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很多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四大名著”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对朝廷官府的斗争。《红楼梦》讲述了封建大家族的衰落。《三国演义》叙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西游记》借助神魔描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聊斋志异》则借用鬼魂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人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的故事。《儒林外史》和《老残游记》从侧面讽刺、谴责了当时的封建统治。
明清小说的内容广泛,语言精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为了抵制官场黑暗、反抗政府暴政的斗争故事。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1年),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精通各类学科,例如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施耐庵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
至顺二年(1331年),36岁的施耐庵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不久,施耐庵出任钱塘县尹,后来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又不愿逢迎权贵,所以辞官回家。在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还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士诚兵败后,施耐庵浪迹天涯,曾游览了山东、河南等地,最终在淮安隐居。75岁时,因病逝世。
作品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也就是宣和年间(1119—1125年)。当时北宋国内皇室衰颓、官场腐败。宋徽宗贪图享受,生活极其奢侈。为了满足皇帝的穷奢极欲,政府对人民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逼无奈,纷纷揭竿而起。
《水浒传》的创作素材就是当时我国北方爆发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被逼上梁山,聚在梁山泊,打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旗,广集各路英雄好汉。那时的农民起义声势极盛,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传说,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修饰。
元朝末年,辞官后的施耐庵,开始搜集、整理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义军的故事。张士诚兵败后,施耐庵为避免麻烦,隐居淮安,专心创作《水浒传》。
内容提要:
宋哲宗时,东京开封府有一个破落子弟名叫高俅,他因踢得一脚好球而受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赏识。不久,赵佶即位称徽宗,不到半年,就提升高俅为殿帅府太尉。此后,高俅依仗权势,祸国殃民。
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一心想要霸占林冲妻子,求高俅设计陷害。林冲带宝刀误入白虎堂,以行刺罪发配沧州。到沧州后,林冲又被高俅手下追杀,忍无可忍,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虞候,雪夜上梁山。
在山东郓城县有一好汉托塔天王晁盖,他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人,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不料,消息走漏,情况危急时多亏有宋江冒死送信,才得以保全性命,兄弟几人一起投奔梁山。
宋江生性仗义,因帮助晁盖等人被阎婆惜发现,杀死阎婆惜,四处逃亡。途中,宋江广交英雄好汉,指引行侠仗义的人士和受到政府迫害走投无路的兄弟共上梁山。
晁盖、宋江等人的到来,让梁山声威大震,一时间天下豪杰纷纷投奔。在扫平了曾头市之后,梁山的风头更是达到了顶峰。
此时,晁盖已死,众人会聚忠义堂,推举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梁山泊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徽宗几次派兵攻打梁山,次次失败。徽宗担心江山易主,又派殿前太尉前往招安。
当时天下大乱,北宋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外,番邦频繁犯境。大宋子民流离失所,天下苍生惨遭涂炭。为了护国安邦,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打着“顺天”、“护国”旗帜四处征讨。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