻影视史上的这些旧梦往事,我们也不是让人痛感人生的虚无,徒增悲切,我们取得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人生是一场不可重复的旅行,而在这场旅行中,沿途有无数的诱惑.又有无数的困惑。当下社会物欲横流,背负着无数压力的我们心态日渐焦躁,面对绚烂与平淡、飞扬与落寞,有时我们也很无措,甚至说面对繁华与凄落中急骤变化的花花世界我们也有自毁的念头。

死是容易而且超然的,生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是一场生命的跋涉,我们追寻,我们拷问,我们在路上忍受焦灼与饥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只有当我们坦然面对生活中这些琐碎与无聊、艰辛与痛苦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生活,我们的人生才是美丽无悔的人生。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辉煌与陨落(十二位影坛女星的生死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鸣//楚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30168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7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