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开慧(毛泽东的人间知己)
内容
内容推荐
《杨开慧(毛泽东的人间知己)》由陈冠任著。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爱侣兼战友,为爱情及革命事业而不怕付出和牺牲的杰出女性。
她出生于20世纪初湖南长沙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有忧国忧民、反抗黑暗统治的意识。她与毛泽东志趣相投,一见钟情,结为革命伉俪。她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不遗余力地支持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并担负起家庭重任。她为工人办夜校,为妇女争权利,为毛泽东搜集资料,在敌人环伺的险境中工作,最终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作者简介
陈冠任,著名畅销书作家,搜狐自媒体专家团顾问,今日头条订阅号、快报企鹅号作者,出版《十大王牌军》《国民党十大王牌军》《蒋介石在台湾》(1—5)《治国录——毛泽东与1949年后的中国》《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首都周围的八大集团军》等作品。
目录
第1章 板仓杨家
杨家是书香门第,向家是诗书世家
父亲与革命党有染,东渡日本
“我将来只做我愿意做的事”
“海归”父亲不当厅长当先生
“这是什么船?为什么这样横冲直撞?”
孩子们成了挚友
湘潭学子毛泽东的坎坷求学路
第2章 初识润之
“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杨开慧与毛泽东是如何相识的
她按住胸口说:“我也要去济世救民!”
学生要驱逐校长,毛泽东差点被开除
一则征友启事,只征得三个半朋友
杨家兄妹相约:袁大头要复辟,就起来革他的命
毛泽东第一次去板仓,就待了一个半星期
“俄国这一回改天换地了!列宁真伟大!”
杨开慧太小,没参加新民学会
罗章龙东渡:去而复返
第3章 红线牵
要是毛泽东能到北京来,该有多好!
北海桥头的初恋
杨、毛通信,称呼“润”“霞”
五四的激流:长沙和北京的互动
“没有穷人的穷,哪有富人的富?”
“忽然一天一个炸弹跌在我的头上”
驱张到京:“张氏不出湖南,誓不罢休!”
毛泽东当了杨家准女婿:扶柩到武汉
杨开慧是女子中学第一个剪短发的
杨开慧不上《圣经》课,不做礼拜
“校方不能干涉我们爱国!”
第4章 毛、杨结成连理枝
把父亲留给母亲的奠仪费拿出来给了毛泽东
“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
无政府主义者在书社闹事,被杨开慧斥走
省学联的女领袖
“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
毛泽东有过一次包办婚姻:从没同居过
“书可以不读,学生运动非搞不可!”
“女工们的工作状况真恶劣”
黄爱、庞人铨大闹长沙
毛泽东和何叔衡行动“突然”,拒绝众人送上轮船
建党!建党!
长沙“开放女禁”急先锋
20岁生日前入党,为“中共女党员第二人”
“最好的合法形式就是去搞平民教育”
黄、庞殉难:杨开慧表兄妹与亲戚对着干
第5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
“没有代表工人的这一竖,天地就不分”
清水塘是毛泽东夫妇的第一个家 “开慧姐真好,这里是革命的大家庭!”
“先建立工会,彻底斗垮鲁班庙”
杨开慧有一只神秘的小木箱
杨开慧细声地问道:“先生,你找谁?”
毛泽东与省长代表谈判赢了他
毛岸英出生第三日,毛泽东才急匆匆地赶到医院
省长对毛泽东一个劲点头:“工人采取这种主义,极为得当,
极为得当!”
“就是要像开慧姐那样生活,那样战斗!”
“润之,你怏从后门走!”
第6章 在上海的日子
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
杨开慧心有幽怨,赌气不给毛泽东回信
三户楼的生活:表面平静,实际上生龙活虎
点燃五卅运动烈火的顾正红是杨开慧的“学生”
杨开慧当天就把远道而来的张琼送走了
毛泽东等14人集体上书孙中山
第7章 韶山风云
柳直苟和李淑一结成良缘
“在外做了大官”的毛泽东携妻带子回韶山
“我们夫妻俩也打个大虫给你们看看”
杨开慧在毛氏宗祠办起了夜校
妯娌情深:共同为毛泽覃操办婚事
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杨开慧是监誓人
“顾正红”的名字映入杨开慧眼帘
“工农商人与学生,报仇雪耻一条心”
讲演队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
教育会长唐默斋成了过街老鼠
“雪耻会的章程,兄弟照办,绝无二言”
“他抓他的,我走我的”
杨开慧筹办韶山党总支,追悼汪先宗
第8章 在广州
毛泽东做了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
“不要紧,天不会塌下来”
毛泽东夫妇默认了弟弟的“二婚”
柳直苟强硬接收团防局
湖南农运牵动杨开慧的心
第9章 回到长沙
大浪淘沙:昔日同学对农民运动看法不一
“毛先生泽东奔走革命,卓著勋绩”
特务掏出手枪:“毛润之在里面吗?”
