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泥土上的脚印--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口述史/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 |
内容 | 内容推荐 胡艳、沈晓燕主编的《泥土上的脚印--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口述史/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呈现了18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在时代洪流和社会变迁中的教师生涯与生命故事。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中的成功与挫折,一路怀着为了乡村孩子,为了乡村未来,以及为国家做贡献的朴素情感,在艰苦的条件下因陋就简地建设着一所所乡村学校,呵护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在我国追求现代化而或多或少忽视农村教育的时候,是他们支撑起中国乡村的基础教育,并为乡村乃至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目录 我们携手走在北京农村教育的路上 扎根农村,流于乡间 我那辗转的教师生涯 风雨人师路 从教师、校长到乡村“士大夫” 我的乡村,我的娃 一起走过的三四十载的教育之路 褪色的是时光,不忘的是教育 一位乡村校长的成长生涯 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前线 理想是那么的遥远,但我依然坚守 知足常乐:43年无怨无悔的坚守 民办教师:31年的坚持 见证农村教育的变迁 山尖上的守望者 后记 导语 胡艳、沈晓燕主编的《泥土上的脚印--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口述史》从时间、空间、教育类别、教育层次、重要历史事件等几个维度聚焦中小学乡村教师群体,视角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年龄偏大、有丰富教育经历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并且特别关注经历过“文革”“普九”、扫盲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教师,通过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生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我国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本书以口述的形式,由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深入挖掘、整理中国乡村教师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故事。这个支撑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但又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在历史舞台上发出的声音,反映了我国某些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教育的变迁和发展的脉络。这些乡村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草根教师群体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及其表现出来的执着信念、敬业精神和善良品质,见证了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的曲折过程,更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利于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泥土上的脚印--新中国第二代乡村教师口述史/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艳//沈晓燕 |
译者 | |
编者 | 胡艳//沈晓燕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5845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5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30 |
CIP核字 | 2018146186 |
中图分类号 | G725-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