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俗智慧成大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无论你是初涉社会,还是游走江湖多年,做人做事的智慧都是你生存发展的根本。能者明了如何做事,智者懂得如何做人。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品德、内涵、言行、习惯、心态、方法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人生需要的一些俗智慧,这些智慧可以说是永恒的人生哲理。

内容推荐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乡随俗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人即使满腹经纶却不会为人处世,就像带着满袋黄金上街,却不知如何花。因此,既然我们已经身在俗世,就不能太洁身自好,只有运用通俗的智慧才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做人做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论你是初涉社会,还是游走江湖多年,做人做事的智慧都是你生存发展的根本。能者明了如何做事,智者懂得如何做人。

本书从做人做事的品德、内涵、言行、习惯、心态、方法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人生需要的一些俗智慧,这些智慧可以说是永恒的人生哲理。书中内容的编写力争达到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既能让读者在茶余饭后放松心情,又能让读者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技巧;既能让成功人士从中肯定自己的作为,又能让普通人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目录

一、人品是立身之本

成功不骄矜,居功不自傲/1

顾全大局,不拘小节/3

害人之心不可有/5

坚持不仅仅是一种勇气,还是一种信念/7

能屈能伸,卧薪尝胆/8

一诺千金,敢于负责/11

宽容是难得的美德/12

做君子,不做小人/15

二、善于倾听的人最有内涵

如何做一名好的听众/18

倾听的十项原则/20

倾听时要遵守的十条戒律/23

聆听会使你获得友谊和忠诚/25

学会忍耐,你会得到更多/27

把握对方的个性,有取舍地说出你的想法/30

闭上嘴巴,认真地倾听更有影响力/31

改掉争论的坏习惯/33

三、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真诚地去了解对方/39

如何深刻了解别人/44

随机应变,时刻保持危机意识/47

欣然接受逆耳之言/49

冤家宜解不宜结/50

如何在逆境中保全自己/52

及时消除不必要的误会/55

察言观色,用语言制胜/58

四、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口无遮拦,招来记恨/61

尽可能地避免发生冲突/63

人微言轻,多想少谈/65

说话的七疑八忌/68

逢人只说三分话/70

做办公室里的好听众/71

巧妙处理流言飞语/74

谈论他人时多讲他的好处/77

五、“打圆场,下台阶,留面子”

与人交际的方圆之道/79

学会真心地赞美对方/81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82

说话要留有余地/83

上下融通的领导之道/85

多为他人保留面子/90

友情需要我们细心照料/91

灵活巧妙地拒绝别人/93

六、以人为师,不要好为人师

淡泊人生、乐趣知足/97

不要炫耀自己的才干/99

宝刀不能轻易出鞘/101

难得糊涂,看破不说破/104

不要让人知道你很聪明/105

聪明人要懂得自我保护/108

谨小慎微,切莫得意忘形/110

只有谦虚做人才能不断进步/114

七、做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116

安贫乐道,不羡慕高薪/118

用行动实现财富梦想/121

荣誉来自于你的努力/124

勿以事小而不为/126

避免与人攀比/127

闲谈莫论人非/129

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130

八、水至清则无鱼,人过苛则无友

控制自己的脾气/134

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136

以高姿态化解别人的嫉妒/140

小不忍则乱大谋/142

为人不必太较真儿/144

只斗志而不斗气/146

不要当面指责别人/148

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151

九、为别人着想,也要为自己打算

宽厚待人,表里如一/154

真诚地欣赏别人/156

不为虚名所累/158

要有“吃亏是福”的心态/159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162

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164

少给自己树仇敌/166

只有水涨才能船高/170

十、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

良药何必苦口/172

让别人同意你的观点/174

每天进步一点点/176

摒弃不良的工作习惯/177

把握自己的每一个细节/180

立即行动,决不拖延/184

过犹不及,把握分寸/187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188

十一、微笑并坦然地面对一切

荣誉不可强求/192

不以名累,以平常心面对一切/194

与其言过其实,不如言之未足/196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坚定信念/199

用微笑面对周围的人/201

找回天真无邪的童年/203

快乐地享受生活/206

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波澜/208

十二、做一个处事灵活的人

恰当把握人际距离/212

培养干脆利落的办事风格/2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15

审慎地对待赠与/218

和小人过招儿/220

不要做被讨厌的人/224

与同事相处的小技巧/229

试读章节

成功不骄矜,居功不自傲

做人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不骄不卑,才是保全自己的良策。因为,念念不忘自己长处的人,常常会使别人想起他的短处。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管子》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评价一个人,是有一定标准的,凡是能够做出一番伟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那些骄傲且飞扬拔扈之人常常表现出自满、孤傲,而这些正是他们自己空虚的表现。