第10章 疾风骤雨
都府堤41号:风雨欲来的紧张日子
杨开慧第三个儿子出生
毛泽东夫妇登上黄鹤楼:心潮逐浪高
未来的亲家:毛泽东与刘谦初、张文秋与杨开慧仅见过一面
马日事变后,杨开慧打开后门接送战友
蔡和森被撤职,在毛泽东家养病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杨开慧作了最坏的打算:把岸青送回了老家 “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
“抓我的人就在车上,我哪能作声呀?”
此时长沙的气氛十分紧张
毛泽东、杨开慧最后诀别于月黑风高之夜
第11章 板仓的战斗
“人手少,可以暗地搞破坏活动”
秋收起义一路进军,杨开慧天天“打牌”
杨开慧指挥的“夺枪行动”
表弟向钧被杀:“穷人翻身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斗争上面”
“工人、农民一定会有翻身解放的一天”
板仓与井冈山之间的信鸿
噩耗接二连三传来,杨开慧欲哭无泪
杨开慧与省委失去了联系
长沙各地关于杨开慧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毛泽东否决了湖南省委的意见
念我远方人,复及数良朋
第12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新年伊始,传来杨开明出事的噩耗
红军攻打长沙又突然撤走了
何键挖了毛泽东的祖坟,又要抓杨开慧
“要记住郑姨是怎么牺牲的”
“霞仔被
导语
陈冠任著的《杨开慧(毛泽东的人间知己)》是杨开慧的传记。全书从杨开慧出生,写到她少年求学、追求革命理想和正义,以及她与毛泽东一见钟情,结为革命伉俪,共同投身推翻旧军阀统治的火热斗争,最终不幸被捕,宁死不屈并英勇就义。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本书中得到了全景、立体的再现。 杨开慧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有忧国忧民、反抗黑暗统治的意识。她与毛泽东志趣相投,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之中,她不遗余力地支持毛泽东的革命事业,并承当起家庭的重任。她为工人办夜校,为妇女争权利,还为毛泽东搜集资料,不畏艰险,机智勇敢,在敌人环伺的险境中活动。她对家庭的付出、对子女的教育、对老人的孝顺、对革命坚贞不屈的执着精神,是毛泽东早期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 她为中国革命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精彩页
◎父亲与革命党有染,东渡日本
家里添丁添口,杨昌济生活的负担骤然增加。
这时,杨昌济的大哥杨昌运也考上了秀才,但鸦片烟瘾难断,长期窝在家中。杨昌济岁岁课徒,用自己的薪俸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并帮助兄长解决生活困难。
国破河山碎,岁月磋跎。杨昌济隐居乡间,感到彷徨无主,前途无适,一时又变得苦闷至极。1902年底,又传来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惨败的消息,杨昌济受到极大震动。
原来,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时,唐才常正应挚友谭嗣同之邀去北京帮助办理新政事宜。谁知才到武汉,就传来了戊戌政变失败、谭嗣同遇害的消息。唐才常悲愤不已,忍不住失声痛哭,决心“剩好头颅酬死友”“拔刀誓斩佞臣头”,然后,由上海辗转香港、南洋,最后到达日本东京。第二年,他得到康有为的2万元捐款,准备回国利用会党在长江流域起事。深秋时节,孙中山、梁启超都来送别。饯别宴会上,唐才常慷慨激昂,表示回去要“冒死发难,推行大改革”,听者无不动容。
回国后,唐才常在上海租界成立了“正气会”,次年春,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印发“富有票”,广泛联络会党。自立会的会员称作“会友”,每人持有“富有票”一张,作为会员凭证。会中还设立军事、政治两部。其中坚人物以湖南人为多,长沙地区的有不少。忧国忧民的杨昌济虽在板仓一隅,但也是其会员之一。不久,自立会人士在长江流域奔走布置,以“哥老会”会员为基础,组织自立军,共计10万余人。唐才常自任诸军督办,总机关设于汉口。1900年8月9日,驻大通的自立军统领、长沙人秦力山,率军“讨贼勤艾”,占领大通县城,但因得不到响应,孤军奋战,于11日失败。以后,自立军寡不敌众,相继败散。
