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一这位神圣而崇高的莎士比亚——对地狱、人间和天堂全都了解。他是自然的主宰。我们通过他的灵感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部戏剧都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及未来。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萧乾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收集了莎士比亚的一部分戏剧作品。

内容推荐

萧乾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经典名著口碑版本)》于1807年在伦敦以两卷本的形式出版,副标题是“专为年轻人而做”,是世界公认的非常优秀的少年读物。近两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卓越的莎士比亚学者、著名的莎剧演员,以及千千万万喜爱莎剧的读者,最早都是通过这部启蒙性的著作而入门的。它确实是研究莎剧这座宝山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一座宝贵的桥梁。

目录

导读

原序

暴风雨

仲夏夜之梦

冬天的故事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维洛那二绅士

威尼斯商人

辛白林

李尔王

麦克白

终成眷属

驯悍记

错误的喜剧

一报还一报

第十二夜(或名:各遂所愿)

雅典的泰门

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莱特

奥瑟罗

太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知识链接

试读章节

暴风雨

在海上有这么一个岛,岛上面只住着个叫普洛斯彼罗的老头儿和他的女儿米兰达。米兰达是一个很美丽的年轻姑娘,她到这个岛上来的时候年纪还小得很,除了她父亲的脸以外,再也记不得别人的脸了。

他们住在一座用石头凿成的洞窟(或者说洞室)里。这座洞窟隔成几间屋子,普洛斯彼罗管一间叫作书房,里面放着他的书,大部分是一些关于魔法的;当时凡是有学问的人都喜欢研究魔法,而且普洛斯彼罗也发现这种学问很有用处。他是由于一个奇怪的机缘漂到这个岛上来的,这个岛曾经被一个名叫西考拉克斯的女巫施过妖术;在普洛斯彼罗来到岛上不久以前她就死了。普洛斯彼罗凭着自己的魔法,把许多善良的精灵释放出来,这些精灵都是因为不肯照西考拉克斯的邪恶命令办事,曾经被她囚在一些大树干里。从那时候起,这些温和的精灵就听从普洛斯彼罗的指挥,他们的头目是爱丽儿。

这个活泼的小精灵爱丽儿生性并不爱跟人家捣乱,他只是喜欢捉弄一个名叫凯列班的丑妖怪。他恨凯列班,因为凯列班是他以前的仇人西考拉克斯的儿子。这个凯列班是普洛斯彼罗在树林子里找到的,他是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猴子也要比他长得像人得多。普洛斯彼罗把他带回洞室里,教他说话。普洛斯彼罗本来会待他很好的,可是凯列班从他母亲西考拉克斯那里继承下来的劣根性使他什么好的或者有用的本事都学不成,所以只能把他当个奴隶来使唤,派他捡火和干那顶吃力的活儿;爱丽儿的责任就是强迫他去做这些事。

每逢凯列班一偷懒或者玩忽了他的工作,爱丽儿(除了普洛斯彼罗以外谁都看不见他)就会轻手轻脚地跑过来,掐他,有时候把他摔到烂泥里,然后爱丽儿就变成一只猴子向他做鬼脸。紧接着又变成一只刺猬,躺在凯列班跟前打滚;凯列班生怕刺猬的尖刺会扎着他光着的脚。只要凯列班对普洛斯彼罗吩咐给他的活儿一疏忽,爱丽儿就会玩这一套恼人的把戏来捉弄他。

普洛斯彼罗有了这些神通广大的精灵听他使唤,就能够利用他们的力量来驾驭风涛和海浪。他们就照他吩咐的兴起一阵猛烈的风浪,这时候风浪里正过着一条精美的大船,它在狂暴的波涛中挣扎着,随时都会被波涛吞下去。普洛斯彼罗指着那条船对他女儿说,船里载满了跟他们一样的生灵。“哦,亲爱的父亲,”她说,“要是你曾经用魔法兴起这场可怕的风浪,那么请你可怜可怜他们遇到的不幸吧。你瞧,船眼看就要给撞碎啦。可怜的人们,他们会死得一个也不剩。我要是有力量的话,我宁可叫海沉到地底下去,也不让这么好的一只船和船上所载的可宝贵的生灵毁灭。”

