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生归来兮(蔡元培以美育改变中国)/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蔡先生是中国现代的大教育家,这是人们所公认
的。我在“大”字上又加了一个“最”字,因为一直
到现在我还没有看见第二个像蔡先生那样的大教育家

——冯友兰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
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
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
可觏。
——傅斯年
总之,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
,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
是有容的率真。
——梁漱溟
目录
第一辑 生平际遇:从翰林名士到教育救国的先行者
和睦融洽的商贾之家
十年私塾寒窗
科举之路漫漫
甲午听惊雷,心系教育
执教南洋公学
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出任北大校长
主持大学院与中央研究院
客居香港的最后日子
第二辑 “五育”并举:追求健全人格的培养
“五育”的提出
五种教育皆不可偏废
军国民教育的特殊意义
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美育代宗教说
美育实施的方法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美育与人生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
美育方针与美育的实施
美育的性能及价值
实施大学美育的举措
第三辑 大学教育:厉行革新,孕育新北大
何为大学教育
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
十五年来我国大学教育之进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网罗人才,领风气之先
北大迎来新气象
有教无类,改革课制
一扫浓厚的官僚习气
自由讨论之风盛极一时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五四新文学的推动者
春风化雨之教
学人·通人·超人
开中国学术界新纪元
第四辑 儿童教育:“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至关重要
慈幼事业,以养与教为最要
本乎自然,不墨守成规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
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
兼顾群性与个性
儿童读物的必要性
现代儿童对于科学的态度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
合力教育:家、校、社会“三位一体”
第五辑 女子教育: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
“完全人格,男女一也”
家务、校务应当兼顾
男女应受同样的教育
不畏流俗,首开女禁
男女同校之制,终被默许
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女学精神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
第六辑 亲友追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仁智双修的一代宗师
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萃中西之长于一身
事必躬亲,待人谦和
学问、事业永垂万古
年近古稀,犹有童趣
博古通今的蔡元培先生
平易近人的教育家
提携后学,不遗余力
一面有容,一面率真
蔡先生的四种精神
蔡孑民先生的贡献
天下没有第二个蔡先生
恕而能严,临危不惧
追慕先生之崇高人格
附录 蔡元培年谱
精彩页
和睦融洽的商贾之家
蔡元培
绍兴山阴县笔飞弄故宅
前清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亥时,我生于浙江省山阴县城中笔飞弄故宅。
那时候,山阴县属绍兴府。绍兴府有八县,山阴、会稽两县署与府署同城,自废府以后,乃合山阴、会稽两县为绍兴县。笔飞弄是笔飞坊中的一弄。相近有笔架山、笔架桥、题扇桥,王右军(即王羲之)舍宅为寺的戒珠寺,王家山(即蕺山)。相传右军在此的时候,一老妪常求题扇,有一日,右军不胜其烦,怒掷笔,笔飞去,这就是笔飞坊的缘故。此说虽近于神话,但戒珠寺山门内有右军塑像,舍宅为寺的话,大约是可靠的。
世代经商
我家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我祖先有营木材业者,因遭同行人妒忌,被斧砍伤,受伤后遂不复理木材业。自此祖又两世,至我曾祖,行四。我曾祖之兄行三者,营绸缎业于广东,因偷关被捕,将处极刑,家中营救,罄其所有,免于一死。