8月下旬,湖广总督张之洞破获自立军设在汉口的总机关。唐才常正在总部,闻讯后,跟随他多年的战友李荣盛劝他走避,但他却坚定表示:
“我决心为国捐躯,你自己快走吧。”
李荣盛感动得大声痛哭,说:“先生舍生忘死,我怎么能做怕死鬼!”也留下不走。旋而清兵赶到,唐才常神态自若,笑着昂首受缚。夜半被押至武昌天府庙,临刑前,唐才常激动地大呼:“天不成我的大事!天不成我的大事!”从容就义,时年才33岁。
随后,唐才常的弟弟唐才中、望城靖港人谭翥等其他长沙义士均先后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唐才常等志士殉难,一时引起湘人巨大的震动。
唐才常的壮烈牺牲,自立军烈士们的鲜血,也擦亮了杨昌济的眼睛:想通过清廷来拯救中国,无异于“与虎谋皮”。这时,杨昌济的密友杨毓麟已暗中鼓吹和串联进行革命,并于1902年6月东渡日本求学。在时代思潮的感召下,在杨毓麟和其他亲友的鼓励支持下,杨昌济也决定离乡背井,东渡日本。
临行前,他改名怀中,表示自己虽身在异邦,却心怀中华。 1903年农历二月初,杨昌济告别生活了近32个春秋的家乡,离开亲爱的妻子和儿女,从长沙乘船赴日本。同行的湖南留学生有三十多人,其中包括陈天华、刘揆一、李傥、李肖聃、柳午亭等。这群人中,以32岁的杨昌济年龄最大,学识也最渊博,大家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怀翁”。
杨昌济到达日本后,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开始读的是速成师范科,不久便转入普通科。他学习十分刻苦,生活非常简朴,但是特别喜欢旅行。在留学期间,他以古人“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为勉,每当假日,便去游览日本的名山大川,丰富阅历,陶冶情趣。这一点对后来的毛泽东有极深的影响。
杨昌济在弘文学院的学习成绩优良,深得院长的赏识。
1906年,他在弘文学院结业后,升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修业期限为四年。不久,清政府派往欧洲的留学生总督蒯光典,在杨毓麟、章士钊的极力推荐下,调杨昌济去英国继续深造。1909年春,杨昌济进入苏格兰阿伯丁大学哲学系,专攻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与在该校学习的长沙老乡章士钊等人为同宿好友。
◎“我将来只做我愿意做的事”
当杨昌济带着自己忧国伤时的情绪远涉重洋留学去时,女儿杨开慧还不满三岁。小开慧跟着母亲向振熙在乡下明山静水的田园风光中一岁一岁地成长。
板仓离长沙城一百多里,这里虽然看不见列强的洋枪洋炮,却到处都能看到干涸的稻田、农民的泪眼、大人携儿带女逃荒的景象。杨开慧家的邻居叫缪四叔,他三儿三女,一家八口,租种着几十担谷的田,从春忙到夏,又从秋忙到冬,却总是填不饱肚子。小开慧喜欢到缪家去玩。春天,缪四婶剁猪菜,她便坐在旁边帮着拣菜;夏夜,明月当空,正是乘凉的时候,缪四婶端出麻篮,在月下织麻,她便挥舞着蒲扇,替四婶驱蚊子;秋天,缪四叔在禾场晒谷,她便帮着守鸡扫草。小开慧在自己家不用做什么,却在缪四叔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劳动。然而,好学、喜欢思考的她,心里有一个问题总是得不到满意的解答:缪四叔家怎么有这么多做不完的事啊?
杨开慧长到七岁时,杨昌济从国外来信,要她上学读书。她家斜对门的杨公庙,办了长沙县第四十初级小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开慧(毛泽东的人间知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冠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40406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4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82
CIP核字 2018136093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5
167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