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付八军,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先后在湘潭大学获管理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学位,在厦门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在湖南省教科院从事过管理工作,在中国教育报刊社从事过新闻工作,在地方院校从事过教学与行政工作。201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学者。201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目录
引论
上篇 本体论
第一章 创业型大学的内涵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理论误解
一 将创业型大学的含义局限于学者的个别化或者阶段性观点
二 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或者说灵魂归结于学术资本主义
三 将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局限于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内涵的溯源性解读
一 解读伯顿·克拉克的创业型大学观
二 解读亨利·埃兹科维茨的创业型大学观
三 提取克拉克与埃兹科维茨关于创业型大学内涵的最大公约数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诠释
一 建立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理论体系的现实需要
二 创业型大学中国化的分析框架及其内涵要点
三 确立中国创业型大学本土化内涵的时代意义
第二章 创业型大学的类型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的分类依据
一 基于两位创业型大学理论鼻祖的案例高校进行分类
二 基于战略目标定位而对中国的创业型大学进行分类
三 基于科学能力与创业能力而对创业型大学进行分类
四 基于创业型大学学术资本转化的三大领域进行分类
第二节 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
一 彰显有效知识传承: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
二 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区别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显著特征
三 打造教学服务平台: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的变革趋势
四 公益型与营利型:教学服务类创业型大学的两种模式
第三节 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
一 教学科研双螺旋发展: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特征
二 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的科研取向
三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主体
四 公益型与营利型:学术应用类创业型大学的两种模式
中篇 实践论
第三章 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实践误区
一 以直接筹措经费作为主导目标的创业型大学建设不合国情
二 无视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更加容易招致抵制
三 未能着力于推动教师转型而导致创业型大学建设劳而无功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制度缺失
一 创业型大学现有的制度环境分析
二 创业型大学应有的制度环境构思
三 创业型大学应对制度缺失的策略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建设的中国化模式
一 从应用型大学的高度与广度推动地方高校转型
二 应用型大学的精神实质或者灵魂在于学以致用
三 学以致用只是彰显应用取向的实用主义学术观
第四章 应用型大学的自力更生
第一节 应用型大学的成果转化
一 科研转向:应用型大学成果转化的制度创新
二 学科调整:应用型大学成果转化的院系改革
三 平台建设:应用型大学成果转化的组织保证
四 教师选聘:应用型大学成果转化的文化塑造
第二节 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
一 供给侧改革与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二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要点
三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终极追求
第三节 应用型大学的经费渠道
一 以地方本科院校作为起点的应用型大学经费收支结构分析
二 以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起点的应用型大学经费收支结构分析
三 两类基于不同起点应用型大学经费收支结构的比较与思考
下篇 价值论
第五章 创业型大学的历史使命
第一节 世界高等教育演进的规律探寻
一 大学以高深学问作为服务产品从未发生过改变
二 大学以人才培养作为基本目标从未发生过改变
三 大学以社会需求作为办学起点从未发生过改变
四 大学以办学经费作为第一资源从未发生过改变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普遍性的价值冲突
一 创业型大学学术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价值冲突
二 创业型大学知识传承与知识应用的价值冲突
三 创业型大学传统学科与创业学科的价值冲突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时代意蕴
一 逆向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
二 正面提升教学育人实效性
三 直接去除科学研究泡沫化
四 间接实现校内行政高效化
第六章 创业型大学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发展阶段
一 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奠基阶段
二 “自力更生”能力的展现阶段
三 创业型大学概念的消亡阶段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决策的价值基础
一 从“公共利益”到“共同利益”的合理性分析
二 “共同利益”框架下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
三 政府顺应高等教育变革趋势的价值向度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中国化的前景预测
一 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积极因素分析
二 创业型大学中国实践的消极因素分析
三 中国创业型大学概念的两条消亡路线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静”的力量
内容推荐
付八军著的《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通过对创业型大学内涵的溯源性解读,提取两位理论鼻祖关于创业型大学内涵的最大公约数,结合中国实际构建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内涵要点。中国传统型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应用型大学是其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当应用型大学能够凭借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成果效应而不是政府的文凭保护来获得社会资源之后,应用型大学也就自然过渡到创业型大学自力更生能力的展现阶段。创业型大学的中国实践之路,不可能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只能是自下而上的“逆袭”之路。当传统型院校普遍转型为该种精神特质的大学,或者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成为一种大学常识,那么“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就可以因为完成“唤醒与启蒙”的重大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付八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36758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2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12
CIP核字 2018271165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