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
内容
作者简介
朱子一,中年大叔一枚,甘肃天水籍,199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混迹媒体圈多年,拍过照片,撰过特稿,写过评论,以记录为志业,以遗后人有所依凭。因了羡慕嫉妒恨,常讽文青,偶讥官场,东拉西扯,终不知所云。混过闽南、海南、岭南、京城,末了栖身杭州西子湖畔一家报馆打杂。自觉一事无成,故有思乡之怨。唯这笔名取得好,一字给了女儿,一字给了儿子,胸中块垒,从此浇透。
后记
同一块西瓜皮
在文化和地理的双重意义上,江南即杭州,杭
州即江南。1992年初中毕业,买了不少明信片写了
几句话赠给老师,全是西湖水墨照。无论是长裙飘
飘的古典美女还是烟雨迷蒙的西湖烟云,均是云深
知处的美好所在。二十几年后,我在西湖边的雨中
,看着姑娘们漫步,才真切地体验到,一个粗砺的
北方男人心思如何细腻,都配不得这样的景致和人
品。哪怕是姑娘掉了鞋跟,也无妨这一切的美丽和
温柔。
在兰州的风沙里,江苏来的男生在北方同学面
前讲述家门口如何小溪流淌,如何抓鱼捞虾,我就
不自觉地想起小时候守在黄土坑前等着黄土层里渗
出一汪清水的情景。
在渭北高原,要找到山头上那棵树,那就是回
家的记号;在江南,要找到村头那棵树,那是回家
的记号。
有些地方,你要早点去;有些地方,你要想好
了再去。江南,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想好了才去的
地方。因为这一去,你无法离开;一旦离开,就没
了回头的路。
于母亲而言,则是秦腔《白蛇传》里的那句台
词——“西湖山水还依旧,灵隐钟磬仍长鸣”;于
姑娘们而言,则是桃红柳绿、断桥残雪。
做人要慎重,不要轻易表态。
这是我人活到一半,开悟的时候想到的。当年
高考,别人都说是跳农门,我却只是随大流,并没
有改变境遇的强烈意愿。于今,从城里去乡下,也
不过是随大流,也并没有特别要强调的意味。
只是,人总是要有个交代的,有些是可以言说
的,有些是要隐瞒的。我要向各位坦白的是这样一
个并不文艺的过程。当然,也许并不文艺的过程,
本身就是文艺的一部分,谁也说不好。
我对所有的潮流都保持怀疑,包括现在的归田
。古有隐士,那是士的一种生活方式;今有归田,
是对工业文明的反动。但环顾身边,我们已经走到
这一步了吗?是不是“文艺犯”的无病呻吟?
对,就是“犯”病的“犯”,而非“范”式的
“范”,我没有写错别字。
既然没有答案,我就要拒绝这个标签,免得自
己被错划派别。这就好像:在一个热闹的场合,我
一个人待在角落,看着一切欢笑却无法参与。标签
是多么重要的认识工具,哪能随便就贴上?
杭州是个旅游城市,尤其是前些年,全国性的
会议非常多。有段时间,我要陪来杭州开会的同学
、朋友逛西湖,有时还要陪他们在西湖边看月亮。
有些朋友说,你现在连口音都杭州化了,说话轻声
细语。
每听到这些,我就在心里窃笑:“你们不知道
,我的人生就是一碗浆水面。”
是的,家长也总是这么说,所以她对儿子的照
看特别上心,要让儿子对生活品质有些要求,不要
一碗浆水面就能打发一顿正餐。
可是,这有错吗?院子里一定要有老家来的花
果,才是与我有关的居所。
再说一遍,我是个俗人,我不讨厌城市,热爱
城市的方便,享受城市的美好,只是在需要安静下
来的时候更爱乡村一些。母亲刚进城的时候说,她
一想到脚底下还住着一户人家,就觉得脚底下是虚
的,飘在空中。我在安静下来的时候,灵魂总会飘
到某个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山高云淡,阔天长生

“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这是一句歌词
。我造了一栋叫“止溪”的房子,就是行至溪上、
止于足下。城里迅疾的脚步,且在这里停下,便是
行止。至于止下来想什么,那再想想。
还是我经常对人说的那样,我这一生,就没什
么规划,都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
目录
PART 1 不如归去
另一种归乡
一座有花有果的小院
咏而归
心中有个“乡建”梦
台湾民宿考
感谢拒绝你的那个人
心里想想,就已醉了
上竹山一百五十年
我真的要回乡下吗
地图上抹掉的和重生的
分享我们的故事
PART 2 营造法式
可以晒屁股的房子
只有一张大长桌
它叫“止溪”
阳光照在15度上
对自然的承诺
溪中池
止溪第一夜
紫赯色的男人
抢树记
寻闸记
保卫桑茶
溪从库里来
方腊与同安顶
改造万竹园
我要做包工头
窗前蝴蝶飞
丛中腾起一雉鸡
没有一个时辰是虚度的
PART 3 南北四季
七月十二,辣椒茄儿
瓠子“一窝猪”
椿香南下
五撮儿
苦苣
苜蓿菜
沙棘