骄矜,是指一个人骄傲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能看到的。他们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他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更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骄矜对人对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这一点古人认识得十分清楚。

朱元璋能从乞丐而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除去时势等诸多因素和朱元璋本人超群出众的智谋与韬略外,他的众多谋臣功不可没,其中有一个叫徐达的人,可谓是他的一等功臣。

被称为“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将,深得朱元璋宠爱。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徐达每年春大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且战功赫赫的人应该是不可一世的,但徐达却是一个小心谨慎之人。

朱元璋也在私下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邸宅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这些旧邸宅,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就是不肯接受。万般无奈的朱元璋只好请徐达到这个府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徐达半夜酒醒后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人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坊,并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每个皇权的确立,无不依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但功臣往往成为权臣。在中国历史上,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鲜见。所以,历代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后,视功臣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收回其权力。“杯酒释兵权”已算是非常“客气”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些都成为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

而现代人却有很多人不懂这些,骄矜之气盛行。其实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指挥好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不会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做人,尤其是想做一个成功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这样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战胜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做到凡事不张狂,不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往往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要是这样的话你很可能功败垂成!

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更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还是应收敛起你的锋芒,老老实实地做人。

顾全大局,不拘小节

《劝忍百箴》中认为: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想得到良材的人,不在乎其上的蠹蛀。只为一点儿瑕疵就扔掉玉圭,就永远也得不到完美的宝玉;只为一点儿蠹蛀就扔掉木材,天下就没有完美的良材。

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要统筹全局就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一点儿小利益,被目前的景象所迷惑。

《淮南子》中的“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里有能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马,但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什么是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秦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真是糟糕,您推荐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那是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道:“他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他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他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正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那匹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因此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盖全,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没有重点,头绪杂乱,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做不成任何事情。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要方面,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须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而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他的过失上呢?忍小节,就是不去纠缠于小节、小问题,要宽恕待人,用人之长。

一个人对于某事犹豫不决时,就会发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这时候,如能针对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问题来研究,就可以发现一条排除迷惑的大道。例如,你要选购西装,不妨先明确地限定是何种花纹、式样、布料,如果决定以花纹为主,那么式样和质料就可以作为次要考虑的条件。这样抓住重点,自然能果断地选购,而且以后也不会遭到别人的埋怨,自己也不会后悔。

很多男人常常会埋怨陪伴女人买东西,既费时间,又很劳累。她们不是对花纹不满意,就是对式样百般挑剔,或者觉得虽然式样勉强说得过去,可惜质料实在不行,由于各种因素而犹豫不决,结果常常空手而归。其实,这些毛病并非只有女人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读书的时候,也常会拘泥于小节而忽视大局。

我们看问题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较大的目标上。一个没有做成生意的售货员向经理说:“买卖没做成,但我和那位客人吵嘴赢了。”在销售中,重要的是做成生意,而不是分辨谁对谁错。

如果用部队里的术语来说,我们宁愿失去一场战斗而赢得整个战争;也不愿因赢得一场战斗而失去整个战争。  P1-5

序言

谨言慎语,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层面,谨言慎语的目的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

孔子曰:“君了讷丁言而敏丁行。”所谓言讷就是要慢言少语,所谓行敏就是要多做事,快做事,简言之就是少说多做。爱说漂亮话的人只能博得一时好感,可时间一长大家就了解他的本来面目了。

古代也有许多成就功业者,大多是言讷行敏的典范,西汉名将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一员。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但之于行,“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辅首虏十一万余级”。由此可见霍去病是行胜于言的人。

坐着谈,不如起来行。任何事情,任何目标,任何策略,靠嘴上说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而终归是要靠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工作,去行动,去奋斗!嘴上的功夫千好百好不如行动上的一好!

然而少说话并不等于不说话,做人更应该言出必行,行出必果,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守诺,就要让自己说的变成现实。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他们有见识,有悟性,也有韧性,百折不挠,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迅速作出行动。事物总是像流水一样向前奔走,因为时间不等人。

近日出版的畅销书《没有任何借口》,被众多著名企业奉为员工培训的“宝典”。其核心理念就是少说话多做事。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培养我们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少说多做的执行能力。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铭记:少开口,多做事,成功只属于多听多看说话少的人。多做实事,那些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说些花言巧语的人只能注定失败。

编者

2007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俗智慧成大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憨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7154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6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