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印度佛教史(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作者简介 平川彰(1915—2002),日本爱知县人,著名佛教研究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梵文学科,专攻印度哲学与佛教学。后致力于原始佛教、阿毗达磨佛教、大乘佛教、戒律的研究。历任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等校教授,1993年成为日本学术机关—学士院会员。平川彰先生在1959年以《律藏的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他的其他主要著作包括《原始佛教的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研究》《大乘起信论》《印度、中国、日本佛教通史》《印度佛教史》等多种著述、译作和论文,有《平川彰著作集》(全17卷)行世。 目录 序一 平川彰及其《印度佛教史》 序二 鉴往知来,学习佛陀的人间关怀 溯源穷流,发挥菩萨之人本精神 译者序 自序 缩写表 前言 第一章 原始佛教 第一节 佛教以前的印度 第二节 佛陀时代的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的生涯 第四节 教理 第五节 教团组织 第六节 原始经典的成立 第七节 教团的发展与分裂 第八节 阿育王的佛教 第二章 部派佛教 第一节 部派教团的分裂与发展 第二节 阿毗达磨文献 第三节 阿毗达磨的法的体系 第四节 世界的成立与业感缘起 第五节 业与无表色 第六节 烦恼的断尽与修行的进展 第三章 初期大乘佛教 第一节 阿育王以后的教团发展 第二节 贵霜时代的大乘经典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源流 第四节 初期大乘经典的思想 第五节 初期大乘佛教的思想与实践 第四章 后期大乘佛教 第一节 教团的兴衰 第二节 龙树与中观派 第三节 第二期的大乘经典 第四节 瑜伽行派的成立 第五节 唯识的教理 第六节 如来藏思想 第七节 中观派的发展 第八节 瑜伽行派的发展 第九节 佛教逻辑学的展开 第五章 秘密佛教 第一节 秘密佛教的意义 第二节 原始佛教时代的秘密思想 第三节 从大乘佛教到密教 第四节 纯正密教的成立 第五节 中期与后期的密教 后记 校对者记 索引 出版后记 导语 平川彰著的《印度佛教史》以“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后期大乘佛教”“密教”等五章,来论述印度佛教源流之生灭,令鉴往知来;并探究佛陀本怀与宗派发展,使本末有序。此书各种议题考名责实,参考资料巨细靡遗,内容条理分明,文笔深入浅出,不仅是学者专家之参考必备,也是初学大众的入门指南。《印度佛教史》名重国际,是学术界经典之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印度佛教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平川彰 |
译者 | 译者:庄昆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6215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9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69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90 |
CIP核字 | 2018114944 |
中图分类号 | B949.351 |
丛书名 | |
印张 | 3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68 |
高 | 3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