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剪烛小集/蠹鱼文丛
内容
后记
某不佞,戊戌维新六十年后生,今又戊戌,已满
满一个花甲子了。范石湖《丙午新正书怀十首》之一
云:“不用桃符贴画鸡,身心安处是天倪。行年六十
旧历日,汗脚尺三新杖藜。祝我剩周花甲子,谢人深
劝玉东西。春风若借筋骸便,先渡南村学灌畦。”古
人云“六十杖于乡”,我也算有资格了,但自己觉得
血脉通畅,筋骨活络, “杖藜”当然还用不着,更
不愿拖着拐杖在新村里走来走去。若去“灌畦”,家
无寸尺园田,即使在瓦盆里养草种花,也赖得去做,
只好依然伏在案头,写点什么,大概也可算灌田溉园
的。
写点什么,于我来说,几乎已是日常的功课,自
一九九。年印第一本书起,灾梨祸枣络绎至今,但总
觉得自己的文章写不好,只能怪先天本不足,后天不
努力,有时甚至怀疑,是否吃错了饭,不该做这营生
的,但反过来想,不做这个又能做什么呢。
人与人,确乎大不一样。一九四四年,知堂老人
六十初度,开始回顾总结自己的思想、学术和文章。
他在《秉烛后谈序》中说:“鄙人执笔为文已阅四十
年,文章尚无成就,思想则可云已定,大致由草木虫
鱼,窥知人类之事,未敢云嘉孺子而哀妇人,亦尝用
心于此,结果但有畏天悯人,虑非世俗之所乐闻,故
披中庸之衣,著平淡之裳,时作游行,此亦鄙人之消
遣法也。”同年,知堂写了《我的杂学》,归纳了自
己的学术构架和思想基础,据止庵《周作人传》第七
章介绍,“所述计有古文,小说与读书,古典文学,
外国小说,希腊神话,神话学与安特路朗,文化人类
学,生物学,儿童文学,性的心理、蔼理斯的思想,
医学史与妖术史,乡土研究与民艺,江户风物与浮世
绘,川柳落语与滑稽本,俗曲与玩具,外国语和佛经
等项,其一生学问范围以及思想根基,大略如此”。
知堂在《苦口甘口自序》中说: “近时写《我的杂
学》,因为觉得写不好,草率了事,却已有二十节,
写了之后乃益了解,自己历来所写的文章里面所有的
就只是这一点东西,假如把这些思想抽了去,剩下的
便只有空虚的文字与词句,毫无价值了。我一直不相
信自己能写好文章,如或偶有可取,那么所可取者也
当在于思想而不是文章。”一九四五年,他又谈到作
文的经验,《谈文章》说:“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
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我看有些文章本来
并不坏的,他有意思要说,有词句足用,原可好好的
写出来,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难关。文章是个人所写,
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
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反
为大众所支配。”又说:“文人在书房里写文章,心
目却全注在看官身上,结果写出来的尽管应有尽有,
却只缺少其所本有耳。”听听老人的甘苦之言,愚笨
如我,才似乎有点明白自己写不好文章的原因,当然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这本小集分两辑,前者为杂写,凡二十六题,后
者乃为别人写的序引,凡十六篇,均按旧例,依时间
先后编次。去年十二月在杭州,答应浙江古籍出版社
寿勤泽先生,今年三月杪交稿,这篇后记了事,也就
差不多了,应该不算爽约的。
二○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目录
题记
藏书票琐谈
文献的延续
天堂里的书房
桑下拾零
新书过眼录
如冬画瓷
泰州学派,中世纪的曙光
岁杪检书记
《全清词》错失举隅
我与图书馆
九中时代的点滴回忆
株洲纪行
佳人参差
开卷总是有益
书林中的一枝秀色
宁文写意
范成大《吴郡志》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
王鏊《震泽先生集》
沈复《浮生六记》
顾禄《清嘉录》
叶昌炽《语石》
三更有梦书当枕
耍货:纸叫鸡
耍货:不倒翁
遥远的市声
《草云集》序
《半月日谱》序
《秋缘斋书事》序
《宁心集》序
《民国名人与民国广告》序
《半屋随笔》序
《待雨轩读书记》序
《敷座而乐》小引
《最美的食光》序
《过云楼旧影录》序
《开卷闲话九编》序
《草虫画谱精编》序
《楮墨芸香》引言
《樱花居品书》序
《留园导读》序
《书话点将录》序
后记
精彩页
