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湘军点将(世界视野与湖湘气派)/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共7部专著、300余万字,作者十年磨一剑,立足世界文学,对包括文学湘军在内的中国作家在历史进程中书写和记录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优秀作品进行总结和阐释,充分展示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的心路历程、艺术追求和理想情怀。
聂茂著的《湘军点将(世界视野与湖湘气派)/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立足全球化语境和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双重视域,以深度对活的形式,生动呈现了与唐浩明、王跃文、阎真、何立伟、何顿、彭学明和姜贻斌等人的观点交锋与思想对撞,探讨文学创作对于地域文化的现代性认知,对文学湘军的文本特色与精神气质、文化守望与历史担当、生活特质与政治消解、现实格斗与理想悬浮、诗学情怀与文化追问、理想坚守与野性呈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审视、质疑、对话、批评与反批评,充分展现了文学湘军创作背后的心灵的挣扎和隐秘的愉悦,以及作品呈示出来的悲悯的力量。
作者简介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汛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出版各类文学著作40余部,获1998年“湖南省青年文学奖”和“《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散文大奖”等。1999年3月出国留学,2003年8月获博士学位,2004年7月学成归国,被中南大学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同年9月由助教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含重大课题2项),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有作品译介到国外。
目录
绪论 世界视野下文学湘军的思想锋芒与精神气质
第一章 对话唐浩明:文化的守望与历史的担当
点将词:致敬唐浩明
第一节 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责任
第二节 激荡的思潮与断裂的传统
第三节 士人的求索与农民的特质
第四节 艺术的张力与文化的局限
第五节 作品的真实与阅读的悖离
第六节 历史的境遇与文学的尴尬
第二章 对话王跃文:生活的特质与政治的消解
点将词:致敬王跃文
第一节 官场小说的精神之累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寓言化与醒世意义
第三节 艺术的本质与对话的共振
第四节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第五节 现实的荒诞与创作的历险
第六节 文学场域的“异彩命运
第七节 意义的溢出面积超出了作家的想象
第八节 思想深度、人性锐度和哲学维度
第九节 作品的普世价值
第十节 权力的隐喻与圆通人物的塑造
第十一节 历史小说的当代意识
第十二节 小说的限度与难度
第十三节 轻率的叙事与文学的高峰
第三章 对话阎真:现实的格斗与理想的悬浮
点将词:致敬阎真
第一节 个人与时空的宏大命题
第二节 价值重塑与现实洞察力
第三节 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与“精神逼宫
第四节 细节的真实与人物塑造的中间路线
第五节 悬浮一族的哲学标签
第六节 精神气质与肉体结构的双重震撼
第七节 “望星空”:诗性的隐喻
第八节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第九节 屈原是一种人格范式
第十节 文学是我的信仰
第十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喧哗
第十二节 叙述的孤独与爱的围城
第十三节 “政治正确”与“第九角色
第十四节 批评的越位与作家的缺失
第四章 对话肖仁福:民间的立场与仕途的救赎
点将词:致敬肖仁福
第一节 无法回归的故土与文学的乡村经验
第二节 官场小说的非文学元素
第三节 卡夫卡“虫子”与“主我意识”的丧失
第四节 小说的丰富性与流行的亚文化
第五节 叙事的“回漩状态”与机关生态的“厚描述”
第六节 市场操控的书名与经典写作的悖论
第五章 对话何立伟:诗学的情怀与文化的追问
点将词:致敬何立伟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理由与内在的灵魂
第二节 诗歌的马太效应及其乡愁般的怀念
第三节 用古典诗学保持人性的高扬
第四节 湖湘文化的精神气质
第五节 悲剧的力量与留白的韵味
第六节 文化母胎的野性生命力
第七节 古典主义者的现实情怀
第六章 对话余艳:作家的立场与时代的契合
点将词:致敬余艳
第一节 “红色记忆”的文学价值
第二节 历史担当与文化重构
第三节 民间叙事的审美愉悦
第四节 国家利益与人性的光芒
第五节 中国作家的制度优势
第六节 重返历史现场
第七节 中国梦与湖南故事的契合点
第八节 与时代同行,为历史书写
第九节 中国经验与人类的共同命运
第七章 对话浮石:生存的黑洞与精神的重建
点将词:致敬浮石
第一节 “文学边缘人”与一本书的“文学事件”
第二节 生存文化与艺术的磁力
第三节 作家的是非观与现实主义的穿透力
第四节 社会转型下人性的碎裂
第五节 “牢狱之灾”与创作中的矛盾心态
第六节 精神荒芜的必然性
第七节 心灵的挣扎与欲望的黑洞
第八节 对现实的不妥协
第九节 价值的缺失与重建
第十节 裙带文化与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
第八章 对话何顿:理想的坚守与野性的呈示
点将词:致敬何顿
第一节 作家的质问与文学批评的现状
第二节 硬朗的叙事风格彰显了社会的荒谬
第三节 人物的符号性与命名的象征化
第四节 粗痞化话语特征的深层寓意
第五节 “元叙述”与“势利型引诱”
第六节 创作的立场与底层的声音
第七节 “私文学”与“公文学”的价值冲突
第八节 怀旧情绪和乌托邦情结
第九节 文学的品质与世俗性的幸福指数
第十节 被抑制的记忆与血淋淋的现实
第十一节 文学大奖、独立人格与作家的墓志铭
第十二节 扫去粘连、板结的腐叶
第十三节 悲剧精神与庄重的历史
第九章 对话彭学明:真诚的歌哭与灵魂的忏悔
点将词:致敬彭学明
第一节 《娘》是“我”全部真情的歌哭
第二节 作品的经典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第三节 留在心里的才是最感人的 第四节 文学和生命都烙下湘西的文化符号
第五节 苦难是一部书,但并非苦难才是书
第六节 彻底的忏悔才是对“娘”最大的孝顺
第七节 民族身份对精神资源和写作底色的影响
第八节 作为汉语教材的范文与文学的道
第九节 民族文学有其自身的高度和难度
第十节 民族文学的方向
第十一节 民族文学的品格
第十二节 民族文学精神原点
第十三节 评委、审美与艺术质感
第十章 对话罗成琰:学术的良知与千秋的情怀
点将词:致敬罗成琰
第一节 世界文学视野下的学术规范
第二节 中国学界应警惕“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湘军点将(世界视野与湖湘气派)/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730361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2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83
CIP核字 2017249426
中图分类号 I209.964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