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泽龙编写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集中从诗歌本体上探讨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它涉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范畴、意象特征、审丑倾向、怪异章法、节奏艺术、感性化与智性化、非个人化手法、陌生化语言形式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有关新诗现代化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本书选择了六位诗人做重点研究。这六位诗人代表了现代主义诗歌在不同阶段的成就,而且各自在现代主义诗歌本体形式的探索与实践中,都体现出互不重复的某些建树,这些独特性探索又具有典型的现代诗歌形式本体意义,在整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中都具有涵盖性。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以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范畴,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为研究对象,构设出了一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研究较完整的宏观研究体系。著者王泽龙以诗学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点,依据创作论构成文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按照发展论结成诗潮史研究的贯穿线索,最后在中西诗潮交融关系的比较辨析中,突显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较之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潮,是一股更加趋向于注重诗歌形式本体意味的纯诗化诗潮。它涉及到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论范畴、意象特征、怪异章法、节奏艺术、智性化原则、非个人化手法、陌生化语言等问题,都是有关新诗现代化的一些重要形式本体问题。《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对这些问题的理论考察与文本透视,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与更加深入研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形式问题,具有较重要的启发意义。

目录

再版前言

引言 新诗现代化的探求

 一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轨迹

 二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上 篇

第一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早期形态

 一 开放性容纳: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引入

 二 被动性消解:多元格局中的调和

第二章 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范畴

 一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形成

 二 纯诗论:“我们要住的是诗的世界”

 三 朦胧说:“像梦一般的朦胧”

 四 契合论:“生存不过是一片大和谐”

 五 象征说:象征与兴

第三章 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主张

 一 思想知觉化:知性与感性的统一

 二 高度综合原则:“最大可能量意识活动的获致”

 三 新诗戏剧化:客观性与间接性表现原则

 四 返回本体论:打破感情与信仰的迷信

 五 想象逻辑论:用想象逻辑代替概念逻辑

 六 意象论:将感情凝结在深沉的意象里

中 篇

第四章 李金发: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诗人

 一 李金发在新诗史上的位置

1 众说纷纭:一个有意味的文学现象

2 背景考察:李金发诗思方向的起点

3 一个比较:李金发与新格律派诗人

 二 李金发诗歌的唯丑艺术

1 忧郁:美的出色伴侣

2 审丑:生命存在的真实体验

3 以丑为美:崭新的艺术世界感观

 三 李金发诗歌的怪异章法

1 “没有寻常的章法”

2 内在脉络贯串法

3 奇特观念联络法

4 音画交契结构法

5 象征意象组合法

6 怪异章法探因

第五章 戴望舒: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领袖

 一 寻找精神的家园:戴望舒诗歌的抒情主体形象

1 感伤的寻梦人

2 迷惘的夜行者

3 荒原里的流浪儿

 二 探求中西诗艺的交融点: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

1 意象的意境化

2 意象的朦胧美

3 意象的组合美

 三 由字句节奏到情绪节奏:戴望舒诗歌的节奏艺术

1 诗歌节奏论

2 早期诗歌音乐美特征

3 情绪起伏的诗情节奏

4 舒卷自如的生活调子

5 有节制的潇洒

6 内节奏和外节奏的融合

第六章 卞之琳与废名: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桥梁

 一 卞之琳的新智慧诗

1 感性与智性的融合

2 宇宙时空的艺术变奏

3 “非个人化”的艺术

 二 废名的现代禅诗

1 精神的逍遥游

2 幽静清远的空潆美

第七章 冯至与穆旦: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锋

 一 冯至的《十四行集》

1 沉思的歌:对生命万物的凝思

2 飘扬的风旗:给不确定的感悟定型

3 《十四行集》与民族文化传统

 二 穆旦的诗

1 自我搏斗:突进的生命力

2 知性抒情:扩展诗情的张力

下 篇

第八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发展论

 一 由狂放的“天狗”到寂寥的“雨巷”:二十年代中国新诗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嬗变

1 从自信自足到自我否定

2 由热烈壮美趋归冷峻忧郁

 二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走向的一个剪影

1 生命的忧伤与时代的哀怨

2 苦涩诗风与淳朴诗情

3 在现代化与民族化的交汇点上

 三 从现代派到九叶诗派: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演变

1 从寻找精神家园到突入人生现实

2 从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

3 从意境化到戏剧化

第九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

 一 现代情绪的传统文化心理

 二 意象原型与心象结构

 三 意象艺术的化古与创新

 四 感物的表现与中国古代诗美学

第十章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一 西方象征主义影响的阶段性特征

 二 主题渗透:归向自我的思考

 三 纯诗化影响:注重形式本体的探索

1 “音乐先于一切”

2 象征的表现

3 陌生化的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华大博雅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泽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231202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6
15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