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司空图传/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司空图传/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唐末著名诗论家、《二十四诗品》著者司空图为主人公的生平传记作品。作者李云峰通过旧、新《唐书》、《五代史阙文》、《唐才子传》等几处大同小异的简约传记文字,和传主的诗文著述与诗论作品,以及现当代相关的学术研究著作,还原出司空图于唐末险象丛生的朝野夹缝里,以睿敏的判断和智慧的取舍,亦官亦隐、躲闪腾挪,终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并以殉唐绝响后世的传奇人生。同时,还为读者再现了司空图如何从艺术赏析的角度,分品总结评价了一代唐诗,为后世奉献上一部诗性诠释、微言大义、意味隽永的《二十四诗品》及其他诗论著述,给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浓重一笔,成为历代文学评论家和诗评者持续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作者简介 李云峰,笔名云中君,1963年6月出生于山西运城。运城文学院院长,《河东文学》主编,副编审职称;被选举为山西省作协全委会委员,运城市文联副主席,运城市作协主席;文艺评论和文化散文为主攻方向。至今已经创作作品二百余万字见诸文学报刊,有多篇作品收入不同文学作品选本、选集,出版有文化散文专著《石刻的历史》《访芮记胜》。文艺评论作品《德艺双馨入时未》《历史剧如何面对历史》《张艺谋,你可以成就但不可以败坏中国电影》相继获得山西省文联文艺评论二、三等奖并收录进相关获奖文集。2016年荣获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优秀编辑奖。 目录 楔子 谜一样的司空图 第一章 出生与迁居 降生长安 别无选择的晚唐乱世 司空舆:从钟陵观察副使到两池巡院 举家迁居虞乡县邑 第二章 志学壮游的青少年时代 “涤烦清赏”的山居光景 家庭成员探微 司空图的性情与交游 父亲司空舆的仕途进退 “业久于山,援古勘今”图报国 壮游边关作《塞上》 第三章 一举高中漫折桂 “行卷”夏侯孜 幸遇王凝 咸通十年中进士始末 《与惠生书》 第四章 追随恩师王凝的岁月 王凝遭贬再外放 追从恩师 义服始终 第五章 升迁礼部编著《擢英集》 题诗成诺荐知音 “丘迟”自比心气高 《(擢英集)述》与《二十四诗品》 第六章 亲历惊天动乱 欲为分忧频诗谏 面对卢携的结局 巧遇义仆逃生天 第七章 避乱王官 获赐“行在三绝” 《解县新城碑》撰写始末 乱终斋文度亡灵 第八章 再隐王官 从知制诰到中书舍人 “知非又此年” “匹马偷归”的个中缘由 新构亭堂明心志 心有块垒寄哀思 《一鸣集》成警子孙 第九章 寓居华阴 再次赴诏与请辞 寓居华阴 移疾不起做寓公 奉敕为王重盈韩建作碑文 “第一功名只赏诗” 《愍征赋》与《悲慨》一品 第十章 重返华阴 远避郧乡 自王官谷重返华阴 “为我以论诗一篇题于绝壁” “笔砚近来多自弃” “有是有非还有虑” 《书屏记》与《二十四诗品》 第十一章 自河西归山 再遁郧乡 卧病编修《绝鳞集》 “楚柳绵绵今送归” 《休休亭记》明心迹 第十二章 总结唐家一代诗 《一与王驾评诗书》:诗家所尚“思与境偕” 《与极浦书》:诗家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与李生论诗书》:辨味后可言“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第十三章 奉诏力疾赴洛都 噩耗连连 坠笏失仪 汇编《寿星集》 《神道》一篇酬恩泽 揖别唐王朝 第十四章 殉唐而亡 笑对生死,与民同乐惠泽乡里 有虑难戒,别有怀抱蕴《诗品》 殉唐而亡,一片丹心向本朝 忠节高隐,名与青山万古高 附录一 《二十四诗品》对文学批评的久远影响与历史地位 《一鸣集》的版本流变与作品逸散 由“二十四韵”、《诗格》到《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对旧时代诗论的持续影响 现当代国内《二十四诗品》研究概况 《二十四诗品》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二十四诗品》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附录二 司空图传记五种汇编 附录三 司空图年谱 主要参阅书目与文章 后记 序言 楔子:谜一样的司空图 司空图的生平,旧、新《唐书》都有传记传世,字表 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生于唐开成二年(837) ,卒于后梁开平二年(908)。