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
内容
作者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创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与《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书评(媒体评论)
有时候,越了解自己,就能越了解别人,而武老
师的心理学课,肯定是了解自己的一扇大窗户。
——薛兆丰
我一直在琢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为什么有一种
直击人心的力量?现在,我有答案了,因为他不管讲
什么,后面都有一个从未改变的目标:让你拥有自己
说了算的人生。
——罗振宇
作为“得到”APP的一员,我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被
陌生人拦住,他们对我说:特别感谢“得到”上开设
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他们收获特别大。每次,
我都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种很微妙的轻松和释然的
表情。我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故事,也不知道他们在学
习这堂课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清楚地感受
到: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真正地帮到了他们。
——脱不花
武志红老师真是心理界的奇才,他的书纵观人生
和心理,深入浅出、理论扎实,是任何想要理解心理
学、搞懂人生的人都需要阅读的。书中触及了人生的
多个面向,可以作为我们生命道路的明灯!
——张德芬
武老师的这套书内容涵盖很广,气势恢宏同时又
有很细的颗粒度,可以细致入微地解释人性。强烈推
荐给我的公司员工们。
——汪静波
要想做好商业,就要懂得真正有用的商业逻辑。
懂得真正有用的心理学逻辑也一样有这个用处,武志
红的心理学课会帮你看透人性、掌握人生。
——刘润
我订阅了“得到”APP上很多老师的专栏,武志红
老师的心理学课是我从头到尾都听完的,特别有收获

——Spenser
当你把书中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日常中时,就能
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变化:愈合创口,整顿出发,成
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增强自己的“生命力”。这是
一条英雄之路,武志红老师是指引者,这本书就是很
好的操作指南,值得反复阅读、仔细学习。
——熊太行
目录
序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第一章 命运
自我实现的预言
潜意识就是命运
自我实现的预言
改变,从体验开始
互动:不要太急着说“是”
权威期待的力量
罗森塔尔效应
怎样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一切努力,只为遇见你
互动: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打赢你的内在比赛
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互动:竞争,是最好的合作
界限意识与共生关系
界限意识
共生关系
六招划出“界限”
读懂你的人生脚本
一切都是自传
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传
如何读懂自己的生命隐喻
第二章 自我
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
自我的稳定性与灵活度
自我的力量和疆界
自我的组织力
互动:找到适合你的回应
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论
本我、超我和自我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互动: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口欲期:吃货的源起
肛欲期:金钱态度之源
心理罪:俄狄浦斯期
潜伏期和生殖期
互动:给觉知留下空间
成为你自己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真自我和假自我
互动:尊重你的感觉,聆听你的心
第三章 关系
关系,即命运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吃的隐喻
互动:再怎么努力,伤害也不可避免
关系,就是一切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
你真能保守住一个秘密吗
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
互动:失去自我的迷恋和忘我的爱
我与你,我与它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
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
天才和情商有仇吗
互动:我与你的关系,难以一蹴而就
世界是相反的
“好我”与“坏我”
你既可以A,又可以-A
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力
互动:拥抱完整的自己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互动: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第四章 动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疾病的分类
自信与热情
两种生命力
互动: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
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与自恋性暴怒
实体自恋与虚体自恋
全能自恋的力量
