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
内容
编辑推荐

未来20年财富保值增值必读。宏观的趋势与微观的趋势是遥相呼应的,通过本书,既可以洞悉大国的棋局和全球大战略的演变,也可以指导做具体的投资。《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由时寒冰编著,本书不仅展望了2034年以前中国、美国和全球的宏观大趋势,而且详细分析、预测了2034年以前的房价、大宗商品、美元、人民币等的大趋势,为企业决策和个人投资提供更明确更有价值的参考。在前所未有的大巨变即将到来之际,借助本书,我们能够洞悉即将到来的大风险和大机会,找到应对方法,顺势而行,保护好自己,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内容推荐

是什么导致了货币的持续超发?如何看待中国的股市?判断中国房价趋势转变的关键点是什么?当下与未来的风险和机会在哪里?大宗商品的涨跌周期如何界定?面对未来的大趋势,投资者该如何做选择?企业家应该如何决策?……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由时寒冰编著,通过分析中国决策、大国角逐、全球博弈三条主线,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涵盖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大趋势,以及涵盖楼市、汇率、大宗商品等在内的微观趋势,让未来20年纤毫毕现。

本书带给大家的并非简单的结论,而是非常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既给读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帮助读者认识、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趋势分析巨作。在本书中,著名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时寒冰以权威的数据,通过与现实、历史的结合,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贯通,推导出未来的大趋势。

现在,我们正处在全球巨变的前夜。这场注定将改变许多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巨变,将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它对中国乃至每一个人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本书给出的解答,将展现出未来20年令人惊讶的大趋势。我们需要知道未来的趋势,洞悉即将到来的大风险、大机会,及早做好准备。

本书分为“现实篇”和“未来篇”上下两部。“现实篇”写到2015年,偏重于写原因、规律和战略布局。“未来篇”从2016年写到2034年,是由上部的“因”和战略布局引申出未来的“果”,是对2016~2034年中国、美国和全球大趋势以及房价、外汇、大宗商品等走势的具体展望。“现实篇”和“未来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目录

序一 在严冬到来前拉响警报

序二 碧血照丹心

序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自序 感悟趋势之美

第1章

大变革:1978~2002

引子

第一节 政策决定资源的流向

第二节 工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房地产泡沫破灭

第四节 把资源引向制造业

第2章

辉煌与危机:2003~2011

第一节 重要转折点

第二节 资源涌向房地产业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难真相

第四节 产能过剩的根源

第五节 地产热,民生苦

第3章

美国的2003~2011

第一节 油价暴涨根源

第二节 小布什的大战略

第三节 中美对接

第4章

中美恐怖平衡:2003~2011

第一节 举债和购债的恐怖平衡

第二节 发货币与储备货币的恐怖平衡

第三节 先进技术与落后生产力的恐怖平衡

第5章

大转折:中国的2012

第一节 投资的临界点(上)

第二节 投资的临界点(下)

第三节 消费的临界点

第四节 财政收入的临界点

第五节 债务的临界点

第6章

大转折:美国的2012

第一节 制造业回归

第二节 恐怖的能源大帝国

第三节 房地产业稳步复苏

第四节 汽车业的新辉煌

第7章

大纠结:中国的2013~2015(上)

第一节 大棋局、大周期

第二节 自由的效率

第三节 剖析上海自贸区

第四节 钱荒真相

第五节 经济下限

第8章

大纠结:中国的2013~2015(中)

第一节 东西失衡下的西部大开发

第二节 城乡失衡下的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城乡失衡下的城镇化

第四节 城镇化的挑战

第9章

大纠结:中国的 2013~2015(下)

第一节 鲜为人知的真相

第二节 改变国人命运的房改(上)

第三节 改变国人命运的房改(下)

第四节 远去的福利

第10章

中国大趋势:2013~2015(上)

第一节 揭开中国房价之谜

第二节 解剖案例看真相

第三节 剖析房价

第11章

中国大趋势:2013~2015(下)

第一节 拔苗助长

第二节 脆弱的崛起

第三节 辉煌的谢幕

第12章

美国金融杀:2013~2015(上)

第一节 Libor易主

第二节 废掉高盛的对手

第三节 拔出萝卜带出泥

第13章

美国金融杀:2013~2015(下)

第一节 金融大屠杀

第二节 立体战

第三节 恐怖的天网

第四节 固本

第14章

美国的战略棋局:2013~2015(上)

第一节 大国强人

第二节 大国谋略

第三节 美、俄“演双簧”

第四节 大斗法

第五节 谁是大赢家

第15章

美国的战略棋局:2013~2015(下)