祖籍临淮,又名泗水,今属 安徽泗县东南,或江苏盱眙县。他出生于一个仕宦之家, 诗书门第,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县(今属山西永济市) 。他以高隐大节的晚唐名臣传闻后世,尤以不朽的《二十 四诗品》及其他重要诗论作品享名文学艺术界。 司空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居家求学科考的青少年时期。司空图主要居住在王官 谷别业,从才情不为邻里所知到立志求学,到唐懿宗咸通 十年(869)三十三岁以第四名考中进士,可谓大器晚成。 仕宦时期。唐僖宗乾符四年(877),恩师王凝任宣歙 观察使,表请追随身边的司空图为幕僚。乾符五年(878) ,朝廷召司空图为殿中侍御史,司空图因不忍离开身患重 病的王凝,延误了赴任时限,被左迁为东都光禄寺主簿。 而后又因得到宰相卢携的赏识,相继担任礼部员外郎和礼 部郎中,并开始编著唐诗选本《擢英集》,显现鉴赏论诗 才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司 空图在参加义军的旧日家仆段章帮助下,逃出长安,回到 故乡河中,结束了他这段期待有所作为的仕宦生活。 亦官亦隐的著述时期。面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大 厦将倾的不堪局面,头脑清醒的司空图选择了明哲保身的 生存之道。自黄巢起义被平息之后的中和五年、光启元年 (885)被唐僖宗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起,到天祐元年、 天复四年(904)最后一次辞兵部侍郎,直至后梁开平元年 (907)辞朱全忠朝的礼部尚书,在长达二十多年间,他一 直处于屡次借病辞官、避居家乡王官谷、华州华阴乃至淅 川郧乡的亦官亦隐状态。正是在这样的生活情形之下,他 不但写下许多记录时局动荡的诗文作品,进而选择了“第 一功名只赏诗”的工作来寄托情怀,陆续创作出《题(柳 柳州集)后》《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与李生论 诗书》和最为重要的以诗评诗的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以角度独特、境界独到、表达新颖、耐人咀嚼的 艺术形式,分品总结、评价了一代唐诗,从而确立了他晚 唐诗论家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浓重一笔,也由此成为历代文学批评家和诗评者持续关 注和研究的对象。 后梁开平二年(908),当朱全忠毒杀唐哀帝李枧的消 息传来,彻底绝望的司空图,最终选择绝食殉唐,终年七 十二岁。 当笔者试图将这位唐末诗评家的轮廓勾勒出来的时候 ,却发现他的生平行迹,犹如一个飘忽不定、扑朔迷离的 谜。 依照《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阙文》《唐才子 传》等几处大同小异、互为补充的简约传记文字读来,传 主不仅是三十多年的青少年时期近乎渺无影踪可循的空白 ,即使是在他中进士后的近四十年宦海行踪,也都只知大 概人仕至归隐终老的时段,可以确定具体时间、地点者甚 少,几如苏东坡诗句中踏雪泥的飞鸿,只是偶然留指爪, 云山雾海,时隐时现,飘忽如仙人一般。至于家庭成员诸 如与妻子何时婚配?女儿生辰名姓及何时嫁与姚觊?具体 过继了哪个表姐妹的孩子荷为子嗣的?还有许多亲朋故旧 、朝臣同僚的具体名姓与故事,也都付之阙如。一生轨迹 和生年死月,也多是通过史书传记和诗文作品资料,才考 证出个大概,尚有诸多的悬疑与不确定性,给后世研究者 留下了太多遐想的空间与探究的余地,实在是谜团多多。 设若不是他最后几近决绝的殉唐义举,或许连《旧唐书. 文苑传》《新唐书·卓行传》这两篇简约的传记作品也恐 难留下,后人更无从知晓他数征不起、卓尔不群、特立独 行、近乎怪异的非凡品行了。 同样像谜一样耐人琢磨的,当然还有他所著述的以诗 论诗的诗论佳作《二十四诗品》。