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
互动:从全能自恋到健康自恋
攻击性
每个人都不好惹
攻击性的意义
如何转化破坏性
生本能和死本能
互动:先试试表达攻击性吧
锤炼生命的韧劲儿
时空感
自我效能感
挑战舒适区
连续与断裂 互动: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警惕心灵僻径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互动:性的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呈现
生命的初心
从渴望到绝望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英雄之旅
互动:别皈依了绝望
第五章 思维
心灵的三层结构
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
为什么要讲感受
高贵的头颅,鄙俗的身体,对吗
你的想法真是你的吗
互动: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
认识你的非理性信念
人生如赴宴,须举止得体
重塑非理性信念
捕捉你的自动思维
每个地方都能挖一口深井
互动: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
破解你的生命逻辑
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自恋幻觉的ABC
支配者
滥好人和诱惑者
互动:及时修正你的心灵地图
我思故我在
向思维认同
痛苦之身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互动:怎样做到只接纳生命中的“好”
第六章 身体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身体冷暖的隐喻
具身认知观
如何用身体来聆听
让痛苦流动
互动:怕热,又是什么样的隐喻
艾瑞克森催眠法
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
艾瑞克森的治疗原则
自我催眠
扫描式感受身体练习
互动:潜意识的层次
谁是你身体的主人
假自我与身心分离 真自我与身心合一
躯体化
互动:看见孩子的生命力
第七章 情感
自恋与依恋
依恋的形成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依恋“你”,排斥“它”
晕车的隐喻
互动: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快意恩仇与纠结
负爱、负恨与负知识
“头脑妈妈”
去爱、去恨、去了解
含蓄,是一种什么味儿
互动:快意恩仇时,至少有机会
爱与恨
爱是容纳、看见与联结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让恨流动
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
互动: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最难面对的平实之物
自体的虚弱与坚韧
关系中的恨与爱
一念之转:你就是我
互动:“你”,
精彩页
潜意识就是命运
我们的外在命运和内在想象是互为镜子的。通过外在命运,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在想象;而通过一个人的内在想象,又可以看清楚他的外在命运。
并且,我们越是能懂得我们的内在想象,就越是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内在现实)是怎样决定一个人的外在现实的。同样,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外在现实,就需要去认识并改变你的内在现实。
那么,什么是命运?
先讲一个我现在常用的谈话技巧:在短时间内,如果一个人把一句话说了三遍以上,那么我就会知道,这句话非常重要。我就会去和对方探讨,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种技巧发展起来是因为十多年前的一个故事。当时,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找我聊天,说他有很痛苦的事找我咨询。原来,他处在三角关系中,他家中有妻子,还有一个貌美的情人。他和妻子频繁因为这个三角关系而吵架、打架,对父母和孩子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一讲到这儿,我想很多人会认为,情人是第三者。不,恰恰相反,他是先和情人认识的。他们是初恋,二十几岁时就在一起了。他很爱这个美女,美女也一心想嫁给他,但他不相信她是真心的。后来,他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虽然他对她不满意,但他们还是迅速走向了婚姻。
他在讲他的故事时不断地说“这是命”。
这句话太普通了,所以,他第一次讲的时候,我没有当回事,以为就是一般性的、对命运的感慨。他第二次讲时,我还是没当回事。但不到10分钟,他第三次说“这是命”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句我认为很普通的命运感慨,可能对他来说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于是,我问他:“你不断说‘这是命’,是什么意思呢?”
他回答说,他和妻子的相亲过程有些诡异,似乎是某种命运一般的外在力量推动他做了这一选择,而不是他自己有意识地做了这个选择。他有过三十多次相亲,最后一次相亲,一进房间,看到有几个女孩在,其中一个最丑。他心里一“咯噔”,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是她。”没想到相亲对象就是她,但奇怪的是,他答应了。本来他对相貌很在意的,何况他已经和那么漂亮的女孩谈过恋爱。
我说:“这明明是你做的选择啊。”他说,这看起来是,但他觉得,如果是脑子清醒的话,他绝不会做这个选择,是他糊涂了,是“命”的力量让他做了这个选择。
这种事我见过太多了,明明是自己内在意识做的合理选择,但因为自己头脑没有特别好地理解到,于是归因成外在命运。
在这种认识中,藏着一个假设:我们做任何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
我请他设想:“你真的和美女结婚了,那会是什么感觉?”
