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代士人与政治(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游士、儒士、士大夫、名士,是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四种不同身份,表明了士人融入王朝政治的过程及状态。侯门一入深如海,横议争鸣、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委身为尽节王朝、尽职练达的士大夫,经历了主动的调适、隐忍与被动的改造、裹挟的复杂过程,其命运与王朝政治息息相关,相互之间的矛盾与调适贯穿古代社会的始终,演绎着政治与文化的历史。
王保顶著的《汉代士人与政治(精)》讲述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宏观背景下,士人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其一,春秋、战国至东汉前期。西周世卿世禄制瓦解,士人由旧秩序中贵族的最低等级变为新秩序中的士大夫,由政治边缘走人中心,实现社会身份与政治角色的双重转换。其二,东汉后期至北宋。士人由汉末的疏离政治到实现“回归”,士族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士大夫阶层形成,构成古代社会后期强固的政治基础。
作者简介
王保顶,历史学博士,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审。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出版多项国家重大出版项目。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长者政治”与游士遗风(高祖—武帝)
一 “长者政治”
二 游士遗风
三 政治设计的完成及游士的终结
第二章 “独尊儒术”后的士人与政治(昭帝—新莽)
一 “以经术润饰吏事”:儒士处于从属地位
二 由扶汉到附莽:士人政治取向的逻辑转变
(一)五德终始说:西汉末的政治理论依据
(二)刘向的扶汉
(三)刘歆的附莽
第三章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光武帝—章帝)
一 专制政治理论的形成
(一)董仲舒天人政治学说的改造
(二)原始儒学的改造
二 吏化:儒士身份的转换
三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形成及特点
第四章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及转向(和帝—献帝)
一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实践
二 士大夫政治人格的转向
结语
附录
游士文化传统及其终结——西汉武帝以前士人阶层的演变
论董仲舒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及终结
论董仲舒与司马迁《史记》著述之关系
汉代灾异观略论
由扶汉到附莽:西汉后期士人政治取向的转变
王符、郭泰、仲长统:汉末士人政治品格转向的递进轨迹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导语
王保顶著的《汉代士人与政治(精)》讲述的是两汉四百余年间士人的身份经历了由游士到儒士(高祖—武帝)、由儒士到士大夫(昭帝—章帝)、由士大夫到名士(和帝—献帝)三次变化,士人群体由游走天下的百家诸子进入到王朝政治的结构当中,成为支撑专制统治的基本力量,这个过程既是政治塑造士人的过程,也是士人适应政治的过程。本书细致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代士人与政治(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保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18636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18
CIP核字 2018063057
中图分类号 D691.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6
149
2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