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镇沧桑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主人公汪荣的传奇经历为脉络,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一个小镇的沧桑巨变。

本书把宏大叙事和民间叙事、个人叙事相结合,既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复杂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从中窥视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内容推荐

本书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主人公汪荣的传奇经历为脉络,记述了20世纪40年代一个小镇的沧桑巨变。本书聚焦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命运,一是社会历史,将个人命运沉浮和社会历史变迁进行了巧妙糅合。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沦陷区日本人的野蛮统治和普通百姓的抗争,以蒙民大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日本侵略者的生死较量,以及解放战争中的战斗硝烟。本书把宏大叙事和民间叙事、个人叙事相结合,既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复杂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从中窥视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这是1944年的初冬,细碎的雪花从阴霾无际的空中无穷无尽地飘落。冬至月的小北风,冷飕飕像刀子割刺着人的肌肤。老爷庙那高高的甍脊上,已披上一层银白的雪被。烟窗中冒出的滚滚黑烟,却使这古老的关帝庙笼罩在黑色的烟尘中。庙前的广场,是西辽县城最繁华的所在。旗杆上斜挂的武圣旗和日本国的膏药旗交叉并列,让人感到分外的别扭。

日本的统治,严寒的天气,都未能阻挡住人们生存的脚步。广场上依然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卖烤地瓜的,卖切糕豆腐脑的,卖油条豆浆的,摊煎饼烙筋饼的,卖糖葫芦的,还有吹糖人的,拉洋片的,撂地摊打把式卖艺的……五行八作,无所不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伏彼起,震耳欲聋。

拥挤的人群中,一名个子高高的少年急切地向前穿行。他一米八的个头,白净的皮肤,一头天然卷曲的黑发。两只大眼睛骨碌碌直转,透着精明和机灵。虽说他虚岁才刚刚16,但看起来已像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了。只是他的穿着太寒酸了,3年前的棉袄,由于他个子蹿得快,袖子已是短了半截。破旧的棉裤,更是补丁摞补丁,压了好几层。他的手心里,紧攥着一元满洲票。他来这市场,为的是给快要临盆的嫂子买只鸡。这是他在火车站扛大包整整半个月赚来的工钱,可以说浸满了他的血汗,所以他把这钱看得几乎和性命一样重要。

一个红布酒幌在北风中摇曳,这是一家只卖小吃的小饭馆。那个时代,饭馆大小以酒幌多少为凭。有雅间的一般两个幌,两层楼的就挂4个幌了。少年汪荣进了小酒馆,里面只有一个客人在用餐,老板娘也是跑堂的,对汪荣客气地打个招呼:“掌柜的,吃点啥?”

条桌上摆着一个酒坛子,里边是橡子做的劣质酒。旁边的秫秸盖帘上,摆放着一只猪耳朵,半个猪头肉,还有一碗花生豆。

汪荣吧嗒一下嘴:“酒多钱一两?”

“两毛。”

汪荣岁数虽说不大,酒量却大得惊人。60度的老白干,他也能喝上二三斤。摸摸手心的1元钱,汪荣心想,这只够半斤橡子酒钱,嫂子生孩子,还等着喝鸡汤呢,自己还是忍了吧。他咽口唾沫,狠狠心跑出了“一分利”小酒馆。

汪荣加快脚步向前走,打算快些远离酒馆,也好远离酒香的诱惑。前面就是地摊了,汪荣走不多远,在一只鸡笼边停下了。

一个农妇蹲在地上,焦急地注视着过往行人。汪荣瞄一眼农妇,他在打量笼中的几只鸡。

农妇看到了希望,仰起头近于恳求地说:“掌柜的,买我一只鸡,我还等着卖鸡钱买米呢。”

汪荣明白,这是急需用钱的自产鸡要出手,不是市场上贩子倒把的,价钱一般要便宜三四成。他欲擒故纵地叨咕着:“再到别处看看行情。”

“掌柜的,别走,买我的吧。”

汪荣这才蹲下来,他早已看中了目标,将手伸进鸡笼,抓住了那只小母鸡:“这只,多少钱?”

“两元。”

汪荣起身就走。

“掌柜的,别走,你给多少?”

“5毛。”

“这小母鸡,咋的也值3元,我两元一点都没多要。”农妇真是急于出手,“掌柜的,你给1块5毛吧。”

“看你也挺不容易的,我涨5毛,给你1元整。”汪荣感觉到有个人停在了身边,斜眼打量一下,是个十四五岁的姑娘,像是在洋学堂念书的学生。一身学生装,齐耳的短发,额前的“刘海”还烫了几道弯。他心想,就冲这烫了“刘海”,这个女孩子有点不正经。他顾不上多看多想,他要把这只小母鸡买到手,“咋样,卖了吧。”

农妇还在争取:“你再添两毛吧。”

“我就这1元钱,你卖就卖,不卖就拉倒。”汪荣将手中的钱摊出来,“多一分也没有。”

女学生突然喊叫起来:“抓小偷啊,抓小偷!”

汪荣不觉动了侠义之心,扭头问:“小偷在哪,我帮你抓。”

本来市场里人多,女学生这一叫,呼啦啦围上一群人,七嘴八舌地问:“小偷呢,偷你什么了?”

“就是他,他偷去了我1元钱。”女学生尖尖的玉指,直直指向汪荣的鼻子尖。

汪荣大吃一惊:“你,是不是弄错了?”