藏书人都爱自己的书,为了表明这本书的所有权,就要在书上做点标识,在中国是藏书印,在西方便是藏书票,虽然一钤一贴,情形截然不同,但就其初衷而言,实在是殊途同归的。
凡钤于书上的印,都称藏书印,与钤于书画拓片上的印别无二致。据文献记载,最早的收藏印是东晋周颉的私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著录:“诸好事家印,有东晋仆射周颉印,古小雌字。”可见这方私印,印面不大,字作阴刻。至今可见最早的收藏印,是敦煌写本《杂阿毗昙心经》上的“永兴郡印”,乃南齐时物。收藏印的形制不一,风格各异,就印文内容而言,有姓名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贯、家世门第、仕途经历、爱好志趣、警句箴言、成语闲文等,简的仅一个字,繁的则絮絮叨叨数十言,无非规箴子孙谨守先泽,如明长洲钱毅的藏书印日: “百计寻书志亦迂,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诛,子孙不宝真其愚。”再如明山阴祁承蝶澹生堂的藏书印日: “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如今看来,很有点迂腐可笑,但从中也能看出主人的心态来。书与书画金石一样,聚散是必然的,于是辗转收藏,遍钤印记,累累满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谈到项元汴时便说: “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亦是书画一厄。譬如石卫尉以明珠精锣聘得丽人,而虞其他适,则黥面记之,抑且遍黥其体,使无完肤,较蒙不洁之西子,更为酷烈矣。复载其价于楮尾,以示后人。此与贾竖甲乙帐簿何异,不过欲子孙长守,纵或求售,亦期照原直而请益焉。”即便如此,也有朱墨相映之趣,也有朱痕楚楚之姿,从中可看出藏家的情味,更重要的是,收藏印记录了藏品的收藏和流传过程,凡作鉴定和研究,乃是重要依据。
藏书票,即是粘贴在书封内上的印刷小纸片,拉丁文称为Ex—Libris,英文则称为:Bookplate,起始于十五世纪的德国,相传第一枚藏书票约制作于一四五。年,署名“刺猬”(Igler),这是一款画有刺猬嘴衔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上面的缎带上写着一行德文,大意是“慎防刺猬随时一吻”,为德人汉斯·埃格尔(Johannes Knabensberg)所有。另一枚藏书票制作稍后,发现于一家德国修道院,票面是天使手捧纹章,盾上有一只牛,无题字,据设计原稿的一段拉丁文记录,可知是勃兰登堡(Brandenburg)家族赠书给修道院时特制的藏书票,手写年份从一四七。年至一四八。年都有。随着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出版业的发展,藏书票逐渐在欧洲流行起来,吴兴文《图说藏书票》就其大势而言日: “藏书票和西方的印刷术和版画的发展有关,从十五世纪的木版,十六世纪的铜版,十八世纪中叶的木口木版,到了照相凸版印刷术的兴起,画家可以在纸上设计藏书票,按照大小比例拿去照相制版,印成精美的藏书票。”它的形状不一,有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尺幅不一,一般以纵三点四英寸、横五点六英寸为最常见。它的图案十分丰富,以纹章、动植、书房、风景、建筑、裸女、色情、神话、寓言等较为流行,这往往根据票主本身特点或自我意愿设计图案,也有根据某种特殊需要设计图案。图案之外,一般只刻藏书人的姓名,至多再加刻一两行箴言诗句。可以这样说,藏书票既是书封内的装饰画,也是独立的艺术,它运用各种版画技巧,采用写实、写意、象征、抒情等表现手法,体现了藏书人的思想、情感、修养、趣味。藏书票不仅美化书籍,标志藏书的所有权,也以绘画形式表达藏书人的情怀。P1-3
导语
《剪烛小集》是“蠹鱼文丛”之一,系苏州籍散文家王稼句的一部散文选集,本选集以王稼句的读书生活为主题,选择了近五年以来撰写的四十多篇文章,包括《天堂里的书房》、《文献的延续》、《新书过眼录》、《九中时代的点滴回忆》、《书林中的一枝秀色》等作品。
序言
“剪烛”,本就是个现成词,旧时夜来照明,要
点蜡烛,当烛泪下淌,露出的烛芯就越来越长,上端
烧焦后还会结成烛花。如果烛芯过长,火焰就大,会
浪费蜡烛;烛芯过短,火焰就小,虽是省俭之法,光
照也就不足。王君玉《杂纂续》举“奴婢相”就说:
