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啊科学家会这样--科学家的轶事/科学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科学家也是人,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科学家都有,因此科学家除了他们的积极正面形象以外,在生活情感、科学研究上,都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十分豁达、幽默、可亲,他们的幽默常常使我感觉那是最高级的一种幽默,不仅仅会使人开心地大笑,还会由此得到人生的一些哲理。

杨建邺等编著的《啊科学家会这样——科学家的轶事》讲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在科学发现和生活中的种种轶事,内容包括特立独行的女数学家诺特、神秘兮兮的拉马努金、库朗的“双城记”、数学神童维纳、博弈论的奠基者冯·诺依曼等。

内容推荐

科学家是人还是神?科学发展是波澜不惊还是跌宕起伏?“科学文化丛书”向您打开了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发展的另一扇窗户,描述了科学发展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或囧,或糗,或有趣,或令人吃惊,离散地还原了科学发展的生动形象。杨建邺等编著的《啊科学家会这样——科学家的轶事》可供中学生、大学生、科学史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读参考。《啊科学家会这样——科学家的轶事》讲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在科学发现和生活中的种种轶事,令人称奇。

目录

1 特立独行的女数学家诺特

2 神秘兮兮的拉马努金

3 库朗的“双城记”

4 数学神童维纳

5 博弈论的奠基者冯·诺依曼

6 哥德尔的逻辑人生

7 天性乐观的乌拉姆

8 爱多士:给我一个四位数1

9 永不言弃的哈尔莫斯

10 特立独行的斯梅尔

1l 悲剧性的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

12 弗里什,你永远不能成为一个教授

13 “野猪”普拉切克

14 “图书馆长老”塞格雷

15 九死一生、大难不死的朗道

16 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约翰·巴丁

17 爱德华·特勒:一个没有人能够读懂的人

18 热衷欣赏神秘事物的约翰·惠勒

19 最喜欢恶作剧的费曼

20 对诺贝尔奖不敬的莱德曼

21 争强好胜的盖尔曼

22 格拉肖:“我的帽子总算保住了!”

23 钱德拉塞卡的科学之路

24 年轻气盛的海森伯

25 伽莫夫——世界最幽默的科学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个不在乎世俗习惯的特立独行的女子

1908年,诺特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已经26岁了。按照一般的规律,这是一位数学家的黄金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许多伟大的数学家都是在这个年龄前后成就了辉煌的业绩。遗憾的是,诺特在她的数学生涯的黄金时期,却因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没有机会自由翱翔。

1908年到1916年共8年时间里,诺特只能在家里闲待着,没有工作职位,更谈不上有任何学术上的头衔。但是,热爱数学的她并没有真的“闲待”着。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形下,她仍然坚持对数学的研究,坚持在埃朗根大学讲课(由听课的学生付一点钱)。当她父亲的身体逐渐变差并最终坐上了轮椅以后,她慢慢接替了父亲的任务和职责。1913年,她作为她父亲的接班人,正式开大课。这种大课多半由教授讲,因为听课的人多,所以收费也较多,而一般“无薪讲师”只有资格讲一些听课人少的专业课。同时,她也开始发表文章,指导博士研究生。后来的几年,她还加入了几个国际性的数学组织,开始到国外讲学。

她的导师哥尔丹素以忽视社会习俗闻名,诺特没有辜负导师的厚望,也成了一个不在乎世俗习惯的特立独行的女子。她比较胖,但她不在乎,更不会急着减肥让自己苗条,她照样“舒适地”吃肉,不在意会继续胖下去。她还发表了五六篇关于不变量代数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被视为“经典的哥尔丹式”的文章,为她在国内外数学界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同时,也使得她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感情,她也更喜欢在大会上或在朋友堆儿里谈论数学了。

有其父必有其女!

哥廷根大学数学系的希尔伯特本想给诺特一个“无薪讲师”的身份,以便她在哥廷根大学授课,这本来就是教师中最低的一级,没有工资,只能从听课的学生那里收取一点点听课费。听课学生多的大课被教授优先占去,剩下给无薪讲师讲的课多半是专业性很强的课,听这种课的学生往往没有几个人。要论诺特的资质岂止可以做一名无薪讲师!但那些势力不小的保守教授们却认为,雇一个女人做无薪讲师简直是荒谬绝顶的事情。他们振振有词地说:

“怎么能让一个女人做无薪讲师呢?一旦成为无薪讲师,她就可能成为教授,甚至成为大学评议会成员。女人能够进入评议会吗?”

在此后的3年里,希尔伯特只好以他的名字为诺特列出课表,课程表上是这样写的:

“数学物理讲座,不变量理论:希尔伯特教授,埃米·诺特博士助教,每星期一下午4—6点。免费。”

可怜的诺特,她甚至不能赚到通常学生听课的费用。但她对数学的热爱,使她有勇气委曲求全地在哥廷根待下去。至于她经济上的极端困难,只好由她父亲来接济。

诺特小姐不大注意打扮,35岁的她,穿得却像一个修士,黑色外套几乎垂到脚踝,女用手提包的肩带总是斜搭在肩上,像火车上的列车长一样。为了方便,她把头发剪得很短,完全没有想到在头发上做点花样以展示女性的美。她没时间打扮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关注,她一生独身。在那个女人在衣着、行为举止和讲话等细节都要尽显女性美的年代,诺特小姐的举止打扮,真让男性大跌眼镜呢!

