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瓜花(士兵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马蒂·弗里德曼著的《南瓜花(士兵的故事)》特色:

描绘战争之残酷与荒谬的优美的文本。作者具有炫目的文学才华。无论士兵置身怎样严酷的处境,故事总是丰沛动人,生气盎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

描绘青涩时代的成长之书。书中登场的年轻才刚刚走出中学校门,正处于涉世未深的年纪。成长的迷惘,体制的不可信任,政府官方决策的盲目,都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

理解今日中东动荡局势的必读之书。书中讲述的这场小规模战争,是今日中东动荡局势乃至21世纪全球冲突的序幕。

真实再现战时情感与阿以敌对关系的非虚构经典。借作者之笔,读者可以走近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了解分处敌对阵营的阿以人民的真实想法。

内容推荐

马蒂·弗里德曼著的《南瓜花(士兵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一群以色列年轻人驻守在一磨叫作“南瓜山”的安全区军事前哨上。他们艰苦训练、勇敢冲锋,最终走向了等待自己的悲剧命运。

1994年入伍的阿维,是这些人中的一个。阿维有过人的文学才华,也是一个叛逆青年。但部队眼役的经历改变了阿维,他学会了让步和妥协。亲历战友的阵亡更令他的世界观彻底崩塌。在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服役期满的时候,阿维在一场偶然的飞行事故中丧命,与另外72个年轻士兵一起。

这场事故令以色列举国悲痛。人们开始反思以色列派军驻守黎巴嫩安全区的意义。旷日持久的战争不断造成以军士兵伤亡。四位有子女在前方参战的母亲,开始在街头游行,呼吁从黎巴嫩撤军。

1998年初,本书作者弗里德曼也随战友一起,被遣往了南瓜山,当时他还未满20岁。一次出击任务中,弗里德曼乘坐的战车遭遇敌人埋设的地雷。爆炸的气浪将他猛烈抛掷,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随着前方伤亡人数的攀升,以色列国内的反战运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入的支持。终于在2000年5月,军方决定撤军。数百只地雷将南瓜山上的岗哨炸成了碎石尘土……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资料来源

致谢

附录:中英文对照表

试读章节

1

军营建在废弃公路附近的沙地上。院子里,小伙子们列队站齐,差不多有300人。他们头戴遮阳帽,帽檐耷拉着,看上去像是从柏油碎石地面生出的绿蘑菇,一幅漫画式的场景。军事题材的写作惯例,似乎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把他们形容为“男子汉”。但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只是孩子。

有人拿着一份名单宣读起来。名字被念到的24个陌生人将会组成工程兵排,至少军队文员应该是这样告诉他们的。而事实上,那一刻真正决定的,是这些年轻人的生命进程,以及(在一些情况下)他们生命的长度。是什么把他们带到了这里?是遥远的办公室里表格随机排列的顺序?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少时的志向?还是他们的民族在20世纪末让人讶异的历史进程?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一些人会被淘汰离开,而另一些人,从此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将紧紧交织在一起,再也无法与处于故事中心的那座山头分开。那是1994年早春,当时的流行歌曲唱道:“你是否真的,是否真的,是否真的无法相忘?”是的,你就是还记得。

阿维也站在队列里。他比大多数人矮,也比大多数人壮。阿维黑色的眼眸闪现着好斗的光芒,可以看出他比大多数人更为叛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群年轻人中间?他讨厌权威,而这种讨厌也是相互的。这种紧张关系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以色列总统造访了他们学校,学生要向总统鞠躬致意。但阿维拒绝了。于是老师请来家长,可阿维说他不愿意鞠躬。或许因为在书本上花了太多心思,阿维的故事听上去可能受到了《圣经·以斯帖记》中末底改这个角色的启发。而当时的阿维,只有七八岁。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这样的事情一再上演。征兵日之前的几个月,他本来应该好好学习。但有一天,父母发现他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学校外面坐着,一边抽烟,一边读《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独来独往。应征服三年兵役的时候,阿维18岁。然而早在之前的许多年,他就已经养成了站在一旁观察所有人的习惯。他观察的对象,还包括他自己。许多年之后,阿维的朋友们才能够借着时间的距离去理解部队中发生的事情,他们才能够看清自己在这些混乱的事件当中所处的位置。但是在当时,他们是无法看清的。阿维却可以,而这并没有让他的日子变得更轻松。

当时我还不认识阿维。即便认识可能我也不会喜欢他。但现在我很庆幸发现了他,不只是因为他经历的许多事情现在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也不只是因为他代表了被战争改变和碾压的人,还因为如今在遇见了太多的人之后,我知道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阿维对部队这样的体制心存怀疑,而他所经历的事情,证明了他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等级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藐视者。阿维曾经向大家宣布,有一天他会移民到爱尔兰,谁也不清楚这是否只是一个玩笑。但他并不逃避自己的职责。因此那一天,他穿着陌生的衣服,与其他陌生的面孔一起,站在军营的院子里,听别人念起自己的名字。

