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鞋(张悦然短篇小说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春天文学奖,华语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获得者张悦然,记录敏感而忧伤的成长轨迹,感受挣扎和妥协的细微情感

张悦然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但凭借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奇景。

本书收录了《葵花走失在1890》、《红鞋》等由其创作的小说。

内容推荐

张悦然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但凭借对外在世界和个人心灵的敏锐体察,营造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奇景。她的很多小说都在传达一个主题:成长就是一场疼痛。她描写了青少年围绕着“这场疼痛”所做的挣扎和妥协,所感到的欢愉和忧伤,以及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细微体会。张悦然细细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梦想的文字珠链,强烈的梦幻色彩使她的小说显得超凡脱俗而又高贵华丽。新奇的意象,寓意丰富而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目录

红鞋

葵花走失在1890

一千零一个夜晚

吉诺的跳马

小染

二进制

竖琴,白骨精

宿水城的鬼事

试读章节

他冲着女人开了一枪,血汩汩地从她的额头涌出来。他停顿了几秒钟,确定了她的死亡,于是转身离开。忽然身后的地毯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握紧了枪,立刻回身,就看到了她。

四岁左右的小女孩,穿了一条浅枣子色的小连衣裙,,露出一截像藕一样鲜嫩嫩的手臂。她学着鹅的样子,笨拙地从里面一间屋子走出来,嘴里还发着咯咯的笑声。脚上穿着她妈妈的红色鞋子,像是踩着两只小船在静谧的海面上安闲地行走。她对于枪声好像没有丝毫恐惧,甚至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她是那种特别沉溺于自己玩耍的小孩,亦很懂得自己为自己创造快乐。

她走了出来,面向着男人。他们的中间横亘着一具尸体。那头颅还在流血,皮肤却迅速降着温度。她应是看到了地上的女人,看到了她像是一根被抛弃的火柴一样,湮灭了最后一丝光辉。可是这女孩完全不像寻常小孩子那样惊惧地看着,发出凄厉的尖叫,或者奔过去抱住她倒地的妈妈失声痛哭。她应是看到了,包括男人和他那把还在冒烟的枪,可是她仍是做着自己的事,踩着大如船舶的鞋子,夸张地拱腰前行。她的每一步都很不安稳,几乎马上就会摔倒。她喜欢这刺激的活动,仍是咯咯地笑。

女孩看见他在看着自己,于是转过身子,笑嘻嘻地向着他走过来。她笑得是这样地没心没肺,只是兀自趿拉着鞋子,企鹅般地摇晃前行。他看清了她的脸,她和死去的女人很像,都有长而大的眼睛,额头很高。不过她还小,是圆圆的苹果脸,眉毛淡淡的,头发软沓沓地贴在脸上。她的裙子很旧,胸前沾满了奶粉和粥之类白色的污渍,因为跌倒而磨破的地方露着参差的线头,看得出,这位母亲照顾她亦不算妥帖。不过她对这些似乎并不介意,脸上没有一点小女孩因孤单而显露出来的委屈。她笑得是这样畅怀,向着他走过来,她走到她那倒在血泊中的妈妈跟前,只是伸出一只脚,用力一跨,就越了过来。仿佛地上的不是她妈妈,只是一块挡住了去路的石头。

当他看到她跨过她妈妈的时候,心里忽然非常难受。作为杀手,他见过的血腥场面数不胜数,然而他却觉得,没有比这一幕更加残忍的:无知的女孩从她妈妈的尸体上跨了过去。他不能再看下去,那女孩仍向他走过来,笑得宛如灼艳的小花,对暴风骤雨毫不知情的蒙昧的小花。他叹了一口气,手颤抖了一下,对着女孩的腹部开了一枪。女孩正在咯噔咯噔地套着大鞋子走路,枪声响起后她静止了几秒,然后向后一仰倒在地上。两只鞋子飞离了双脚,像是忽然受了惊的鸟儿,登时冲上了天空。

两只鞋子掉下来的时候,重重地砸在女孩的身上。女孩的肚皮不断地涌出血,血迅速浸染了鞋子,红色鞋子变得有了生命般地活泼生动。

他舒了一口气,这件事,终于干完了。然后转身离开。

他再次回到这个城市的时候是六年之后。这六年里他仍是过着谋杀和逃亡的生活,虽然他早已厌倦,可是有些时候,延续从前的习惯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是的,杀人已经变为他的习惯,他习惯了蓦地响起的枪声以及遽然倒下的身体,他亦习惯了那血和那濒死的人发出的呻吟。他对于生活并无任何渴求和企望,倘若不是这样接受任务,然后完成,那么更加会是彻底的了无生趣。