她讲课时,精神饱满,声音洪亮。但是和希尔伯特一样,诺特的课讲得实在不敢恭维。我们且看库朗教授是怎样说的:

她是一个非常差的教师,写板书时几乎立即把写过的东西擦掉。她讲得很快,有时把许多音节压缩成一两个音节。她讲的似乎永远赶不上她想的。一个学生告诉我:“我丝毫不怀疑她对所讲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但她对接下去要讲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想法。”  她完全献身于她的学生,学生们总是带着各种问题找她,既有个人的也有数学的。……诺特以她的“孩子们聚会”而闻名,希尔伯特总会来参力口。

诺特对她的学生,有师严也有母爱,她把她的学生称为“我的孩子们”。虽然她非常穷困,但数学、学生和希尔伯特,仍然给她带来无限的欢欣和快乐!这种愉悦从她给父亲写的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她写道:

“希尔伯特的团队正在为爱因斯坦做异常困难的计算,我们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那些计算有什么用。”

当然,这是玩笑,其实诺特并不外行,她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几个重要的概念给出了一个很漂亮的数学公式,让爱因斯坦对她刮目相看。连数学系的“大总管”克莱因教授也对诺特的能力表示惊讶和钦佩,他对希尔伯特说:

“诺特小姐不断提出新的建议,这使得我有能力解决当前的困难。”

希尔伯特不无骄傲地回答说:

“埃米·诺特是我请来解决理论中能量守恒的一些问题的。”

言下之意是:“我没看错人吧?”

她的父亲得知女儿受到大师们的赏识,高兴地对人说:

“我看到她的能力每天都在提高,这真让我高兴。我期望她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欢乐。”

瞧瞧,这个当父亲的只期望女儿在数学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欢乐”,而不把“职位”、“钱财”放在第一位。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P2-4

序言

在和我大哥杨建军合写的《成为诺贝尔天使的10位和平女性》一书后记中,我写道:

“1948年,我还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时,就与大哥相隔天涯,各在一方。他从台湾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学习物理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又改行做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并在IBM公司工作到退休。我在中国内地先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信阳航校(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当了4年文化教员,后来又复员上了大学,而且也是读的物理系!真是巧合!”

1978年11月,大哥从美国回到中国寻找我们兄弟姐妹,那时我在老家红安县八里中学教高中物理。离别30年的兄弟才算再次见面。从那以后,我的命运因为大哥有了改变。1978年11月前后,他在当时的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讲过两次学。正是因为他的这两次讲学,我才有幸认识了当时的院长朱九思,也才有机会在1981年从八里中学调到华中工学院物理系任教,直到1995年退休。

从1978年开始,大哥不断地寄外语书给我,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料!正因为如此,我有机会迅速恢复我的英语水平。我记忆最深的是,1979年8月30日,我在八里中学收到他从纽约寄来的一大包英语书,其中有一本梁实秋先生编写的《最新实用英汉辞典》,这本词典至今还摆在我的书桌上,任劳任怨地为我的阅读和翻译服务。每当我使用这本词典的时候,就想起大哥对我的帮助。

大哥的帮助不仅仅是送了很多外语书给我(估计30本以上,仅《爱因斯坦传》就有5本之多),使我能够迅速了解到美国最新的出版信息;我之所以有勇气翻译十几本书——如盖尔曼的《夸克与美洲豹》、塞格雷的《原子舞者:费米传》、居里夫人的《居里夫人自传》、派斯的《基本粒子物理学史》,以及布莱恩的《爱因斯坦全传》等,都是因为我有大哥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只要我有看不懂的地方,总是向他请教,而他也会立即答复我。在有了电脑后,这种问答几乎天天进行。如果不是有大哥,我真的没有胆量接受这些翻译的任务。

我想,杨东红也许更有理由感谢大哥,因为正是在大哥的资助下,他才有机会受到师范教育,才会成为一位中学教师。大哥在20年的时间里,资助了我们老家30多位学子,使他们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或中等教育。

所以,我和杨东红把这本书献给杨建军先生,感谢他对我们大家的帮助。

杨建邺

2010年5月18日

后记

科学家也是人,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科学家都有,因此科学家除了他们的积极正面形象以外,在生活情感、科学研究上,都和普通人一样。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十分豁达、幽默、可亲,他们的幽默常常使我感觉那是最高级的一种幽默,不仅仅会使人开心地大笑,还会由此得到人生的一些哲理。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不善言笑、性格内向,一时想不通还会想到寻短见;有一些科学家还会有忧郁症,常常会怀疑乃至埋怨别人剽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恨不得把所有伟大的发现都拉到自己的名下……

总之,科学家不是超人、圣人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有欢乐,有成功,但也有忧愁、痛苦和失败;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胜利欢悦,也有败走麦城的噬心苦痛。有许多科学家有很高贵的品格,唯科学研究和人类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的场合中表现出非常令人意外的恶劣的一面,例如病态的嫉妒、弄虚作假、玩弄权术、打压新生力量、唯我为上……一般人有的缺陷恶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我们多年前就想写本书,把这些科学家多面的特色写下来。但是一直没有这样好的机会。

没有想到在2010年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总编姜新祺先生和策划周迎女士的认同。他们积极支持我们尽快写出来。

这套“科学文化丛书”能够与读者见面,我们十分欣慰。趁出版之际,我们谨向姜新祺先生、周迎女士和姚幸先生的帮助及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收集的资料有限,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务请读者不吝指正,我们将感激不尽!

杨建邺

于华中科技大学宁泊书斋

2011年11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位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

——爱因斯坦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

——富兰克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啊科学家会这样--科学家的轶事/科学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建邺//杨东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72671
开本 16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8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