“我的女儿米兰达,你不要这么着急,”普洛斯彼罗说,“我不会伤害他们的。我早就嘱咐好了,不许叫船上的人受到一点点损害。亲爱的孩子,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你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关于我呢,你也只知道我是你的父亲,住在这个破山洞里。你还记不记得来到这个洞里以前的事情?我想你记不得了,因为你那时候还不到三岁呢。”

“我当然记得,父亲。”米兰达回答说。

“凭着什么记得呢?”普洛斯彼罗问,“凭着别的房子或是人吗?我的孩子,告诉我你记得什么。”

米兰达说:“我觉得就像回想一场梦似的。从前我不是有四五个女人侍候吗?”

普洛斯彼罗回答说:“有的,而且还不止四五个呢。可是这些事你怎么还记得起呢?你记得你怎么到这儿来的吗?”

“不记得了,父亲,”米兰达说,“别的我都记不得啦。”

“十二年以前,米兰达,”普洛斯彼罗接着说,“我是米兰的公爵,你是个郡主,也是我唯一的继承人。我有个弟弟,叫安东尼奥,我什么都信任他,因为我喜欢隐遁起来,关上门读书,所以我总是把国事都托付给你的叔叔,就是我那个不忠实的弟弟(他确实是不忠实的)。我把世俗的事情完全抛在一边不管,一味埋头读书,把我的时间全都用来修身养性。我的弟弟安东尼奥掌权以后,居然以为自己就是公爵了。我给他机会,让他在人民中间建立起威望,这下却在他的劣根性里引起了狂妄的野心,他竟想夺取我的公国。过不久,由于那不勒斯王(一个有势力的国王,也是我的敌人)的帮助,他达到了目的。”

“那时候他们怎么没有杀死咱们呢?”米兰达说。

P1-3

序言

把深奥的古典文学作品加以通俗化,让本来没有可能接近原著的广大群众得以分享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打破古典文学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并在继承文学遗产方面,为孩子们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这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啊!确实也有些人写过这类通俗读物,然而能做到通俗而不庸俗,并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却如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这里显然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即能的不一定肯,肯的又不一定能。换句话说,对古典文学造诣高深、文笔好的作家未必这样“甘为孺子牛”,步下“大雅之堂”来从事这种普及工作,而热心人又往往不能胜任。此外,向儿童普及,除学识及文笔之外,还须关心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无怪乎杰出的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1775—1834年)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1764—1847年)1807年所合写的这部书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了。

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诗剧共三十七个——即喜剧十四个,悲剧十二个,历史剧十一个。他们姐弟从中选了二十个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把它们改写成叙事体的散文。其中,六个悲剧(即《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和《奥瑟罗》)是由查尔斯.兰姆执笔的,其余十四篇是玛丽·兰姆改写的。1806年,也就是他们动手写此书那年的六月二日,玛丽在给撒拉·斯托达尔特的信中描绘了姐弟二人写此书的情景:“我们俩就像《仲夏夜之梦》里的赫米娅和海丽娜那样合伙用一张桌子(可是并没坐在同一个垫子上),我闻着鼻烟,他呻吟着,说实在写不出来。他总是这么说着,直到写成了又觉得还算过得去。”

这两位改编者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颇高的目标:要尽量把原作语言的精华,糅合到故事中去。同时,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防止把莎剧庸俗化,他们在全书中尽可能使用十六七世纪的语言。

兰姆姐弟这部作品的成功,首先在于他们对莎剧都有深湛的研究,两人写得一手好散文,并且具有孩子的眼睛和孩子的心。他们两人对莎士比亚时代的语言和文学都很熟悉。查尔斯写过《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剧作家的作品范式》(1808年)、《论莎士比亚的悲剧》(1811年)等论文。同时,儿童文学在他们的全部著作中占有相当位置。他们合著过《儿童诗歌集》(1805年),玛丽写过《列斯特夫人的学校》(1808年),查尔斯写过《红星王和红星后》(1805年)。此外,查尔斯还曾把希腊史诗《奥德赛》也改编成故事。自然,他的主要作品仍然是《伊利亚随笔》(1823年),那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初的浪漫主义范例之一,是用讽刺和感伤的笔调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的。

