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内容
编辑推荐

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古寺浮奢,已成断垣残壁,蒿草高过人头,辨不清三途之径。平安时代妖异、凄美、幽玄、浮华的市井万象。

小泉八云《怪谈》姊妹篇,江户文坛巨匠上田秋成代表作,日本怪诞文学的最高成就:呈现日本各阶层的喜怒哀乐,人性的深刻剖析,细腻的心灵表达……上田秋成最精致版本《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内容推荐

上田秋成著的《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有借史事阐述理想抱负,有的托鬼怪谴责人间不平,有的张扬儒学以惩恶劝善,有的探讨宗教哲理和人生真谛。《雨月物语》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情节曲折、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春雨物语》是《雨月物语》的姊妹篇,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成稿于上田秋成晚年时期,它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量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是作者思想认识、人生体悟都达到顶点的力作,在其去世后才出版刊行。

目录

雨月物语

 序

 壹·白峰

 贰·菊花之约

 叁·夜宿荒宅

 肆·梦应之鲤

 伍·佛法僧

 陆·吉备津之釜

 柒·蛇性之淫

 捌·青头巾

 玖·贫富论

春雨物语

 序

 壹·血溅宫闱

 贰·天津处女

 叁·海盗

 肆·再世之缘

 伍·独眼神

 陆·尸首的笑容

 柒·舍石丸

 捌·宫木之冢

 玖·和歌之魂

 拾·樊哙

试读章节

西行闻言,方知眼前是上皇魂灵,急忙伏地叩头,涕泪俱下,道:“陛下缘何不早赴净土,往生极乐,却仍在这尘世徘徊?贫僧钦羡陛下厌离浊世,为求随缘之幸,故今夜在此诵经参拜。孰知陛下依旧贪恋凡尘,此刻显形,令贫僧深感惶惑。愿陛下忘却今生,速归净土,圆证佛果。”

言辞殷殷,其意甚诚。崇德上皇听了嘿然而笑,道:“你哪里晓得,近来世间纷扰乱局,皆拜朕之所赐。朕在世之时已陷魔道。倡祸‘平治之乱’,死后仍要作祟皇室。你且看着,过不多久,天下又将大乱矣!”

西行闻言,止泪说道:“上皇此语,贫僧闻之不胜惊恐。上皇天资聪敏,本是有道明君,人所皆知。今时却心思残戾,实在令人不解。贫僧敢问陛下,当年‘保元之乱’,您到底是遵天神之教而策划,还是因一己私念而谋叛呢?伏望详告。”

崇德上皇勃然变色,道:“汝且听好。帝位乃世间至尊之位,若天子有悖纲常天道,则臣下应天命、顺民望而伐之,亦不无道理。然永治年间,朕本无过,却迫于父皇敕命,让位于年仅三岁之体仁。似此,怎能言朕私心深重?体仁早逝,由朕之子重仁继承皇位,天经地义,朕与群臣皆怀此望。怎料美福门院心怀嫉妒,一力促成吾弟四皇子雅仁登基为君,朕岂能不怨气满腹?重仁有治国雄才,而雅仁不过朽木。不问德才择君,竟将天下大事委于后宫决断,此系父皇之大错。尽管如此,父皇在世时,朕仍竭力奉孝,从未流露任何怨恚之色。直至父皇驾崩,朕始萌发复仇雪恨之念。往昔武王伐纣,以臣讨君,只因应天顺命,遂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何况朕原本即为国君,牝鸡司晨,朕取而代之,何言失道?汝虽出家礼佛,却只求来世解脱之利欲,将儒家人道之理同佛门因果牵强附会,以尧舜之教混于释门之说,以为这样便能说服朕吗?”  他声色俱厉,侃侃阐述。西行毫不畏惧,移膝向前奏道:“上皇所言,乃借人道之理而辩人欲。姑且不论遥远震旦史例,本朝古时,誉田天皇置长子大鹪鹩尊于不顾,立幼子菟道亲王为皇太子。誉田天皇晏驾后,兄弟互让,皆不肯即位为君,推来让去整整三年。菟道亲王深怀忧虑,暗思:‘岂能因我久生在世,而令天下人忧?’于是自尽身亡。大鹪鹩尊不得已才承继了帝位。此乃重天业而守孝悌,尽忠心而绝私欲,方才称得上尧舜之道。本朝素来尊崇儒教,用以辅佐王道,正由菟道亲王自百济聘请王仁而始。故此,兄弟互让之心,正是汉土圣人之教啊!又如周之创业,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万民,却不能说是以臣弑君。盖因《孟子》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是故,汉土经典、史册、诗文等,无不传入我国,唯有《孟子》一书至今难到日本。凡运有此书之船,必遭风暴而沉没。若问缘由,我国白天照大神开辟以来,遵其训示,皇祚连绵,世代相传从未断绝。若将那巧言诡辩之书传入本朝,后世必据此篡夺神孙皇位而称无罪。是故八百万神恼怒,屡起神风,翻覆其船。可见他国圣人之教,亦有诸多不适本朝国情。况且《诗经》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年先帝崩御,陛下忘却骨肉亲情,殡宫中尸骨未寒,便掣旗引弓,举兵争位,不孝之罪无以复加。天下者,神器也,岂能因一己私欲而肆意窃夺!即使重仁即位乃万民仰望,如不布德施和,反悖道而行,则昨日钦慕帝君之民,今日必怒目而敌陛下。是以陛下不但难遂本愿,自身反蒙受史无前例之责罚,遭流放至荒远穷僻之地。如今唯有忘弃旧仇、早归净土,方为正途。”