“不会错,我的钱还在你手里攥着呢。”

汪荣更加蒙了:“你,你该不是精神病吧。”

“你才精神病呢。”女学生毫不客气地指责,“看你长得溜光水滑的,怎么三只手当小偷呢。也难怪呀,穿得叫花子样,你是穷不起了。”

围观的众人开始主持公道:“把钱还给人家吧,看你个子挺高,但岁数不大,大伙就不揍你了,要不非得打扁你不可。”

“各位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她是血El喷人哪!”汪荣给大家做个罗圈揖,“我在火车站扛大包,半个月才挣来的血汗钱,我嫂子就要坐月子,我给她买小鸡子下奶呀。”

“这小伙子倒挺仁义的。”

“听他说的也不像假话。”

人们议论纷纷,舆论在向汪荣倾斜。

女学生急了:“大伙别听他瞎编,我不会屈赖他,我咋没说别人偷呢,这是我的学费钱,大伙帮我要回来呀。”

人们又议论开了:

“一个女孩子,哪能诬赖他呢?”

“说得有理,咋没说别人偷呢?”

女学生认定汪荣偷钱,汪荣当然不肯认账,双方争执得不可开交,惊动了在市场巡查的北门警察所所长、日本人佐木三郎。他分开人群,用纯熟的汉语问:“怎么回事?”

女学生像是遇到了救星:“警官先生,这个人偷了我的钱,请您费心帮我要回来。”

佐木盯住汪荣:“为什么偷钱?”

“太君,你不能听她的一面之词。我何曾偷她的钱,她是血口喷人。”汪荣一指卖鸡的农妇,“她可以作证,我一直在这买鸡,她是后来的。”

农妇点点头:“是的,小伙子买鸡时,女学生还不在呢。”

“是啊,”佐木反过来质问女学生,“你说他偷钱于理不合。”

“警官,他是偷了我的钱之后溜到这里,我是跟踪追到此处,这难道还有假不成。”

佐木一听也有理,但他怎么看汪荣也不像是个小偷:“你说得也有道理,但谁能证明你说的是真话。”

“我不要旁人作证。”女学生语出惊人,“我的钱我有记号。”

“有记号?”佐木甚感兴趣,“你说说看。”

“钱的正面一角写着一个字。”

“什么字?”

“我也没有认真细看,只是有这个印象。”

“小伙子,拿来看看。”佐木向汪荣伸手。

汪荣迟疑着将1元满洲票展开偷眼一看,令他吃惊的是,票面一角果然有个铅笔写的“张”字。他没有交给佐木,而是反问女学生:“你说有字,说出是什么字来,钱就归你。”

“别管是啥字,有字就是我的。”

“太君,刚才我向卖鸡的农妇交钱时,她就在身边,被她看见了钱上有字,但什么字她没能看清。她据此讹诈,是痴心妄想。”

佐木三郎一把将钱抢过来:“这钱,一时间也断不清属于何人,暂且放在警察所保管。”

“太君,你不能啊,我嫂子还等着喝鸡汤呢。”

“鸡汤,好。”佐木又将小母鸡抓在手,“这只鸡也暂时在警所保管,等判明了这钱的归属,再一起处理。”

汪荣扑向佐木:“你把钱还给我。”

佐木瞪他一眼,汪荣吓得后退几步。佐木一手提着鸡,一手捏着钱,哼着日本小调扬长而去。

汪荣气得举起拳头挥向女学生:“你可把我给坑苦了,诬赖我不说,钱也落在了日本人手里。”

“让你打,”女学生迎过来,“有种你去打日本人,欺负我一个女孩子算什么英雄。”

“我,我。”汪荣的拳头未能落下,他一赌气扭身就走。

“哎,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呢。”女学生在身后追着说,“我叫董明娜。”

汪荣也不再理睬她,径自回家去了。

卖鸡的农妇叹着气自言自语:“这叫什么世道。”无奈地收了摊子。

汪荣无精打采地转回家。这是一个大杂院,十几间房子,共住了5户人家,他家租住的是3间门房。黄土打的墙,秫秸苫的盖,土泥抹顶,白茬的杨木门窗,已经有了孔洞的窗户纸。到了屋前,他听见传出一阵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心中一喜,风风火火闯进去,咋咋呼呼可嗓子喊着问:“生了,是丫头还是小子?”

老爷子汪汉章将他一把薅进西屋:“你叫唤啥,看再吓着孩子。”

“爸,到底是男是女。”

“带把的。”

“太好了,我们老汪家又有一代人了。”

“看你高兴的,就别蹦达了,快拿来吧。”

“啥呀。”

“小鸡子,好熬鸡汤啊。”

汪荣立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没,没有。”

“钱呢?”汪汉章瞪起了眼珠子。

12岁的妹妹汪洁从里屋一掀门帘走出来:“他呀,准是嘴馋扳不住,又去灌猫尿了。”

“你!”汪荣蹦过去举起拳头,“小丫崽子,看我不揍你。”

“爸,二哥他打我。”汪洁躲在了汪汉章身后。

“我没工夫和你们闲扯。”汪汉章脸子沉下来,逼问汪荣,“钱呢?”

汪荣嗫嚅着述说了经过:“爸,我上警所去讲理,把钱要回来。”

“站下。”汪汉章对儿子厉声呵斥,“日本人让你讲理呀,要是有理可讲,就不会留你的钱了。”

刚刚做了父亲的老大汪斌从东屋出来,他已经全都听见了。“爸,别说弟弟了,我给淑贤馇碗秫米粥就行了。”

“孩子不是挺欢实吗?”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镇沧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占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226383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