第一节 突然变脸背后

第二节 战略新移

第三节 站在目标下

第四节 网上之网

试读章节

李克强总理也在其论文中指出:“我国工业化的进程是在农业生产率很低的条件下发动的,可以说,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是用牺牲农业来实现的,或者说,采用了农业向工业增长支付费用的方式。在这段时间里,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和税收等形式,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在以农业支付工业增长方式的作用下,在高速度地建立和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指引下,农业的负担必然更为沉重。这种以农业支付工业增长的方式使得农民的负担过重。结果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极为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除了“剪刀差”,对农民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在收费方面,搭车收费比较严重。在集资方面,地方政府向农民集资修建道路、兴修水利、电力等。地方政府还高估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多提村提留和乡统筹等费用,变相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摊派非常严重,一些地方采取高估平摊的方法,按人头、田亩数向农民征收农业特产税等。

另一方面,此时的改革重点已经转向城市,而城市改革最需要农村支持的不是消费(中国近年来走的不是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农村的消费能力更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是廉价劳动力!如果农村取得快速而持久的发展,在小富即安这种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影响下,就不可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也就不能对城市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低成本劳动力的支持,当然也就没有后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注定了农村改革向城市改革过渡的步伐非常迅速,也注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短暂和未来生活状态的艰辛。

1979~1984年,中国连续6年粮食丰收,各地陆续出现了卖粮难,政府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销售价格并未相应提高,政府补贴越来越重。中央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订购,并辅之以市场收购,粮食统销措施不变。

1986~2001年,国内粮食实际价格呈下降趋势。B叫因此,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农村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单边恶化倾向,甚至出现了“既不增产也不增收”的双向恶化趋势。在农村补贴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只能进城打工。1986~2003年,劳动力从粮食种植领域中流出的人数,从1986年的7521.9万上升到2003年的17712万。  假如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是为城市带来丰富劳动力的源泉,那么,这其中包含着无以言状的悲凉。此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不是源于农村本身,而是靠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支撑的。也就是说,农村的发展乃是城市工业化道路或者城市改革延展的结果。

必须指出的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公共产品,因财政投入过少,在长时期内处于非常落后、匮乏的状态,导致农民不得不自己出资弥补这些缺口。在后来工业发展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决策应该转向,即走工业补贴农业的道路——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必然历程。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国家在工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了相应的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后,为协调产业发展速度,稳定国家的发展基础,政府都推出了补贴农业的政策。

但中国在反哺农村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巨大,但很难拉动起来的根源所在。由此埋下的隐患是,中国经济无法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其中透射出来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低端制造业,需要的都是廉价劳动力!

城市改革的第二大块是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激活了劳动力因素之后,决策层认识到,在所有的生产要素中,中国最缺少的便是技术和资金,如果通过开放我们的市场来吸引外资,把它们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人口庞大的消费市场等因素嫁接起来,将能更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1979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标志着我国开始积极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中国。随后,中央决定先在深圳、珠海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增加汕头和厦门两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开放区。1988年,国务院决定将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90年,中国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中国通过农村的率先改革,释放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加之地方政府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土地供应,廉价的自然资源供应,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灵活”的规则,对外商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许多外资企业来到中国投资,从而形成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对接。

P14-15

序言

向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讲述战争的残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同理,向不曾亲历过金融危机的人预言即将到来的金融战争,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比讲述战争更困难。所以,当摊开这部长达百万字之巨的书稿时,我断定,时寒冰是在干一件极有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没有被狼咬过的人,很难相信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

我想,当时寒冰在三年前的某个黄昏,像一个潜水者面对大海,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浩瀚无边的资料堆里,沉下心去,一寸寸地掘进、钻探、采集那些隐藏在波涛深处的矿石,苦心孤诣地要把它们提炼成一颗闪耀预言之光的水晶球时,他一定已经对这部巨著可能遭遇的任何命运都做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

现在,这部让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心情沉重甚至窒息的巨著,就静静地摊开在我们面前。也许不同的人由于知识储备、思维方式、立场观念的不同,对这部书中许多让人心惊肉跳的观点和结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但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时寒冰这部大书的分量和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整整6年时间里,美国人使出浑身解术,一边奋力从泥潭中拔出自己深陷的双脚,一边处心积虑地与全世界下一盘大棋。时至今日,终于走出了一番大模样:

