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诗排行榜》一样,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编著的《宋词排行榜》是采集关于宋词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将现代科学手段引入到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赏析中,也是我国的第一次,势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广普及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图文混排,双色印制,装帧精美。
图书 | 宋词排行榜 |
内容 | 编辑推荐 和《唐诗排行榜》一样,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编著的《宋词排行榜》是采集关于宋词的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采用现代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将现代科学手段引入到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赏析中,也是我国的第一次,势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推广普及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书图文混排,双色印制,装帧精美。 内容推荐 排行榜是如何产生的?二万多首宋词,究竟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名篇?——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编著的《宋词排行榜》继《唐诗排行榜》之后,同样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词中的经典名篇。 《宋词排行榜》将所设定的选本、互联网页、评点、研究论文和唱和五个指标的每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再加权求和,即代入下列公式: 以这种方法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计算出每首作品的综合分值。依据每首综合分值的大小排名,就得到了宋词名篇排行榜。 目录 第1名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第2名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第3名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第4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第5名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第6名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第7名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第8名 钗头凤(红酥手) 陆游 第9名 摸鱼儿(更能消) 辛弃疾 第10名 暗香(旧时月色) 姜夔 第11名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 第12名 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 第13名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第14名 如梦令(昨夜雨疏) 李清照 第15名 双双燕(过春社了) 史达祖 第16名 醉花阴(薄雾浓云) 李清照 第17名 青玉案(凌波不过) 贺铸 第18名 菩萨蛮(郁孤台下) 辛弃疾 第19名 兰陵王(柳阴直) 周邦彦 第20名 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第21名 渔家傲(塞下秋来) 范仲淹 第22名 天仙子(水调数声) 张先 第23名 祝英台近(宝钗分) 辛弃疾 第24名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第25名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史达祖 第26名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第27名 蝶恋花(庭院深深) 欧阳修 第28名 六丑(正单衣试酒) 周邦彦 第29名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 第30名 一剪梅(红藕香残) 李清照 第31名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李清照 第32名 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第33名 桂枝香(登临送目) 王安石 第34名 瑞龙吟(章台路) 周邦彦 第35名 满庭芳(风老莺雏) 周邦彦 第36名 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第37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柳永 第38名 江城子(十年生死) 苏轼 第39名 青玉案(东风夜放) 辛弃疾 第40名 齐天乐(庾郎先自) 姜夔 第41名 破阵子(醉里挑灯) 辛弃疾 第42名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观 第43名 浣溪沙(一曲新词) 晏殊 第44名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第45名 如梦令(常记溪亭) 李清照 第46名 念奴娇(萧条庭院) 李清照 第47名 念奴娇(洞庭青草) 张孝祥 第48名 临江仙(忆昔午桥) 陈与义 第49名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第50名 贺新郎(绿树听鹈鸠) 辛弃疾 第51名 花犯(粉墙低) 周邦彦 第52名 武陵春(风住尘香) 李清照 第53名 西江月(明月别枝) 辛弃疾 第54名 鹧鸪天(彩袖殷勤) 晏几道 第55名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 第56名 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第57名 蝶恋花(花褪残红) 苏轼 第58名 永遇乐(落日镕金) 李清照 第59名 念奴娇(野塘花落) 辛弃疾 第60名 定风波(莫听穿林) 苏轼 第61名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欧阳修 第62名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张先 第63名 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 第64名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元斡 第65名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刘过 第66名 临江仙(梦后楼台) 晏几道 第67名 玉楼春(东城渐觉) 宋祁 第68名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 第69名 西河(佳丽地) 周邦彦 第70名 长亭怨慢(渐吹尽) 姜夔 第71名 清平乐(茅檐低小) 辛弃疾 第72名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周邦彦 第73名 大酷(对宿烟收) 周邦彦 第74名 水龙吟(燕忙莺懒) 章粢 第75名 齐天乐(绿芜凋尽) 周邦彦 