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贝多芬自述
内容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即“清唱套曲”),主要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另外,还创作了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贝多芬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也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录
关于艺术
对自然的热爱
关于文本
关于作曲
关于演奏
关于自己的作品
关于艺术及艺术家
作为评论家的贝多芬
关于教育
关于贝多芬的性情及人格
苦难者
通世智慧
神祇
附录
精彩页
关于演奏
当我们读到贝多芬关于应如何演奏音乐的见解时,很自然地就会询问他是如何演奏的。就这一点,他最得意的门生里斯曾经说过:
“总的来说,贝多芬的作品演奏起来是十分多变的,然而在风格上却又极为统一,总是严格按照节拍,只是偶尔极少数的时候,会将节奏加快一点点。有时他也会在渐强部减缓节拍,这样会创造出一种优美而震撼的效果。在演奏的时候他会时而用右手指挥一个片段,时而用左手指挥另一个片段,这种优雅的表现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效仿的;不过他却极少添加一个音符或是点缀音。”
就他的演奏而言,当贝多芬还年轻时,就有听众说正是他舒缓的动作让大家着迷。他的那些同行几乎是自觉却不情愿地对其即兴发挥鼓掌叫好。里斯说:
“他的即席发挥是大家所能见到的最不同凡响的事情。我所听过的艺术家还没有一个能达到他的高度。丰富的思想在他身上强有力地体现出来,那是连他自己都为之折服的多变性,手法的丰富性及高难度的技巧都是无穷无尽的。”
贝多芬的演奏并非在技术上完美无缺。他可能会“漏掉”许多音符,但是从不在演奏的时候进行演示。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对其在75号作品中的表现就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车尔尼有些批判的转述:
“尽管贝多芥的即兴演奏非常卓越,但是在表演中规中矩的作品时就没有那么突出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练习什么,他的成功大都靠的是机缘和心境;还因为,不论他的演奏方式还是他的作曲都是超前领先于时代的,当时那些孱弱病残的钢琴曲是消受不起他那宏大的风格的。正因为此,郝梅尔精彩飞泻的演奏方式才得以更加契合时代,对于大众才具有真正的吸引力。但贝多芬以一种延长版的方式演奏柔版音乐和连奏版音乐的时候,对于每一位听众来说都是一种近乎魔幻的享受,而且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超越他。”车尔尼关于当时贝多芬钢琴演奏的评价也契合于贝多芬对自己的钢琴奏鸣曲的评判。他所作的钢琴曲圆润低沉,为今日的钢琴曲架构打下了基础。
车尔尼接下来讲述的一则逸事读起来饶是有趣。普雷尔是当时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于1805年来到维也纳,并在罗伯克维兹王子(Prince Lobkowitz)的宫里演奏了自己新创作的四重奏。贝多芬也应邀出席了,还被要求演奏几曲。像往常一样,他架不住众人的再三恳求,最后几乎是被那些贵妇人们拖到了钢琴前。于是他有些气呼呼地将普雷尔四重奏的第二部分的小提琴部分胡乱掀开,完全打乱,将其弃于钢琴架上后就开始即兴演奏。大家还从未听过贝多芬如此精湛的即兴演奏,比那场晚会上所有的音乐都更原汁原味,更为宏大。
“但是整个即兴演奏中都始终贯穿着一条中音,或者一支主旋律,本身并无甚特色,因为它是从四重奏中随便选取的一段;而在此之上,贝多芬却以最为精湛的音乐会风格演奏出了一种不羁的旋律音调。老普雷尔惊诧之余吻了贝多芬的双手。自此次即兴演奏后,贝多芬常满意地放声大笑。”
车尔尼对其演奏进一步解释道:“对于大段乐章的欢快部分,没有人能演奏出和他比肩的颤音、跳音及其他手法——就连郝梅尔都无法媲美。他在感情前的姿势甚是安详端庄,没有些许俏皮的痕迹,只是由于耳聋而不得不时时弯下去一些;他的十指刚健有力,虽然并不修长,却由于大量的演奏练习而变得灵活;因为贝多芬曾对我说,他幼年时的练习量大得惊人,大多时候都是练习到半夜。在教导他人的时候,他也总是非常强调指法的重要性(此乃依据伊曼纽尔·巴赫[Emanuel Bach]的套路,也是他对我进行教导时所讲的):他自己几乎分毫不差。并且贝多芬经常用脚踏板,比他作品中显示的多得多。他对汉德尔(Handel)及格鲁克(Gluck)连同巴赫的赋格曲所持的理解是十分独到的,因此他将一种复调音乐的精神注入之前的作品中,赋予了作品一种崭新的形式。”
P31-36
导语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著的、弗里德利希·科斯特、亨利·爱德华·克雷比尔编的《贝多芬自述》字里行间都可能涵盖了重要的价值,既可以展现出某些普世真理,也可以证明贝多芬的人品或作品。用贝多芬自述的话语总能比别人那些纷杂的转述更能让我们走近真正的贝多芬。
贝多芬在这些引用中展现出他对艺术及理智的思考有着强烈的关注,同时也热衷于通过创作启发他人心智的艺术作品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这样就可以使他们足够睿智从而摆脱自身悲惨的命运。
