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族性诠释与重建--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李群山,1977年生,江西抚州人。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入选西南科技大学龙山学术人才科研支持计划“青年学者”“学术骨干”,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后备)骨干成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近年来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社会主义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十余项,获江西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武汉市和绵阳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地市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七项。
目录
导论 文化民族性问题的中国视域与中国话语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思想资源
一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 西方文化对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启迪
第二节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二 “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三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四 “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五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取消民族文化
第二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一 社会历史背景——民族危亡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 实践基础——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三 思想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党内外知识分子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 毛泽东的早期文化民族性思想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文化民族性的成因
一 地理环境
二 经济与政治状况
三 文化传统
第二节 文化民族性的基本内涵
一 维护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二 反映民族的实际和特点
三 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四 与世界先进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发展
第三节 文化民族性的表现
一 表现领域
二 表现形式
第四节 维护和发展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 有益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和健康发展
第五节 维护和发展文化民族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 保护文物古迹古籍
二 学习和研究历史
三 调查研究与掌握国情
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 吸收与消化外来先进文化
第四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体现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国际主义的统一
一 “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二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
第二节 体现了文化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统一
一 文化的民族化离不开文化的科学化
二 文化的民族化内在地要求文化的大众化
第三节 体现了文化的批判、继承、创新的统一
一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二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三 “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
第四节 体现了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的统一
一 文化既有“中外”之分又有“古今”之别
二 “各国人民应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对人类有所贡献
第五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 马克思恩格斯——唯心主义“文化史观”的颠覆者与新文化理论的创立者
二 列宁——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开辟者
三 毛泽东——受压迫民族和国家民族文化建设道路的探寻者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精华
二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是毛泽东民族思想的构成内容
三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一 文化民族性体认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
二 文化民族性自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第四节 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一 “全盘西化派”的文化主张及其得失
二 “东方文化派”的文化主张及其得失
三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
第六章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继承与发展——从民族文化重建走向民族文化复兴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民族性自觉
二 时代变迁与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节 启示与借鉴——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 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平等对话与交流
二 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
四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三节 评价与反思——以大众化重建民族性理路的得与失
一 以文化大众化重建文化民族性理路及其深远影响
二 以文化大众化重建文化民族性理路的历史教训
结束语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理解中的若干误区及澄清
一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未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或衰落
内容推荐
既要现代化,又要民族化,努力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与发展的双重目标,也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线。李群山著的《民族性诠释与重建--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研究》以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化”问题作为主题和线索,从文化的民族性视角深入研究毛泽东文化思想。全书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对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考察,勾勒和呈现出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的发展脉络及体系内容,充分彰显了毛泽东文化思想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民族性内涵和民族化主题,为深化毛泽东文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把握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与发展的内在矛盾与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族性诠释与重建--毛泽东文化民族性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群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13582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6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10
CIP核字 2017269591
中图分类号 A841.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