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入侵
内容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Hendrik Willem van Loon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to van Loon,1882―1944)是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荷兰鹿特丹,19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在其求学前后,曾先后从事多种职业,并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房龙在写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13年部作品问世到1944年去世,房龙写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主要作品有:《荷兰共和国衰亡史》、《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宽容》、《的故事》、《与世界伟人谈心》等。房龙的作品饮誉世界,先后在荷兰、德国、法国、瑞典、日本、丹麦、希腊、印度、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

房龙写书文笔睿智幽默,文风清新。他的著作往往涉及多种领域,包括音乐、绘画、历史、地理及科学知识,内容旁征博引,史料信手拈来。郁达夫曾分析过房龙的写作艺术:“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读他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倦了。”然而,真正使其著作历时而不衰的原因是他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他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类的生存,关注人类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给后人以深深的启迪。

房龙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其著作通俗易懂 ,趣味性强。郁达夫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这么一写,读他的书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觉得娓娓忘卷了。”

书评(媒体评论)

一本极坏的戈培尔风格的肮脏可鄙的小书,但我
们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房龙
   《入侵》是一部虚有其表、自我美化的作品,根
本就不值得把它印出来!它是作者的白日梦,幻想自己
处于危急局势的中心舞台……他(房龙)那病态的自我
中心主义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房龙的儿子

精彩书摘

闷热的纽约
   白天特别闷热,我感到很累,于是拿定主意想在晚饭前那段时间睡上一会儿。可我怎么也睡不着,就从总是放在床边、为这种情况而预备的书本中抽出了一本。碰巧抽到的是埃贡·费里台尔写的《现代文化史》。  对费里台尔这个人,我一直怀着真挚的情感。他不只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而且就像很多业余的历史学家一样,他有什么牌就出什么牌,不像我们历史学圈子里的专家们,总是喜欢故弄玄虚,好像给人印象越是沉闷就越有名望。
   我从未见过费里台尔,不过那些认识他的人告诉我,他性格开朗,演戏好,写作也好,处处都显现出其对各色人等的独特见解。作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早在可怜的奥地利沦为其来自多瑙河上游的孽子…的牺牲品之前,他就一直对那些朝希特勒欢呼的游手好闲的家伙怀着深深的厌恶。
   可出人意料的是,最终费里台尔因为误会而自杀了。他知道维也纳当地的纳粹分子对他又怕又恨,他知道自己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当一伙流氓闯入他住的公寓时,他认定他们想要杀死他,他不想落在他们手里而成为这些人事后夸耀的资本,就从窗口跳出去自杀了。
   那时奥地利正处于崩溃之中,谁也不会去多关注某个个人的命运。可文艺界却失去了一位那个时代重要的先知,他的这个地位至今还没有哪个在希特勒复仇的日子中幸存下来的人能填补上。
   我随手翻开了费里台尔写的书,刚好在这一页上。他写到了歌德对著名的瓦尔密战役的感叹。  这在世界史上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插曲,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军队企图镇压法国革命,帮法国王室重建塞纳河沿岸的旧秩序。
   当然,谁都确定无疑地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法兰西原有的王室军队已经不存在了。以前的军官不是丢了性命就是流亡国外。军士们则被理发师、杂货店伙计和酿酒工人取代了;他们对战略战术不甚精通,但发誓要将博爱平等的福音带给全世界所有受奴役的民族。当人们想到此时开往法国去的军人,曾在腓特烈大帝…的麾下作战,还在利奥波德二世的元帅们的指挥下跟土耳其人打过仗,因此,人们设想这场战斗只能被形容成一场轻而易举的军事野餐。布拉班特公爵需要做的就是发表一份措辞严厉的宣言,然后那些法兰西爱国者就会像兔子似的仓皇逃窜,一直逃到他们的老窝,再也不敢露面了。唉,结果竞那么不同,竞造就了军事史上一场空前的惨败。
   瓦尔密是凡尔登…与巴黎之间大道上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落。熟悉1940年法国军队溃败的读者,一定知道这条大道。1792年秋天,这里雨水很多,双方军队都深陷泥泞之中。不过,只要一交战,法国人就惊慌地撤退,看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皇帝和王室的军队向法国首都胜利进军了。布伦瑞克公爵的头脑里也是这个想法,9月20日一大早,他下令向法军防线发动总攻。43岁的歌德当时在魏玛公爵麾下服役,跟随公爵参加了这场战斗……
   P7-10