它犹如人们对莎士比亚 名剧《哈姆雷特》的评价——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 哈姆雷特那样,几乎所有的臆说、诠释、解读之作,都给 出了不尽相同的艺术镜像。但是通过对司空图生平事迹的 了解,笔者从中读出了传主借助贯穿二十四品目的“美人 ”“幽人”“畸人,,“高士”“佳士”等形象,所传达 出来的深隐其中、别有怀抱的人生委曲。 也正是这一团团“谜”雾,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恰逢山西省作家协会推出百部名人传记工程,自己得 以承担为司空图著述传记的任务,故而不揣冒昧,知难而 进,克服传主史料有限的不利因素,通过最大限度地广泛 占有能够获得的资料信息,在对前人及现当代学人研究考 辨成果的研读辨析的基础上,结合传主曾经的人生轨迹、 遗存所在,和比较丰富的诗文资料,全力追寻其人生踪迹 ,渐渐拨云见日,面对了这位隐藏在历史“谜”雾后面的 隔世老乡,瞩目神交,似乎探得了他隐伏在诗文作品字里 行间的难言苦衷。 试想,一个生逢唐王朝走向末路的人,而立之年考取 进士刚刚涉足朝堂,胸怀治国图强的宏愿尚未施展,就被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几乎灭亡了唐王朝的农民大起义击碎 了。而后历经七朝傀儡皇帝非命更替之险局,眼见权臣、 宦官和地方坐大的割据诸侯们,在一波又一波相互倾轧的 血腥斗争当中惨遭杀戮,而他,竟然只凭借称病辞官、避 居山野、屡征不起、逍遥遁世一招,就得以躲闪腾挪于险 象丛生的朝野夹缝里,终得苟全性命,甚至连死亡的时日 都由自己选择。若非具有大智慧者,安能如此善始善终地 走完自己并不完满的人生历程!或许正是保持低调、远离 尘嚣、让人们忽略乃至遗忘自己的边缘化的生存之道,才 把自己隐匿成一个扑朔迷离于当时与后世的谜团。 但是不容否认,正是司空图雪泥鸿爪般的人生“谜” 史,让历代学人对他的研究,多侧重于作品本身而忽略了 生平事迹的关照。也正是这个因素,竟然导致当代一些学 人孤立地以《二十四诗品》本身的描述意象,主观臆断地 割裂司空图与这部作品的关系。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学人 读者全面了解、把握《二十四诗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创 作环境和创作者的心境意趣,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诠释 这部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论杰作,迫切需 要给人们还原出一个真实可感的司空图。 为此,笔者尽力从文学叙述的角度,在这氤氲着历史 “谜”雾的史料与史迹当中,为读者梳理、还原、重述出 一个感性、立体的司空图来,以便大家通过他的生平履迹 ,从其家世渊源、情趣爱好、人生志向、时局动荡、仕途 起伏等层面,感知其艺术观念与思想精神变化、确立的脉 络,进而通过他的人生故事,更好地了解、把握、研究和 考辨这位对中国诗评理论做出过不可或缺之重要贡献的诗 评诗论家。 导语 《司空图传/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作者李云峰从文学叙述的角度,在这氤氲着历史“谜”雾的史料与史迹当中,为读者梳理、还原、重述出一个感性、立体的司空图来,以便大家通过他的生平履迹,从其家世渊源、情趣爱好、人生志向、时局动荡、仕途起伏等层面,感知其艺术观念与思想精神变化、确立的脉络,进而通过他的人生故事,更好地了解、把握、研究和考辨这位对中国诗评理论做出过不可或缺之重要贡献的诗评诗论家。 后记 说句心里话,接受《司空图传》的写作任务,在一定 程度上就等于接受了冒险。回顾这三年多的创作过程,无 异于经历了一次探寻、梳理、辨析、呈现的艰辛历险。 因为学界都知道,就司空图这位唐末诗论家而言,相 对于颇为丰富的有关其诗论著述《二十四诗品》的解读、 诠释、研究资料,他的生平资料却是非常的稀缺。就史料 而言,只有《五代史阙文》《旧唐书》《新唐书》和《唐 才子传》中有专列的本传,但是都很简约。《宣和书谱》 当中的小传文字,也只是侧重介绍了传主在书法方面的见 识与作品格调。截至目前,尚未看到一部有关司空图生平 的完整传记作品,当下能够读到的,都是研究著述当中包 含的生平概述,多为介绍性质。