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北宋汴京官窑鉴赏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由万树玉著的《北宋汴京官窑鉴赏》依据大量资料和实物,经多年潜心研究与考证,对北宋官窑的隐世、露世,基本的特征,以及与南宋官窑、汝窑、张公巷窑等的区别做了详尽论述,同时较系统地阐释了“哥窑”的起源与来龙去脉,揭示其庐山真面目。因此,揭开“哥窑”之谜,打开“官哥不分”之锁,关键在于谙熟北宋官窑的基本情况。本书不揣浅陋,试图在这方面尽点绵力,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广大同好与有关学者进行更上层楼的探究。 作者简介 万树玉:研究员,1937年4月生,杭州人。196[)年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曾到西非当专家翻译(英语),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经理,到中央党校学习一年,主持中央级刊物《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工作。退休后曾兼任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已出版个人著译作品两部,发表国际关系论文20篇、文学论文30篇、散文25篇(于《人民日报》发表7篇)、考古集邮文23篇、诗词50首,翻译30余万字,编审出版现代国际关系论文950篇及文集8部。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社会科学突出贡献证书。业余从事茅盾文学研究和考古收藏。先后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美国传记研究所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和《五百有影响领先人物》,被国内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国家人事部所属机构编)等30多部辞书。被电视台采访七次。部分书法作品与范曾(画家)、韩天衡(篆刻家)等名人作品一起被编成《诗书画印》一书(2017年中国炎黄文化出版集团出版)。2017年12月获国家文化部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颁发的“世界艺术终身成就奖”。 目录 第一章 北宋官窑的发现及特征 一、北宋官窑真实性考证 二、北宋官窑的基本特征 三、北宋官窑发现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北宋官窑的种类 一、总体分类 二、按功能分类 三、按体型分类 第三章 北宋官窑的烧造工艺 一、烧成设备——窑炉形制结构 二、成型工艺 三、烧成制度 四、胎的配制和施釉工艺 五、装饰工艺 六、装烧工艺 七、造型工艺 八、北宋官窑的滥觞 第四章 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 一、从釉面呈色看 二、从釉面开片状况看 三、从足部和口沿的着色看 四、从款识上看 五、从造型上看 第五章 北宋官窑与汝官窑 一、主要化学元素的区别 二、施釉区别 三、胎料区别 四、造型、装饰区别 五、炉温、装烧区别 六、釉下气泡区别 七、款识区别 第六章 北宋官窑与“哥窑” 一、“哥窑”概念产生自牵强附会 二、禁锢瓷浮出水面 三、明代文人的张冠李戴 四、恢复其庐山真面目 第七章 北宋官瓷与龙泉仿官瓷 一、釉色基调迥异 二、开片不同 三、釉层不同 四、胎体不同 五、色彩不同 六、烧制工艺不同 第八章 北宋官窑与张公巷窑 第九章 北宋官瓷的款识 一、北宋官瓷款识的特点 二、部分人名款和机构款介绍 第十章 北宋官窑的烧造年代 第十一章 北宋官窑的误区 附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宋汴京官窑鉴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万树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0150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86 |
CIP核字 | 2018090659 |
中图分类号 | K878.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