目录

译 序
《我们的奋斗》译者前言
序言:致孙儿们的信
闷热的纽约
悲惨的比尔
恐怖的红光
神秘的电话
逃过一劫
微弱的电波
你发疯了,完全疯了
诺沃克惊魂
伞兵偷袭
德国伤兵
将计就计
巴鲁克·科恩太太
佛蒙特民兵
尾 声
作者附言:致美国同胞
附录:老房龙的战争

内容简介

《入侵》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为美国畅销书作家房龙的晚期作品,同时也是房龙仅有的两部小说作品之一。房龙称,这部以他自己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是“一本极坏的戈培尔风格的肮脏可鄙的小书”。本书1940年在美国初版时,副标题为“纳粹入侵美国的目击者的描述”。
   本书戏剧性地表现了已发生在欧洲的事件将如何在大西洋这一边的美国重演:纽约遭纳粹入侵,为不激怒希特勒,美国当局隐忍退让。为了使所写的东西更具有文献似的真实性,房龙将自己、家人、邻居和友人都置于纳粹入侵的中心舞台,提到他们时用真实的名字或爱称。鉴于后来发生的事件——日本利用航空母舰突然袭击珍珠港和纳粹破坏分子在纽约市附近的长岛东端登陆,房龙所要传达给美国人的危机感并不算牵强。房龙在写给报纸编辑的信中,称他所虚构的纽约遭入侵的情况已经在挪威发生了,他只是将奥斯陆换成了纽约,而他的用意是要激起人们对德国当政者的憎恨,并认识到现在已经无法再缩进象牙塔不问是非了。

导语

本书是房龙唯一一部政治幻想小说,70多年后首次中译出版;
   房龙以自己为主人公,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幻想中的纳粹入侵美国,侵占纽约的危机时刻;
   它是一部房龙用意颇深,投入极大的热情与精力创作的,自信能够畅销全美、警醒国人的,对标希特勒《我的奋斗》的反纳粹小说。
   它是一部饱受争议的房龙作品,作者自承,这是“极坏的”,对纳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肮脏可鄙的小书”,房龙之子更视其为“自我美化,虚有其表”,“根本不值得印出来”,“是作者的白日梦”的小说。