比如由台湾学者江国贞著 述的《司空表圣研究》第一编“传纂”中包含的“传论” 和“交游”两章,由祖保泉先生著述的《司空图诗文研究 》第一章中包含的有关司空图籍贯、家庭、生平三个部分 。相比较而言,要数王步高先生著述的饲空图评传》一书 当中包含的传记篇幅最多,占上下两册著述四分之一强, 包括“时代风云”“家庭出身”“宦海沉浮”和“八征不 起”四个章节,基本上梳理出司空图的生平轮廓。但行迹 空白仍然很多,仍然无法看清这位隔世老乡的面容。仅靠 这些资料,想完成一部司空图的传记,谈何容易? 只有当爱人王卉通过孔夫子旧书网,为我搜寻邮购到 陶礼天先生著述的《司空图年谱汇考》一书,才让自己在 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缺米可炊的叙述困境。与上述几部著作 包含的生平概述或粗略传记内容相比,这部年谱汇考,可 以说是集当今司空图年谱和生平行迹研究之大成者,将司 空图的人生脉络拉通了,尽管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需要考 辨的行迹疑点。 也正是诸多无法确定的疑点,让自己在搜寻、对比、 辨析的过程中,把写作导入了考辨式的表述语序当中,觉 得对于每一个不确定的行迹,都应该交代清楚从哪里得来 的理据,以证不谬,不然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另一个 ,怕不具备说服力。其实,将自己导入这种学术考辨性表 述误区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始于二十世纪九 十年代的有关争论,即《二十四诗品》是不是司空图所著 。因为《二十四诗品》对司空图的诗论家地位至关重要, 尤其是通过全面了解司空图的生平履迹,和对《二十四诗 品》的研读,发现质疑者几乎都不了解司空图的生平履迹 ,仅凭《二十四诗品》做主观臆断的否定,漏洞百出,缺 乏说服力。所以我就想通过揭示司空图的行迹、作品与《 二十四诗品》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进而达到申明、维护 司空图的确是这部作品的作者之定论。 当自己把终于成形的初稿首先交由老领导王西兰主席 审阅后,他说我这部书稿,其实完成了两本书的工作,一 个是侧重学术考辨的评传考论,一个才是生平事迹的文学 传记。而负责审读的审委会主任杨占平主席,更是明确指 出,我们为司空图立传,是以历史定论为前提的,不应受 到后起的而且还是站不住脚的争议干扰,偏离了文学传记 的表达要求。一定要突出体现文学传记通常具有的描写性 、故事性等可读性特点,减少评论式或者介绍性文字。 通过对杨占平主席、王西兰主席和省作协理研部李金 山主任、博物专家杨明珠,还有作家王振川、韩振远、刘 纪昌等老师、文友所提意见的汇总、消化,自己开始着手 对这部书稿进行了一次几乎等同于改写的嬗变过程。这是 一个由侧重考辨推论到突显故事叙述的变化过程,但又是 一个必须的过程。因为只有从繁杂的文史资料当中辨析梳 理出一个相对明晰、完整起来的司空图,才能剥离那些有 理有据的考辨叙述,抽取出一个从生到死、顺理成章地重 新生活了一回的司空图来。于是,就有了现在呈现在读者 诸君面前的这部《司空图传》。 有鉴于传主一些关键的生平履迹仍然没有明确记述, 通过史料和诗文作品,又可以互现出合乎情理的一种推断 可能,诸如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黄巢义军进人长安后, 司空图滞留长安的原因,应与安葬服毒自尽的宰相卢携有 关;光启二年,滞留长安的他“匹马偷归”的个中缘由, 应该与逃避襄王李煴僭越帝位的登基事件有关;光启三年 秋,他短暂离开王官谷去洛阳参与安葬的“旧交”,可能 就是在长安自杀身亡的卢携等等重要的行迹节点,自己还 是选择通过一定的理据凭借,予以一定的辨析,以免臆测 编造之嫌。 回顾这部书稿能够在短期内得以成书的过程,我非常 感谢网络这所全天候的没有距离的海量图书史籍的信息空 间。是它给自己提供的检索、搜集、下载、选用所需图书 、文章等资料的方便,可以说是足不出户,就基本可以获 得写作关涉的许多宝贵资料,至少起到了索引、提要、简 介的效果,帮助自己明确了需要进一步精读细研的相关史 料与著述,做到有的放矢,免除了为搜集资料而费力费时 地盲目奔波于书店、图书馆之苦。虽不乏错谬,正好提醒 自己将参考引用的内容与原作勘校印证。正是由于这样的 方便,作品当中许多参考资料也都是这样获得 精彩页 别无选择的晚唐乱世 就在司空图出生的前一天,京城刚好下了一场雨,不单是解了暑热,更解了持续很久并引发周边地区蝗灾的旱情。