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鼎和五味/复旦文史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三辑,收录的是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半年间,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十场讲座的全记录。这十次讲座,讲者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波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大陆,内容有历史和文学、地理与思想,也有语言与艺术,风格不仅有庄有谐,连使用的语言,也有东有西。书稿是在作者现场演讲的基础上整理的,经过复旦文史研究院的相关人员仔审读过。演讲者不局限于历史与文学,且都是各个领域当前的精英学者,在现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相信读者也会从中受益。

内容推荐

古人说,鼎是调和五味之宝器,当今提倡学术与观念的多元和开放,我们这个小小的文史讲堂,也私下里希望成为“鼎”,“鼎和五味”,便不嫌青菜萝卜之易得,也不重鱼翅海参之珍贵,期待的是八珍成列,五味杂陈。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五味需要调和,但也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它们烩成一锅,学术毕竟还是学术,它需要色彩各异,视角不同。

这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三辑,收录的是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半年间,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十一场讲座的全记录。这十一次讲座,讲者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波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大陆,内容有历史和文学、地理与思想,也有语言与艺术,风格不仅有庄有谐,连使用的语言,也有东有西。

目录

徐光启的理学观念

 主讲人:朱鸿林

 主持人:葛兆光

梁启超和日本——以梁启超的著述及相关资料为中心

 主讲人:狭间直树(Hazama Naoki)

 主持人:吴震

从王权论看唐宋变革

 主讲人:小岛毅(Kojima Tsllyoshi)

 主持人:葛兆光

读朝鲜的《天下图》和日本的《南瞻部洲图》

 主讲人:黄时鉴

 主持人:周振鹤

华宴——十一世纪的性别与文体

 主讲人: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主持人:陈引驰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主讲人:王蒙

 主持人:王安忆

傅斯年、陈寅恪与德国兰克学派之关系

 主讲人:施耐德(Axel Schneider)

 主持人:葛兆光

如何书写中欧艺术史

 主讲人:彼得·彼得沃夫斯基(Piotr Piotrowski)

 主持人:朱立元

书山有路——许地山的藏书及其宗教研究

 主讲人:李焯然

 主持人:葛兆光

从田野中发现历史——民间文献、传说故事的知识考古

 主讲人:赵世瑜

 主持人:葛兆光

“五四”小说中的“男女关系”

 主讲人:许子东

 主持人:郜元宝

试读章节

各位朋友晚安,我首先要感谢葛兆光教授给我这么慷慨的介绍,其实打几个折扣就对了,我不太敢当。今天的讲座我要讲的题目是《徐光启的理学观念》,大家知道,我们以前认识的徐光启不外就是两个,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天主教徒。但是,此外他就好像没有什么其它的东西了。

今天我就是想要补充一个这方面的研究。我想说,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儒家经典的学生,因为在中国要念书、考试和做官,他就离不开念《五经》中的一经和《四书》,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因而徐光启是一个Classics student。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他的运程走得比较慢,四十几岁才考中进士,好在以后发展得还不错,一直在翰林院里当官。万历之后的天启年间他很不得志,回乡去了,后来崇祯皇帝又把他召回来做礼部侍郎,然后一直做到礼部尚书。当他做礼部侍郎的时候,他还当日讲官。我们知道,在那时明朝有一个经筵的制度,用英文说就是imperial lectures,徐光启在当时就是给崇祯皇帝做讲官。我们不知道他到底讲过多少次,但最少也讲过一次,因为他有具体的讲稿留下来。照这讲稿看,他是敬业的。我在讲座中要说的是,尽管徐光启是一个科学家,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其实他有的是一个儒家的背景。他是读儒家的一些经典著作长大的,所以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他这样的一个背景对于他之后信奉基督教究竟有没有抵触或者帮助,我分析的结果是,这其实是有帮助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到徐光启有机会接触皇帝的时候,他的思想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对西学也有相当的造诣。作为一个上了年纪、有作为而且有机会向崇祯皇帝讲学的人,他有没有把这些新的东西介绍给崇祯皇帝,我就从这个方面去查,但结果我很失望,他其实也受到传统的束缚,他也跳不出来。他也给崇祯皇帝介绍过许多新颖的经筵进讲的方法,比如说“你不要老念书,有些书很肤浅的,你可以跳过去,有些也不用讲得那么深。有些讲到你真的不懂的时候,请你允许讲官把书带进来作为参考。”这个在明朝好像还是没有人讲过的。崇祯皇帝当政的时期国家很危急,他把讲学和处理奏疏的事情混合在一起做,徐光启实际上是不同意这样的做法的,因为很多重要的政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更不要说是能够在经筵中马上解决的,所以进讲和处理奏疏两者应该分开。那么,分开后应该怎样办呢?徐光启建议,皇帝在文华殿讲学,可在文华门外直房中用一两间做书库,把所有皇帝需要的书调到那里,讲官讲学需要的书也可以放在那里。这一点也是蛮新颖的。他还认为应该增加讲官的数量,然后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班,皇帝有什么问题要询问他们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分别去做专题报告。这样说来就有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智库一样,对于各方面都有所帮助。这一点是有所创新的。但总体来说,他还是没有跳出《四书》、《五经》的知识框架。