序言

《入侵》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
晚期作品。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房龙连写带画先后推
出《人类的故事》(1921)、《房龙地理》(1932)和《艺术
》(1937)等通俗历史畅销书,还有像《圣经的故事》《宽
容》《天堂对话》等颇有影响的历史书,从而确立了他在
出版界的独特地位。不管他写了什么、画了什么,出版公
司都争相出版。因此在3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经常变换
他的写作方式,有的作品甚至以他的手绘画为主。尤其是
到了后期,他的写作方式更加丰富,有政论性的著作(如《
我们的奋斗》),有与历史人物的隔空交流(如《天堂对话
》),有小篇幅的系列名人传记(如《托马斯·杰斐逊》),
有配上彩图的可爱的歌曲集(如《圣诞歌集》),有自传(未
完成,中文译本题为《致天堂守NA》),还有《入侵》这样
虚构历史的政治幻想小说。对喜爱房龙作品的中国读者来
说,《入侵》这部作品是完全陌生的。首先,它不是房龙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容易被出版界人士忽视;其次,除了
1941年5月,朔风书店出版了一个书名为《纳粹进攻美国记
》的译本外,70多年来就再无中文译本面世。
   美国本土并没有遭受纳粹德国的入侵,这是众所周知
的事实。虽然是虚构历史,但房龙写这部作品绝不是为了
消遣,同样当年读《入侵》的美国读者也无法以消遣的心
境去面对它。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在欧洲燃烧时,老房龙虽身
在美国,但其内心的焦虑和危机感是许多美国作家所不具
备的。尤其是纳粹入侵荷兰、轰炸他的故乡鹿特丹,这些
事件深深刺激了他。他为许多美国人对欧洲战事一直采取
袖手旁观的态度感到痛心,也想通过自己的笔和作家的影
响力呼唤人们警惕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放弃中立立场
,起来与法西斯战斗。
   1938年他出版过一本向希特勒公开宣战的政论小册子
《我们的奋斗》,曾受到罗斯福总统的称赞,罗斯福还希
望此书能卖出100万册,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书”。但《
我们的奋斗》没有取得成功。一时间房龙似乎心灰意冷,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他现在准备“让别人去照看世界上
的事务了。我要坐在这里,照我喜欢的方式生活和写作”
。可事实上,他根本做不到。两年后他完成了这部英文原
版共203页的《入侵》,主题与《我们的奋斗》接近,只是
放弃了他擅长的史论模式,采用一种显然他并不熟悉的形
式——政治幻想小说。而此前他在文学领域的尝试,还是
1930年出版的传记小说《伦勃朗》(中文译本名为《伦勃朗
的人生苦旅》)。
   《入侵》于1940年9月25日由哈考特一布雷斯出版公
司出版,副标题是“纳粹入侵美国的目击者的描述”,充
满戏剧性且富有想象力地表现已发生在波兰、斯堪的纳维
亚和荷兰的事件将如何在大西洋这一边的美国重演。为了
使所写的东西更具有文献似的真实性,房龙将自己、家人
、邻居和友人都置于纳粹入侵的中心舞台,提到他们时用
真实的名字或爱称。他们在纳粹的突然入侵面前表现出了
非凡的勇气和信心,最终与佛蒙特农民一道歼灭了德国伞
兵部队。鉴于后来发生的事件——日本利用航空母舰突然
袭击珍珠港和纳粹破坏分子在纽约市附近的长岛东端登陆
,房龙所要传达给美国人的危机感并不算牵强。房龙在写
给报纸编辑的信中,称他所虚构的纽约遭入侵的情况已经
在挪威发生了,他只是将奥斯陆换成了纽约,而他的用意
是要激起人们对德国当政者的憎恨,并认识到现在已经无
法再缩进象牙塔不问是非了。他本想借用小说的形式给美
国公众产生比《我们的奋斗》更大的影响,但事与愿违,
在美国当时浓厚的中立主义氛围中,评论界反应平淡,《
入侵》的销路也不理想。房龙在给好友爱因斯坦的信中写
道:“销量少于5000册。而同一个时期,林白(美国飞行员
)宣扬绥靖的书却卖了80,000册,这就是答案了。”房龙
抱怨的是美国人的冷漠。
   至于《入侵》中的人物,“我”就是作者亨德里克·
威廉·房龙,吉米是房龙的妻子,汉塞尔是房龙的大儿子
,威廉是房龙的次子,珍妮特是房龙的大儿媳。弗兰克·
凯斯是纽约阿尔贡金饭店的老板,房龙成名后,每次到纽
约总是住在凯斯的饭店。有意思的是,有关这本书最极端
的差评竟来自房龙的次子威廉。威廉即杰勒德·威廉·房
龙,他在传记作品《房龙的故事》(中文译本书名为《房龙
传》)中认为《入侵》充其量表明,“他(指房龙)那病态的
自我中心主义又达到了新的高度”。威廉对《入侵》的评
价是:入侵的想法本身不算牵强,但房龙把自己放到其中
就显得很荒唐了;《入侵》是作者的白日梦,幻想自己处
于危急局势的中心舞台;因此,“《入侵》是一部虚有其
表、自我美化的作品,根本就不值得把它印出来”。由于
威廉对自己的父亲多有不满,《房龙的故事》中充满了对
老房龙的贬抑之词,对《入侵》的评价同样有失公允。
   今天读来,《入侵》作为警示性的“概念化”或“主
题先行”的作品没有太高的文学价值,也不算房龙的成功
之作,但它是一部故事情节颇为吸引人的作品,今天的读
者会把它

内容推荐
本书表现当时已发生在波兰、斯堪的纳维亚和荷兰的事件将如何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重演: 纽约遭入侵, 而美国的和平协会和参议员们害怕激怒入侵者, 反对采取任何抵抗行动。作者房龙将自己、家人、邻居和友人都置于入侵的中心舞台, 提到他们时用真实的名字或外号。最终他们战胜了入侵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入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译者:朱子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137728
开本 32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86
CIP核字 2019162322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6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