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与死的年代(精)
内容
作者简介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德裔美籍小说家。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线负伤,战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工作。1929年,小说《西线无战事》出版,引起轰动,迅速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作家。因为他的反战立场,纳粹上台后,将他与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开焚毁。1938年,他被剥夺德国国籍,后流亡美国。1947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返回欧洲并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马克的家乡奥斯纳布吕克设立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和平奖。
雷马克的著作大多带有自传色彩,用词精练,抒情的书写中却透出客观、冷峻的气质,被比作德国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说、三部剧本和两部文集,其中,《西线无战事》《凯旋门》《三个伙伴》《爱与死的年代》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之于“二战”和德国士兵,正如《西线
无战事》之于“一战”。 它刺穿人对人的残暴,也闪
现偶尔照亮*黑暗角落的火花。
——《科克斯书评》
雷马克对现代战争残酷性的刻画,其威力在任何
时代都不会有丝毫减弱。
——《泰晤士报》
目录
正文
精彩页
1
死的味道在苏联跟在非洲不一样。在非洲,在英国人的猛烈炮火底下,火线中间的尸体也常常躺在那儿,好久好久没有给埋葬,可是太阳起的作用却很快。一到晚上,有股甜蜜的、闷人的、浓郁的味道随风送来——毒气灌满了尸体,他们在异国的星光里如同鬼怪一样站起来,仿佛正在毫无声息、毫无希望地各自做那最后一次战斗——可是一到第二天,他们便开始皱缩,无限疲乏地紧贴着地面,仿佛打算钻进里头去似的。要是过后他们能够被运回去,那么有的已经很轻,已经干瘪,也还有过了几个星期才给发现的,那就只剩下一些骸骨,在突然显得太大的制服里宽宽松松地摇得响了。这是在沙地上、在太阳下、在风里头的一种干燥的死法,而在苏联却是一种腌臜的、发臭的死法。
一连下了几天雨。雪在融化了。一个月前,积雪还要深三码。那个被轰毁的村子起初看来好像只有烧焦的屋顶,这会儿已经悄悄地、一夜又一夜地从那正在下沉的积雪里冒出来。窗框已经露出来了;几夜过后,门的拱道出现了;接着,通到下面那污糟糟的白色中去的梯子也可以看见了。雪在融化,融化,而随着融化,尸体也露出来了。
他们都是阵亡已久的人的尸体。那村子曾经被争夺过好几次——在十一月、十二月、一月,还有如今这四月。占领了又失陷,随后又占领了。来了一场暴风雪,有时候在几小时里就把那些尸体掩盖起来,弄得埋尸队也常常找不到他们——直到最后,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雪白的一层撒到废墟上去,正如一个护士把一条被单铺在一张血淋淋的、肮脏的床上。
最先露出来的是一月里阵亡的人的尸体。他们堆在最上面一层,四月初,积雪一开始消融,马上就露出来了。他们的躯体冻得挺硬,他们的脸像是灰色的蜡。
他们如同一块块木板似的被埋葬。村子后面有一座小山,那儿雪积得不太深,把雪刨掉,就在冻冰的地上挖了些墓穴。这是件烦重的工作。只有德国人才被埋葬起来。苏联人都给扔在露天的围场上。天气一转暖,他们便开始发出臭味。臭得太厉害了,就铲些雪来盖在那上面。把他们埋葬起来是不必要的,谁也不指望那个村子会守得很长久。步兵团正在撤退。挺进中的苏联人自己会把他们的阵亡者埋葬的。
在十二月里阵亡的人的尸体旁边,还发现一些武器,这些武器是一月里的阵亡者的。步枪和手榴弹比尸体陷得更深,有时候钢盔也一样。这些尸体制服上的标志比较容易扯下来,正在融化的雪早已把布给泡酥了。水积在他们那张开着的嘴里,仿佛他们是淹死在水里似的。有时候,手脚都已经烂了。他们被抬走的时候,身体还是硬邦邦的,可是一条胳膊、一只手却会摇啊晃的,倒像那死尸在挥手,那样子冷漠得怕人,而且几乎有点猥亵。所有这些尸体一搁到阳光里,眼睛总是先烂。它们会失去玻璃似的光辉,眼珠子会变成胶冻,里头的冰融化了,慢慢地从眼睛里淌下来——好像在哭泣。
突然又冰冻了好几天。雪面上长了一层皮,就结起冰来了。雪不再往下沉。可是那时候,懒怠的、闷热的风又开始吹起来了。
起初,只是一个灰色的斑点在逐渐消退的白色中显现。一小时过后,那已经是一只向上伸出来的、捏紧着拳头的手了。“又是一个。”绍尔说。
“哪儿?”伊默曼问。
“在那边教堂前面。我们要不要把他挖出来?”
“有什么用啊,风会把他挖出来的。那儿后面的雪至少还有一两码深哪。这个倒霉的村子比周围地势都低。难道你想把你的靴子灌满冰水吗?”
“见鬼,才不呢。你知道今天吃什么?”
“卷心菜。卷心菜烧猪肉和马铃薯,不过猪肉是不会有的。”
“当然是卷心菜哕!这个星期已经是第三次了!”
绍尔解开他裤子上的纽扣,开始小便。“一年以前,我小便起来还要弄成一个很大的弧形,”他愁眉苦脸地解释着,“那是一种道地的军队派头,大家都那么做,我也觉着很好。每天挺进这么多公里,满以为不久就可以回家了。如今我像老百姓一样小便,随随便便,也不觉得高兴了。”
伊默曼把手伸到制服里面,舒舒服服地在搔痒。“怎么样小便我倒一点也不在乎——只要让我再当老百姓就好了!”
“我也是一样,可是看样子我们得当一辈子兵了。”
“当然哕,当英雄当到死。只有党卫队员小便起来还弄成很大的弧形。”
绍尔扣好裤子。“他们当然能那样做。我们干着肮脏的活儿,可是那些宝贝却得到了所有的荣誉。为了一座倒霉的城市,我们打了两三个星期的仗,临到最后一天,党卫队员来了,他们抢在我们头里,意气扬扬地开进了城。只要看一看他们得到的那种待遇!总是顶厚的衣服,顶好的靴子,顶大块的肉!”P1-3
导语
《爱与死的年代(精)》最初出版于1954年,是雷马克巅峰时期的一部佳作。恩斯特格·雷贝尔是一名德国士兵,他三年内首次获准回乡休假,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可当恩斯特回到家乡后,他发现父母早已在空袭中丧生。悲痛之中,恩斯特遇到了儿时的好友伊丽莎白,二人随即陷入爱河并迅速登记结婚。经历了爱情洗礼的恩斯特开始厌倦了这场看似永无止境的战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开枪打死了笃信德国必胜的长官,放走了苏联俘虏,但他自己却死在了苏联游击队的枪口之下……
内容推荐
雷马克著的《爱与死的年代(精)》讲述了:很多年来,我们像野兽一样活着,麻木地杀人,麻木地被仇恨。我很早便知道战争是失败了,知道之所以还在作战,只是因为这样一来制造战争的人可以多掌握一会儿政权,可以制造更多的痛苦。可我却不得不为它作战。我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同谋犯呢?
在这普遍的愁苦和绝望的无边泥沼中,那渺小的、私人的幸福终于还是被吞掉了。我一封封地读着伊丽莎白的信,这些信,背都背得出来,可是我又读了一遍。于是照例比以前更寂寞了。这一个太短促,而另一个又太漫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与死的年代(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雷马克
译者 译者:朱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28798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82
CIP核字 2015054416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7
156
2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