他回来的目的自然仍是杀人。并且他当然不会失手。他很快完成了任务,虽然被人发现了,但是他飞快地奔跑,不久就甩掉了后面追逐的人。

他又跑了很长一段,到了这座城市的郊外,终于停下来休息。他大口地喘着气,环视四周,发现身后是一个铁栏杆圈着的大院子,里面有很多小孩子。小孩子们年龄参差不齐,穿的都是些破旧粗糙的衣服,脸上沾满污垢。他绕着这大院子外面的围栏走,然后就发现了牌子:孤儿院。他其实已然猜测到,对于这种地方,他并不感到陌生。

他记得小时候在孤儿院的时光。他记得每年过年,他和那里所有的孩子都会十分难得地穿上一件新衣服,迎接来参观的人,他们要一直微笑,不断鞠躬,不断说“谢谢”,以此来博得那些人的同情和欢喜,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拿出钱来。他记得那时候他亦是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装出楚楚可怜的样子,有时候这样便能换得一小块安慰的巧克力。然而他感到了羞耻。他还那么小,可是当他表演着微笑的时候,他感到了像浓烟一样滚滚袭来的羞耻。仿佛就是一只动物,被关在笼子里,供人们来参观。小小的他环视孤儿院的围墙,这就是困锁他们的铁笼,而他又看看周围的孩子,他们对于这种囚禁无知无觉,还会因着今天多吃了一颗糖果而十分满足。多么可悲。在他十三岁时的一个夜晚,他翻越了孤儿院低矮的围墙,来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个时候他是多么快乐,为了他终于抓在手中的自由。他感到自己终于可以不做一个被别人支配的人,甚或是动物。

也许是童年里有着这种被入支配和控制的恐惧,他对于可以支配和控制其他人有着无上的乐趣,尤其是当他可以对别人的生命进行控制的时候,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这是二十年后他再次来到孤儿院,并不是他儿时的那座,可是他看到了同样的情形,仿佛这数十年来从未变过:孤儿院的孩子们,脸上有着一种特殊的惶恐,他们会格外小心翼翼地走路,会格外轻声地讲话,会把仅有的糖果好好地攥在手心里或者放在最深的口袋里,怎么也舍不得吃掉。他的眼神一个一个地掠过那些孩子的脸,他们有着一致的麻木不仁的表情,眼神里没有丝毫光彩,偶尔发出难得的笑声也是咔咔的,一点都不清脆。

就在他感到乏味并且想离开的时候,他又看到了她。他一开始并没有认出她来,毕竟六年未见,而小孩的成长又是那样地迅猛。她起先是蹲着的,穿着一件藏蓝色的大裙子,应该是比她大的孩子穿旧的,对于她明显是太大了一些。她那么瘦,宛如一根无依无靠的铅笔插在笔筒里一般地被圈在大裙子里面。她一心一意地蹲在那里观察一只翅膀受伤的麻雀。那麻雀大约是昨天下大雨的时候被打落的,支开爪子躺在雨后冰凉冰凉的泥土地上。女孩蹲着,聚精会神地端详着它,带着一副科学家般认真的姿态。他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因着她看起来很不同。在她的脸上,找不到孤儿院小孩的怯懦和畏缩。她的脸蛋格外红扑扑的,眼睛时刻都瞪得很大,带着无所畏惧的坦然。她的身体格外灵活,即便是这样蹲着,亦像个隆隆作响的小机器一般左右摇晃。最让他震撼的是,她总是笑。他不知道为什么一只罹难的麻雀也能逗得她如此开心。她摇晃着小脑袋,嘴巴张着,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绝伦的马戏团表演。P1-5

序言

日本读者是否需要中国当代文学?如果需要,那么中国当代文学基于什么而为我们渴求?只有通过这样的追问,才会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另一面。

第一个问题,其实未必需要答案。因为关注中国当代文学,或者是对中国本身持有兴趣,抑或是关心世界文学的新动向,这些都只局限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思维。尽管如此,既然已经获得更高层次读者的关注,我认为有必要对后面的问题做深入考察。

