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展法(南京博物院展览漫谈) |
| 内容 | 内容推荐 陈同乐著的《中国展法(南京博物院展览漫谈)》分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汇编了南京博物院近年来十个有代表性的展览,并通过作者专业展览人的视角,对这些他亲身参与过的展览加以精彩点评。中篇收录了作者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理论的相关著述,下篇则讲述了极富色彩的展览背后的展览人。 目录 上篇 十案例 之一 南都繁会·苏韵流芳——南京博物院基本陈列 之二 在此——中国传统生活艺术展 之三 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 之四 铜塑美国西部,1850-1925 之五 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 之六 南腔北调——传统戏曲艺术展 之七 和·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道 之八 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 之九 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 之十 纸载千秋——传统记忆与保护技艺 中篇 一席谈 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形式渗透 后博物馆时代——在传承与蜕变中构建多元的泛博物馆 与安来顺 与程旭 下篇 独乐与同乐 中国展法之我见 朋友眼中的同乐 龚良其人 我的好伙伴——陶阳 陈列部团队 莫名之妙 导语 陈同乐著的《中国展法(南京博物院展览漫谈)》收入“一院六馆”新格局下南京博物院的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展览案例,包括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南都繁会·苏韵流芳”(基本陈列)和“温· 婉—— 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法老· 王—— 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等。 本书的装帧设计追求与所表现的主题相契合,在纸张这一载体上,对“中国展法”的精神气质加以形塑,通过版面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尺幅的变化、纸张的变化,以一种符合东方审美的节奏把握,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对“中国展览”的深入理解。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展法(南京博物院展览漫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同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738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24 |
| CIP核字 | 2018101837 |
| 中图分类号 | G26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50 |
| 宽 | 151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