第76名 琐窗寒(暗柳啼鸦) 周邦彦 第77名 风入松(听风听雨) 吴文英 第78名 高阳台(接叶巢莺) 张炎 第79名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陈亮 第80名 朝中措(平山阑槛) 欧阳修 第81名 鹧鸪天(枕簟溪堂) 辛弃疾 第82名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吴文英 第83名 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史达祖 第84名 采桑子(群芳过后) 欧阳修 第85名 一剪梅(一片春愁) 蒋捷 第86名 过秦楼(水浴清蟾) 周邦彦 第87名 汉宫春(潇洒江梅) 晁冲之 第88名 蝶恋花(月皎惊乌) 周邦彦 第89名 望海潮(梅英疏淡) 秦观 第90名 贺新郎(睡起啼莺语) 叶梦得 第91名 渔家傲(天接云涛) 李清照 第92名 解语花(风销焰蜡) 周邦彦 第93名 点绛唇(燕雁无心) 姜夔 第94名 水龙吟(闹花深处) 陈亮 第95名 摸鱼儿(买陂塘) 晁补之 第96名 解连环(怨怀无托) 周邦彦 第97名 八声甘州(记玉关) 张炎 第98名 解连环(楚江空晚) 张炎 第99名 江城子(老夫聊发) 苏轼 第100名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试读章节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 轼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87 在100篇中排名:1 历代评点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8 唱和次数:133 在100篇中排名:1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86 在100篇中排名: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4300 在100篇中排名: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③,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⑤。 【注释】 ①赤壁:此指黄州的赤壁矶,在长江北岸。② “人道”句:一般认为今湖北赤壁市的赤壁才是赤壁之战古战场。苏轼是因地名相同,故用“人道是”的虚拟语气将黄州赤壁与古战场赤壁相关联。周郎,周瑜,字公瑾,赤壁之战时东吴主帅,时三十四岁。③“小乔”句:小乔嫁周瑜实在赤壁之战前九年。④羽扇纶(ɡuān)巾:古代儒将装束。纶巾,古代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⑤尊:同“樽”。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或水中,表示祭奠。 【 排行解析】 千古宋词,千古苏轼,千古“大江东去”赤壁词!若要在两万余首宋词中寻出一首可以领衔的作品,除去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不知还有哪一首可以担当! 其实,早在这首词诞生之初,它就颇为引人注目了。据说当年苏轼曾问一位善歌的幕下士:“我词比柳词何如?”这位幕下士随即应声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确,细品此词,情韵丰厚,横放杰出,笔调豪逸,完全不同于当时以柳永为代表的词坛流风,而有着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即如金代大词人元好问所极口称赞的:“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 看排行榜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首赤壁词确实是宋词中的第一经典名篇。 首先,千百年来,这首词得到了无数词评家的肯定。宋金时期,此词最受关注。《唐宋词汇评》所录此期的评点共15次,这在宋金人评点的所有宋词作品中是最高的。元好问之外,当时著名的词评家如王灼、胡仔、胡寅等,都充分肯定了这首词的独创性,极力赞扬其对词体抒情功能的拓展。如胡仔就说:“赤壁词……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明清以降,由于明人论词以婉约为正宗,清代浙西、常州二派又分别推尊姜夔、张炎和周邦彦、吴文英等人词,对这首词的评点次数不如宋金,但所评基本上仍是肯定性的。虽然这首词的评点率并没有在评点榜上名列第一,但历代词评家的赞赏对其声名鹊起、广为流播并能在宋词排行榜高居首位,同样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宋词的接受打破了婉约与豪放的藩篱,除继续对此词进行肯定性的评点外,研究性的文章更是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首词的研究文章共有186篇次,不仅名列宋词百首名篇之首,而且高出百首名篇研究文章平均数的34倍!这是这首词总指标能名列第一的重要因素。 引人注意的还有,从宋至清,这首词在唱和榜上始终独占鳌头。宋金、元明和清代,其被追和的次数分别为23次、64次和46次、133次的总唱和数竟高出唱和榜第二名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整整100次,充分展示了其在创作型读者中的巨大影响。最后,此词对大众读者影响最大的词选入选指标也是一路上扬。宋金四大选本中,这首词仅入选《花庵词选》1次,其原因,可由时人的某些评价见出。如李清照就说苏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吴曾也说苏词是“曲子缚不住者”。也就是说,除去当时人们更重婉约的欣赏心理外,苏轼词的不甚协律或许就是它在此一时期不被大众传播看好的一个根本性原因。而元明以来,词乐失传,词的艺术性和抒情性成为选词的风向标,这首《念奴娇》词的入选数值遂得以渐次走高。这一时段,这首词分别入选元明二代22种选本中的18种、清代21种选本中的14种、现当代60种选本中的54种,并最终以87次的入选数列入选榜第一位,成为这首词得以荣登总榜榜首的决定性因素(选本项权重在总排行指标中占50%)。 再看当代互联网上的链接文章,也达到了蔚为壮观的11万篇次之多,同样不容忽视。 千百年来,三大读者群对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可谓赏爱有加。五项排行指标中,三项都名列第一,其成为宋词的领衔作品,确实是众心所向、实至名归。 P1-4 序言 本书是《唐诗排行榜》的姊妹篇,也是尝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词中的经典名篇,比较各名篇影响力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 唐诗宋词排行榜,是我做文学经典和传播研究的副产品,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延伸。研究文学经典,首先要追问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从文体上说,唐诗宋词,已是公认的经典文体,但从具体篇目上看,流传至今的五万多首唐诗、两万多首宋词并非篇篇都是经典。究竟哪些是经典、哪些是名篇,自然是见仁见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经典,但每个人心仪的经典肯定不同。我们怎样寻找公众的共识?如果用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同样一篇作品,我说它是经典,可以找出多种理由,引证多家权威的说法。你说它不是经典,也可以找到多种理由,并找出诸多证据。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古人也有不买帐的。清人沈时栋就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历来脍炙人口,可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二句是败笔,周瑜的“雄姿英发”本是天然生就的,哪会等到“小乔初嫁”之后才“雄姿英发”呢?