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之路/原创经典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艺术之旅,从四月的荷兰,一个呼吸的躯体进入,三角形为构图要素,风景画跨越“阴阳”两界;线条、色彩后的西班牙是提香等有灵性的肉体的天堂。独特的画风引发艺术震撼、休克。

下一程,“病人之梦”舒缓地让绘画、音乐、器物中的艺术之魂共鸣、互动;大教堂、宝石、珍珠、骨骼,兼有不同的艺术丰姿和精神品性;彩窗,这些有感觉的物质,他们细腻、变幻、微妙;还有音乐——精神的游戏,给道德、智慧、肉体的人,以音、以形。

艺术之路异彩纷呈,我们用眼睛吸取智慧养料,伸长耳朵听,借助天国之光,以心灵捕捉艺术王国中生机勃勃的生命、领悟与超脱。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神思飞扬,大气磅礴的艺术随笔。作者畅谈历代艺术名家的千古绝唱和经典之作,内容涉及绘画、音乐、雕刻、建筑、摄影等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部诗意盎然的谈艺录中,作者把他受益于东方哲学的领悟运用在对艺术品的赏析中。在描绘中融入感悟和评论,传达了眼通耳、耳通心、眼耳并用,心灵通融各个感官的美学通感观念,让读者诸君在感佩作家博学多识的同时,与他共历与艺术大师神交的奇妙精神旅程。

目录

译序/001

一 荷兰绘画导论/001

二 西班牙绘画/046

三 病人的梦/077

四 法国十二三世纪大教堂的彩窗/089

五 艺术之路/103

六 随记几则/113

七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120

八 关于音乐/130

九 阿瑟·霍耐格/137

十 《诗篇》与摄影/140

十一 骨骼/146

十二 宝石之神秘/160

十三 珍珠/171

十四 参观国联大厦/175

作者小传/180

试读章节

然而,不能否认,在讲究技法、制作和炫耀的艺术之外,在埃斯科河与默兹河之间的民间灵魂里,存在某种对直接现实的强烈兴趣,存在某种唯求中看的嗜欲,就像小孩子演木偶戏自娱一样。中世纪的水彩画,稚拙派绘画,布吕根(1525?—1569)、约尔丹斯(1593—1678)和滕尼尔斯(1610?—1690)的绘画,就能见出这种的认同,这种好感,这种粗犷的兴致,佛兰德人就凭这种豪兴,从古到今,一直在观察围绕他们的有趣生活,和赐予他们酒肉的沃土。但荷兰绘画创新之处,在于所画的景色和世俗器物,在以宗教场面为背景的画面上,带装饰性、讽喻性、夸张化,不仅仅作为布景或摆设,其自身,单列出来,也已成为绘画。景色和器物,与正式画面合在一起,共为一体,这种协调色彩和线条的法则,通称为构图,就是下面我们要详加研究的。

这里,有必要指出,荷兰画家的题材,不是手上拿枝笔,凭偶然感触或兴之所至寻得的。不是碰到什么都记录下来。吸引画家和取悦主顾的画题,数目很有限。这里只举两个例子。弗罗芒坦有一个中肯的说法,认为所有大画家同时出现的黄金世纪,也是荷兰历史上最暴烈最混乱的时期,民众骚乱,宗教论战,打仗械斗,不一而足。社会的动荡,并未使画家平静的画笔狂热过一分钟。对他们说来,弹药似乎并没爆炸。军队前进和难民后撤是两股相反的人流。受伤百姓倒在血泊里龇牙咧嘴之状,似乎并未蒙画家一瞥。战争之于他们,就像沃韦曼(1619—1668)画的骑兵在清朗的景色里作欢快的竞技表演。

另一方面,我们所讲的时代,是海上冒险、发现新大陆、征服殖民地、满港掳掠物的时代。对这一切,这门艺术未加理会,好像连一点点好奇都没有。伦勃朗的素描里,难得有一幅画黑人、狮子或大象的速写。这批有钱的中产阶级,跟买委拉斯凯兹(1599—1660)画作的高傲的主顾一样,对异国风物表现出同样的冷漠。他们所求于画家的,在此而不在彼。荷兰绘画和其他画派一样,有自己固有的主张。这个主张,我们已看到,不是对现实的礼赞、探索和记录。诗人画家在现实中仅仅选材而已,借取构图素材。只取对他有用的东西。