序言
这本小书貌似偶然成之。本书编者长久以来都
将自己投入到了对贝多芬的研究之中,并仔细研究
各方的书籍、出版物、手稿等资料,为的是能得出
些许关于这位伟人的重要信息。编者可以自信地说
他颠覆了现存所有相关出版物的价值。他在阅读过
程中所做的笔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同时也惊讶于
贝多芬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的丰富观察,宛若闭合
的紫罗兰一样层层叠叠,隐匿于那些早已绝版的书
籍和不再流行的副本中。这些观察对于研究、理解
贝多芬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他是集普
通人与艺术家于一身的。这本小书字里行间都可能
涵盖了重要的价值,既可以展现出某些普世真理,
也可以证明贝多芬的人品或作品。用贝多芬自述的
话语总能比别人那些纷杂的转述更能让我们走近真
正的贝多芬。正是基于这个理由,编者只是添加了
一些必要的注释,并且(根据一些专业友人的建议
)加入了一些评论导言及本书的细分部分。作者提
供了一篇“传记简概”;还有其他众多简明的传记
,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更好地铺开这位大师的生平背
景。那些想要进行更深入研究该主题的人如果拜读
了泰耶(Thayer)的大作,会受益匪浅,因为该书
可以说是贝多芬传记的基石(尤其是后经迪特斯
[Deiters]最新修订的那一版)。或者也可以读一下
马克斯执笔的批判性传记,现由本克(Behncke)修
订。在筛选这些材料的时候,编者发现这些材料自
然而然地构成了十三个细分部分。在组织、安排这
一系列的语句时,编者下了不少功夫去组织相关主
题。这样,就可以避免整个观点中出现不必要的干
扰部分,且可以做出一些有趣的对比。就这一点而
言,将当时每个词的时间、地点、环境仔细地确定
下来是极为重要的。
至于材料的选取,可以说每个细节及语句都经
过了仔细的甄别;贝多芬的言辞不论在形式上还是
内容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其中,我们尤其要注意
两点:经过多方的考虑,编者决定将贝多芬从其他
书籍中借鉴来的一些语句也收集进来。因为在当时
的情况下,他将它们写下来可能会招惹是非,因此
我们可以推断这些话语也是贝多芬想表达的,并且
以其鲜活的情感和令人称赞的思想表述打动了他。
这些言辞为数寥寥,而且也明显标明是引用的。通
过将其抄录到自己的笔记中,贝多芬尽可能地将这
些思绪储存至自己的思想宝库,这样它们就能获得
一席之地。其中有句话涉及给贝蒂娜·冯·阿尼姆
(Bettina von Arnim)的三封著名信件,其奇异之
处同贝多芬的众多信件全然不同,让人不禁想去探
求信件的真实性:作为一个笔友,贝蒂娜自从其完
美的伪作《歌德同一个孩子的通信》(Goethes
Brief wechsel mit einem Kinde)被揭露后,就
声名狼藉。在这份自称“通信”的内容里,她利用
了一些事实片段,自行进行了拼接、创造,甚至将
这些信中的诗作转为歌德写给她及其他女性的。其
中一首贝多芬献给贝蒂娜的诗作的真实性不容置疑
,可以在“关于文本”那一章找到。1839年信件一
公开就立即遭到了质疑。
如果贝蒂娜将原稿不动声色地亮出来,本可以
驱散所有的质疑声。然而,其中一封日期为1811年2
月10日的信后来被公布于世。贝蒂娜曾将此信交予
菲利普·冯·纳修西亚斯(Philipp Von
Nathusius)。之前此信曾被认为最具真实性;因此
编者也毫无疑虑地采用了此信。因为没有原稿,我
们不得不假定其他信件中虚实混杂,其中有些章节
可能就是贝多芬写的。相反,在贝蒂娜同歌德的众
多通信中,她都提及了同贝多芬的交谈,然而却极
少采用。考虑到这些,依照贝蒂娜自己的陈述,当
她在寄发前将信念给贝多芬听,贝多芬大呼:“我
真说过那些话?要真是那样的话,我当时肯定是昏
头了。”
总之,编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少数几个例子上,
其中那些本来以隐晦方式传达给我们的都被以一种
直接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因此其内容似乎具有不容
忽略的价值,因为其作品只是经历了某种形式上的
微小改变。
艾博菲尔德(Elberfeld),1904年10月,周

内容推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著的、弗里德利希·科斯特、亨利·爱德华·克雷比尔编的《贝多芬自述》囊括了贝多芬的简要传记评述,以及他的日记、评论、书信……带您了解,集普通人与艺术家于一身的真正的贝多芬。
乐圣、偏执狂、对爱与自由的永恒追求……这是贝多芬为自己留下的文字,亲述他的一生,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贝多芬自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译者 译者:张宇
编者 (德)弗里德利希·科斯特//亨利·爱德华·克雷比尔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94987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02
CIP核字 2017112653
中图分类号 K835.165.76=41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