我祖父营典当业,为当铺经理。遂在笔飞坊自置一房,坐北朝南,有大厅三楹。生我父兄弟七人。先三叔好武艺,外出,不知所往,亦不知所终。留在家同居者只六子耳。六叔、七叔年最幼,长子及二、四、五子均已结婚。先祖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以备大家庭合住之用。我等为大房,住一楼一底之外,尚多一骑楼,骑楼虽多只一问,亦意存优待于长子也。
我同胞兄弟四人,四弟早殇,实为兄弟三人,即我有一兄一弟。
我有两姊,均未出阁,均在二十左右病故;有一幼妹,亦早殇。
先父为钱庄经理,二叔为绸缎店经理,四叔亦经营钱庄,五叔、七叔为某庄副经理,全家经商,唯六叔读书。
我家至我六叔,始考试入学(秀才),后并补廪(廪生)。在六叔以前,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
父亲故去
1877年农历六月廿三日,我的父亲去世。父亲讳宝煜,字曜山。任钱庄经理。去世后,家中并没有积蓄。我的大哥仅十三岁,我十一岁,我的三弟九岁。亲友中有提议集款以充遗孤教养费者,我母亲力辞之。父亲平日待友厚,友之借贷者不必有券,但去世后,诸友皆自动来还,说是良心上不能负好人。母亲凭借这些还款,又把首饰售去了,很节俭地度日,我们弟兄始能生存。我父亲的好友章叔翰先生挽联说:“若有几许精抻,持己接人,都要到极好处。”
我父亲在世时,四叔父也任钱庄经理,五叔父及七叔父均任钱庄的二伙(即副经理之意),二叔父任绸庄经理,六叔父在田氏塾师,都有职业。我的外祖父家周氏,大姨母家范氏,四叔母的母家王氏,都住在笔飞弄,而且家境都还好,亲戚往来,总是很高兴的,我们小孩儿,从不看到愁苦的样子。我父亲去世以后,我们这一房,固然陷于困苦,而不多几年,二叔父、五叔父、七叔父先后失业,即同住一弄的亲戚家,也渐渐衰败起来。
我那时候年纪虽小,但是听我母亲与诸长辈的谈论,也稍稍明了由盛而衰的缘故,引起感想,所以至今没有忘掉。
我的母亲
我母亲素有胃疾,到这一年(即1885年),痛得很剧,医生总说是肝气,服药亦未见效。我记得少时听长辈说我祖母曾大病一次,七叔父秘密刲臂肉一片,和药以进,祖母服之而愈,相传可延寿十二年云云。我想母亲病得不得了,我要试一试这个法子,于是把左臂上的肉割了一小片,放在药罐里面,母亲的药,本来是我煎的,所以没有别的人知道了。后来左臂的用力与右臂不平均,给我大哥看出,全家的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希望我母亲可以延年,但是下一年,我母亲竟去世了。当弥留时,我三弟元坚,又割臂肉一片,和药以进,终于无效。我家还有一种迷信,说到臂事必须给服药人知道,若不知道,灵魂见阎王时,阎王问是否吃过人肉,一定说没有吃过,那就算犯了欺诳的罪。所以我母亲弥留时,我四叔母特地把三弟到臂告知,不管我母亲是否尚能听懂。
1886年正月廿二日,我母亲病故,年五十岁。我母亲是精明而又慈爱的,我所受的母教比父教为多,因父亲去世时,我年纪还小。我本有姊妹三人,兄弟三人,大姊、大哥、三弟、三妹面椭圆,肤白,类母亲。二姊、四弟与我,面方,肤黄,类父亲。就是七人中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奇数)类母,第二、第四、第六(偶数)类父。但大姊十九岁去世,二姊十八岁去世,四弟六岁殇,七妹二岁殇。所以受母教的时期,大哥、三弟与我三个人最长久。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样说,我将怎样对。别后,又追想他是这样说,我是这样对,我错了没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我母亲为我们理发时,与我们共饭时,常指出我们的缺点,督促我们用功。我们如有错误,我母亲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若屡诫不改,我母亲就于清晨我们未起时,掀开被头,用一束竹筱打股臀等处,历数各种过失,待我们服罪认改而后已。选用竹筱,因为着肤虽痛,而不至伤骨。又不打头面上,恐有痕迹,为见者所笑。我母亲的仁慈而恳切,影响于我们的品性甚大。
(选自《自写年谱》)
P2-5
导语
贫弱的中国曾有这样一类人:生于封建时代,却有进步思想与崇高精神,从幼稚园、中小学到大学,从最高学府到田间地头,他们在教与学中耕耘,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他们是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家!
本书讲述了蔡元培的生平教育事迹。
内容推荐
本书是“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涉及教育的经典论文以及冯友兰、傅斯年等人的回忆蔡元培的文章,内容丰富,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再现了蔡元培从翰林名士到一代教育大家的传奇人生及成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生归来兮(蔡元培以美育改变中国)/百年中国记忆教育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元培//冯友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12572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02
CIP核字 2019188558
中图分类号 K825.46=6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