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戏剧简史
内容
内容推荐
张大新著的《中国戏剧简史》简要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曲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能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
作者简介
张大新,生于1949年3月,河南遂平人。1981年年底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地方戏研究所所长,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学术牵头人、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河南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近四十年来,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国家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过《沉沦·忧思·求索》《二十世纪元代戏剧研究》《中国戏剧演进史》等戏曲著作,编校有《樊粹庭文集》,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八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十余项,先后获得河南高校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高校优秀社科学者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上编 中国戏剧的兴起与繁盛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第一节 巫祭乐舞与华夏戏剧之孕育
一、原始宗教祭祀氛围中的巫歌巫舞
二、从巫觋到灵优——戏剧之萌芽
第二节 优孟衣冠与角色装扮之滥觞
一、优谏与优戏
二、优孟衣冠与角色扮演
第三节 两汉百戏与戏剧之形成
一、巫风蔓延背景下的百戏腾涌
二、中国戏剧形成的标志——《东海黄公》
三、汉代歌舞剧的草创——《公莫舞》
四、傀儡戏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二章 中国戏剧的演进与突变
第一节 汉魏优戏的嬗变
第二节 《踏谣娘》与南北朝隋唐歌舞戏
第三节 “参军戏”的形成与衍变
第三章 宋金都市文化的高涨与北曲杂剧的成熟
第一节 宋都商业的腾涌与宋杂剧的蔚兴
一、宋都坊市合一格局的形成与瓦舍勾栏的创设
二、百戏竞争与宋杂剧的脱颖而出
第二节 金政权南迁与北杂剧的成熟
一、民族音乐融合与诸宫调的传唱
二、金政权南迁与北曲杂剧的成熟
第三节 宋金杂剧的体制特征
第四章 元杂剧的兴盛与衰蜕
第一节 元杂剧的分期与流派的区分
第二节 元杂剧的兴盛和繁荣
一、元杂剧的成熟和定型
二、元杂剧的繁荣
第三节 元杂剧的衰微与戏剧形态的蜕变
一、元杂剧衰微的表现及其原因
二、南北合套与南戏的成熟
第四节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一、剧本结构
二、音乐体式
三、角色与演出体制
第五章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杂剧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蝴蝶梦》和其他社会剧
第三节 《救风尘》、《望江亭》和其他爱情风月剧
第四节 《单刀会》、《西蜀梦》和其他历史剧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卓越艺术成就
一、完善杂剧体制结构,创立戏曲艺术范式
二、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各类戏剧形象
三、重视舞台效果,创立本色风格
第六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一节 《西厢记》的作者及其题材来源
一、生平行事与杂剧创作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和演变
第二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第三节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四节 《西厢记》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艺术
……
下编 中国戏曲的蝉蜕与变革
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戏剧简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大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93251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3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18-05-01
印刷时间 201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586
CIP核字 2018067777
中图分类号 J809.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59
184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