“挑灯长,剪烛短。”挑灯太高,光照面大而不明亮
;剪烛太短,灯光就暗淡了。那就需要将烛芯稍稍剪
去一点,使之长短适宜,同时还要剪去烛花,以维持
室内的照明。
因此,剪烛是古人夜间生活的一个细节。白居易
《杨柳枝二十韵》有云:“小妓携桃叶,新歌蹋柳枝
。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苏辙《戏呈试官》有
云:“剪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喧哗。”刘过《
贺新郎·赠邻人朱唐卿》有云:“烛花细剪明于昼。
唤青娥、小红楼上,殷勤劝酒。”夜看美人夜读书,
都要剪烛,灯儿亮一点,可以看得更分明。将剪烛一
事推入境界的,当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那是脍
炙人口的,诗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
迹巴山,又当夜雨,却思剪烛西窗,将愁绪细诉,可
谓是婉转缠绵,倍为沉挚。自此以后,“剪烛”就成
为促膝夜谈的典故,“剪烛西窗”也成了成语。清顺
治四年,吴伟业在苏州遇见外戚刘文熠,夜来文熠说
了不少皇室鼎革前后的遭遇,伟业听了,很是感伤,
写了一首《吴门遇刘雪舫》,其中有“当时听其语,
剪烛忘深更”之句。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三《连琐
》说,有杨子畏者,居泗水之滨,墙外多古墓,夜闻
白杨萧萧声,忽有女鬼来访,不但调情,且与长谈,
“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自此
每夜但闻微吟,少顷即至”。如此艳遇,且在剪烛前
后,明明暗暗,朦朦胧胧,真如同梦境一般。
时至如今,不值几文的旧烛台都成了收藏品,剪
烛自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甚至什么是剪烛,也
说不清楚了。但剪烛的事,本是古人日常生活的故实
,也包括他们的秉烛读写,甚至是“三更灯火五更鸡
”。如果从窗外望去,荧荧烛光下的身影,实在也是
动人的画面,那会让人想起前人的吟哦,如杜荀鹤《
闲居书事》云:“鬓白只应秋炼句,眼昏多为夜抄书
。”刘克庄《题陈霆诗卷》云:“不惜矮窗残烛下,
与将朱笔撷菁华。”赵师秀《送翁卷入山》云: “
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最有意思的是
袁枚,有《寒夜》诗云: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
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那美人不但不帮着“剪烛”,还“夺灯”而去,闺房
情景宛然,很有一点生活情趣。
这本小集,以“剪烛”名之,意思应该说明白了
吧。
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内容推荐
《剪烛小集》是“蠹鱼文丛”之一,系苏州籍散文家王稼句的一部散文选集,“剪烛”,义取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本选集以王稼句的读书生活为主题,选择了近五年以来撰写的四十多篇文章,内容以苏州掌故、民俗、书评、书序为主,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知识性和可读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剪烛小集/蠹鱼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稼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012871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7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04
CIP核字 201812519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185
132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0:26