自1971年8月15日,尚未陷入“水门丑闻”的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背信于世人的方式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40年间,美元指数每次下跌周期结束以后,就会走出一个最长为6年的上涨周期,这期间美国政府及美联储会挥动利率这支金融魔杖,让全球经济像坐过山车一样,在先弱势美元后强势美元的浪谷波峰间俯冲跃升,而所有国家的经济命运,就在这种上下颠簸中,被死死操控和掌握在代替了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的美国人手中,直至每一次虚假繁荣之后,一个个泡沫破裂,各国经济深陷危机之时,就是美国人收获全球财富的季节到来之时。美国人挥起美元利剪,无情地剪去了每一只待宰羔羊身上丰饶的羊毛……

按照金融学博士戚燕杰的观察,美元指数在1978年10月到1985年2月6年上涨周期里,“从84.13涨到128.44,涨幅最大达52%,……美元大涨带来了拉美债务危机!……促使原本属于发达国家的阿根廷等国重新又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甚至沦为落后国家”。如果拉美债务危机是孤立现象,那就构不成周期律,更构不成大概率。然而,不幸的是,下一个周期如期而至:“20世纪90年代,美元指数在6年左右的上涨周期里,即1995年4月至2001年7月,从80.05涨到121.01,涨幅最大达51%,……美元的大涨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及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接下来,美元资本在东亚国家长驱直入,席卷扫荡,狼藉枕地、哀鸿遍野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现在,美元指数又从2011年5月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从那时美元指数73.70起算,6年时间将到2017年7月截止。如果“按照美国人的胃口50%的涨幅进行预估,那么此轮上涨周期,美元指数的上涨目标大约在110左右”。届时,已被美元全球化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世界,将是一番什么景象?

如果这一周期律确实存在的话,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经济史上最冷的冬天就要来临了?

尽管也有人拿出了一些相反的证据,来抵消悲观预测给人们带来的疑虑,却没有一个证据,比时寒冰的发现和分析更有说服力。所以,我宁肯接受:用悲观清醒的态度,警惕即将到来的冬天。

那么,这个冬天是怎样形成的,而它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寒彻全球?时寒冰以他金融分析师的敏锐和洞见,向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这个严冬的侵彻路径和图景。他用大量的原始数据、图表和资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把美国人的核心机密——金融大战略令人瞠目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又心生骇然。你不能不暗自叹服美国的战略设计师,在运用金融杠杆捍卫美元霸权或日美国霸权方面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手腕一一把整个世界操弄于股掌之间,竟还能让你浑然不知!更让人叹服的是,这些美国“战略金融大师”,在世人的眼皮底下,把实实在在的阴谋玩成了阳谋,把明明白白的危机玩成了机遇,让你即使心知肚明也无可奈何,明知是火坑也不得不往下跳,我相信未来的世界金融史在书写这一段落时,一定会把它描述为人类金融史上的奇观。

看看这些美国人化危为机、点石成金的本事1

2008年,在把虚拟经济玩到花样穷尽时,终于在美国,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爆发了有金融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随着雷曼兄弟等重量级金融机构的倒下,人们再次想起了一个“古老”的话题:美国衰落。甚至连我本人也认为这一次美国在劫难逃。

但是,仅仅6年时间,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美元指数周期”的长度,美国人就卷土重来了——虽然我坚信这仍然避免不了美国终究将在本世纪衰落的大趋势——但美国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显示出如此超强的修复再生能力,还是令人生畏。

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寒冰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了美国金融权杖上新近嵌上的一颗最大、最亮的宝石——全球金融监管权。要知道,这是美国获得真正的金融霸权40年来,即使在金融危机前的巅峰时期也不曾获得过的权力!

但是,美国人却以对金融危机反思一纠错之名,轻松愉快地就把这个它梦寐以求的权力揽到了怀里。换句话说,美国人以道义之名占据了全球金融制高点。

寒冰写道:“仅仅一英镑,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的掌控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权力交接。”

攻下这一在英国人手中攥了近30年的阵地之后,美国金融特战队长驱直入,“把美国的金融监管权扩大到海外”,“动辄对海外的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处以数亿美元的罚款,这实际上是让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在美国的监管之下‘裸奔’!美国‘国际金融警察’的角色让它成为超级金融强权下的最大受益者”。在寒冰的键盘点到之处,我们看到英国的巴克莱、汇丰、渣打,瑞士的瑞银、韦格林,再后面是德意志银行,莱斯银行,苏格兰银行,意大利裕信银行,……一家接一家,在美国以金融调查为名的打压下,纷纷交清了罚款,亮出了白旗。

——这真是美国式的让人大跌眼镜的咸鱼翻身!