兰姆姐弟出身寒苦。他们的父亲约翰·兰姆给伦敦的一个律师当仆役。查尔斯由于口吃,没读过大学,在东印度公司当了三十三年的小职员。玛丽还靠揽些针线活计贴补家用,不幸的是她曾精神失常。查尔斯本人也曾一度进过疯人院。

在改编时,他们以莎剧中所包含的品质教育为经——自然是按照当时英国的标准,以原作那晶莹如珠玉的诗句为纬。他们紧紧抓住这两个关键。在处理每个诗剧的时候,他们总先突出主要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矛盾,略掉次要的人物和情节,文字简练,有条不紊。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开门见山地把安东尼奥和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摆了出来。《哈姆莱特》不是像原剧那样先由次要人物出场来烘托,而是马上把悲剧的核心展示出来。在《奥瑟罗》中,作者抓紧了悲剧的每一环节,把一个错综复杂的心理过程刻画得简洁有力,层次分明。

由于作者善于整理、选择、剪裁、概括,每个故事的轮廓都是清楚、鲜明的。他们虽然很注意简练,然而为了帮助读者对剧情理解得透彻些,在《哈姆莱特》中却不惜使用一些篇幅去说明王子为什么不马上替他父亲报仇。全书虽然严格尊重原作,为了适应读者的生活经验,在《太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中,却把玛丽娜被卖做妓女那段,隐约地用“被卖做奴隶”一笔带过。这些都说明他们时刻记住这部作品是为谁而写的,懂得照顾年轻读者所具备的条件和特殊的需要。

……

这部故事集是1809年1月以两卷本的形式出版的,副标题是:“专为年轻人而作”,出版人是当时进步的宪章派作家威廉·高德汶。出书后,不但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大人们也竞相购阅,所以第一版很快就销售一空。一个半世纪以来,许多名画家如威廉·哈卫(1831年)、约翰·吉尔勃特(1866年)、阿瑟.拉康姆(1899年)和希兹·罗宾逊(1902年)都曾为此书画过插图。这个故事集曾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一百六十多年来,多少卓越的莎士比亚学者、著名的莎剧演员,以及千千万万喜爱莎剧的读者,最早都是通过这部启蒙性的著作而入门的。它确实是莎剧这座宝山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一座宝贵的桥梁。

远在1903年(即光绪二十九年),上海达文社就曾出版过此书的中译本,题名《澥外奇谭》,译者未署名;次年林纾(琴南)和魏易又出过一个合译本,题名《神怪小说:吟边燕语》。后来国内还陆续出版过几种英汉对照的《莎士乐府本事》。这些都早已绝版了。目前这个译本根据的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印行的《查尔斯及玛丽·兰姆诗文集》,编者是托马斯·赫金生。为了阅读便利,全书段落是按照伦敦华德·洛克书店的彩色插图本重分的。

译者在动手翻译时,本想把它译得尽量“上口”些,然而结果却距离这个理想很远。主要的原因自然是本人能力不逮,可是原作有意识地充分使用十六七世纪的语言这个意图,也为翻译工作造成了些困难。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者在不致损害原作的前提下,曾在个别地方作了些字面上的改动。此译本出版于1956~7月,原名《莎士比亚故事集》。次年又重印了一版,在书名上加了“戏剧”二字,以免误会为莎士比亚写的或关于他的故事。译者诚恳地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以便日后把它进一步修改得流畅些。

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参考了朱生豪的那套较完整的译本,个别地方曾参照了曹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日本坪内逍遥的译文。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原剧,全书篇目及人物均采用朱译的译名。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朱译新校本对原译专用名词的音译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我们也根据新校本重新统一了一下。

本书采用了九幅英国著名绘画大师约翰·吉尔勃特等人的生动逼真的插图,它们具有极高的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原作者在《序言》一开头就指出,这部作品是作为年轻读者研究莎剧原作的初阶而写的。这当然也是中译本的旨趣所在。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名篇是人类思想智慧和审美感受的结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外经典的整理、译介和出版上有着卓越贡献和值得信赖的品质,“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同样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 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书选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独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这套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顾之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译者 萧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37985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8-05-01
首版时间 2004-07
印刷时间 2018-04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2
CIP核字 2018018188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9
15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