在沈时栋看来,这种有明显瑕疵的作品,不配称经典!所以他选《古今词选》时,就把苏轼这首作品排除在外。无独有偶。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所选《宋词三百首》是二十世纪流传最广的选本之一,其影响力足以跟《唐诗三百首》并驾肩随。朱老夫子在《宋词三百首》的初版中入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后来修订再版时,又把它删去了,也许是觉得这首词不入他的法眼吧。要是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经典,完全可以举这两个例子来证明。 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是主观的。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相对客观的方法来衡量测度哪些作品是受人欣赏和肯定的,哪些作品不那么被人欣赏和关注呢?于是,我们尝试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来衡量排比哪些唐诗宋词比较受人关注、影响力指数比较高。我们做唐诗宋词的排行榜,选择千百年来长时段的各种历史数据,用客观的数据来决定结果。不管你个人的主观好恶如何,你是否服气和认同,公众票决的结果是应该接受的,可以视为一种共识。 我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作文学研究,已有17年的历史了。1994年,我就和同门刘尊明教授联名发表过《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学术论文,用六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宋代词人的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排比出宋代词人三百家,遴选出影响力最大的十大词人:辛弃疾、苏轼、周邦彦、姜夔、秦观、柳永、欧阳修、吴文英、李清照、晏几道和贺铸。论文发表以后,颇受学界关注。学界同仁的肯定和支持,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的信心。此后,我们先后主持承担了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诗歌史的计量分析》、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唐诗经典与经典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词的定量分析》等。2008年以来,我和我的学生又合作发表了《寻找经典:唐诗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影响的追寻:宋词名篇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在唐宋词史研究中的运用》等学术论文。刘尊明和我合著的《唐宋词的定量分析》一书,也即将正式出版。 对我们作经典研究来说,统计分析做出的排行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排行榜,只告诉我们哪些作品在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些作品影响力比较大?它们的影响力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们的影响力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在《唐诗排行榜》和本书中,有的作了简要的分析,有的则没有展开。毕竟这是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学术性的思考不可能在这样的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排行榜给出的名次,其实并不很重要。我们看重的是名次背后特别是后台数据所蕴含的作品在历代流传接受的变化过程。我们最感兴趣也最有收获的,是统计数据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关作品流传过程和影响力变化的有效信息。(《唐诗排行榜》和本书列出的综合名次,只是多种结果中的一种,因为是普及性的书,我们不可能把多种结果都展示出来。而且,我们实际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有三百首,考虑到出书成本等因素,目前只拿出一百首的榜单。 人们通常以为,今天大众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传很广;当下人们喜爱的作品,历史上也一样被人推崇。其实不然。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今天有影响力的作品,在历史上不一定有影响力;历史上曾经被多数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关注。大众不熟悉的作品,并不等于专家不认同。专家喜爱的作品,也不代表大众都能接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文学经典的影响指数,通常是变动不居的。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发现文学作品影响力的变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就可以发现一部作品影响力的变化曲线。我们作唐诗宋词的影响力统计分析,目的就在于寻找唐诗宋词的影响力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我们做的唐诗宋词排行榜,反映的是唐诗宋词在唐宋以来一千多年历史上的综合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时代、某一个时段的影响力,更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影响力。虽然当下的数据占了相当的比重,但它反映的毕竟是“历史”的选择,而不是当下几十年的审美选择。所以,当下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为这些作品在历史上未必像今天这样人们耳熟能详。 作经典研究,自然要关注经典的传播。文学经典,不能只是供学者研究的古董,不能只是象牙塔里的展示品,应该让它广泛传播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经典与时尚结合。学者的本职是做好学问,拿出高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责任将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大众普及推行,正如科学家有责任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转化为物质产品一样。作为文学传播的研究者,我理所当然要考虑古代文学经典在当下传播的策略和方法。用什么样的言说方式、借用什么样的媒介、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来普及唐诗宋词经典,才能让当下的读者大众能够欣然接受,让全社会来关注经典、阅读经典,是我长期思考的问题。排行榜,是我们传播经典的一种策略,一种试验性的方法。不管怎么说,在当下这种人们被物质欲望绑架的时代,能读一点经典、关注一下经典,获取一点精神滋养和慰藉,总是好事。我不是“恶搞”经典,连“戏说”都不是。我是严肃认真地用科学的方法并采取当下大众可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播经典、推广经典。 …… ——截选自前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词排行榜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835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