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黄运丽,史学博士。2003年7月参加工作,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农业文明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农业文明史》,主持湖北省级精品课程《中华农业与生态文明》。在相关领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教学项目十余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十余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20世纪20__40年代“农国论”的提出
第一节 从传统“农本”到近代“重农
一 中国“农本”传统的源远流长
二 从中国传统“农本”思想到近代重农主义
第二节 20世纪20__40年代“农国论”之提出
第二章 “农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第一节 章士钊:“余之志向,久在农村立国
第二节 王鸿一:“国家根本大政在农村,治道之起点
亦在农村,村本政治是真正的全民政治
第三节 黄炎培:“以富以教以治,使村民稍知有生之
可乐
第四节 梁漱溟:“从创造新文化上来救活旧农村
第五节 晏阳初:“复兴民族,振兴国家,首当建设农村
首当建设农村的人
第六节 卢作孚:“乡村运动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现代化
第七节 陶行知:“中国以农立国……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
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
第八节 董时进:“中国有长远之农史,广大之农地,良善之
农民,宜发挥其所长,不宜与西人为我占劣势之
竞争
第九节 杨开道:“过去的中国是以农立国,现在的中国仍然
是以农立国,将来的中国还是要以农立国
第十节 费孝通:“中国农村经济……是要工农相辅,不能
只靠农业
第三章 20世纪20__40年代“农国论”的发展演进
第一节 “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_20年代的
“农国论
一20世纪20年代之中国
二 20世纪20年代“农国论”的主要内容
三 针对“农国论”的批判
四 20世纪20年代“农国论”的意义
第二节 “振兴农业引发工业”_20世纪30年代的
“农国论
一 20世纪30年代“农国论”的升温
二 20世纪30年代“农国论”的新发展
三 20世纪30年代“农国论”的社会回应
四 20世纪30年代“农国论”评议
第三节 “以农立国,以工建国”——20世纪40年代的
“农国论
一 “旧话重提”的新情形
二 “农国论”引起的广泛社会思考
三 20世纪40年代“农国论”的新变化
第四章 “农国论”指导下的乡村建设运动
第一节“农国论”者的乡村向往——乡村建设运动之
产生
一 乡村建设的由来
二 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的基本概况
一 沿袭发展
二 实施内容
三 三大乡村建设运动典范
第三节“农国论”的尴尬——乡建运动在质疑和辩解中
生存和发展
一 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质疑与辩解
二 乡村建设领导人的矛盾与困惑
第四节关于乡建运动的评价
一 不足和局限性
二 进步意义
结语
第一节 20世纪20一O年代“农国论”的思想史地位
一 20世纪20—40年代的“农国论”是近代知识分子对
中国发展路向所展开的深入思考和对现代化道路
选择的艰辛探索
二 “以农立国”理论不断改进和创新,体现了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三 “以农立国”论与建设乡村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
一起,直面现实问题的忧患,着力于现实困难的
解决,使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得到了
极致发挥
四 “以农立国”论发展了传统“农本”“重农”思想
不仅把农村、农业、农民看成一个整体并做系统
思考,还揭示了农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富有时代性的开放、进步气息
五 “农国论”者在实现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很好地
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
六 在更深广的层面,以农立国思想所蕴含的丰厚农业
文化理念,拓宽了我们全面认识农业的意义及其
经济伦理价值的新思路
第二节 关于20世纪20-_40年代“农国论”的几点
认识
一 “以农立国”理论是关于中国乡村从传统到现代
发展道路的一次总思考
二 “以农立国”理论的产生、发展受当时社会诸多因素
影响,在不同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极具现实性
三 “农国论”者的实践——乡村建设运动的广泛展开
不仅是对“农国论”的一次实践检验,以教育、
文化、经济为切入点和重点的定县、邹平、北碚
三种典型乡建模式,更是为中国乡村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 “农国论”者所具有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是
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节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对今天中国现代化
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对今天乡村振兴
战略的启示
一 乡村必须振兴,“以农强国
二 乡村能够振兴,“国能强农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黄运丽著的《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是一本研究民国农业经济史的论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改变了人们对工业文明的敬仰与向往,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重拾农业文明的辉煌,提出了“农国论”。从“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经过“振兴农业,引发工业”,再到“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调和兼顾, “农国论”不断充实内容,更新理念。
20世纪20一40年代的“农国论”是知识界对中国社会发展路向的深入思考和对现代化问题的艰辛探索。其从理论到实践的争鸣与探索,更是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对中国乡村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的首次深层次关注。其问关于“农”“工”地位、次序的争论以及在争论中涌现出的各种乡村建设和改造思路,对今天的 “乡村振兴战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世纪20-40年代农国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运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0700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80
CIP核字 2019030204
中图分类号 F329.0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