但美国人不会就此止步。或者说,这只是美国人化危为机的第一步。

接下来,寒冰一层层掀开雾幔,让我们看到了这盘大棋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我们已经从美联储第一位女掌门耶伦的行动中,知道美国正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但多少人对这一看似只是个有始有终的金融动作可能带来什么后果,有足够的警觉和认知呢?当“量化宽松”结束后,就像泄洪闸突然落下了闸门,下游的水流将骤然收窄,这意味着美国对全球的货币供应将一下子收紧,然后,美联储将祭出它在让美元由弱转强时的惯常手段——加息。于是,国际资本就会像被催眠式地大批转向,接踵涌入美国,继续推高美国的债市、股市,让美元强势,让美国的资本市场进入又一波大牛市。

反观之下,其他国家,无论是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将因为资本在眨眼间断流而不可避免地陷入新的金融危机。

这时,我在前面提到的,美国人用金融大剪刀剪全球羊毛的季节就到来了。届时,有多少国家会因为事先做好了准备而躲过这一劫呢?

放眼全球,我看不到有哪个国家真正对这一恐怖前景了然于胸,从而备好应对之策。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在为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争得你死我活、寸步不让。其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或有意或无意,为美国人剪全球羊毛,席卷全球财富,创造满足其最后一项条件的要素——地区危机。这是因为,不管美国人如何高明,不管美元如何强势,它要想收割全球财富,其战略步骤的最后一步,都必定需要某一热点地区出现牵一发动全球的危机。

而危机一旦到来,美国人用美元收割全球的机会就真正成熟了。99℃水温再加1℃,沸点就到来了。危机,在这个时刻,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危机带来的一片萧条之中,美国人像他们在阿根廷、泰国、中国香港、韩国、俄罗斯曾经做过的那样,以极低廉的价格,收割着所有遭遇危机国家和地区的优质资产……

在下一轮更长的被收割者的名单中,会不会添上中国的名字呢?仅仅是想到这一点,都让我不寒而栗!有关研究显示,美国人摆脱经济危机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利用危机,二是提高汇率,三是利用科技创新带来经济增长点。这三种办法中,利用危机脱困的比率高达60%。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想想看,为什么随着美元指数周期开始走高,中国的周边如此密集地出现麻烦,从中日钓鱼岛,到中菲黄岩岛,再到最新的中越南海冲突,这些随时可能由争端转化为地区危机的事件,难道都是些孤立的、互不相干的小概率事件吗?再想想,美国人在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这样的大事件上都能隐忍下来,却在中国与周边的争端问题上咬住不放,甚至有意拱火,让东海南海局面一再恶化,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多大、多深的动机呢?如果我们不把它称之为“阴谋”的话。

答案,己在时寒冰的这部百万字的煌煌巨著之中。你尽可以不同意时寒冰的分析、判断和结论,但你未必敢说你的分析、判断和结论,比时寒冰的更结实、更高明、更站得住脚。面对这样一部建立在一个呕心沥血者用千余天时间,用不计其数的图表、数据和研究资料写就的大书,仅仅用一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就想轻率抹杀时寒冰的人,毫无疑问,定是浅薄之辈。谁不同意,就请他为我们的国家,也为这个世界,拿出比时寒冰的这部著作更有分量的东西来,这是我向自己,也向读者推荐这本书的理由。

乔良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2014年6月10日于北京夕照寺

书评(媒体评论)

时寒冰以他金融分析师的敏锐和洞见,用大量的原始数据、图表和资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向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即将到来的严冬的侵彻路径和图景,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又心生骇然。所以,我宁肯接受:用悲观清醒的态度,警惕即将到来的冬天。现在,这部让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心情沉重甚至窒息的巨著,就静静地摊开在我们面前。

——乔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

我感到这本书是一部世界经济现代史片段,但又不单是事件的列举与记载。本书在记叙事实的同时贯穿着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感情。虽然是近些年主要国家经济状况的表述,但依然有历史长河般的沧桑与厚重。这本书又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学术著作,这里有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多项翔实的经济数据,虽然篇幅巨大,但都是结合数据说话,内容客观,有理有据,严谨而又流畅。在这个角度来讲,本书就是一部长篇抒情诗歌。

——周洛华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趋势研究只是预测未来,但实际上,研究趋势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研究人性。时先生结合了经济学、金融学、地缘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战略学、能源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深入分析了造成目前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将深层次的经济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给读者。正如时先生所言,趋势的滚滚洪流无法阻挡,作为个体,我们要顺势而为,保护好自己。

——劳玉仪中国香港财华社集团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时寒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219239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6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73
CIP核字 2014111768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0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