相对于前一年年初京城曾经发生的地震,当年二、三、四月持续出现的被人们视为不祥的彗星而言,这场透雨,可算是一个不小的吉兆啊! 不过,当司空图降临到唐王朝治下的京畿地面上的时候,所要面临的,却是不幸步入唐帝国晚期的动荡岁月。就让我们站在司空图出生的开成二年(387)七月这个时问节点上,看看在长安都城里和周边藩镇地面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腥风血雨与兵戎乱象。 在司空图降生的前一个月,距离朝廷不远的河阳藩镇(亦称方镇),发生了一起兵变。当时,靠贿赂当朝权贵混入禁军、获授河阳(今河南沁阳)藩镇节度使的李泳,因为贪腐成性,残酷不法,被发生内讧的军士赶跑,还烧掉节度使办公府署,疯狂劫掠好多天,惊动了朝廷。六月十五日,唐文宗李昂下诏将李泳贬谪为澧州(今湖南澧县东南)长史,十六日又诏命左金吾将军李执方为河阳藩镇节度使,以安抚军士,熄灭兵变。李执方赶赴河阳,面对军士们情绪汹汹、暗流涌动、密谋更大叛乱的危险乱局,他表面上安抚大家,暗地里则查明聚众哗变的首恶七十余人,以军法予以斩杀,再把那些追随的余党打散发配到其他藩镇,安定了局面。 或许,这一小小的藩镇兵变,不算什么大事。那么再说一宗发生在司空图出生前的太和九年(835)的宫廷大事变。 对宦官专权向来不满的唐文宗,在太和四年、五年(830—831)问与朝臣宋申锡密谋诛除宦官的事情败露后,又于太和九年七月开始与朝官李训、郑注密谋此事。在杖杀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弘志、赐死宦官王守澄之后,李训、郑注进一步谋划出企图对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群体斩草除根、一劳永逸的大行动。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唐文宗御临紫宸殿,配合李训、舒元舆、郭行余、王瑶、罗立言、韩约等朝臣,在预先布置好伏兵后,以左金吾大厅后院石榴树上夜降甘露祥瑞为由,移驾含元殿,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等前去验证。但是由于陪同前往的韩约神情紧张,加上阵风吹起院中帷幕,暴露出藏于幕后手执兵器的士卒,仇士良等宦官大惊失色,迅即奔回含元殿,趁李训等人应对失措的混乱当中,挟持唐文宗逃人后宫,封闭宫门。 仇士良等宦官知道唐文宗参与了李训的密谋,十分愤恨,立即命令左、右神策军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率禁兵五百人,持刀露刃从紫宸殿冲出,关闭宫门,讨伐李训等肇事魁首,先后杀死中书、门下两省和金吾卫的士卒和官吏六百多人,各司的官吏和担负警卫的士卒,以及正在里面卖酒的百姓和商人一千多人也全部被杀,尸体狼藉,流血遍地。仇士良等人又命左、右神策军各出动骑兵一千多人出城追击逃亡的贼党,同时派兵在京城大肆搜捕。京城的恶少年也乘机报平日的私仇,随意杀人,剽掠商人和百姓的财物,甚至相互攻打,以致尘埃四起,漫天蔽日。 截至二十四日,除了李训、郑注被地方军吏捕杀外,仇士良等宦官以谋反之名,借唐文宗之手,先后诛杀了宰相舒元舆、王涯以及王瑶、罗立言、郭行余、贾觫、李孝本等人,他们的亲属不管亲疏老幼,全部处死。妻子女儿没有死的,也被收为官家奴婢。 这就是血腥残酷的“甘露之变”。 在司空图出生第二年二月初,又发生了一场牛李党争的核心人物李宗闵得到升迁的朝议事件。牛李党争,就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闵和李德裕、郑覃等各为领袖的两派朝臣水火不容持续争斗数十年的弊政。 P8-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司空图传/三晋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云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78580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8 |
CIP核字 | 2018289065 |
中图分类号 | K825.6=43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3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