为了使更高层次读者的形象更加清晰,我们在此暂时把思考范围局限于日本文坛。同时代颇受关注的作家当中,在此不得不提的即是残雪。芥川文学奖评选委员池泽夏树和已故的日野启三,对残雪追求现代主义之极致的前卫写作手法非常关注。但残雪的所谓“先锋”色彩,例如《黄泥街》中描述的荒诞舞台和导致“文革”的中国特殊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日本读者来说是陌生的,因而难以明白中国文学的内核——如果安部公房还健在的话,一定会用锐利的读解给予我们提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支持比较醒目。这是因为,大江想要以“四国森林”的神话题材来弥补日本当代文学想象力枯竭的缺憾,所以对于莫言以高密县乡村来重新构筑神话的尝试,拥有共同的感受。据说大江健三郎对阎连科也同样表示关注。但自从中上健次去世以后,像这种站在没有话语权的人的立场,对民俗及其生命力的写作表示关注的现象,已不如从前流行,对此我有些担忧。

在残雪之后,应提到的先锋作者是现任三岛由纪夫文学奖评选委员过原登支持的格非,他亦多次被介绍到日本文坛。他们的自我怀疑以及过度重视修辞的“反小说”,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要素,而否定“历史”的方法属于后现代主义,但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在日本文坛陷入了僵局。岛田雅彦文风的转变,则可作为它的象征。

卫慧的《上海宝贝》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与其说是由于文艺界的关系,莫若说是煽起了一般读者的偷窥欲,这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她一边在空洞的子宫意识中,故意沿着传统魔女的形象探寻女性真正的自我,一边则利用“女子可畏”的吸引力,’轻而易举地捕捉住男人的好奇心。此外,老上海给近代日本残留的印象,包括距离最近的“西洋”、鸦片,以及由种种期待、恐怖所交织成的“魔都”等,这些都是其作品吸引日本读者的重要原因。

此外,我想接着对这次会议的主角——青年作家们稍作解说,但是由于开篇之疑问的关系,请允许我在这里,把参加过2006年“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并在日本文坛介绍过的中国作家——安妮宝贝、魏微以及张悦然作为重点进行介绍。

关于安妮宝贝,她参与上届会议的作品是《他她》,我有幸获得了其翻译机会,发表在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文艺杂志《文学界》(2007年3月号)上面,获得广泛好评。文章通过简洁精练的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回故乡为父亲扫墓的女儿对宛如孩童的母亲的感慨、母女之间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关爱、因悔恨和依恋而对父亲产生的与日俱增的失落感,阅读多少遍都会被感动。这部作品获得了追求言简意赅的日本文坛相关人士的高度评价。作者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上届会议中她本人的发言, “有力的东西它一定是简洁的,并且能够深入人心,被流传”。它在《莲花》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既是她本人对人类生存的认识,也与现代主义的“记忆”问题相关联,不过,它不是存于理念上的,而是基于经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安妮宝贝已经拥有独特的大家风范了。

关于魏微,在七十后的作家当中,我还未曾见过有像她这样,以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为写作对象,对其内心进行最真实的描写的作家。好比其名作《异乡》,就高度契合主题,详尽描述了主人公——小学老师许子慧——怀揣希望与梦想来到北京后的种种经历。她身在异乡,居无定所,节衣缩食,但是从未对在老家的父母有过任何抱怨,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文中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小说的主流之一——教育小说中的“青春”、“从地方到都市”、“纠葛与成长”等要素。魏微那朴素、平稳的叙述,给予读者温和的享受,这也许是作者与社会的狂躁保持了一定距离的结果。此外,在严肃的话题中仍然能让人感觉到希望,这也是魏微的与众不同之处-o人的存在虽然微不足道,但每一时每一刻的记忆则是不会被他人夺走的、独一无二的过去与回忆。能够坦诚面对当下不同社会阶层问题的魏微,无疑将在今后继续引导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

张晚然在上届会议中关于“小说是记忆的私生子”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也在《文学界》上介绍过她2006年的作品《誓鸟》。这部作品的舞台设定在近代以前的南洋,它以记忆为主题,描写了女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小说具有一种凄美感,她的写作也因此达到了一个新境界。本文集收录的《红鞋》,讲述的是受雇于人的杀手在结束了女孩母亲的生命后,决定金盆洗手,带着她浪迹天涯的故事。原本无法互相容忍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究竟会怎样?虽然这种主题的文学作品一直存在,但是文章中的节奏感不停地演变,在她那震撼人心的描述里,可以感觉到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此外,2006年介绍到日本的《白骨精》文中的那种唯美,在当代中国文坛并不多见。若张悦然的单本小说能在日本出版的话,想必日本青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解读将会有很大改观。

另外,麦家、李浩、徐则臣、葛亮和崔曼莉等,许多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是请广大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最后,我衷心希望“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能够成为青年作家们展翅高飞的起点。

桑岛道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鞋(张悦然短篇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悦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5598
开本 32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