西行恳切陈词,崇德上皇叹息道:“尔今以事实诘问于朕,并非全无道理。然对朕而言,又如之奈何?朕自流谪此岛,即长久困于松山高远宅中,每日除供应三餐外,绝无一人前来。长夜寂寂,伏枕静聆雁鸣,不禁思念故居,心意悠悠,直欲跟随鸿雁飞返京都。拂晓醒来,耳闻沙洲上千鸟飞鸣,牵动愁肠,归心益甚。然而纵使盼到乌鸦白头,朕亦归京无望,他日定成海畔孤魂无疑。朕念念深思,为后世着想,乃手抄《五部大乘经》。但荒岛上寺钟难闻,又哪有寺院可供放置经卷?为免经文埋没,朕无奈之下,只好遣人将手书经文送往京都仁和寺,并附短歌一首:

海滨千鸟迹,飞送京中人;

松山寄此身,鸟呜吾哀泣。

P10-13

序言

一、江户读本小说第一人——上田秋成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作者上田秋成,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享保十九年(1734),相传是大坂一个艺伎的私生子。四岁时,由于母亲去世,被堂岛永来町的纸油商上田茂助收养。他幼名仙次郎,本名东作,秋成为其雅号,此外尚有无肠、三余斋、鹑翁等别号。

上田茂助和他的两个妻子以及女儿,都对秋成十分宠爱,给予他良好的教育。五岁时,秋成不幸感染了天花。当时天花属于绝症,死亡率极高。上田茂助夫妇带着濒死的秋成,天天到大坂一间神社祷告,结果秋成竟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年幼即烙下的死亡阴影和“神的施救”,成为上田秋成日后笃信天地神灵、喜欢光怪陆离事物的源始。

由于天花病毒的缘故,秋成的右手中指与左手食指被截短,故而他在《雨月物语》的序中,自嘲为“剪枝畸人”。因为这一病质,他性格较为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反而时常露宿野外,听村老讲述鬼怪故事。

十八岁时,上田秋成开始了四处游荡的青年时期。他和一些习气不正的孟浪子弟出入青楼酒馆,酗酒纵歌,狂放不羁,沉浸于逸乐荒诞之中。后经养父训斥,才拜师学习俳句、日本国学和汉学知识,俳号“渔焉”。

宝历十年(1760),时年二十六岁的上田秋成与植山玉女结婚。次年其养父病故,秋成继承了家业。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他必须肩负起生活的重担。可是沉醉于读书的他,对经商并不擅长,只能依靠养父那点遗产,勉强度日。明和元年(1764),他参加了在大坂举行的朝鲜通信使一行的笔谈会,对汉学接触日多,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明和三年(1766),上田秋成的处女作——五卷本小说《诸道听耳世间猿》付梓刊行;第二年,四卷本小说《世间妾形气》出版。这两部描写庶民生活的世俗小说,均受到读者热烈欢迎,秋成遂以“浮世草子”作者的身份而小有名气。

明和五年(1768),上田秋成完成了《雨月物语》的初稿,经商也颇为顺利。就在他踌躇满志时,天有不测风云,明和八年(1771),一场大火令上田秋成家财尽失,经营纸张和灯油生意的店铺只好宣告破产。为生计所迫,秋成拜到儒医都贺庭钟门下学习医术。都贺庭钟号称“读本小说之祖”,精通汉学,行医之余撰写了《英草纸》、《繁野话》、《莠旬册》等读本小说。他的作品极大地启发了上田秋成的创作思路和手法。

秋成学医三年,学成后在大坂一边行医,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万叶集》、音韵学、和歌、茶道、日本历史和文学理论等知识。并于安永五年(1776),修订出版了他一生的代表作《雨月物语》。

《雨月物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被誉为日本怪诞文学的最高杰作,对后世同类题材作者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上田秋成也由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都贺庭钟,成为江户时代读本小说第一人。

