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唤醒了无数深陷教育泥潭的家长和语文老师。
轻负担的同时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使“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
图书 |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她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在网上被广泛转载,唤醒了无数深陷教育泥潭的家长和语文老师。 轻负担的同时还要高效率;知识面广还要考试成绩高;作文写得少还要下笔成文、出口成章;学好文化课还要全面发展……这是诸多家长和老师的梦想。《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使“鱼和熊掌兼得”的美梦成真。 内容推荐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来自韩兴娥老师与家长交流的博客文章和信件。内容从入学第一天写起,从第一首儿歌的教学写起,从—个字的笔画教学写起,着重探索课堂内如何阅读课外书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踏上了幸福的书香之路。她的学生把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融成一个整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孩子们成为了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小博士”。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做得细、做得准、做得实,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大巧若拙,为老师和家长们提供了一整套看得见、摸得着的阅读指导法。 目录 享受阅读 浸润书香 第一章 解读“课内海量阅读” 课内海量阅读 小朋友喜欢海量阅读 海量阅读人人可为 语文教学至简为上人生法则从简如流 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 第二章 气定神闲笑对一年级新生 追寻心平气和的9月 润泽的一年级教室 让课堂静下来 故事不断的课堂 三个星期教完拼音 第三章 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 大量识字教学回眸 博采众长的识字教学 蹒跚学步的第一学期 渐行渐稳的第二学期 踏上阅读快车道的二年级 第四章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中年级两周教完一本教材 《中华上下五千年》为经典铺路 《论语》《道德经》的教学 “道尔顿计划”与《世界上下五千年》 第五章 远离考试的枷锁 高效省力的写字教学 保证考试成绩的三项练习 淡化考试强化阅读 考试改革推动海量阅读的普及 第六章 写话、作文教学 低年级写话晚起步 厚厚的写作铺垫 中年级作文缓慢起步 高年级轻松作文 第七章 家校沟通 避免走入沟通误区 公开信的内容 秘密信件 为家长写博客文章——家有学童 塑造良好阅读习惯 让博客文章“弹无虚发” 第八童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儿童阅读需要“鲸吞牛食” 诱惑家长“亲子共读” 无人管理的班级图书超市 玩伴变书友 推荐图书——雷区穿行 捐赠图书 充实、利用图书室藏书 第九章 营造我的“巴学园” 人人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 善待“小豆豆” 火车上的温情故事 浸润书香的弟子们 高帽一摞摞,奖励一项项 润物无声 化育无形 试读章节 2006年,我从一年级进行大量阅读实验的学生上六年级时,崔峦老师听课后感慨山东人太朴实:“孩子都出生6年了,而且养得白白胖胖聪明可爱,却连个名字都没有起。”实验没有名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我所进行的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人人认可的大量阅读教学,不需要另起名字。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全班共同在“课内”阅读某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一本再换一本。没有固定的教材,任何健康有益的图书都可以为我所用。 删繁就简 “课外”读物“课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首先要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比如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在识字教学中,我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期末考试前,我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试题。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不求甚解 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人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己感悟,“懵”出来的东西。孩子虽然解释不准确,却能恰当运用。海量阅读使我的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论语》《老子》等经典对小学老师显然太高深了,我边学边教。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最初是无奈之举,后来就成了我惯用的手法、自觉的行动。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就地取材 2000年,我最初的改变是学习人教社和辽宁社的韵语识字两套教材,从“一”到“二”的改变很艰难,也称不上是“海量”阅读,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效果已经很好了。2006年、2007年我再次教一年级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的起步。之所以称“读物”而不是“书”,因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东西。人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被我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不用指导就能理解的《好妈妈儿歌400首》也成为了我们的教材;《弟子规》《三字经》低年级孩子理解的难度大,我们就不求甚解,照样也可以成为教材。 “借”也是我获取共读教材的好办法,我曾借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本,让我的学生在中年级全部读完小学阶段的课本。学习《论语》《道德经》时,学生买了不同的版本相互交换着看,反而更能加深对经典的理解。有教无类 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深度也有很大差别,“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我根据每一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比如在低年级,“一星级”目标一般是读熟课文,“二星级”目标是认读打印出来的字词,“三星级”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意思。而到了中高年级,理解文章大意是最低要求。因为低年级孩子擅长背诵,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强,背诵能力减弱。“一星级”目标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人人都是好孩子。P001-003 序言 “买了这么多书,孩子就是不读,怎么办呢?”无数家长叹息。 “都上六年级了,课文已读了几十遍了,你怎么还结结巴巴?读多少遍你才能读流畅?”数不清的老师恼怒。 “下课不准看书,否则要挨罚。”我这样吓唬学生,担心书迷们视力下降。 “韩老师的学生个个是播音员,不经预习就能流畅朗读,两星期学完一本教材对他们来说太轻松了。”我的同事、家长如是说。 两者之所以相差千里,是因为我的“课内海量阅读”。 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这是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共识。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苏霍姆林斯基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长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相反,喜欢阅读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引领他们,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的人生将是多么地悲哀!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带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 于是,我从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引领他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一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一年级需三个月,二年级需一个月,三年级两周就能学完。到了高年级,我们师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有华章迭出之美,激扬文字,呈大气磅礴之势。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道家的谦下养生,儒家的精进利生,涤荡着繁杂的教师职业带来的浮躁、茫然,滋养着我们师生的从容优雅。 从顽童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这条充满鸟语花香的书香之路上,洒满家长、老师相扶相携的汗水、友谊和笑声。我通过博客文章、信件影响着家长和老师们,我们把“课外书”的阅读放在“课内”进行,共同为不知满足的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引领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走进书的沃野,让他们远离了苦不堪言的作业,将那些把美好的文字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习题抛到九霄云外,从而使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走进课堂,让求知若渴的学子一睹为快,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内海量阅读”实验把“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落到我们师生身上:没有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一个美好甘甜的童年,老师拥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体育场上,有我的学生活跃的身影;文艺舞台上,有我的学生出色的表演;作文、电脑等各种大赛中,有我的学生飞扬的风采……最令我高兴的还是学生们的读书欲望,他们的阅读量之大是我始料不及的。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知识越来越丰富,而且能融汇百科、贯通古今,学生们渐渐步入了读书——获取知识——读书的良性循环。我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他们的书香人生奠定了基础而由衷地高兴。在安心的、无拘无柬的阅读氛围中,自己的一个个“爱徒”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海,就连他们的呼吸也是那么地柔和,我享受着如水般轻柔、如雨露般滋润的“润泽”感。天真无邪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童言无忌呈示于课内课外,阳光、幸福,成了我们师生的共同写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兴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1572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23.23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