2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回头想想你会发现,阿维和其他新兵并非平庸之辈。他们审视着成年后的日子,思索其中的意义。就像现在一样,那些活下来的人,思索着自己人到中年的生活。然而,他们的特别之处不止于此。正如后面我们会看到的,他们的交流从不依赖电子设备,而是以书信沟通,这让他们的世界看起来那么安静。军队却仍然一如既往,对战争抱持着陈旧的态度。可是,阿维要参与的这场战争,却有所不同。而且这种不同,预示着将来更多的战争和改变。也就是说,那天在沙漠的基地里,世界被一分为二。对阿维和那些一起被选中的小伙子而言,以及对其他许多人而言,就在那一天,过去和现在被划清界限,年少的时光和之后所发生的一切被分割开来。而分割二者的,就是黎巴嫩的那座山丘。我们叫它“南瓜山”。

从最初的一刻开始,一切都在将这些新兵从以色列南部的那片沙漠带往以色列领土的最北端,再到和黎巴嫩的交界处,直至穿越边境。此时,沙漠所发挥的唯一作用,不过是重复扮演着它在这个国家历史中的角色:它是一片中间地带,自古用作备战区。

P3-7

序言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地处中东的小国家,以色列。其800万的人口大概抵得上中国一个普通的城市。书中的故事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场小规模战争。彼时,以色列士兵驻守在邻国黎巴嫩,他们同真主党这一伊斯兰教极端组织的游击队作战,并目睹中东一步步走向了今日灾难性的局面。在那场战争中,我作为一名基层士兵,驻守在一个叫作“南瓜山”的军事前哨。

2000年从部队退伍后,我以为那段经历只对我个人才重要。但后来我开始认为,这些经历实际上对每一个以色列人都很重要。从某种程度而言,那是因为这场战争很快就被人们所遗忘。而同样被遗忘的,还有它带给我们的诸多教训。其中最主要的教训是:糟糕的决定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军事力量有其局限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教训:我们不可太过乐观,期望能与阿拉伯众邻邦在未来更为和平地相处。我自觉这些教训值得反思。同时,我以为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并非无关紧要,他们值得被我们铭记于心。相较于小说文体,这一故事似乎更适合以非虚构写作的形式来讲述。我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不仅可以传递那个时代的情感,表达我们这些经历过当年战事的人心中的感受,而且能实事求是地描述发生的事情,保留真实的人物与地点,就我们所见证的那些事件而言,还要将其真实的政治背景涵盖于书中。

然而2001年以后,当我眼看美国的战争相继在伊拉克与阿富汗展开,我意识到自己在黎巴嫩的经历也许不仅对以色列人或者关心以色列的人们才有意义,它可能也会引起一般西方读者的关注。如今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我们在黎巴嫩的小型战争,仿若21世纪全球战事的序幕—以色列初尝了这种战争的滋味,而从现在开始,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将把这样的战争继续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战争呢?敌人常常没有穿正式的军服;敌军组织亦非敌对国家的政府;冲突中的胜利与失败模糊不清;甚至不存在明确的战斗前线;在这样的战争中,摄影机所发挥的影响力常常要甚于战斗机。

当得知这本书将有中文版本面世的时候我喜不自禁,因为我想这意味着书中的故事有其世界性的一面。即使读者来自一个遥远的国家,即使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截然不同,这本书也许依然能打动你。年轻的人们应征而战,离开以后,等到再回来时,有的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而有的人却再也没有回来—令人遗憾的是,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经验之一,甚至早在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篇诞生之前,它就已经出现了。《南瓜花》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与黎巴嫩的边境。但归根结底,这本书写的是年轻人。倘若中国读者能在书页间发现自己与这些士兵共有的人性,同时在我们的故事中有所获益,那么这本书的成就已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了。  马蒂·弗里德曼

2016年7月

于耶路撒冷

书评(媒体评论)

《南瓜花》是一部真正的杰作,是战争史、个人回忆录与政论的交织。本书的内容是如此丰富,不同的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教益。这是一本现象级的书,极其感人!

——《华尔街日报》

关于战争的叙事,只有少数几本能够在被读者读完放回书架之后,长久地抓住和折磨读者的良知。《南瓜花》应该是它们中的一本。《南瓜花》既让人灼痛,又令人保持清醒。以一名卓越战地记者的文学才华,弗里德曼用寥寥数笔就抓住了我们的情绪与忧思,反复拷问我们关于高贵、荒诞与悲剧的认识。

——《犹太人标准报》

弗里德曼的这部作品既有史诗般的壮丽,讲述的口吻又好似在你耳边絮语。作者发自肺腑的声音将反战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所谓的“战争之悲悯”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强烈震撼。

——《悉尼先驱晨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瓜花(士兵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以)马蒂·弗里德曼
译者 熊依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68987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6254201
中图分类号 I382.5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