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大通史(22-23清1840-1911上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陈振江主编的这本《中国大通史(22-23清1840-1911上下)》沿用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社会时期的划分,关注清代前期(1644-1840)的社会结构特征和变化,设:综述、治乱兴衰编、经济编、国家控制编、社会结构编、精神文化编、社会生活编等六个类编,书后附录为参考史料和王朝世系表。“综述”对本卷所属的历史时段进行统揽归纳,对此时段的历史特点、重要事项、发展规律进行梳理,达到引领阅读的目的,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类编”专题融入了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等理念,体现了本通史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视野的整体性和多角度。
目录
综述
一、晚清时期的历史发展大势
二、晚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三、晚清社会的转型
(一)晚清社会转型的初始条件
(二)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早期工业化的兴起
四、晚清社会的革命与改良
(一)晚清社会革命
(二)晚清社会改良
五、晚清社会在屈辱和坎坷中发展
(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深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通商口岸与近代社会文明
治乱兴衰编
第一章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斗争
一、辛酉政变和垂帘听政制度的建立
二、风云变幻的同治朝政局
三、甲申易枢
四、戊戌政变
五、隐蔽的搏斗——庚子与辛丑
六、20世纪初年的政情和政争
第二章 改革与政策调整
一、道光末年的兴利除弊
二、重组和裂变——洋务新政
(一)洋务新政的出现
(二)“练兵”与“制器”
(三)民用工业的创办
(四)大办海军
(五)洋务新政的客观效应
三、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新举措
(一)编练新军
(二)整顿财政
四、自上而下的渐进改革——戊戌变法
(一)空前的民族危机
(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和维新运动
(三)百日维新
五、变之于上的“瓦解”——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一)新政的提出
(二)新政的推行和效果
(三)从新政到预备立宪
第三章 国力盛衰与社会状况.
一、道咸时期内外交困与国力衰弱
(一)“内乱外患”的打击与困扰
(二)“内轻外重”政治局面的初步形成
二、同治中兴
(一)“中兴”大业
(二)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内轻外重”政治局面的加剧
(四)社会经济的残破
三、甲午辛丑之际的社会大动荡
(一)侵略战争造成的大灾难
(二)空前的搜刮和掠夺
(三)特大灾害打击下的社会惨状
四、光宣之际的政局和社会骚动
(一)动荡不稳的清末政局
(二)日渐残破的社会经济
(三)日益加剧的社会动荡
第四章 中外关系
一、道咸时期的中外战争与交涉
(一)英国的对华政策与中国的禁烟运动
……
经济编
社会结构编
国家控制编
精神文化编
社会生活编
附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大通史(22-23清1840-1911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振江
译者
编者 陈振江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53240
开本 16开
页数 10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24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刷时间 201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2208
CIP核字 2017226391
中图分类号 K20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5
195
6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4: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