他想了一会儿说:“这很好啊,有这样的老婆,真的是赏心悦目,而且会很爱很爱她,会非常用心对她。”只是面对她,他会免不了自卑,于是有点儿不自在。
说到这儿,答案就出来了。
对他而言,美女像“女神”。和“女神”一起过日子,会一直被自卑折磨着,这会让他很不舒服。
相反,和丑妻一起,这份自卑就没有了。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高兴了就吵,再不高兴就打。虽然家暴很不好,外人会非议他,但外人同时也会说:“这人找了一个这样的老婆,真的是让人同情啊,他本来可以找更好的。”
于是,不仅他自己可以将自卑甩到妻子身上,外人也会这么看。而他妻子自我不够强大的话,容易被这种投射伤害。
如此一来,他没有和美女结婚,而是和丑妻结了婚。这真的是一个很狡猾的选择。他多数时间和妻子在一起,而他地位高,于是有了一份优越感。同时,他又继续和美女保持情爱关系。偶尔见一下,可以满足对美女的各种期待,又不必天天活在自卑中。
有人会说:“自卑算什么?如果可以和一个自己很爱的美女结婚,那我愿意承受和她在一起时的自卑。”这样说,是因为这份自卑你能承受。而对他而言,这份自卑是他消化不了的“毒”。当一份“毒”我们消化不了的时候,很容易做出的选择是将它甩到别人身上。
P3-4
导语
潜心思索25年、精炼300万字、咨询6000个小时,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为止最重要、最成熟作品!
超过20万人关注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已得到众多用户的验证和认可;
薛兆丰、罗振宇、脱不花、张德芬、刘润、汪静波、Spenser、熊太行等联袂推荐!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凝练了武志红老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以及300万字心理学笔记,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
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
帮助你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本书为活出自我篇,一次讲述命运、自我、关系、动力、思维、身体、情感。
序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
行,那么这会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的感
觉,你的感觉越是别具一格,别人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
而这时候,你就更需要相信你自己的感觉。”
巴菲特说:“这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教诲。”这种教
诲深入骨髓,他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
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尊重自己的感觉,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
动漫之王宫崎骏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德川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说:“过于揣测别人的想
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作为宅男,我最初关注的多是这种众所周知的“大神
”级人物。后来,作为记者和心理咨询师,见的人越来越
多后则发现,身边的“强人”们普遍有一个特点:强烈的
自我意识。
他们很小,如初中、小学甚至刚记事起,就有了一个
意识——我要过什么什么样的生活!几十年过去后,他们
的人生也的确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比如一个女强人,在她2岁半时对父母失望至极,于是
对自己说:“我发誓这辈子不再靠任何人。”现在,她是
成功的企业家,非常独立。当然,回避依赖也导致她的亲
密关系会出问题。
又如我的一个朋友,60岁了看着还年轻、貌美,她没
多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但她活得惬意,生活一直在
按她的意愿前行。虽然她有过那个年代的人容易遇到的一
些很“凶险”的选择,但她都能逢凶化吉。
她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每到一个重要的选择
关头,她都没有随波逐流(别人怎么过,我也怎么过;别
人要什么,我也要什么),而是强烈地知道“我想要什么
”。
聆听这些“强人”的故事,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一
个人的外在现实,是由他的内在意识所决定的。特别是放
到几十年甚至一生的长度去看,这个结论就更容易看到。
不只是“强人”们如此,普通人如此,所谓的“弱者
”也是如此。作为资深的咨询师,我在和来访者的深度咨
询中看到,他们的内在意识是如何决定了自己的一生。
同时,我一直在做自我分析,也在稳定地找精神分析
师给我做分析。这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的外在人生是
我内在想象的展现。
谁都如此,只是“强人”们在他们有所成就的领域里
,没有从众(即听从别人的意志),而是一直在坚持自己
在这方面的自我意识。其他人则向外寻找一种生活标准,
而遗忘了自我。
对此,我最喜爱的诗人鲁米说:
经年累月,复制他人,我试图了解我自己。
内心深处,我不知何去何从。
无法看到,只听得我的名字被唤起。
就这样,我走到了外面。你,是一切的根源。
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这相当于人生的起跑线
,而能否做自我归因与自我觉知又是一个关键。
我们一生中,势必会遇到各种挫败。而挫败中,有人
会为了维护自恋,而去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
不成功,有人则倾向于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
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了失败。
做外部归因的人,会一时爽,但因此失去了升级自我
的机会。
做自我归因的人,看似难受,但他的自我会因此“松
动”,而有了被“淬炼”的可能。
归因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做外部归因的
人,他的心理逻辑基本没发生过改变,于是不断有同样的
轮回;做自我归因的人,随着内在意识的升维,他的外在
人生也在升级。
这样讲,就好像我要讲成功学似的。
当然,成功学也很重要,从孩童到青少年,再到成年
,一个人要不断地增强自己。但能否做自己,其实还有非
常复杂微妙的种种表现。
比如,拖延、迟到、宅、好忘事、效率低下,乃至皮
