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曹雪芹、高鹗著的《红楼梦(上下四大名著名家点评)》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红楼梦》简介: 《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耶?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这人特作此一大梦也。 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笔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知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意亦甚矣。再笔。 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徽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风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镑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 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蒋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答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拢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癣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刮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龟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吏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受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隋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荣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珮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娩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藓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 序言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在《中 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曾分析道:“其要点在敢于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 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 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 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描写 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芹圃等。出生于康熙末年(约1715年前后),死于乾隆二十 七年(1762)或二十八年(1763)除夕。曹雪芹出生于钟鸣鼎 食、诗礼簪缨的望族,可是十几岁因家产被抄,家道沦落 ,开始了茅椽蓬牖、绳床瓦灶的贫困生活,晚年则窘迫到 “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地。巨大的生活落差促使多才多 艺的曹雪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倾注到小说创作 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出这部“字字看来皆 是血”的宏篇巨著。 从《红楼梦》初步成书到大致定稿,这期间一直有脂 砚斋在花费心血评点,同时还进行了抄阅、校定等整理工 作,因此,曹雪芹去世前修订的几次定本《红楼梦》全部 定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其最初流传于世的抄本也 都带有脂砚斋的评语。不仅如此,作者在第一回的楔子里 特意写到:“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说明脂砚斋是为作者所承认并正式写入正文的评者。而 脂砚斋也在第一回的评语中写下痛悼作者的文字:“今而 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 心于九泉矣。”字里行间昭示着二人的亲密关系。脂砚斋 不仅为曹雪芹创作的小说定名,而且还以其评语提供了曹 雪芹及其家事生平的有关线索,小说成书过程中修改增删 的具体情况,透露了八十回以后情节发展的大致轮廓,小 说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潜在的思想艺术内涵等信息。因此, 脂砚斋作为一个评点者,同时还兼任《红楼梦》一书的整 理者、曹雪芹创作过程中的亲密合作者、熟知作者身世和 小说素材的曹雪芹亲友,甚至是进入小说角色的模特之一 。但迄今为止,对脂砚斋我们仍所知甚少,只能就评语推 断:脂砚斋与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等脂评本中的署 名人物都是曹雪芹的至亲好友,他们对作者和小说所写的 素材都非常了解并有相似的思想感情,评语风格也非常相 近。 长期以来,更多地保留了曹雪芹的语言个性和思想锋 芒的脂评本只以抄本、影印等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流传, 脂砚斋等的评语虽成为后世研究、品味《红楼梦》的珍贵 资料,乃至索隐派、自传说等红学研究史上的重大学说无 不与脂评密切相关,但现在广泛流传的脂砚斋评语多以单 独的评语辑本为主,尚缺乏一部整理得简便、可靠、囊括 脂砚斋主要评语、可供普通读者阅读的脂评本。为使高居 象牙塔的脂评本走入普通读者的生活,为此我们从现存十 一二种脂评本中,精选最能反映曹雪芹《红楼梦》原始面 貌的乾隆甲戌(1754年)脂砚斋评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 编辑所影印)即甲戌本、乾隆己卯(1759年)冬月脂砚斋评本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即己卯本、乾隆庚辰(1760 年)秋月脂砚斋评本(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即庚辰本 进行整理。 就完整性和早期性而言,庚辰本是据曹雪芹生前最后 一个底本抄录的,是曹雪芹去世后较早也是唯一的一个忠 实于原本的过录本,正文保存最多,达七十八回,评语集 中了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最主要部分,因此,前八 十回我们以庚辰本为底本,凡例和第一回以甲戌本配补, 第六十四、六十七回和残缺的文字以蒙府本(2007年北京图 书馆出版社影印)补齐。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作,系高鹗续 作,其版本主要有萃文书屋于乾隆辛亥(1791年)排印刊行 的活字本即程甲本和乾隆壬子(1792年)增删改移的活字本 即程乙本。考虑到程甲本的语言风格与脂评本较为接近, 同时脂评之后,清代最为流行的王希廉评本亦用程甲本, 因此,后四十回我们选择了程甲本作为底本,王希廉评语 以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为据,但仅选择了 其回末评。 庚辰本和甲戌本本身衍夺讹舛情况较多,我们的处理 原则是:底本文字可通的,一般不做校改和统一,力求保 存作品原貌,仅对个别可致歧义之处参校其他版本并借鉴 已有校勘成果。评语则收录庚辰本的全部评语和己卯本所 多出的一个一字评。鉴于甲戌本为迄今发现的脂评本中时 间最早的过录抄本,其评语属脂评的可信度较高,为使读 者看到脂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对其与庚辰本不同又 极有价值的评语也予以收录,对与庚辰本并列的评语以“ ○”隔开,排在庚辰本评语之后。同时,靖藏本(评语参见 北京师范大学编《红楼梦研究资料》)中有明确纪年和署名 的评语也予以收录,处理原则同甲戌本。全书原评语分段 的以空两格标示;写于正文旁边的侧批插入相应正文处, 若与文中原夹批对应相同的正文,则排在夹批之后,并以 “○”分隔;眉批亦插入相应正文处,以“【眉批】”标 出。可以考证出的玉蓝坡、鉴堂、立松轩、绮园、左绵痴 道人等后人评语一律删落。评语全部采用小一号的红色字 。 全书配以清代人物仕女画家改琦《红楼梦人物画谱》 中的金陵十二钗图画,人物形象古雅、传神。正文朱墨参 差,提前预思回目动静的回前总评,事后追念其文深意的 回末评,不时点醒读者的眉批,乃至眼光瞄准到行文最细 微之处,点破文中之“眼”和“微旨”的夹批、侧批,虽 然多为寥寥数语,却将曹雪芹在思想上的深刻寓意,叙述 上的安排、穿插和对人物的塑造、刻画揭示得淋漓尽致, 使读者可以充分领略小说的诸多奥秘。相信这个借鉴吸收 先贤时彦研究成果的脂评本会让普通读者体会到阅读经典 的快乐。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9年5月
导语 曹雪芹、高鹗著的《红楼梦(上下四大名著名家点评)》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精彩页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自占地步。自首荒唐,妙!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荒唐也。无稽崖无稽也。炼成高经十二丈、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合周天之数。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锻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竟有人问口生于何处,其无心肝?可笑可恨之极!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岂敢,岂敢!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到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锻炼过尚与人踮脚,不学者又当如何?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妙!佛法亦须偿还,况世人之债乎?近之赖债者来看此句,所谓游戏笔墨也。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明点幻字,好!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奇诡险怪之文,有如髯苏《石钟》、《赤壁》用幻处。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到也是个宝物了,自愧之语。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妙极!今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见此大不欢喜。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世上原宜假,不宜真也。 谚云:“一日卖了三千假,三日卖不出一个真。”信哉!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伏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伏大观园。温柔富贵乡伏紫芸轩。去安身乐业。”何不再添一句云“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惟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而去也。聊供阅者一笑。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可知若果有奇贵之处,自己亦不知者。若自以奇贵而居,究竟是无真奇贵之人。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到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或”字谦得好。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若用此套者,胸中必无好文字,手中断无新笔墨。却反失落无考。据余说,却大有考证。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先驳得妙。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将世人欲驳之腐言,预先代人驳尽。妙!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的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所以答的好。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到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