牡丹
洋槐
刺玫
子西树
映山红
南北二杏
马兰头·马兰花
野葱
银丝柳
格桑花
何不食灰菜
蔓莓子
麻椒不够麻
狗尾巴草
PART 5 溪有书山
情怀在逃跑
乐大姐
我有一碗酒,换你一本书
书后的主人
师妹来访
止溪是吹牛的重灾区吗
小院也曾花团锦簇
还是年轻啊,控制不了自己的惊喜
我知道这是很对的
茶园边的生日会
小楼今晨又取名
复照青苔上
一间古厝,两岸花开
心忧鸟食怨大雪
水下有石,再下有宫
后记:同一块西瓜皮
附录:朱子一开店记
精彩页
另一种归乡
2015年春节,我带着儿子去弟弟家过年。父母在城里帮弟弟带儿子,跟所有进城的老人一样,带大了儿女辈,又要帮着带大孙子辈。
父亲是个北方老头儿,生活自理尚且无暇,更何况带孩子。无非,他是与在异乡的母亲做伴,好让她不至过于无聊。
老太太带孩子,只要一下楼,自然就有许多老太太上来搭话。有些关系好的,据说都要将母亲送至楼门口才分手告别。想来,大家的处境都一样,有个人说话,总算不至于变成哑巴。
这可苦了父亲。他每日几上几下楼,却无人搭话,只要久不开口,“嘴里就发臭了”。后来,他终于发现门口的保安其实是个闲人,于是有事没事就去搭讪,终于“嘴没那么臭了”。
有一次,父亲下楼,半路折返。母亲惊问其故,父亲不答,只顾抱头发闷。再问,却道不知将如何。看父亲如此寂寞、苦闷,母亲一阵凄惶,向壁垂泪。想父亲在老家吃东家喝西家,脚不沾自家门,好不快活;进得城来,不懂普通话,不懂城里风俗,到处搭话而不可得,堪若进了监狱。
这样的老人自然也不止父亲一人。那日弟弟去买菜,看到一陕西来的老太太拿着五毛钱买菜,可在海南这里,五毛钱连一颗辣椒都买不到。老太太气得大骂菜贩子欺负外地人。弟弟好心上前提醒老太太:这里的确是这个价。
海南的蔬菜多半自大陆运来,贵得一塌糊涂。父亲去买菜,只问不买,搞得那些卖菜的看到父亲,只装作没看见。父亲经常逛来逛去,只是搭不上话。连菜市场都拒绝父亲。
那日他在楼下拣纸箱,发现了一只别人丢弃的漂亮的花盆,赶紧拿回家来,却发现家里没有花草,花盆根本派不上用场。
母亲说,干脆向老家买些辣椒籽,种些在阳台上,也好摘来吃。
这便提醒了父亲。不几日,阳台上摆满了拣来的各色花盆,有一只是船形的,有一只是大茶壶,有一只是塑料大洗盆,形色各异,估计集中了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花盆。
小小的阳台上,父亲每日像检阅他的部队一样,精心伺弄。有只盆是专门的苗圃,等苗发出来之后,再移栽到其他盆里。有只盆里,是从老家连根带土拿来的草莓。草莓长得盛,又分出一盆新的来,只是直到现在,只看到草莓开花,却未见过草莓果。
种得最好的还是辣椒,以前结的果实多,吃不过来。现在这一批,估计是籽不行,只结了三枚果子,只开花不结果,剪了枝重长出来,还是如此。
去年五一节,我带女儿去海南。小孩子在家里闲得无聊,也与爷爷奶奶生疏,玩不起来。直到有一天,女儿发现爷爷在阳台上给辣椒浇水,赶紧冲上去帮助爷爷洒水。这下,爷孙终于找到了共同爱好。从起床开始,每隔一阵就浇一次水,我担心大太阳底下浇太多水辣椒会死掉,父亲却毫不在意,只要孙女喜欢,他就随时伺候。于是,爷爷在后面抬着水壶,孙女在前面负责洒到花草上,不亦乐乎。
这次去,侄子已经长大了。那天逛超市,我给他买了几只老虎、狮子的玩偶,这下可好了,侄子每日牵着他的狮子、老虎到辣椒盆里去吃菜,先是把土刨出来,被弟弟制止;接着,干脆把苗折断喂给老虎、狮子。
就这样,父亲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的苗,就这样被侄子一棵一棵地喂了老虎、狮子。我们当然提醒过他:老虎只吃肉,不吃辣椒,可他哪里能信呢。
更糟糕的是,我一岁半的儿子自从海边玩沙回来,看见沙样的东西就抓来玩,这些盆里的泥土,自然是遭了殃,撒得到处都是,菜根都露在外面。父亲发现了,心疼得不行,把苗一棵棵扶正,土一点一点地扫回去,重新培好。我觉得,那基本上是得复种了。
饶是如此,这方小小的菜圃,父亲还是伺弄得井井有条。也许,从来不在乡下种菜的他,在城里找到了唯一可以做成的事情。它让父亲的时间有了去处,也间接地让自己做了点贡献,哪怕只是半年长了三只辣椒。
有时静下来,月光下“察人可以知己”,就在想,再过二十年,我是否也会如父亲这般。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我爷爷的亲弟弟,也就是二爷爷,与湖北籍的媳妇在新疆生活了大半生,最终回到湖北,在那里终老。据说他对老家田园的向往,无时无刻不在脑际萦回,却不得而终。
如果在江南的土地上,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园,种上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瓜果和鲜花,会不会让生活更美好?