此后的十四年,是上田秋成一生中生活最为安逸的时期。他接连完成了《汉委奴国王金印考》、《歌圣传》、《也哉抄》等作品,并与日本复古国学家本居宣长就古代神话和古音韵问题展开过大论战。

然而到了晚年,不幸再度降临。宽政二年(1790),隐居于大坂北郊的秋成染上眼疾,导致左眼失明。他的妻子因母亲去世。削发出家。这两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但在孤独和贫寒中,他仍然奋力著述,完成了《痫癖谈》、《清风琐言》、《灵语通》等多部作品。

六十岁时,秋成带着一点积蓄,迁居到了京都。宽政九年(1797),秋成的妻子辞世。次年,秋成右眼失明,穷困潦倒。这时他已六十四岁,双目俱盲,深感来日无多,遂竭尽全力,勤奋写作。研究《万叶集》的专著《金砂》、《金砂剩言》,诗文集《藤篓册子》,小说集《书初机嫌海》、《落久保物语》,国学集《冠辞续貂》,随笔集《胆大小心录》等杰作,都完成于这一晚年时期。文化六年(1809),在轰动一时的《春雨物语》出版前夕,上田秋成于京都的弟子宅中去世。在他身后,其友人以“狷介峭直”四字来评价他。这四个字准确地概括了上田秋成的为人与思想。

上田秋成的一生多灾多难,充满了不幸和痛苦。人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光阴,要为生计而辛苦奔忙。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却显露出惊世的才华,以其独特的反复古主义思想和关注庶民生活的视角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观和价值观。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尤以《雨月物语》和《春雨物语》最为脍炙人口,最能体现他的思想和批判精神。

二、上田秋成代表作——《雨月物语》与《春雨物语》

 《雨月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异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后世研究日本文学及读本小说者,均不能绕过《雨月物语》。

要深入了解《雨月物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为读本小说?

日本所谓的“读本小说”,指的是江户时代通俗文学中的一种样式。其主要特征是:吸取中国宋话本、明清小说的情节素材、构思和表现手法,融入日本本土文化中,再以较高雅的文字,翻改或自撰出来。相对于其他的通俗读物,如草子、滑稽本、人情本等,读本小说强调内容上的思想性、结构上的传奇性,行文用字雅俗共赏、情节发展前后呼应,较先前肤浅的娱乐作品有了很大提高。它融合了草子的趣味及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既浪漫又写实,是日本古代小说最完备的样式。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学交流从古代开始就关系密切。日本历史上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中国文化输入。第一次是奈良、平安时代,通过遣唐使输入壮丽多姿的唐朝文化;第二次就是在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一个长期和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同时资本主义也在日本开始萌芽。这一时期人们的教育水平高、艺术欣赏力强,都市的市民阶层正在逐步形成,反映城市庶民生活的“町人文化”随之兴起,兰学、读本小说、浮世绘、歌舞伎等,都成为时尚热点。

读本小说的出现,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迎合城市商人与市民在文化消费上的需要。彼时中国宋话本、明清小说大量传入日本,先是掀起了一股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的热潮,后来有一部分日本文人感到单纯翻译中国小说意犹未尽,便开始尝试改写中国的流行作品。他们以“拿来主义”的精神走捷径,将明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改头换面套用于本国的历史、人文环境中。最早的改写作品是《御伽婢子》,作者浅井了意将明代瞿佑所著的《剪灯新话》中的人物、地点、时代背景等,均由中国移植至日本,文风也改换成和风,使作品更加贴近日本市民阶层的趣味和生活。

改写是翻译的进一步深化,“御伽”其实就是“夜话”,类似于母亲哄孩子睡觉时说的床边故事。虽然《御伽婢子》还属于“浮世草子”的范畴,但已为读本小说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自它问世之后,借鉴、翻改、模仿中国小说之风日益盛行。儒医都贺庭钟继承并发展了浅井了意的翻改方法,以冯梦龙的《三言》为蓝本,创作了《英草纸》。《英草纸》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读本小说,它或借原故事讲述本土风情,或改换人物叙述日本史实,给阅读者带来了十分新鲜的感受,因此吸引了众多欣赏口味较高的读者。在其影响下,江户文坛诞生了一大批优质的读本小说,如《雨月物语》、《南总里见八犬传》、《椿说弓张月》、《本朝水浒传》、《三七全传南柯梦》等等。

《雨月物语》全名《今古怪谈雨月物语》,也取材翻改自《剪灯新话》和《三言》,共五卷九篇志怪小说。初稿完成于1768年,八年后正式出版。其书名的由来,一般认为出自《牡丹灯记》中的“天阴雨湿之夜,月落参横之晨”句。“雨湿之夜”和“参横之晨”,正是鬼怪出没的时段,取“雨月”二字,体现了梦幻般诡暗的故事背景。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层严密管控文化领域,老百姓普遍在精神上受到强烈压抑,潜在的逆反心理遂孕育了“怪谈文学”这一新的创作形式的蓬勃发展。读本小说原本只是仅供消遣的通俗作品,内容上自然也多以神怪、打斗、滑稽等为题材,以迎合普罗大众的阅读口味。《雨月物语》作为以谈玄说怪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却别具一格,并未落入俗套。九个短篇皆是风格新颖、结构紧凑,文字流畅典雅、表现手法洗练传神,充满了艺术魅力。

