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基于中乐县的人类学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 |
内容 |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在“城本主义”价值取向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一直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农村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基于以上的背景,凡勇昆著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基于中乐县的人类学考察)》选取了位于我国西部S省的中乐县作为田野调查地点,考察了城乡教育中存在的巨大反差,并试图总结隐藏其间的制度逻辑。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侧重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变迁的论述,第二部分对致力于城乡教育均衡的政策进行了考察。 作者简介 凡勇昆(1984—),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2013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展教育学博士后工作。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专家工作小组成员,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骨干人员。 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CSSCI期刊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第九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赴江西调研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报告》等咨询报告获教育部有关领导批示。多次参与举办和参加农村教育学术会议。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研究文献回顾 三 研究问题和核心概念 四 研究架构 五 田野选择 引子 一位乡村中学校长的无奈 一 曾经的“公车上书” 二 如今的喜忧参半 三 引发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章 中乐县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 一 地理环境 二 社会文化 第二章 城乡教育差异 一 回顾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 教育经费投入制度改革 三 历史的回响:重点校 四 工作的重心:“两基” 第三章 城乡教育统筹 一 社会转型期的城乡教育统筹 二 城乡教育统筹的“动”与“静” 第四章 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 高质均衡 二 靠什么实现高质均衡 三 如何做好教育局局长 第五章 教师管理 一 县管校用 二 教师交流 三 绩效工资 第六章 教学改革 一 教师培训 二 高效课堂 第七章 强弱合作 一 教育联盟 二 委托管理 结论 制度是如何思维的 一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行为 二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是什么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制度逻辑(基于中乐县的人类学考察)/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教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凡勇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104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8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14 |
CIP核字 | 2017157973 |
中图分类号 | G527.6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