我无意中说出一个可能很大胆的想法:荷兰画家之所以回避主题,回避有寓意的文学典故和戏剧场面,风景里只画些无名人物,从慷慨的大自然里获取意念,那是因为他们所要表现的,不是动作,不是事件,而是情感。正像我刚才提到的风景画,在于予人空阔的感觉,这里要说的是,那些亲切怡人的画面,是为唤起我们恒久长存的意识。这类画,是情感散发的一种载体。对弗雷尔(十七世纪)、韦梅尔(1632—1675)和霍赫(1629—1683)的画,我们不是看,不是从眼波去摸,而是立即置身画中,走进画里。我们为画面所攫住,所囊括。绘画形式之于我们,犹如加在身上的一件衣服。画面的氛围,有沦肌浃髓之感。我们所有毛孔,所有感官,仿佛通过灵魂的听觉,深受浸濡。诚然,我们所在的房子,就有一颗灵魂。房子按我们的心意,接受外面射入的阳光,加以隔开,合理分布。屋内充满此时此刻的静谧。我们得以参与这一画作,外界的现实在我们心目中变成光和影,画面随日光移动而变化。一排排的房间,一进进的院子,从前端开着的门逃向花园,从轩敞的窗口通向天空,非但不使人分散注意,反愈发令人感到生命之深邃,安全之可靠,这当然是一种更大的愉悦。这里,就是保留给我们的领地。正像破空而来的一笔,会在我们心灵上闪亮一个忆念或想法,正像灯光逐渐加强能凸显一个形象,荷兰画家就是这样,善于把握和利用夕阳余晖造成的神秘气象。或者是一幅范·奥斯塔德(1610—1685),显示各式人物或堆垛一起的杂物,或者是一幅谨严的工笔,表现躬行如仪的迎客和一尘不染的闺房。这水一般透明的玻璃棚,这中间空两边密的布局,这东遮西掩的内壁,这相互反射的光线,这斜映在对墙又为镜面照出的方格栅栏,这房内受光与哑光、刚亮与特暗两部分的对比,这些予人稳重感的笨重的柜子、模样呆滞的家具、色调暖和的铜壶,所有这一切,构成一种祥和的氛围,温馨的格调,和不可言喻的魅力;看画的人自会了然,住在里面的人焉肯离弃这日常生活的天堂。与某些现代绘画相比,又是多么不同!现代绘画如没有画框来框住,简直就会炸开来,像气足的汽水顿时泡沫四溅。那些平面镜或哈哈镜,把花园和街景按人的心意加以变形和移位,桌上的玻璃器皿或凝固或淡出,涂在瓶肚子或玻璃球面上的神秘色块,画家在画布上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使我们欣赏到画中所画的景象和景象所含的意味。

P10-12

序言

西方文艺思潮和流派名目繁多,兴衰更迭;文艺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时代都出现过影响深远的文艺理论家。既为文艺理论家,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乃至主宰着当时的文坛。然而,一切系统理论都有时代局限;其思想方法和批评方式不无片面性。就拿十九世纪三位大文艺理论家圣伯夫、勒南、丹纳来说,他们的历史作用和作品价值虽不可抹煞,但他们对同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即代表时代精神或具有超前意义的原创性作品,往往视而不见,甚至横加指责,因为他们囿于自己实证主义社会学评论原则,常常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比如他们对同时代的斯当达尔、波德莱尔、福楼拜根本不理解,从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历史证明,恰恰是这三位当时不被理解甚至受贬抑的作家,对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影响最大。他们的作品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得到赞赏,进而他们的文艺评论和书信也得到重视,并被后人整理出版,最后他们的文艺观点成为指导二十世纪文艺创作的理论基础。这种情况也反映到中国的翻译界和文艺评论界:圣伯夫、勒南、丹纳的著作早就有过介绍,很多文艺理论教材和书籍早就评论乃至运用他们的观点,而斯当达尔、波德莱尔、福楼拜的文学创作虽大量翻译,但他们的文艺论述很晚才开始介绍和翻译,而像《福楼拜通信集》这样的宝库,至今只有少量选译。

有成就的小说家、诗人、画家,大多创作经验丰富、文艺修养高超、学识精深、视野开阔而独特,但一般不写理论专著(少数除外,如萨特等),至少不写教科书式的理论专著。他们的文艺观点往往是零散发表的,或为人为己作序,或有感而发,或应付时局,或参与争论,所以一般不当作理论著作受人重视(少数除外,如维克多·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他们的文章看似缺乏系统,实则深入浅出,具有真知灼见,可谓“真佛只说家常话”,发人深思,回味无穷。比如《克伦威尔序言》至今仍有价值,仍被史家引用,而剧本早已乏人问津了。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有诗集十卷,早已散佚,独这篇序流传千古(字好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文章也是上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外皆然。

纵观中国的外国文艺引进工作,我们发现,各个时代的外国重要文艺创作和理论专著多有翻译和介绍,但重要作家和艺术家的文艺论述的介绍和翻译却不多,更缺乏整体性。如果说作家、艺术家主要靠其创作做出贡献,不等于他们的文艺论述可以被忽视。相反,更应倍加重视,因为他们的论述多为切身体会,是把感性上升为理性的东西,聚合了大量后来成为经典的原创性思想元素。如果把每个时代名家有关文艺的重要言论汇总起来,编成丛书,便能看清他们文艺上的追求,对我们来说,仍然可以起到启迪思想,洋为中国的作用。所以,本《译丛》拟从各个时代择取一些以法国大作家为主体的著名人物,编译各家有代表性的文艺论述,分集出版,以飨读者。

编辑凡例:

一、选题标准,着重看作品本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品位以及在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地位,且必须出自名家之手。所谓名家,包括作家、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学者等,就是说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当名望和享有一定历史地位的人士。

二、在符合上述标准的前提下,如有既定选本,则尽量采用,或略加增删,其余将由我们自己编选。每册字数一般在十五至三十万汉字,视内容而增减。

三、选择或编选的论著,大多数是第一次译为汉语,少数已有译文的,也将采用更好的版本,不同的编选,和新的译文。少数重用的译文或文章,将征得译者和作者的同意。总之,我们将严格遵守有关国内和国际版权的各种法规。

四、本《译丛》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译文前冠有译序或原序或代序,译文后一般配有述评或年表,以助读者更好理解作品和作者。另外,除原文注释,将根据需要,适当加译注。

五、作品的表现形式力争多样:论著、杂文、书信、日记、序跋、游记、叙事、回忆等,涉及文学、美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摄影、手工艺等,往往一书中就包括上列几个方面。

六、本《译丛》分辑出版,每辑五种。每种一般为一个作者的作品,或长篇大论,或短篇简章。但在少数情况下,一本集子也可收几个作者的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或集中几个同行,体现不同风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之路/原创经典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保尔·克洛岱尔
译者 罗新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18270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06-11-01
首版时间 2006-11-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05-5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