其实,岳母大人已经根据我的口味调整了菜谱,比如他们以前从来不吃的韭菜、辣椒,现在一日不落,气得岳父大人每顿饭都只吃一半。
那要是我老了,谁还照顾我的口味?
如果我能够在这里复制泉下老家的菜品,是否可以不再老来思归?毕竟,叶落归根的实质,有时候不过是叶落归舌。味蕾的满足,足以抵消对西北老家的想念。
想母亲一生的追求不过是拥有一个菜园,如今六十岁,竟无法实现。母亲的娘家在马家小湾,那里适宜种植,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加之村小,每户都有一亩菜地在门口,自是一派田园自得。而自嫁到朱家,门口即悬崖,门前屋后连树都能干死,庄院挨家挨户,哪有地方落脚种菜?母亲念叨一生,奋斗一生,终未成就这个小小的梦想。在
导语
逃离繁杂现实,回归恬静生活的梦想。清风拂过,薄雾微光,满心欢喜。
超俗的眼光,闲散的人生情怀。让读者不必亲自去盖一个房子,也能体会到明月清风。
浓浓的亲情,乡情。
朱子一著的《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文字好,一字一句,一句一段,都有很好的呼吸节奏,带你去体会南方。
序言
客自山中来
幼时读《寻隐者不遇》,有“只在此山中,云
深不知处”语,又有《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句,直觉人生
如风,空灵如虚蹈,总是不得要领,但隐隐然总有
梦境。
如今且说这城里,好是好,就是缺点梦境。
我非隐者,装也装不来。十几年前跟一位女生
说,我欲出家若何。伊轻启朱唇微徼一笑:“你若
出家,我就在庙门对面开家青楼,看谁的主意真。
”只想了一下,不超过三秒钟,就觉得还是她的主
意真,也就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做梦,何况还要把梦境变成
现实。与朋友相聚,家长屡次质疑这个梦想,但又
全力支持。只怕她也听多了这种梦,也见多了做这
种梦的人,知道人还是要有梦的,万一实现了呢?
梦里的人出现在你面前,是惊喜。梦里的乡村
出现在面前,是残缺。
北方大山丛莽,要是远远找到村子山头那棵树
,基本就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南方不同,要是找到村头那棵树,就找到了回
家的方向。
径山镇四岭村下仕就有这样的一株几百年树龄
的银杏,我岳母呼为白果树。
自第一次到这树下,就知道应该有一间自己的
房子。三年时间,果有此屋——“止溪”。
可这屋的动因,一半自愿,一半还愿。
那日与上海滩上知名女作家丘眉搭话,她问我
这民宿究竟有何特色。我道想法一堆,无从着手。
最后讲到如何起心,我道是岳父母年纪大了,要住
个新房;中间与人合作告吹,是因为对方不想让岳
父母在这里居住,直接违了初心;后来合作的金螳
螂设计师乐大姐,她也是因为父母在城里闲得无聊
,要给父母找一处可以种菜的园子,双方一拍即合

丘眉老师一拍大腿(我在电话这头猜的):“
饶是听了多少民宿的故事,有真的有编的,单你这
止溪的故事,是独一份。之前从未听说过有人因为
父母辈的原因而造民宿的。”
我说这本来也不是很重要的事吧,事情就是如
此。丘眉直说:“非也非也,凡民宿要做得好,必
得有一个主题,你这主题散漫,无法聚焦,推广也
难。”
我虽未能说出口,心下想的却是,本也没想着
赚大钱,无非是为岳父母、为朋友们造个可心的去
处罢了。但听她这么一说,觉得也是在理,便赶紧
拿了几本前些年组织编写的《浙江孝贤》一书,放
入书架。那日吃入户酒时,有小姑娘到书架前参观
,便送她们每人一本。人不能忘本,犹树不能忘根

话说回来,这三年间,原先只是本村人在意的
银杏树,现被政府认定为几百年历史的古树名木,
披红挂彩。民间自得了官方的支持,拜祭的香火也
点起来了。
一切有为法,一切有来处。醉中诗日:
“客自山中来,溪远山渐老。江南一场梦,拈
花渭上苕。”
内容推荐
朱子一著的《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是讲述为何以及如何在乡下盖间房子并乐享生活其中的随笔集。作者是一个媒体人,带着孩子,回归山野,在乡下盖了间房子,建了一个有花有果的小院。全书分为四部分,共计六十余篇随笔,前两部分重在讲述为何要在乡间盖间房子、选址、建造、装修等小事,后两部分重在讲述在乡间房子中的生活,一派田园气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去乡下盖间房子--情怀在逃跑把酒乐逍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子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27643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8
CIP核字 201824379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