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初见
内容
作者简介
程稀,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安徽金寨,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鲁迅文学院。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中国区代表,作家,策展人。曾在国内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百篇。著有《张謇传》《往事不可追》《鸟儿飞过林梢》等。现任职家谱国际首席运营官、当代艺术家联盟网主编。
书评(媒体评论)
把记忆中的繁星,串成闪耀的篇章,悠然回首
,恍若初见。
——美国夏威夷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叶芳
每一次初见,都是美丽的善缘。稀稀沉迷文化
艺术,用文字织就天使之翼,在时光中翱翔,也让
我们了解了那么多鲜活而深邃的灵魂。
——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网络文学评论》执行主编西篱
人生重初见,追忆似霞光;青山永不老,真情
铸华章。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央视制片人、美中
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庄志霞
将思绪倾注笔尖,将文思赋予灵魂,每个人物
都那样鲜活,每件事都那样厚重,文字传递的魅力
不可小觑。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雕塑委员会副会长、
著名雕塑家曹智勇
程稀女史之文,真情如玉,雅韵如兰,博识如
海。其文化人传略,有汪曾祺先生之风,尤为耐读
,堪称当代青年华语散文佼佼者。
——南京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
学学会理事、曾任《世界日报》“华章”版执编赵
庆庆
目录
第一篇 亲情
伤逝——献给我的父亲程泽银
小时候,妈妈告诉我的十句金语
我的二哥
亲情无价
致我的安麒儿——献给我即将出生的大宝紫嫣
紫墨成长记

回忆童年二三事
北国之冬
故乡的年
记忆中的江南
第二篇 亲历
我与文洁若先生二三事
贾英华和他的“末代皇族系列”
柳琴:剑气诗情至碧霄
陈先郡:钧正堂里翰墨香
曹智勇:鹅卵石灵魂的召唤者
访台湾著名雕塑家林昭庆先生
连丽如先生与“样式袁”
董志霜:他从故宫走来
盛澜:梵华宝相沧海撷真
储亦斌许玉琴:大器近道,壶里乾坤
淑文皓月:为追梦之人呐喊
王静:为燕山立传
吴秋明:意由心生
郭建国:泼墨如禅
宋守友:半生画鱼终为王
李谟中:胸有丘壑化乾坤
柯建东:追逐梦想融贯中西
汪玉涵:执着艺术本心
耿洪贤:探索油画山水新境界
王玉书:寄深情于方寸,托幽怀于毫端
魏殿松:辟谷的乾隆“书童”
叶根友:书法奇才的人生蜕变
第三篇 感恩
我的小学数学老师
缅怀恩师沈春午
小张老师
程先政:寻根路上的长者
胸怀天下,华安广厦——张怀安传略
嘿,老头儿!
Q版玩家袁剑君
第四篇 感悟
活着
台湾见闻
2013夏去秋来
挥别2014