《雨月物语》中以《剪灯新话》为改编对象的有四篇,分别是《白峰》参考《华亭逢故人记》、《夜宿荒宅》参考《爱卿传》、《佛法僧》参考《龙堂灵会录》、《吉备津之釜》参考《牡丹灯记》与《翠翠传》,其余各篇则改编自《三言》。九篇小说的主旨侧重点各异,并非完全强调诡异恐怖,有的借史事阐述理想抱负,有的托鬼怪谴责人间不平,有的张扬儒学以惩恶劝善,有的渲染佛法以探讨宗教哲理和人生真谛。虽然内容怪诞,却将怪诞升华美化,使之具有高度的幻想性,以及浮世万象的真实性。作者在情节的构筑上,不是把怪诞作为一种庸俗的猎奇加以描绘,而是重在挖掘日本各阶层人民生存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把对心灵的表达发挥得淋漓尽致,提升到了高妙的境界。人的本真在乱世的环境下,通过诡谲恣肆的笔调展露无遗。透过《雨月物语》,我们知道了原来权谋的争锋、兄弟的信义、男女的爱欲、怨妒的执念,扶桑与中国一般无二,不过更为凄绝慑人,浑然没有了《聊斋》中的香艳情浓,笑语相携。

虽然《雨月物语》在故事上与所借鉴的底本仍有不少相似处,但上田秋成的翻改已不同于以往的作家。他并非简单地照搬中国小说,也不拘泥于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是在翻改的同时,循着原作的文脉,结合日本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剪灯新话》和《三言》中的相关篇章,进行艺术性的剪辑及再创作,重新编排情节、创造氛围,极力融合日本的人情风俗,再掺入他本人的反复古主义思想,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和艺术特色。这使得《雨月物语》既与所凭依的原作血脉相通,又在创作意图、布局构想等方面脱胎换骨,别开生面。正因为他从单纯的借鉴模仿,向取舍创新迈出了一大步,所以他才超越了都贺庭钟,成为江户文坛的巨匠。

上田秋成精通汉文,所著作品中直接引用汉语词汇和典故较多,骈俪对偶,具有浓郁的中国文言文色彩。他在引用古籍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有素材的汲取,有词汇的引申,有表达的化用,将汉风日本化,并使两者融合,再以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趣表现出来,充分展现了上田秋成对于中日两国古典文学的深湛造诣。

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古寺浮屠,如今已成了断壁残垣,蒿草高过人头,辨不清三途之径。上田秋成的文字,与浮华繁美的平安闲文比起来,只见其凌厉,不见其婉约。略带乡土味的言语、精妙的行文,字里行间处处灵光闪动,颇具神秘东方古典温雅、幽美凄怨的精髓。《雨月物语》熔日本民间传说和中国神怪故事于一炉,文字精妙,朗朗上口;情节曲折,结构严密,更兼人物性格鲜明、氛围刻画生动,誉之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当之无愧!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著名导演沟口健二曾选取《雨月物语》中的《夜宿荒宅》和《蛇性之淫》拍摄了同名电影。这部影片充满了强烈的东方审美色彩,透过名摄影师宫Jll一夫的巧手,将故事发生的舞台“幽灵豪宅”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金碧辉煌的气氛。那鬼魂般跳动的烛火、委婉的三弦、暗影浮动的屏风、卷轴画般的女性脸谱……细小的、骨子里的凄美神韵被无限放大到了观众眼前。加上歌舞伎、音乐的配合,妖异幽玄、浮华虚渺的怪谈世界跃然于光影之间。本片因为精彩的意境塑造而受到高度赞赏,在1953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银狮奖。

《雨月物语》的姊妹作《春雨物语》,脱稿于文化五年(1808),是上田秋成晚年时,思想认识、人生体悟都达到顶点的力作。全书共十篇故事,有手稿本和抄本之分,在其去世后才出版刊行。

有别于脱胎自中国古典小说的《雨月物语》,《春雨物语》的取材全部来自日本正史或野史轶闻,以物语故事为载体,巧妙地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这两大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作品中还掺杂了上田秋成的历史、文学观点,是他长年累月注释史籍、古典文学名著的一次浓缩总结。其影响力虽不及《雨月物语》,却也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页。

王新禧

2014年2月修订再版

序于福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月物语春雨物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上田秋成
译者 王新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11743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4141675
中图分类号 I313.44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0
14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