肤病、耳聋眼花等,都可能是因为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
。不能在外部世界做自己的生命,就会倾向于将自己适当
地封闭起来,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向世界里自己说了算

又如,一些人的自毁,是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生命
几乎都是父母说了算,因此他们想毁掉自己的人生,以此
证明父母的意志是错的。同时也证明了,他们至少可以通
过自毁来证明他们有说了算的地方。
所以,你必须去为自己的生命争取一个空间。在这个
空间里,你说了算。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深人人心,而拥有一个你
说了算的人生,是基础。
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幸福感的主要源头是人际关系的
深度,但当你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做自己时,你不会去构建
太有深度的关系。你需要从关系中撤离一部分自我,好保
护你做自己的空间。
到现在,我写了十几本书,文字已有几百万字,文章
总数已有上千篇,也开始讲视频和音频,一直贯穿其中的
精神就是:成为你自己。
大学本科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个概念就特别
深入我心。后来,我发现自己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
了贯彻这一精神。
一个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而不是其他。你
必须知道,你有多宝贵。美国现代舞创始人玛莎·格雷厄
姆说:
有股活力、生命力、能量经你而实现。从古至今只有
一个你,这份表达独一无二。如果你卡住了,它便失去了
,再也无法以其他方式存在。世界会失掉它。它有多好或
与他人比起来如何,与你无关。保持管道开放才是你的事

成为你自己,这是简单的哲学。但将它活出来,殊为
不易,特别是当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听话哲学时。
我从在北京大学读心理学本科开始就明确地思考这个
问题,到现在已有25年。
并且,我从未被父母教育过听话,我一生没挨过父母
一次打骂,他们也不会左右我的选择,所以我是难得的有
一个在原生家庭里就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空间。
我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学工作
,有了大量细致人微的真切理解。
2017年7月,我借助“得到”的平台,将这份哲学用
音频和文字的形式讲出来。我足足花了半年的时间做准备
工作,梳理出了一个简单的思想体系。在整理过程中,我
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再一次升维,并在专栏结束后,对整体
内容进行梳理、修订、精选,形成了《拥有一个你说了算
的人生》,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
我所认为的心理学,就是集中在一个生命如何成为他
自己上。我也的确认为,这是最为根本的生命动力,它演
化出了一切人性。
不过,我现在仍然在路上,所以并不是在教大家如何
走路,而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如果我们想成为自己,该如
何前行。
活出自己是一件很美的事。
一旦你活出了自己,你会发现,你对外界的善恶感知
,其实源自内在的善恶;你所看到的外界的黑暗与光明,
其实是源自你内在的黑暗与光明。
成为自己是一条长路,约瑟夫·坎贝尔称为“英雄之
旅”。完成了这个旅程的人,会彻悟到这一点。比如,王
阳明在死之前指着自己的心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相反,那些没有活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有太多能量在
潜意识的黑暗中,也因此滋生出大量的恶来。
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
生生的现实。你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
,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
就是生命。
再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那一天将会到来
带着喜悦,你问候自己
到达你自己的门口,看着你自己的镜子
你们彼此向着对方微笑,说,请坐,请吃吧
你将再一次爱上这个陌生人
他,就是你自己
给他美酒、食物
将你的心再度交还给他
给这个爱了你一生的陌生人
以前,你忽略了这个陌生人,为了其他人。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你或许会有一个非常不同的人生起点。
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武志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到现在已有25年。在这期间,他通过十几本书、几百万字文字、上千篇文章,不断向自己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观点:成为你自己。他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咨询和大量真实案例对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状态有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2019年,武志红老师推出迄今为止最重要代表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集中到这套书中,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两册。其中,
活出自我篇依次讲述命运、自我、关系、动力、思维、身体、情感;
终身成长篇依次讲述觉知、空间、创造、现实、自由、无常。
本书为活出自我篇。
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又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志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23514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730
CIP核字 2018260874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