镜中小我
一个聋哑女孩的梦想
挣扎在黄土地上孤寂的灵魂——读路遥《人生》有感
从《长江三日》看刘白羽的散文特点
精彩页
父亲离开的八年,我异常脆弱,我不想在亲人面前提及父亲的字眼,也不想让朋友们知道父亲离去的真相。因为我分明感觉,父亲还在我们的故地,依然风风火火、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晚年的生活,他甚至还想大干一场,圆他青年时未了的梦……可是,上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我想父亲在天上一定是好好的,他是那样一个善于交际应酬又那么正直无私的人。人群中,他总是焦点。父亲写得一笔好字,一手好文。虽然奶奶去世得早,他仅有初中文化水平,但是六年的部队文书生涯将他历练成一个能文善赋的人。我爱看书、爱写字的习惯就是因父亲而来。父亲每晚睡觉前总要看一会儿书,他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动笔为自己写自传,让渐渐长大成人的我知道了他的辛酸和坚韧。他的这种品格自然让我受益无穷。在困难面前,我总是想起历经艰辛的父亲,想起他逆境中的乐观,哪怕明知自己身患重症也对我们绝口不提,悄悄地为自己准备后事……
这些年总有一些父亲旧时的老友打来电话,想了解他的情况,跟他叙旧。当他们听到父亲故去的消息,总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他的挚友还找到我,一再跟我说明他是怎样一个义气、忠厚、智慧的人。这一切都让我重新认识父亲。说到底,还是我们此生父女缘分太浅,父亲在世时,我还太幼稚,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做一个女儿。而在我稍微懂点人情世故之后,父亲又撒手人寰。生命的未知就在于死亡的未知,它总是在你没有丝毫准备的时候让你措手不及。
2010年底,我的事业稍有起色,突闻父亲重症在身的噩耗,接到堂姐电话的一刹那,我感觉天都要塌了。父亲,我一直健康、身体硬朗的父亲,怎会羁患癌症晚期?!那年,我刚刚给父亲过完本命年大寿,从不迷信的我特意给他买来和田玉的平安牌,一身大红内衣——我希望父亲的本命年能够平安过去。虽然从开年之后,他就一直磕磕绊绊,但我总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本命年总会过去的。我不止一次地期盼能陪他遛弯,让他在幸福的环境下安享晚年……可是,上天没有给我看到父亲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机会,让他在晚年刚刚来临之际就驾鹤西去。
我常常一个人回想有关父亲的点滴,内心总是隐隐作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物资极其匮乏,我和弟弟总是成为其他小伙伴艳羡的对象,皮鞋、花裙子、精致的小算盘、高级的自动笔,农村不常见的零食、自行车、电话、电视机……总能让我们在小伙伴面前骄傲地抬起头,甚至我多余的衣服总是被同学借走穿来穿去……然而,当时我并不知道.父母为了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童年付出了什么。父亲辞去收入不高的工作离开家乡前往东北打工,我一直以为当年父亲是沾了三伯在部队当团长的光,能够做些比较体面的工作。直到前年,我才得知,那时的父亲竟是在工地上做苦力。我以为他一直是靠笔杆子生存,没想到他竟然是用瘦弱的身体扛起一个家……
上高中后,我和弟弟高昂的学费成了家中的重负。父亲不得不辞去在老家相对稳定但是收入不高的工作,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其时,他已然是奔五的年纪,早已不具备年龄上的优势,只能又到工地卖起了苦力。虽然工地老板格外看重他,后来给了他一个管理的工作,可他还是身体力行,样样干在前面……而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弟弟又在上大学,生活的压力虽然稍稍有所缓解,但还是不能解决清贫之苦。然而,记忆中的我,从未听见过父亲对生活的抱怨,他总能让自己超脱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上,没事儿喝点小酒,抽几口香烟,写点喜欢的文字,打打小牌,听听广播里的新闻……
也是上天比较厚待于我,让我在父亲的有生之年能够及时尽孝。毕业后我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拿出来给父亲过生日,让他把工友们都请到饭店大吃一顿,记得饭后父亲提着打包的剩菜流露出了满意的神情。那时我每周总是去工地给父亲送去比较好的野生蜂蜜,叮嘱他临睡前一定喝一杯;父亲爱抽烟,多次劝说无效后,我给他买来烟草的过滤嘴,好让他的身体免遭焦油的损害;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打电话给父亲报喜,好让他在清苦的生活中得到一丝安慰。记忆犹新的是我在无锡一次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由于父亲特别爱看报纸,主办方免费给父亲订了一年的报纸,还赠给父母商场购物代金券。看着父母挑试衣物时高兴的神情,我知道,虽然我做的事情都微不足道,但是他们对我这个女儿还是十分满意的。
我结婚后,父母结束飘零的生活,相携回到了老家,他们倾尽微薄的积蓄建好了家中小楼。父亲对我说,他在卫生间里专门装了浴缸,我回家可以用太阳能的水泡澡,家乡要变成风景区,我们的田地就值大钱了,越往后家乡的发展就越好,没事可以常回来看看……如今我还经常回想起父亲坐在家中小院里跟我聊天的情景。
可是好景不长,在我事业上逐步能够奠定基础,弟弟大学毕业后也羽翼渐丰的时候,父亲的大去之日毫无征兆地来临了。父亲没有享过几天福,可是到死,他也没有说过几句泄气的话,他总觉得他的日子还长,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然而,并没有……
父亲,我想跟您说
导语
《初见》为传记采访及个人随笔,适用于文学艺术传播。
本书选用了作者程稀近十年的采访人物报道,包括中国的书法家、画家、雕塑家、油画家等艺术家,领悟了他们的艺术心得和艺术生涯,见证了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和获得成果的坦然和满足。除此之外,本书也不乏亲情的描述。本书行文流畅,文笔洒脱,饱含深情。
序言
写在《初见》出版之际
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都有一次难忘的
初见。这是注定,也是必然。
本书取名《初见》既有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里的美丽意
味,也有自己首部访谈随笔集初次问世的深层含义

初见之美好,如同晶莹花瓣上闪动的露珠,沁
人心脾。
在戊戌之早春,拙作终于揭面示人,个中滋味
真是喜忧参半,当然还有悸动、忐忑、羞怯,更有
渴盼被批的新生意念。
拙作涵盖数十寒暑的生活点滴,其间一段段生
活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一幕幕情节,是我年轮中看
似轻柔却又刻骨铭心的印迹,一句话,一个转身,
一个回眸,一次相遇……
记忆的碎片如同夏有凉风的夜空中闪烁的明星
,让我常常去遥想这些难忘的瞬间:
小时候我生病,爸爸把我背在肩上,在大路上
行走,那时候爸爸的脊背好像是大山;
炎热的盛夏,妈妈从山中摘来鲜红的野果,我
和弟弟吃得很欢;
远去东北的二姐,向我要课外书籍;
我的初中陈老师,将他心爱的单反相机借我学
习;
我上学晚自习后摸黑一个人怕怕地走夜路;
追梦的路上和同学在合肥的小巷听着《流浪的
歌》,泪流满面;
雪地中,三轮车上和我们挥别的二哥二嫂;
无锡的房屋在大火中湮灭;
拥挤的人群中一个陌生的微笑……
太多太多的记忆碎片,让我难以忘怀;太多太
多的惊鸿一瞥,让我停留心间……
这些让我感怀的人和事,我总是想通过文字记
录下来,所以写作于我而言,犹如吃饭、穿衣一般
稀松寻常而又不可或缺。
我自知天生愚钝,但本质还是一个好学而专注
的人。这次,我的《初见》累积了数位恩师和前辈
的点评,还有十年来累积的对艺术家们的采访笔记
和他们精心绘制的插图,他们或批或赞或修正……
于我而言,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丰富着我的人生
。而在此刻,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着激动,因为,经
年寒来暑往的背后,终于迎来《初见》的新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虽然
初见里有淡淡的忧愁,有未知的忐忑,更有往后岁
月里不知是否还会相见的挂牵……但是,这些都不
重要,重要的是此刻我们在此相见!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内容推荐
作者程稀饱含深情地记述了和数十位雕塑家、书法家、画家等文化名人的初见,通过不同的人物勾画,见证了博大精深而又悠长缠绵的人生况味。
除此之外,《初见》也不乏情感的表达和生活的感悟。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通过对双亲、恩师、挚友、子女的倾情描述。以及对生活诗篇、故乡偶记、童年印象等记忆繁星的撰写,组成了一幅风月无边的温情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初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357377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2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0
CIP核字 201818369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