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
内容 | 内容推荐 石晓岩主编的《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全书围绕《三体》的文化政治、刘慈欣小说的文学文化意识、科幻小说的“写法”、科幻小说的“文学”可能、科幻文学的政治哲学、当代科幻的20世纪传统、科幻文学与当下中国文化状况等主题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科幻文学对现实与未来的想象力、对历史社会的赋形和叙事能力,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文学性”,必将对既有文学创作格局产生冲击。以刘慈欣为代表的当下中国“科幻文学”创作,促使我们在全新语境下重新思考“纯文学”的现状,从“科幻文学”对“未来”的想象中反思我们对历史和当下的理解——它既与当下“科幻”题材电视、电影的风行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又与所谓“技术文化”“赛博格”“后人类”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密不可分;它固然是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后现代转向”的标本,但又是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文化状况的体现。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聚合点”上,刘慈欣创作的意义格外值得深究 作者简介 石晓岩 ,女,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 硕士生导师。1979年2月生,2008年毕业于中 山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主 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海南省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海南省教育厅 项目1项,海口市社科联项目1项。出版著作3部。 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关于《三体》研讨会的访谈(代序) 开幕词 作为科幻文学的《三体》 “整体性”的缺失与呼唤 ——论《三体》之于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 从《三体》的设定看作为20世纪“战略文学”的 科幻小说 多视角的转换与隐现:《三体》中正义、爱与责任的紧张和 政治决断的困境 评议 《三体》的文化政治 中国转向外在:论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生态话语与这个时代想象力的穹顶 ——《三体》的思想资源及其限制 当《三体》遇见“互联网 ——《三体》电影观察笔记 评议 科幻小说的“写法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角色小说化:从《超新星纪元》到 《三体Ⅲ》 刘慈欣科幻小说巾的人性维度 紧贴“地面”的“史诗性写作 ——刘慈欣的科幻文学观 评议 科幻小说的“文学”可能 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铁笼、破壁与希望的维度 ——试论刘慈欣科幻创作中的“惊奇感美学 作为第三世界文学的刘慈欣科幻 评议 当代科幻的20世纪传统 “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中国人不只生在世界上,也长在宇宙中 在“诗云”中律动,存“奇点”中前行 ——记第十届“影响世界华人盛典 混杂与“透明 ——从刘慈欣“大艺术”小说《诗云》谈起 评议 科幻文学的政治哲学 刘慈欣两论 刘慈欣小说中的“非等价交换 评议 圆桌会议 闭幕词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综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晓岩 |
译者 | |
编者 | 石晓岩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288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2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8 |
CIP核字 | 2018126156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