今天要给大家做的这个报告,其实也可以说不是报告,因为葛先生是同辈学者中我尊敬的一位,他让我来,我不敢不来,我也没有做很多的准备。在这里,我只是要探索一个比较新一点的题目。1980年代中,我曾经与裴德生(willard J.Peterson)教授合写过一篇中文论文,谈的就是徐光启、杨庭筠和李之藻他们如何成为天主教徒,但是之后我也没有再深入探讨下去,现在重新来说,讲的又是一些新的东西,因而思想也不是很成熟,也没有讲稿。相对于今天葛先生带来的我这两本著作而言,以下我所讲的内容就要比较虚、比较抽象一点了。

大家知道,徐光启在利玛窦在华的这个时期被赋予了很特殊的地位,人们一般认为杭州的李之藻、福建的杨庭筠以及徐光启是基督教的开教三大柱石。大家都说他是一个基督教徒,讲的是“天学”。所谓天学,就是天主教的教义结合传教士在当时所引进来的欧洲科学知识的东西。那么,我们要问的就是,这个天学和儒学到底有没有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面对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徐光启讲的东西,在抽象的层面上是离不开文字的,那么,他写的东西可以相信吗?你要相信吗?这个问题你必须先处理。如果他说的东西不足采信,我们也可以用,只是需要以另一种用法来用。如果他所说的可信,我们也就可以用来解释与他有关的问题。结论我在这里可以先讲一下:我是相信他的文字,觉得他的文字是honest,诚实的,而基于这点,以后我就有话可说了。另外一个问题是,现代研究者都同意,晚明有一股很强的实学思潮,徐光启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学家;但问题是,徐光启除了关心当时一般学者们所关心的之外,还有没有其它问题在关心着呢?当然,我们马上会想到宗教。但宗教毕竟是宗教,在宗教之外有没有另外一种学术是他关心的?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今晚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初步看法。P4-6

序言

这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三辑,收录的是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半年间,复旦文史研究院举办的十一场讲座的全记录。这十一次讲座,讲者来自日本、美国、德国、波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大陆,内容有历史和文学、地理与思想,也有语言与艺术,风格不仅有庄有谐,连使用的语言,也有东有西。

复旦文史讲堂希望自己是一个学术平台,“学术平台”首先当然得“学术”,正如前一辑的序文中我所说的,作为研究专门学问的机构,我们办的讲座始终以“提升学术水准,开拓研究视野,提供前沿信息”为宗旨,即使被人认为门径稍窄,门槛偏高,我们也不想为了效果而改变初衷;其次则是“平台”,平台仿佛舞台,舞台虽只是一个,却可以演交响乐,也可以唱京剧或跳芭蕾。只要是学术的,我们便不专主一家,在历史、文学和思想领域,不分中外,不分新旧,都在欢迎之列。因此,这里既有关于日本“唐宋变革”与王权论的讨论,也有关于国家意识形态政策与中欧艺术的回顾,既有宋代词学吟唱的观察体验,也有五四文学中男女关系的象征的学理讨论。当讲者妙语连珠地讲到文学语言的时候,当然气氛热烈,不过在关于徐光启的理学和关于傅斯年、陈寅恪史学的演讲时,尽管事涉史料甚至考据,也同样得到关注,话题具体到如许地山的藏书,或者宏观到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听众也一样热烈。所以,我们按照惯例,把叩问和应答、提示和回响,一字不漏地统统记下来,让“记录”真正地还原成“现场”。

古人说,鼎是调和五味之宝器,当今提倡学术与观念的多元和开放,我们这个小小的文史讲堂,也私下里希望成为“鼎”,“鼎和五味”,便不嫌青菜萝卜之易得,也不重鱼翅海参之珍贵,期待的是八珍成列,五味杂陈。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五味需要调和,但也绝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它们烩成一锅,学术毕竟还是学术,它需要色彩各异,视角不同。

2009年7月27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鼎和五味/复旦文史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278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